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一、调查报告的概念及作用

对某事物、事件、问题、经验,或对社会的、自然的基本情况进行有目的的调查研究,而后写成的书面报告,叫调查报告。“调查”是“报告”的基础,“报告”是“调查”的结果。

调查报告的目的在于表彰先进或揭露问题,说明情况或澄清事实,着眼于典型引路,纠正偏差,宣传政策,指导工作。所以一般情况下,调查报告只一个方面。有时也可以写几个方面。

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很重视调查研究,常借助和运用调查报告为人类的解放事业服务。

马克思、恩格斯十分注意调查研究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情况和各国无产阶级的劳动、生活和思想状况,并注意收集他人的调查成果。马克思撰写《资本论》时曾大量引用工厂视察员的调查材料。自己也亲自写了《工人调查表》。恩格斯写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一著名调查报告,被列宁誉为:世界社会主义文献中一部优秀的著作。列宁通过搜集各种资料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状况作了调查研究,写出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文。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作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亲自写过《偿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恩格斯写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一著名调查报告,被列宁誉为:世界社会主义文献中一部优秀的著作。列宁通过搜集各种资料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状况作了调查研究,写出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文。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作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亲自写过《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等调查报告。他们所写的这些调查曾在指导当时的革命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形势下, 调查研究工作日趋社会化,领导决策往往需要借助他人的调查成果,这就使得传达调查信息,记载调查成果的调查报告的意义、作用更为突出。在新形势下,学会调查报告的撰写十分必要。

二、调查报告的分类

  1. 推广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

这类调查报告往往是通过对某地区或某单位等的调查,从中得出一些成功的经验,从而推动、指导整体工作的开展。如罗玉川写的《只有党风正, 才有富路通——河北省蠡县辛兴村调查》①。作者在我国农村进行空前深刻的变革中,通过对河北蠡县辛兴村脱贫致富的情况调查,找到了他们成功的根本经验:“只有党风正,才有富路通。”这篇调查报告具体传播了辛兴村党支部的先进经验,有助于促进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改进工作。

在改革日益深入的新时期,这类调查报告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公开发表的也很多。如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河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联合调查组写的《端下党风,促进改革——沧州地区的调查》②、吉林省委办公厅宋九才等人写的《理想是他们的精神支柱——长春百货大楼调查》③,都属于这一类。

① 见《新华月报》1986 年第二期。

② 见《人民日报》1986 年 8 月 6 日。

③ 见《人民日报》1986 年 4 月 25 日。

  1. 介绍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

这类调查报告主要是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的发明,揭示新生事物的意义、特点和成长规律;同时也可以指出不足之处,从而促进新生事物更完美、健康地发展。如由国家科委等7 个单位组成的组合调查组成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调查报告》①就属这

一类。联合调查组将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 1980 年以来涌现的新型科技企业进行了调查,将这种新生事物的发生、发展,它的突出成就、经验、意义以及还存在的问题作了客观的、详细的报道。这篇调查报告给新形势下科技、企业如何发展、知识分子的才能如何发挥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见解。

这种类型的调查报告,报刊上经常登载。像《人民日报》上刊登的《奔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天津市城市建设调查》②;《“合力”作用——诸城县建立出口商品生产体系的调查》③以及《借助外部力量撞开封闭大门——贫困山区宁强县靠横向联合发展乡镇企业的调查》④等,都是介绍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

  1. 反映社会情况的调查报告

这类调查报告内容比较广泛,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 目的是为有关部门提供情况,让有关人员了解动态、信息,便于他们估计形势,制定有关的方针政策。如苏星写的《农村合作经济调查》⑤。作者对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 3 个地区、5 个县中的 16 个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合作经济组织”主要的几种类型及农民所欢迎的几种联合和合作的经济组织形式,分析了这些合作经济组织形式的优缺点及其发展速度和趋向。为党制定农村的有关政策提供了良好的参考意见,也为情况相近的农村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又如《农村改革的现状与趋势

——全国农村经济典型调查综述》①、王芳写的《温州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②马洪写的《关于武汉市开展横向经济联合的调查》③等,都是这种类型的调查报告。

