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方

[主料辅料〕

猪肋条肉⋯⋯3000 克 葱白段⋯⋯⋯⋯50 克甜酱⋯⋯⋯⋯100 克 花椒盐⋯⋯⋯100 克[烹制方法〕

1.选用皮约 1 厘米厚,带有正中七根肋骨的肉一块。用刀将肋骨从中间

斩断。把肉皮朝下放在砧板上,用刀把四边修齐,成为长约 25.5 厘米、宽约

19.5 厘米的长方块,再用削尖的竹筷在肉面上戳许多小孔眼,以便在烤时让热气排出。

2;用铁叉从肉块第二根与第六根肋骨之间顺骨缝叉入,又到 6 厘米深的

地方翘起叉尖,叉出肉面,隔 6 厘米再叉人,使叉尖从肉另一边叉出。再用两根两头削尖的竹筷横叉在肋条肉的两边,别在叉齿上,使肉块平整地固定在铁叉上。

  1. 用青砖砌成一个长 1 米、宽约 60-70 厘米的烤池,将木炭放在烤池内点燃,烧至无火苗又元烟时,将炭拨成凹形,平持叉柄把皮朝下,伸入炉内, 不断摆动,约 20 分钟,至肉上水分烤干,肉皮呈黑黄色时离火,用湿布盖在肉皮上润湿一下,用刀刮去肉皮上的焦污,再按前方法烤刮一次,用细钢针在肉皮上戳小眼,将肉皮朝下再放入炉内在微火上烤约 20 分钟。刮净皮上污

物,翻过来肉骨向下烘烤均匀,至肋骨收缩,骨头伸出时取出。这时经过 4 次烘烤,3 次刮皮,皮已很薄,肉已均匀熟透。最后将肉皮朝下微火烤半小时,使肥膘油渗迸肉皮,发出“吱吱”响声时,抽去烤叉、竹筷,用刀刮尽肉皮和周围的焦屑,即成烤方。

  1. 先将烤方的肉皮切成长约 1.5 厘米、宽约 1.2 厘米的斜方片,再将肉切成薄片,分装盘中。上桌时带甜酱,花椒盐、葱白段,用空心饽饽夹食。

(工艺关键〕

  1. 选料时,要选 3000 克左右的嫩猪肉。

  2. 上叉时,要用两只竹筷横叉在烤方上,防止肉烂下垂。

  3. 烤时要用钢针在肉皮上戳小眼,使闭塞的小眼扦透,烘烤时热气畅通,

    不致肉皮鼓起,皮与肉脱节,失去烤方特色。

  4. 火候要均匀,烤又要不断移动,皮色要烤得均匀。

  5. 焦皮要刮净,刮时要顺刮。[风味特点〕

  1. “烤方”为扬州传统名菜,由“叉烧乳猪”改进而来。清代扬州官绅、盐商常用于宴请宾客,它与“叉烧鸭子”和“叉烧鳜鱼”被称为“扬州三叉” 。

  2. 烤方选用苏北小冬猪的肋条肉烤制,烤制中不加任何调料,烘烤次数繁多,讲究火候。成品色泽,烹制技法,为一般菜肴所不能比美。过去,燃料以柏树枝,梨木为最好,现在多选用火力温和,脚火支持时间长的芦柴、芝麻稽等,成品表皮酥脆异常,肉质干香酥烂,食时佐以甜面酱。花椒盐, 葱白段,用空心饽饽夹食,别有风味。

火腿 1 块⋯⋯750 克

绍酒⋯⋯⋯⋯⋯35 克

火腿脚爪 1 只 200 克

葱结⋯⋯⋯⋯25 克

光母鸡 2 只⋯⋯⋯⋯

鸡清汤⋯⋯⋯2250 克

⋯⋯(约 2500 克)

