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的写法

对已经进行过的实施活动,进行分析、评价,肯定成绩,找出缺点和教训,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作为今后的借鉴,反映这一过程和结果的文字材料,就叫做总结。

毛泽东说:“人类总是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1964 年 12 月 31 日《人民日报》)总结,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有重要意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上至中央,下至基层,甚至到个人,都离不开总结。

一、总结的特点1.时间性

总结,是在工作、学习、生产等实践活动告一段落或结束之后才加以回顾,以便指导下一次或下一阶段的实践活动。所以,总结有时间的限定性。工作、学习、生产等总是在一定时间跨度内进行的,有一定的过程。总结就需要反映出这一过程来:如这一社会实践活动怎么开始的,有什么发展,中间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效果如何,等等。

  1. 客观性

人们的社会实践,是客观存在。总结是对客观存在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它依据的是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材料。在总结中绝不能弄虚作假、无中生有、添枝加叶。总结要凭借客观事实,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总结中如果使用了“莫须有”的材料,总结的意义也就消失了。

  1. 理论性

如果说客观性是总结的基础,那么理论性就是总结的关键。总结不能停留在事实的堆砌或就事论事上,而要就事沦理,要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有一定的理论色彩。总结的理论性是基于对客观事实的分析研究,不能脱离进行过的社会实践而泛泛空论,不能对事实任意拔高。

二、总结的种类

总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按性质分,有工作总结、学习总结、思想总结、劳动总结等。按范围分,有单位总结、部门总结、班组总结、个人总结等。

按时间分,有年度总结、半年总结、季度总结、阶段总结、月总结等。按内容分,有全面总结、单项总结等。

这些分类不是绝对的,相互之间可以相容、交叉,如《1989 年××电视机厂工作总结》,按性质讲是工作总结,按范围讲是单位总结,按时间讲是年度总结,按内容讲是全面总结(凡在标题上没有标明单项如“销售”、“安全”等的,即为全面总结)。

以上分类是粗线条的,即以工作总结为例,它又可以分为:经验性总结

(见例文)、汇报性总结(总结大会或年会上的工作报告即是)、政策性总结(在总结中阐明政策、指出政策界限及如何贯彻执行此项政策)等。

三、总结的内容

由于社会实践活动各不相同,总结的月的不同,总结的内容也各不相同, 不可能千篇一律。大致说来,总结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情况

任何总结,都有基本情况的概述。基本情况包括总结对象的基本情况和

总结的背景情况。总结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单位名称、总结的时间跨度或阶段、人员、总结的内容等;总结的背景情况包括总结的时间特点,总结是在什么形势下,什么思想指导下做的,等。

基本情况的交待主要是使读者对被总结对象有一个概况的了解。2.成绩和缺点

这是总结的重点。这方面主要是摆事实、摆情况,要运用大量有说服的材料,讲成绩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如何取得的;还要讲存在什么缺点和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产生的。

  1. 经验的教训

这是总结的目的所在。取得成绩会有经验,存在问题、缺点会有教训。要对成绩、缺点和问题进行分析,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得出经验和教训,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作为今后的借鉴。

  1. 今后的方向

这方面是针对存在的问题,讲今后应当怎么做。要写清楚改进意见和努力方向。

四、总结的结构

总结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三个部分组成。1.标题

总结的标题多数由单位名称、时间界限、总结的内容等因素来拟定,如

《××日化三厂一九八九年销售工作总结》。有的总结(尤其是个人总结) 的标题中不出现单位名称,而把它放在落款中,如《关于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总结》;有的则用副标题标明总结的单位和内容的性质,如《面向国际市场, 立足适销对路——××公司组织出口商品生产的总结》;在报刊上发表的总结,则根据总结内容的性质拟定,不一定出现总结字样,如《首都钢铁公司是怎样实行经济责任制的的?》、《红旗渠再现青春》。

2.正文

正文一般分为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

  1. 开头。

总结的开头多数是概述基本情况,有的交代总结的目的和主要内容,有的把取得的成绩简明扼要地写出来,有的则交代背景。

总结的开头,不论采取何种写法,都要简明扼要。

  1. 主体

主体是总结的主要部分,内容多数是情况及做法、成绩和缺点、经验和教训等方面。主体总分在篇幅上比较长,要特别注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主体部分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三种:

第一、纵式结构。这是按照事物或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来安排写作的方式。即把总结所包括的时间划分成几个阶段,按时间顺序分别叙述每个阶段的情况。这种写法的好处是:事物发展或社会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看得比较清楚。

第二、横式结构。这是按内容的逻辑关系来安排、写作的方式。即按总结的目的和范围,从客观情况的变化发展中提出问题,进行分析,给以解决。提出的问题可以分成若干个,有时可用小标题,逐个去解决。这些问题或内容可作并列的安排、先轻后重的安排、因果关系的安排等。

第三、纵横结合式。这种安排和写法,既考虑到时间的先后顺序,体现

事物的发展过程,又注意内容的逻辑顺序,从几个方面总结出几条经验或教训。这种写法,多数先采用纵式结构,写事物发展和各个阶段的情况或问题, 然后用横式结构总结经验或教训。

主体总分采用何种结构形式,这要由总结的内容来定。不论采用何种形式,都要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1. 结尾。

这是总结的最后一部分,是正文的必然收束。结尾部分多数写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打算,也可以对全文进行归纳,突出取得的成绩;也可以指出工作中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结尾要写得简洁、自然、有力。3.落款

在总结的右下方署明单位名称和日期,以便考查,如在标题中已有单位名称,则不必在此重复。

五、总结的写作要求 1.调查研究、掌握事实

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大量客观事实,是写好总结的基础。总结,就是总括事实,得出结论。没有事实就无法得出结论,总结也无从谈起。要获得大量的客观事实,就要深入群众,认真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情况,熟悉各种材料,掌握尽可能多的数据。在此基础上,还要对搜集来的大量材料进行认真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鉴别,保证材料的真实可靠,对掌握的数据要核实,不能有丝毫差错。有了真实的材料,才能从中分析、概括、综合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总结。

  1. 实事求是,一分为二

有了事实,还要从事实中“求是”。实事求是,是写好总结的重要原则。总结的内容一定要真实,成绩要充分肯定,缺点要勇于承认。对成绩夸

夸其谈,津津乐道,对缺点遮遮掩掩,羞于出口,这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要总结的任何一项活动,总不会是一切都好或一切都坏,要坚持一分为

二的观点,既看到成绩,又看到缺点;既要对事物有定量、定性的分析,又要发展地、辩证地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的主流,又不忽视事物的支流;既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又看到事物的内在本质。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总结才切合实际,恰如其分。

  1. 反映特点,找出规律

每一个单位都有自己的特点,总结就要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经验来。如果只要罗列现象。叙述过程,没有反映特点,没有找出规律,就失去了总结的意义。

如何反映特点呢?一要抓形势,二要抓本单位的典型的具体事例。只要写清楚在这种形势下本单位做了哪些具体的事情,是如何做的,就具有了本单位的特点。如何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呢?这就要对大量的材料,认真的分析研究,上升到理论高度去认识事物,从中悟出道理,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从中找出的带有普遍性的经验或教训,就是规律性的东西。

有特点、有规律的总结才能有指导意义,才能使我们今后能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