  1. 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

这类调查报告是揭露一些违背人民利益,阻碍社会发展等带有倾向性的弊病和问题。目的是为了弄清事实真相,指明严重危害,提出解放办法,以便引起社会或一些部门的注意,促进问题的解决。同时,也为了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揭露的问题可分为二类:一类是针对人民内部矛盾的,如《要扭转请客送礼“人情风”——湖南省华容县调查》④。这篇报告以确凿的事实揭露了“人情风”给农民带来的沉重负担和严重恶果,分析了造成“人情风”的原因,同时还介绍了有关单位引导和克服这种不良风气的做法。另一类是针

① 见《人民日报》1988 年 3 月 12 日。

② 见《人民日报》1986 年 6 月 1 日。

③ 见《人民日报》1986 年 6 月 6 日。

④ 见《农民日报》1986 年 8 月 6 日。

⑤ 见《红旗》1986 年第 16 期。

① 见《人民日报》1986 年 4 月 30 日。

② 见《红旗》1986 年第 3 期。

③ 见《中国经济制制改革》1986 年第 7 期。

④ 见《调查研究》1986 年第 23 期。

对敌我矛盾的。如《一个反革命的政治骗局——“四人帮”炮制“答卷”作者这个假典型的调查》、《天安门事件真相》等。这几篇调查报告为当时拨乱反正、清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罪行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1. 重大事件或突发性事件的调查报告

这类报告主要是反映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具有一定代表性或较大社会意义的事件。如欧庆林等人写的《照照这面镜子——北京南苑冷库烂菜案始末》

①。记者者过“烂菜案”始末的调查,分析了造成这件触目惊心的烂菜案的原

因——领导干部思想作风“腐烂”的结果;揭露了此案的严重后果——造成经济损失共计三十万三千元。报告还点出了这一反而“教员”给予人们的深思——贪污盗窃,玩忽职守,使国家在经济上、政治上蒙受重大损失,这同样是犯罪,有关人员应该受到法制制裁。

以上介绍的几种调查报告的类型并非互不联系,有的调查报告可以单属一类,有时也可以兼属两类。

三、调查报告的写作

  1. 深入调查,占有第一手材料

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本途径,也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先决条件和重要的基础环节。只有掌握了丰富、具体、真实、典型的材料,才能从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和问题的实质,为人们提供经验、回答问题、明辨是非,并且为上级领导制定某项方针、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调查报告的最大特点是用完整系统的事实说话,用从调查材料中发掘出来的事物发展规律提高人们的认识,指导人们的行动。只有把调查对象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具体地告诉人们,让人们了解来龙去脉,才能使人们相信, 接受宣传教育。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作认真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 调查报告就失去了说服力。

毛泽东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但就有同志要问:‘十样事物,我调查了九样,只有一样没有调查,有没有发言权?’我认为你调查的九样都是一些次要的东西,把主要的东西都丢掉了,那末,仍旧是没有发言权。”①我们要取得真正的“发言权”必须搞好调查研究。

首先,要端正调查研究的态度,即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来指导调查研究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洞察真假,明辨是非。其次,要讲究调查方法。

毛泽东说过:“调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看花,一种是下马看花, 走马看花不深入,因为那么多的花嘛⋯⋯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观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解剖一个‘麻雀’。”②这里说的,就是点面结合的调查方法。“走马看花”,可以了解事物的宽度,获得“面”上的印象,把握矛盾的普遍性,掌握全局;“下马看花”,可以了解事物的深度, 获得“点”上的积累。另外还要做好调查各个阶段中的工作。准备阶段,要明本次调查的意义,学习与本次调查有关的方针政策,掌握思想理论;要查阅与本次调查有关的现实材料、历史材料及有关的文字情况,以便寻找调查

