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民间秧歌演绎西路评剧
那还是在清代光绪年间的时候,闯江湖的京剧、河北梆子和唱莲花落的艺人,在京津地区演出十分活跃。
受其影响,渐渐北运河畔的一些农村,农民为了自娱自乐,也组织起了唱“莲花落”的班社。
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莲花落艺人将演唱的剧目,进行了“拆出”,也就是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使莲花落完成了从曲艺形式到戏曲形式的变革,成了“蹦蹦戏”。
当时,人们为区别于唐山的蹦蹦戏,把其称为“北京蹦蹦戏”、“京东落子”、“西路评剧”。
最初的时候,西路评剧的演员和班社主要活动在京津地区的通州、武清、蓟县、香河、宝坻一带农村。后来,在农闲时节,他们也到集市、庙会上卖艺。
1893年,金叶子、王淀佐等人进入北京,拜著名北京莲花落艺人赵新桓为师。赵新桓是领取清朝钱粮的汉军旗人,唱莲花落是“玩票”,不为挣钱,就是喜欢,在京城演艺圈里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他曾与当时著名的京剧演员谭鑫培、杨小楼,一同进宫为慈禧太后同台演出过。
有了赵新桓的支持,从北运河畔走进京城的农民艺人,开始在东安市场的小吉祥戏园演出。他们演出的《小姑贤》、《杨二舍化缘》、《顶锅》、《打狗劝夫》等剧目,带有浓郁的北运河乡土气息,内容通俗易懂,演唱生动活泼,很受市民大众的欢迎。
西路评剧在京城站住了脚后,相继又有多个班社从北运河畔的农村,进入北京,在天桥、后海和月坛等地专门开辟的“落子馆”演出,十分火爆。
连有些河北梆子的演员,都加入了他们的班社,改行唱了蹦蹦戏。
1911年,挑帘红、郭启荣、赵满堂一行10多人,应邀一路南下,到江浙和上海演出,把这种北方的乡土艺术传播到了南方。回京时,又转道在山东济南府演出了一阵子,名利双收,很是风光。
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东路评剧”的诸多班社,芙蓉花、白玉霜、喜彩莲等名家,相继进入北京,西路评剧抵挡不住这股潮流,渐渐在北京城里销声匿迹。
有的西路评剧演员加入了东路评剧的班社。唐山蹦蹦戏则在不断变革中,成为评剧的主流。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评剧院曾请回西路评剧的部分老艺人,挖掘整理了一批传统剧目,但已很少演出。西路评剧的唱腔,只偶尔在个别剧目的唱段中出现。
由于西路评剧在北京及京西一带发展,受到京西一带的古老剧种如梆子、老调和哈哈腔的熏陶,再加上西路评剧艺人的创造性的劳动,所以唱腔变得高亢激昂,板头丰富。
男声和女声的唱腔和现行的评剧唱腔音域相比,均宽一倍,因此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西路评剧念白取京音,唱腔多受河北梆子的影响,加之部分梆子演员改唱蹦蹦戏,因而唱腔高亢激昂,曲调富于旋律性,与唐山一带的东路蹦蹦戏有着鲜明的区别。西路评剧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并各有各的唱腔。
西路评剧以河北民歌为基础,唱腔高,甩腔长,多用“依哟嗬,依呀哈”为装饰音和衬字,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唱腔和唱法。
西路评剧兴起时,以“打地摊”或在茶园演出为主要形式。1912年左右,在艺术上有了提高,曾去上海演出。著名演员挑帘红就是当时赴沪演出的主角。
西路评剧的乐队配制为大弦、横笛、鼓、镲、手锣、绑子等。
西路评剧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涌现出许多著名的艺人,如早期的人人乐曹普、金叶子来凤仪、香河的王淀佐、柳叶红刘子琢等。
西路评剧还在1900年前后,出现过许多班社,如宝坻县刘宝珊班,蓟县的人人乐班、柳叶红班,香河县的王淀佐班,三河县的挑帘红班、庞三班、儒口班等。
西路评剧代表剧目有《夜宿花亭》、《谷存打鸟》、《孙继皋卖水》、《冯奎卖妻》、《小姑贤》、《借女吊孝》、《安安送米》等。
[旁注]
北运河 是我国南北大运河的北段,自北京通县至天津入海河处,全长186千米,在元代利用白河下游河道修竣而成的。北运河河身狭窄,洪水期宣泄不畅,所以下游多以减流分洪、洼淀放淤,如青龙湾减河、筐儿港减河等分别分洪于七里海与金钟河。
后海 为北京什刹海的一个组成部分。后海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新街口大街,南起平安大街,北至北二环,总面积146.7公顷,其中水域面积34公顷,绿地面积11.5公顷,是北京城内元大都时期的古老水域。
月坛 位于北京西城区南礼士路西侧,又名“夕月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夜明神,即月亮和天上诸星神的场所。它始建于1530年,是北京九坛八庙之一。
《夜宿花亭》又名《玉镯记》、《花亭会》。故事缘出于明代传奇剧本《珍珠记》乃西路评剧的突出剧目。剧中讲述了高文举得中状元后,被丞相温通逼婚。后来,高文举文举夜宿花亭时,和前来京城寻找自己的未婚妻不期而遇,并计议美英包府告状,最后夫妻得以团圆。
[阅读链接]
蹦蹦戏又名“评腔梆子戏”,据传由东北二人转发展而来,又与西路评剧有渊源,是北京门头沟主要的民间戏曲剧种,至今有百余年历史了。
其中,门头沟的淤白村戏班成立于1931年,取名“义和班”。戏班成立后曾到周边的昌平、怀来、延庆、河北、内蒙古演出。
淤白村蹦蹦戏唱腔脉络清晰,易于上口;板式明了流畅、套路简洁;内含蕴含评剧原始唱腔素材。采录板式有“慢板”、“原板”、“安板”等,武场锣鼓点有“慢板”、“安板”等。伴奏乐器上,文场有板胡、笛子等;武场有单皮、云板等。
淤白村蹦蹦戏的内容以山村习俗、轶闻趣事为多,且规矩也多,戏班上演剧目达三四十出,有《老少刘公案》、《夜宿花亭》、《蜜蜂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