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全面内故爆发前的日子里

·与毛泽东等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轰动山城,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与马歇尔、张治中一起视察各地停战.协定执行情况,并抵达延安。

·收到署名“冠英”的特务恐吓信,信中附有一颗驳壳枪子弹。他置之一笑。

·为反对国民党独占东北而斗争。马歇尔说:周恩来是他从未遇过的对手。

·提出与国民党代表赴中原检查停战协定执行情况。中原我军突围成功, 他功不可没。

·司徒雷登转达蒋介石五项条件,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接受,一条也不行。”

·蒋介石最后关闭和谈大门。周恩来在南京答记者问说:总有一天要回南京来的。

1945 年 8 月 10 日,日本政府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请求投降。

8 月 10 日 24 时,周恩来起草、毛泽东修改的延安总部总司令朱德第一号命令发布。命令要“各解放区任何抗日武装部队均得依据波茨但宣言规定, 向其附近各城镇交通要道之敌人军队及其指挥机关送出通牒,限其于一定时间向我作战部队缴出全部武装。”

抗日战争胜利了!延安一片欢腾。

枣园,周恩来和其他中共中央领导人都在紧张地工作,密切注视着急骤变化的局势。

1945 年 5 月 8 日,希特勒德国无条件投降。盟军作战重心东移集中对付军国主义日本。

在这年 4 至 6 月召开的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迎接抗战最后胜利的部署。但当时估计,还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战略反攻阶段,日本才会投降。然而七大闭幕后一个多月,8 月 6 日,美国向日本投下第一颗原子弹; 8 日,苏联对日本宣战,并于 9 日发起对日作战;9 日,美国又向日本投下第二颗原子弹;10 日,日本政府表示投降了。

随着日本的投降,国内政治形势也发生了变化。蒋介石要攫取胜利果实, 并发动内战来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8 月 11 日,蒋介石连发三道命令:一是要国民党军队“积极推进”;二是电延安朱德、彭德怀要中共军队“原地驻防”;三是要伪军“维持治安”, 并要日本的中国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茨令日军不得向国民党军以外的部队投降。

当日,周恩来又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起草了以延安总部总司令朱德名义发出的第二至六号命令。命令要求原东北军吕正操、张学诗、万毅等部, 由山西、绥远、河北、察哈尔、山东现地向辽宁、热河、察哈尔进发;要求现驻河北、热河、辽宁边境的李运昌部即日向辽宁、吉林进发;要求贺龙、聂荣臻所部由绥远、察哈尔、热河现地向北行动;命令所有山西解放军统归贺龙指挥,统一行动,击破前进路上一切敌伪之阻碍,如遇抗拒,坚决消灭之;命令所有沿北宁、平绥、平汉、同蒲、津浦、陇海、粤汉、沪宁、广九等铁路沿线及其他解放区一切敌伪交通要道两侧的中国解放区抗日军队,都

应积极举行进攻,迫使敌伪无条件投降。

解放区各部队遵照延安总部的命令,在大反攻作战中迅速出击,率先从敌伪手中收复国土 30 万平方公里,包括张家口在内的城市 280 多座,歼灭日

伪军 7 万多人,几乎切断了日军占领区的所有铁路线,人民军队发展到 130 余万人,保卫了人民胜利的战果。

另一方面,周恩来起草了以新华社记者名义发表的对蒋介石 11 日命令的

评论,经毛泽东修改后于 13 日发表。评论指出:“中国解放区抗日军队在朱德总司令指挥之下,有直接派遣它的代表参加四大盟国接受日本投降、军事管制日本和将来和会的权利。”

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抗战,现在胜利了,普遍地希望国内和平、反对内战。国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苏、美、英都需要和平,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蒋介石准备发动内战,但是他顾忌国内外的反应,表面上装得是要和平的。8 月 14 日,蒋介石发出了致延安毛泽东的电报,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