① 见《人民日报》1986 年 5 月 31 日。

① 见毛泽东《关于农村调查》1941 年 9 月 13 日,转载《人民日报》1978 年 2 月 13 日。

② 见毛泽东《关于农村调查》1941 年 9 月 13 日,转载《人民日报》1978 年 2 月 13 日。

线索;要列出调查的提纲,考虑好调查的方法、步骤,估计可能遇到的各方面的问题,做到调查之前心中的有数。

调查研究阶段要采用多种调查方式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如开调查会、个别访问、现场察访,还可以蹲点调查。开调查会,会前应发调查提纲,会上善于引导。

现场察访要深入,善于发现典型细节。

无论哪种形式的调查,都要注意抓人的思想矛盾。要随时研究调查来的材料,促使调查活动深入开展。

  1. 认真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关于农村调查》的文章中指出了认识事物的三个步骤:第一步,观察事物的大体轮廓,形成大体认识;第二步,用分析的方法把事物的各部分加以细致的研究;第三步,再用综合法对各部分的分析加以综合。深入调查, 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这只是调查研究工作的第一步。第二步工作,就是用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即“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却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①,这样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找出规律的东西,形成观点,得出正确结论。

一般说来,推广典型经验,介绍新生事物,反映社会情况的调查报告, 在深入调查各类事物的历史、现状、经验或不足等情况的基础上,要分析其成长的基本因素、意义及推广价值。比如前面提到的《只有党风正,才有富路通》这篇典型经验,作者的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河北省蠡县辛兴村发生巨变的原因:党支部书记阎建章和支部一班人能深刻地认识到,在变革的新时期,党支部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抓党风,带民风”,“做帮助群众致富的带头人,铺路人”,每个共产党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群众的幸福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先公后私”,“不怕自己吃亏的革命精神”,才能使辛兴村脱贫致富。他们这样想也这样做了, 并将自己的经验归结为一句话:“只有党风正,才有富路通。”这份调查报告也揭示了这个经验的意义及价值:辛兴村党支部这条经验,已被人们称之为“辛兴之路”,“它的影响像春风一样吹遍了潴龙河畔。”“在蠡县,南宗村,北沙口村,大百尺村,武家营,永偿庄等三十多个村镇”,都走上了“辛兴之路”。作者将“辛兴之路”的经验作为这篇调查报告的写作宗旨, 从而为全国广大的农村党组织和党员,甚至为全国各行各业的党组织和党员树立了榜样,在纠正党风、深化改革的今天,作者将这条经验总结报告出来, 其价值是无可估量的。

国家科委等 7 单位联合调查组写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调查报告》认真分析了这一新生事物成长的重要因素:“第一,自筹经费、自由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四自’原则,是科技企业的强大活力的源泉”;“第二,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竞争机制,是科技企业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第三,全民、集体、个体一齐上,地方、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一齐上”, “是科技企业之所以发展较快”的另一因素,“第四,大气候是前提,小气候是保证”;“第五,人才,特别是新型的科技企业家人才,是科技企业通向成功之路的最主要的条件。”这些便是中关村电子街成长的重要因素,总

① 见《毛泽东选集》第 268 页,人民出版社出版。

结报告出来就成为值得科技企业参考一经验。这类调查报告若有必要,也可以分析新生事物的一些不完善之处,供人们引为鉴戒。

对于那些揭露问题或反映重大事件的调查报告,则要侧重问题或事件的性质、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后果,以及应当汲取的教训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分析要实事求是、全面、中肯、符合政策。例如《北京南苑冷库烂菜案》的调查报告,注意详细地分析案件发生的原因:第一,“无知加蛮干种下祸根”;第二,“把群众需要置于脑后。”“把多赚钱放到了第一位”;第三, 上级领导“放权变成了‘撒手不管’”,“宏观失控、微观无人过问”,“群众写信揭发检举冷库存在的种种问题,但没有引起菜疏公司和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终于发生了这一起严重的烂菜事故。透过这些表象,报告还深追穷挖;领导玩忽职守是酿成事故的主要原因,而领导之所以敢玩忽职守,是因为没有法治观念,习惯于用“交学费的名义”开脱各种损失的罪过。这篇调查报告还指出了这个反面教员的价值:它象“一面镜子”,“照出了不同类型官僚主义者的面容”,同时,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不仅贪污盗窃是犯罪,严重损失国家财产也是违法的行为”,“对整个经济战线有教育意义。同时,这一事件也将成功推动北京市商业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调查报告的分析,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这样才能让人信服,真正发挥调查报告的作用。

