书法家

郭明有个业余爱好,喜欢在闲暇时,常照着名人的行书、草书描描画画。或许是没有名家指点,他的书法作品始终无法入选县里举办的书法展览。曾有人戏言:“半瓶子醋”再怎么晃荡也上不了台面。

人都有时来运转的时候,几个春秋过去,郭明当上了县领导。

那年春节,县里又举办书法展览,负责筹集经费的小符喜忧参半:喜的是郭明是书法爱好者,又是老乡,找他批点经费想必不成问题;忧的是往年郭明的书法作品常吃闭门羹,又觉得难以启齿。

冥思苦想之后,小符终于计上心来。

翌日一早,小符敲开了郭明办公室的大门,毕恭毕敬地说:“领导多年来锲而不舍地苦练书法,而今已自成一体。我受县春节书法展览筹备组的委托,特来恳请领导赐一墨宝,顺便也请解决点经费。”

郭明一副哭笑不得的表情一闪而过,继而笑了笑,又点了点头。小符立马将申请递上。

郭明旋即大笔一挥:同意拨给。

令郭明始料不及的是,他叫司机将几年前被县书法展览筹备组退回的一幅书法作品送去筹备组,却堂而皇之地排在本届书法展览的首位,而且居然得了个特别奖。

打这以后,县里每举办书法展览,郭明都照拨经费,都有书法作品参展。而且,每次他的参展作品均居首位,并荣获特别奖或荣誉奖。

不久,郭明被聘为县书法协会的名誉主席。

那一回黄金周期间,省、市书法协会的几位行家到县里观光,郭明全程陪同。

临别前的那次晚宴,宾主双方都觉得“酒逢知己千杯少”,直喝得头重脚轻,眼冒金星……借着酒劲,郭明“书”兴大发,高谈阔论书道艺术,从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谈到王遐举、启功……并煞有介事地大谈其“意在笔先”的书法决窍。

“妙妙妙,可谓真知灼见!”省、市书法行家们齐声赞叹。

县书法协会负责人趁机提议吸收郭明为省、市书法协会会员。不久,郭明果真成了省、市书法协会的一员。

司机小祁半开玩笑地对郭明说:“往后可称你为书法家啰!”

郭明嘴上虽说“别别别”,心里却像三伏天吃了冰棍一样的爽。

岁月如流,郭明从公仆变成公民。数年后,一友人向他提议:“现如今退休干部中有的出书,有的出摄影集,这已成为时尚。你好歹是个书法家。何不出本书法集?”

郭明想想也是。可平时涂鸦完就完了,保存下来的不多,就连参展和获奖的作品也没有留底,如何成集?

友人笑了:“你的作品多次参展并获奖,有关部门定有存档。你找他们要,再抽空写一些,加上自己保存的,不就齐了?”

郭明觉得在理。第二天,他找到县文化局。县文化局长挺客气地说:“哎呀,都这么多年了。但我记得这事当时虽是文化局牵头,经办的却是县文联,你不妨去找他们?”

然而,当郭明找到县文联时,县文联的人又说,这事是县书法协会具体操办的。

于是,郭明又去找县书法协会的负责人。那位负责人却支吾了好半天,说是记不清了,要找找看。

让郭明心里堵得慌的是,这些人都不认识他似的,一听说他打算出书法集时,一个个的脸色都很怪异。无奈,郭明只好叫如今已是县书法协会副主席的老乡小符代劳了。

这晚,郭明找小符询问打听结果。小符有些尴尬地摇了摇头,少顷,劈头扔过来一句:“老领导,我看这事就算了。”

“为啥?”

“你知道他们私下送给你一个外号么?”

“啥外号?”郭明一脸疑惑。

“我说了,你可千万别往心里去呀!”小符似乎有些于心不忍。

郭明急了:“你快说呀!”

小符沉吟良久,斟词酌句地说:“他们说你附庸风雅,叫你南……郭……先……生。”

“啊?……”郭明顿觉五味杂陈,脸庞瞬间像铁板一样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