蒋介石在发出邀请毛泽东去重庆的电报同时,授意国民党中央党报中央日报社说,毛泽东是不会来的,你们要借此宣传国民党是要和谈的,但中共不来和谈。于是《中央日报》就大肆宣传《蒋主席电毛泽东,请克日来渝共商国事》,在国内要闻版上,以三栏篇幅、大字标题刊出,做出渴求和谈的样子。

16 日,周恩来为中共中央起草了给重庆的南方局工委负责人徐冰、张明

(刘少文)的电报,指出关于国共和谈,蒋在今年 3 月已经拒绝,后来六参议员访问延安,带回去一个方案,又被拒绝,所以这次请毛去渝全系欺骗, “目前蒋之一切宣传均为内战做文章”,你们应在报上予以驳斥,“目前国际国内形势均极有利于我们反对蒋之内战”。

8 月 20 日,蒋介石再次致电延安毛泽东,邀请毛泽东去重庆。21 日,《中央日报》又大登蒋介石的这封电报。他们预料,中共不会来人,可以得到一次宣传的胜利。不料,24 日,重庆《新华日报》也用三栏版面大字标题刊出“延安特讯”:《中共力谋团结,毛主席电蒋委员长,派周恩来来渝》。这是 22 日周恩来起草的毛泽东复蒋介石电:“兹为团结大计,特先派周恩来同志前来。”

8 月 23 日下午,在延安枣园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是一次几乎在延安的所有高级干部都参加的重要会议,研究赴重庆谈判问题。

毛泽东先发言,第一句话就是:“恩来同志先去谈判,我后一下。”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认为抗日战争阶段已经结束,进入和平建设阶段。我党应提出“和平、团结、民主”三大口号,和平是能取得的。然后,毛泽东又说,蒋介石消灭共产党的方针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他之所以可能采取暂时的和平是由于国际国内都需耍和平,解放区的存在以及国民党的摊子没摆好,故只好暂时和平,以便医好自己的伤疤,壮大自己的力量,将来等待机会消灭我们。我们要利用他这个暂时的和平。毛泽东的发言,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对当时局势的清醒认识。

周恩来接着发言说:关于谈判,求得妥协是双方让步,可以估计蒋介石还价很低。我们争取主动,迫蒋妥协。也可能一面谈,一面打,我吃亏,他理亏。蒋介石今天要下决心打下去还不可能,我们有准备就不怕。从抗战转到和平,实现这个方针的后盾一个是力量,一个是人心,这两个东西很重要,

是我们的依靠。中央决定我出去谈判,我个人想是一个侦察战,最主要的是看蒋介石开的是什么盘子。我们是诚意要求和平的,但不能失掉我们的立场。周恩来的发言,也体现出他对蒋介石以及谈判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清醒判断。

对于这次会议上讨论的重要议题,即毛泽东去不去重庆谈判?周恩来说,大家关心的是毛主席亲自出去的问题,这个今天还不能十分肯定,因为总要谈得拢才能出去。今天也不能做不出去的决定,看我出去谈判情况如何再决定。对蒋介石的阴谋必须有所考虑。由于毛泽东出去这件事太重大,这次会议没有决定。

会议还研究了为准备谈判,由周恩来草拟的对国民党政府紧急要求十二条。内容包括:承认解放区的民选政府和抗日军队;撤退包围和进攻解放区的国民党军队;划定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接受日军投降的地区; 解放区抗日军队有权派代表参加处置日本投降后的一切重要工作;严惩汉好,解散伪军;释放爱国政治犯;承认各党派合法地位;取消特务机关;取消一切妨碍人民自由的法令和对新闻出版的检查条例;召开政治会议,商讨抗战结束后的紧急措施,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等。毛泽东看后,增加了两条: 救济被难同胞;公平合理地整编军队,办理复员。后又将十四条归纳为六项, 于 8 月 25 日在《中共中央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发表。

中共中央宣布周恩来去重庆后,国民党方面吃了一惊,中央日报社担心弄假成真,总主笔陶希圣则认为毛泽东是不会去重庆的。8 月 23 日,蒋介石发出第三封邀请毛泽东去重庆电,《中央日报》又大肆宣传。