  1. 结构清晰严谨 语言准确通俗

调查报告的结构通常包括这么几个部分:标题、开头、正文和结尾。 先说标题。调查报告的标题要求简明扼要地表现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基本

倾向,并标明调查对象。这是规范的标题要求。上述引例基本上都属规范型标题。有的调查报告就用一般文章的标题,不标明调查对象。如《北京市古旧书业的变迁》。①

次谈开头。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主要是简明介绍被调查对象的概况。如果调查一个单位,要先介绍该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人数、人员结构、规模, 历史和现状等。若调查某一历史事件,就应交代调查的原因,经过及结果等。如《借助外部力量撞开封闭大门》的开头:“陕西省宁强县是一个贫困山区县,长期的封闭,使这里的经济发展缓慢,乡镇企业起步很难。1984 年以来, 这个县的领导同志认识到,打破封闭僵局,对振兴山区经济特别是促进乡镇企业起步意义重大。于是,他们多次走出去,寻技术、寻资金、寻项目、寻人才,还先后请来省内外专家、学者、教授二十多人,帮助他们的乡镇企业发展横向联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截至 1985 年底,已是日本、美国等国家和香港及国内、省内三十九个单位建立起了联合关系。共计引进项目二十四项(技术协助三项,技术资金协作二十一项)引进资金六百九十一万元。引进工程技术人员一百四十人,已经正式投产企业十八个。使全县乡镇企业总收入提高到三千八百一十万元,实现利润三百零四万元, 分别比上一年增长 94%和 65%”。

这个开头将该地区历史、现状、发展的经过、结果交代得一清二楚。正文部分就可以将经验逐条报告出来。

当然,有的调查报告,尤其是情况介绍,问题、事件的揭发,不一定都要在开头介绍概况,而是简单交代一下调查目的,便转入正文。《“中关村

① 见《经济调查》第一辑。

电子一条街”调查报告》的开头便是这样的。还有的调查报告没有开头语, 标题底下直接写正文,这也是允许的。

再谈正义。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它要求作者根据主题的需要安排好材料,完整地表达作者调查的成果。正文部分常采用以下几种结构形式。

第一,纵式结构:即按事情发生的先后,从头至尾顺序写出。这种结构方式适用于内容单一事件调查,如公安、司法部门的侦察报告。

第二,横式结构:即把调查来的内容组织到几个观点中,然后根据这儿个观点与主题之间的关系,观点与观点之间的关系,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 依次排列起来。这种结构方式适用于事情线索比较复杂、内容比较丰富的大型调查报告。介绍典型经验,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往往采用这种结构形式。运用这种结构形式要处理好几种关系:并列关系,分总关系,因果关系,主从关系等。无论哪种关系,都应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观点鲜明。

最后再说结尾。调查报告的结尾可以用总结内容来收束全文;也可以概括地说明全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还可以用指出方向,做出展望或对调查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议作为收尾。有时也可以无结束语段, 正文结束就可以作为全篇调查报告的结尾。

当然调查报告的结构不必拘泥于上述的“开头、正文、结尾”三大块模式,也不必拘泥于“开头介绍概况,正文介绍经验,结尾提出希望”这种框架,它可以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只要遵循“言之有序”的原则就行。

调查报告是一种实用文体,它从群众中来,又要在群众中发挥作用,所以语言表述首先应当注意准确通俗,注意言简意明,同时也要注意吸收群众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保持原有生活气息,增强报告的感染力。

四、调查扳告的阅读

调查报告是实用文体,无论是表彰先进,揭露问题,还是说明情况,澄清事实真相,目的在于宣传党的政策,纠正工作中的偏差,解决实际中的各种问题,因此,阅读调查报告,最好采用“记忆”阅读法。