虾子⋯⋯⋯⋯⋯15 克

水发冬菇⋯⋯⋯50 克

精盐⋯⋯⋯⋯⋯6 克

冬笋片⋯⋯⋯⋯75 克

姜片⋯⋯⋯⋯⋯35 克

[烹制方法〕

  1. 将火腿和火腿脚爪放入清水中浸泡 30 分钟,治净后四边修齐。猪爪镊净毛、斩去爪尖洗净。光母鸡剖腹去内脏,斩下鸡颈洗净。

  2. 先取下 2 只鸡的脯肉,去皮斩成茸,谓“白馅”。取下鸡腿,剔骨去皮斩成茸,谓“红馅”。将鸡颈(斩去头)。鸡骨架去皮后,斩成茸,谓“骨馅”。将另一只鸡和火腿爪一起放入沸水锅内焯洗后取出,放入砂锅中,加绍酒 15 克、姜片 20 克、葱结 10 克、虾子,舀入清水,上中火烧沸,撇去浮沫,移至小火上使汤保持微沸,制成一般清汤,待汤冷透后,取出鸡和脚爪, 用汤筛过滤。第一道用“骨馅”吊汤,将“骨馅”加清水、精盐 2 克拌和成厚糊状,倒入汤中,用手勺轻轻地搅动,待汤微沸时,锅离半火,待“骨馅” 浮上汤面,用勺掀成饼状,待吊汤料鲜味分解人汤内,将吊汤料捞出。第二道用“红馅”吊汤,第三道用“白馅”吊汤,方法同上。鸡汤经 3 次吊制后, 清澈见底。

  3. 将火方放入砂锅,内放竹算垫底,加绍酒 10 克、葱结 15 克、姜片 15 克,添清水淹没火方,置中火上烧沸后,移至小火焖至七成熟。晾凉后在肉面上剖成 3 厘米见方的方格(深至肉皮),肉皮上剞成同样的方格。然后将

皮朝下放入汤盘中,加满清水,再加绍酒 10 克,上笼蒸约 30 分钟,取出滗

去汤汁,换入清水复蒸一次后,再换入鸡清汤 750 克,上笼蒸约 15 分钟后,

将汤滗出,再换入鸡清汤 750 克,复蒸至酥烂。在蒸火方的同时,将冬菇片、冬笋片放盘中上笼蒸熟。

  1. 从笼内取出火方,滗去汤汁,翻扣入汤盆中(皮朝上),将冬菇片、冬笋片放在火方上,舀入烧热的鸡清汤 750 克即成。

[工艺关键]

  1. 使用“骨馅”、“红馅”,“白馅”,分 3 次吊汤,以汤清见底,滋味鲜醇为准。

  2. 中华三腿为火腿名品,即浙江金华火腿、江苏如皋火腿、云南宣威火腿,简称南腿、北腿、云腿,此菜宜选北腿上腰峰,突出扬州正宗风味。

(风味特点〕 “清汤火方”是扬州传统菜肴,与苏州传统名菜“蜜汁火方”合称“南

北二方”,以汤清味醇、火腿酥香而烩炙人口。其制汤方法能反映出扬州厨师高超的“吊汤”技艺。采用多种原料,经 3 次吊制,汤清见底,味鲜汁醇。火方则需选用金华火腿或如皋火腿的上腰峰部分。由于所制清汤鲜美,所选火方考究,此菜一直是扬州美食中的名撰。

熟南腿 1 块⋯500 克 白糖莲子⋯⋯⋯50 克松 子 仁 ⋯⋯⋯⋯25 克 蜂 蜜 ⋯⋯⋯⋯⋯50 克熟猪油⋯⋯⋯150 克 糖桂花⋯⋯⋯2.5 克

冰糖⋯⋯⋯⋯125 克 淡清汤⋯⋯⋯⋯90 克水淀粉⋯⋯⋯⋯30 克

[烹制方法〕

  1. 将南腿修成大方块,皮朝下放在砧板上,用刀剞小方块,深度至肥肥膘一半。皮朝下放碗中,加入清水(水平南腿),上笼蒸约 2 小时 30 分钟取

出,滗去汤汁,然后,再加冰糖、淡清汤,上笼蒸约 1 小时取出,放入白糖

莲子再上笼蒸 30 分钟,取出滗去卤汁,合入同一盘中。

  1. 将锅置旺火上,舀入熟猪油,烧至五成热,放入松子仁炸至呈金黄色时,取出待用。

  2. 将锅置旺火上,倒入卤汁,加蜂蜜烧沸,用水淀粉勾芡。放入糖桂花搅和,浇在火方上面,再撒上松子仁即成。

[工艺关键〕

南腿即金华火腿,宜选中峰,用旺火将皮烧糊,入清水中刮洗干净,再下汤锅中煮一开,然后烹如上法,则皮酥可口,若火腿存放己久,外皮干硬, 则必须用此法泡制。

[风味特点〕

  1. 蜜汁火方为苏州传统名撰。与扬州“清汤火方”合称“南北二方”,[清〕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介绍蜜腿的制法:“取好人腿连皮切大方块,用蜜酒煨及烂,最佳⋯⋯余在尹文端公(即江苏巡抚尹继善)苏州公馆吃过一次, 其香隔户便至,甘鲜异常,此后不能再遇此尤物矣”。可见蜜汁火方与情代的蜜火腿有一定渊源。

