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宝石——琥珀

夏树芳

很久以前,在中学里读书的时候,到一座博物馆参观,见到橱窗内一对乌黑发光的煤雕狮子,两只晶莹明亮的黄色眼珠,炯炯有神,印象极为深刻。当时曾好奇地向讲解员请教:这是什么原料雕琢的?产于何处?经过她的解答,我才明白这黑色的狮身不是石头,也不是玉,而是坚实的煤块雕成;这黄色的狮眼也不是装配上去的玻璃珠,而是原生在煤块里的琥珀。由于工艺雕刻大师的精心设计,把两块极平常的煤块加工成奇货可居的艺术品。煤块的产地就在辽宁抚顺。

从此,抚顺产“宝石”的印象更深深地留在脑海里,但始终萦绕着两个问题:为什么抚顺产此“宝石”?它又是怎么形成的?

直等到上了大学地质系,读过有关的课程以后,才开始了解抚顺的地质环境及其历史的变迁,明白煤块和琥珀的来龙去脉——一番很不寻常的经历啊!

那是在距离现在 5000 万年以前,抚顺地区地处南温带范围,生长着十分繁茂的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以及高大的松杉林,诸如抚顺桦、铁线蕨型银杏、欧洲水松、中国似沙布榈、中国杨、二列水杉、抚顺檞叶、北极连香树、狭叶樟、长叶绣球、美丽荚蒾、褐煤紫箕、考福斯海金沙、古黑三棱、木莲、裂叶香蕨木等十几种林木。尤其是水杉、水松、红杉、落叶松、杨梅、桃树等,一旦树皮或树枝被狂风疾驰、野兽奔跑而擦破或折断时,树脂就会从伤口流溢而出,散发出一股扑鼻的清香,诱来附近的昆虫来吮食。谁知道企图饱餐一顿的小昆虫停落到树脂上以后,附肢被粘住了,想努力用翅膀伸展飞走,不料翅膀又被粘住了,而且丝毫动不得。更不幸的,上面继续流下新溢的树脂,顷刻之间,没头盖脑地把全身都包裹起来。树脂使这个身体极为柔软的昆虫与外界完全隔绝,多少年代风化、腐蚀都对它毫无影响。后来, 这里发生地壳运动,地面出现巨大的裂谷,火山也喷发了,森林随之倒坍, 周围的砂石与木头都被流水充填到谷地里,久而久之,在压力与热力的交互作用下,树木变成煤炭,树脂变成琥珀,昆虫变成化石。如今我们在琥珀里还能见到蟑螂、蚂蚁、蚊子、蜜蜂等,它们还保持着临死的挣扎姿态,颇有栩栩如生之感。

像这样的煤、琥珀以及昆虫化石的形成过程,我们的祖先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认识了,这是很了不起的科学发现。请看唐代诗人韦应物(公元 737

—约 787 年)的《咏琥珀》诗:

曾为老获神,本是寒松液。蚊蚋落其中,千年犹可觌。

(注《博物志》引《神仙传》:“松柏脂入地千年化为茯苓,茯苓化为琥珀。”)

琥珀除作为工艺品外,大部分用来作首饰,与宝石的价值相同,特别是含有昆虫化石的,更为珍贵。明代著名的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琥珀对安神镇静颇有疗效,可以治病。

世界上产琥珀的地方不多,除抚顺外,波罗的海沿岸少数国家也有出产,

产量不多,琥珀的宝贵,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