所谓“记忆”阅读法就是指读者对文章中的重要内容或于自己有用的部分进行精读与重读。通过精读与重读对大脑皮层产生强烈刺激,然后在大脑留下深深的痕迹,形成难以忘却的记忆,从而得到借鉴或指导。

  1. 记忆阅读的步骤 “记忆”阅读一般分为三个步骤:浏览性粗读→选择重点精读→反复性

重读。

读者拿到一篇调查报告,首先应该很快地浏览一下标题(包括报告的题目及各部分的小标题)和全文,以求对报告的概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进而判断报告的类型及重点。粗读时也要认真对待小标题,因为有经验的作者,往往把每部分的内容极精炼地概括在小标题上。读者认真阅读标题,可以了解各个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帮助自己对报告的全文及报告的重点,获得较为正确的认识,在粗读的基础上,读者再选择重点或于自己有用的部分进行精读,以帮助自己理解报告的内涵及宗旨,汲取自己所需要的“养料”。为了加深记忆或理解,读者在精读的基础上,加强重读。即对于自己有

用的内容,进行反复连续性重读或间隔性重读。

反复连续性重读就是持续地读了一遍又一遍,直至记住为止,间隔性重读就是隔一段时间,再去重读部分内容。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记忆与遗忘是有规律的。一个符号(如文字)一次性出现在大脑中,记忆的痕迹就很淡薄,而且遗忘率也很高;一个符号如果不断地重复出现在大脑中,记忆不断加深,不容易遗忘。一篇文章经过一次粗读后,将近 2/3 的内容很快忘记了,剩余的部分随着时间的延长也会逐渐遗忘(当然人们对不必要记的东西,遗忘掉也是一种需要)。精读过的内容,由于逐字、逐句、逐段地认真阅读,“眼停”反复次数多,贮存在大脑中的符号量就比粗读的多,在大脑中贮存的时间也长。如果持续反复重读, 或隔一段时间再重读,符号便会在大脑里巩固其“地位”,大脑皮层的痕迹会逐渐加深,记忆便达到了最佳效果。

马克思、列宁都很重视重读这种阅读方法。

拉法格在《回忆马克思》一书中曾提到:“他有这么一种习惯,隔一些时候就要重读一次他的笔记和书中做了记号的地方,来巩固他非常强而且精确的记忆。”

克鲁普斯卡娅在《回忆列宁》一书中提到:列宁尽管自己肩负的国家事务很繁重,但他还是经常重读经典作家的作品,在重读中加深记忆,并得到巨大的启示。

为了使调查报告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发挥作用,读者采用上述这种记忆阅读法实为上策。

  1. 记忆阅读的关键是选准重点

一部著作、一篇文章,一个报告不是全部内容都是重点,它总有主次之分,因此记忆阅读很重视抓准重点阅读。

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其重点是不相同的。一般说,推广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介绍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反映社会情况的调查报告,重点并不在: 情况是“是什么样的”,或经验是“什么”或“有几条”,重点在于:“为什么发生这种情况”,或“为什么有这样的经验’”。这就是报告所写出的那条能反映实践活动本质特点的规律。这条“规律”,作者往往是在叙述“什么样的”情况或经验中逐步揭示出来的。阅读时,读者一定要学会捕捉这条规律,将这条规律作为自己阅读的重点。

揭露问题或反映重大事件的调查报告,阅读的重点应放在:弄清问题或事件的性质,产生的原因上。只有抓住作者分析事故的原因,性质,并反复进行阅读,在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才能从中汲取足以引起警惕的教训。

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或调查报告的作者根本没有提炼出“规律”, 只是罗列事实,堆砌材料,记流水账,陈述实践过程;或读者自己阅读粗心, 或水平有限,不能捕捉到的报告已提炼出来的规律。对于前者,读者通过粗读、精读,确实能判断其无价值,那么立即淘汰,不必再浪费时间。对于后者,读者要采取两种措施,粗心的阅读者应加强精读,并在精读的同时加强重读,从而捕捉到重点。对水平有限的读者要加强各种知识的积累,加强党在各个时期中方针、政策的学习,加强对各种信息的了解,这样才能提高阅读调查报告的能力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