  2. 此菜色呈枣红,蜜汁芬芳,其味甜咸,风味独特。

净猪肉⋯⋯⋯300 克 鸡蛋⋯⋯⋯⋯⋯1 个

精盐⋯⋯⋯⋯1.5 克 青菜叶⋯⋯⋯⋯1 张白糖⋯⋯⋯⋯⋯10 克 水发猪蹄筋⋯⋯10 根葱未⋯⋯⋯⋯⋯15 克 绍酒⋯⋯⋯⋯⋯25 克猪肉汤⋯⋯⋯750 克 酱油⋯⋯⋯⋯25 克熟猪油⋯⋯⋯⋯75 克 味精⋯⋯⋯⋯1.5 克虾米⋯⋯⋯⋯⋯10 克 姜未⋯⋯⋯⋯⋯20 克湿淀粉⋯⋯⋯⋯20 克

(烹制方法〕

  1. 将猪肉剁成米粒状,虾米剁成碎未,然后一起放入碗内,磕入鸡蛋, 加精盐 1 克、味精 0.5 克、葱末 1 克、姜末 1 克、清水 100 克搅拌均匀,做

成大小一致的扁形肉圆 10 只,用调稀的湿淀粉在肉圆上抹匀。炒锅放中火上

烧热,舀入熟猪油 50 克,再下入肉圆煎至四面呈金黄色取出。

  1. 将每根水发蹄筋切成四段,放入炒锅内,舀入猪肉汤 250 克,再加入

葱末 0.5 克、姜未 0.5 克、绍酒 5 克,置旺火上,烧至蹄筋软糯捞出,放入

砂锅内,把肉圆铺在蹄筋上面,舀入猪肉汤 500 克,加精盐 0.5 克,酱油、

白糖、绍酒 20 克、熟猪油 25 克、味精 1 克,盖上青菜叶,盖好锅盖,用旺火烧沸后,转用小火焖约半小时,离火揭去锅盖,去掉青菜叶即成。

(工艺关键]

净猪肉选用肥四瘦六者为佳。如果猪肉瘦肉较多,可适当加些肥膘肉。

(风味特点]

  1. 张通之《白门食谱》中说,金陵南乡入家畜猪,皆喂以杂谷,或采野菜,熟以食之,从不饲以不洁之物,亦不许卧于污水中,故其毛润泽,皮薄而肉肥香,入釜中一煮即烂。

  2. 金陵圆子,精选南乡优质猪肉为原料,配以水发蹄筋垫底,经精细加工后,肉圆酥烂鲜香,蹄筋软糯醇美,汤汁稠浓味厚,为南京名菜之一。

黑毛猪头⋯⋯⋯1 个 酱油⋯⋯⋯⋯250 克

冰糖⋯⋯⋯⋯500 克 姜片⋯⋯⋯⋯⋯50 克大料⋯⋯⋯⋯⋯15 克 香茶叶⋯⋯⋯⋯10 克绍酒⋯⋯⋯⋯1000 克 香醋⋯⋯⋯⋯200 克葱结⋯⋯⋯⋯100 克 桂皮⋯⋯⋯⋯⋯25 克小茴香⋯⋯⋯⋯10 克

[烹制方法〕

  1. 将猪头镊净毛,放入清水中刮洗干净。猪面朝下放在砧板上,在后脑中间劈开,剔去骨头和猪脑,放入清水中浸泡约两小时,漂净血污,入沸水锅中煮约 20 分钟,捞出,放入清水中刮洗,用刀刮净猪睫毛,挖出眼珠,割下猪耳,切下两腮肉,再切去猪嘴,剔除淋巴肉,刮去舌膜。再将眼、耳、腮、舌和头肉一起放入锅内,加满清水,用旺火煮两次,每次煮约 20 分钟, 至七成熟取出。把桂皮、大料、小茴香放入纱布袋中扎好口,成香料袋。

  2. 锅中用竹算垫底,铺上姜片、葱结,将猪眼、耳、舌、腮、头肉按顺序放入锅内,再加冰糖、酱油、绍酒、香醋、香料袋、清水,清水以浸过猪头为度,盖上锅盖,用旺火烧沸后,改用小火焖约 2 小时,直至汤稠肉烂。

  3. 将猪舌头放在大圆盘中间,头肉面部朝上盖住舌头,再将腮肉、猪耳、眼球按猪头的原来部位装好,成整猪头形,浇上原汁,缀上香菜叶即成。

[工艺关键〕

  1. 扒烧整猪头宜用泰兴产黑色猪头,约重 6500 克左右一个为佳。

  2. 在用刀劈后脑时,注意不能割破舌头和猪面皮。

  3. 猪耳中有许多毛,要将其镊净再入菜。

  4. 此菜尤讲火候,故有“火功莱”之说,其经验是“焖之过程,火不宜旺,始终保持锅中汤汁沸而腾,至汤稠肉烂出锅。”

[风味特点]

  1. 扒烧整猪头,是扬州菜中素享盛名的“三头”之一。“三头”即“拆烩鲢鱼头”、“清炖蟹粉狮子头”、“扒烧整猪头”。其中尤以“扒烧整猪头”历史较为悠久,声誉最高。

  2. 此菜成品要保持”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色泽红亮、肥嫩香甜,软糯醇口,油而不腻,香气浓郁,甜中带咸,风味不凡。

净猪肋条肉⋯800 克 蟹肉⋯⋯⋯⋯125 克

虾子⋯⋯⋯⋯⋯1 克 绍酒⋯⋯⋯⋯l00 克

葱姜水⋯⋯⋯300 克 熟猪油⋯⋯⋯⋯50 克蟹 黄 ⋯⋯⋯⋯⋯50 克 青 菜 心 ⋯⋯⋯1250 克猪肉汤⋯⋯⋯300 克 精盐⋯⋯⋯⋯⋯15 克干淀粉⋯⋯⋯⋯25 克

[烹制方法] 1;将猪肉细切粗斩成石榴米状,放入钵内,加葱姜水、蟹肉、虾子 0.5

克、精盐 7.5 克、绍酒、于淀粉搅拌上劲。选用 6 厘米左右的青菜心洗净, 菜头用刀剖成十字刀纹,切去菜叶尖。

2.将锅置旺火上烧热,舀入熟猪油 40 克,放入青菜心煸至翠绿色,加虾

子 0.5 克、精盐 7.5 克,猪肉汤,烧沸离火。取砂锅一只,用熟猪油 10 克擦抹锅底,再将菜心排入,倒入肉汤,置中火上烧沸。将拌好的肉分成几份, 逐份放在手掌中,用双手来回翻动 4—5 下,捆成光滑的肉圆,逐个排放在菜心上,再将蟹黄分嵌在每只肉圆上,上盖青菜叶,盖上锅盖,烧沸后移微火焖约 2 小时。上桌时揭去青菜叶。

[工艺关键]

  1. 此菜要求选料精严,制肉馅的肉要选用猪肋条肉。而肥瘦之比也要恰当、以肥七瘦三音为佳,这样,做出的狮子头才嫩。

  2. 在刀工上要细切粗斩,分别将肥肉、瘦肉切成细丝,然后再各切成细丁,继而分别粗斩成石榴米状,再混和起来粗略地斩一斩,使肥、瘦肉丁均匀地粘合在一起。

  3. 将捆后的肉馅加入各种调料,在钵中搅拌,直至“上劲”为止。

  4. 捆肉圆也有巧妙之处,将一份调拌好的肉馅放在手心,手指并拢,手心呈窝形,让肉馅在两只手上捆来捆去,在捆的过程中自然变圆,变光滑。捆时要用巧劲,方能使狮子头做得又圆又光滑。

  5. 要重视火功,在烹制肉圆时要区别情况,恰当用火。将“狮子头”放入砂锅的沸汤之中烧煮片刻,待汤再次沸腾后,再改用微火焖约两小时。这样,烹制出的“狮子头”就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之妙了。

[风味特点]

  1. 清炖蟹粉狮子头是脍炙人口的扬州名菜之一。相传已有近千年历史。

  2. 所谓“狮子头”,用扬州话说即是大劗肉。如果用北京方话说,即是大肉丸子。因为大劗肉烹制成熟后,表面一层的肥肉未已大体溶化或半溶化,

    而瘦肉未则相对显得凸起,恍惚给人以毛毛糙糙之感。于是,富有幽默感的人便称之为“狮子头”了。

  3. 据《资治通鉴》记载,在一千多年前,隋炀帝带着嫔妃、随从,乘着龙舟和四艘船只沿河南下时,“所过州县,五百里内皆令献食。一州至百舆,

    极水陆珍奇。”扬州所献的“珍奇”食馔中,已有“狮子头”。不过当时称为“葵花大劗肉”。在隋炀帝下扬州看琼花时,这品菜已很出名了。

4。清嘉庆年间人林兰痴《邗江三百吟》中记载:“肉以细切粗劗为丸, 用荤素油煎成葵黄色。俗云葵花肉丸。”并赞曰:“宾厨缕切已频频,因此

葵花放手新。饱腹也应思向日,纷纷肉食尔何人”

5.此菜狮子头肥嫩异常,蟹粉鲜香,青菜酥烂清口,须用调羹舀食,食后清香满口,齿颊留香,令人久久不能忘怀,此乃“扬州三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