接到蒋介石第三封电报后,2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七个同志,同从重庆回来的王若飞再次研究毛泽东去重庆的问题。经过反复权衡利弊,并考虑到斯大林要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意见,以及驻华美军司令魏德迈的来电邀请,决定同意毛泽东去重庆。26 日,毛泽东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通知中说,中央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三同志赴渝和蒋介石商量团结建国大计”。国民党“在内外压力下,可能在谈判后,有条件地承认我党地位,我党亦有条件地承认国民党的地位,造成两党合作(加上民主同盟等)、和平发展的新阶段。”“在谈判中,国民党必定要求我方大大缩小解放区的土地和解放军的数量,并不许发纸币,我方亦准备给以必要的不伤害人民根本利益的让步。”“在我党采取上述步骤后,如果国民党还要发动内战,它就在全国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党就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击破其进攻。”

8 月 28 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 27 日来延安迎接的蒋介石代表

张治中和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陪同下,乘飞机离开延安。飞机上午 11 时许从

延安东门外机场起飞,下午 3 时许到达重庆九龙坡机场。

毛泽东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轰动了这个山城,表明了中国共产党谋求和平的诚意。

  1. 月 29 日,周恩来、王若飞在重庆举行茶会招待各界人士,说明中国共

产党要求国民党政府实行中共于 25 日公布的《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的六项措施。也就这一天,国民党政府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密令各战区印发蒋介石在1933 年“围剿”红军时编订的《剿匪手本》。

  1. 月初,周恩来、王若飞同国民党方面张治中、张群、邵力子开始谈判。此前,周恩来、王若飞提出了中共的建议,国民党方面不同意,关键在军队

问题。周恩来说:中共拥有武装是革命发展的结果,今天谈判是为了避免双方武装冲突,要以民主和平方式解决矛盾。并问:既然你们不同意我方建议, 是你们提出要我们来谈判的,你们的方案是什么?对方因没有准备谈判,提不出方案来。

实际上,蒋介石这时候正在迅速调动兵力,沿平绥、同蒲、平汉、津浦等铁路线向解放区推进和进攻。到 9 月中旬,共调动了 36 个军、73 个师。

其中,山西阎锡山 9 月上旬出动 7 个军,进占同蒲路沿线,一部进入中共上

党地区;绥远傅作义出动 6 个军,夺占归绥等城后东进,先头逼近张家口;

陕西胡宗南出动 8 个军,东出潼关准备进占石家庄、北平、天津;此外还有

第 11 战区孙连仲出动 3 个军,李延年出动 3 个军,第 10 战区李品仙出动 2

个军,第 9 战区薛岳出动 1 个军,第 7 战区余汉谋出动 2 个军,第 5 战区刘

峙出动 4 个军,等。

重庆谈判共进行了 43 夭。

周恩来后来说:日本投降后,国共谈判可分为三个阶段,从 1945 年 8

月 25 日中共中央发表宣言到年底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从开政治协商会议到

6 月休战,第三阶段从 7 月大打到和谈破裂。第一阶段是国共直接谈判,没有结果,打了三个月内战;第二阶段各党派协商,得到结果,但由于国民党的反动,实际上被推翻;第三阶段谈判成为烟幕,实际上大打。

在重庆谈判中,最棘手的是军队问题。国民党方面吴铁城说:“只要你们把军队交出来。什么官都给你们当!”王若飞答:“我们共产党什么官也不要,只要求国民党把军队交给人民。”当然,这都是不可能的。于是谈判了军队缩编问题。有过三次变化:第一次,国民党军队缩编为 263 个师,共

产党 48 个师;第二次,国民党军队 263 个师,共产党 43 个师;第三次,在

9 月 19 日的会谈中,周恩来代表中共提出,如国民党军队缩编为 120 个师,

中共可为 20 个师。当时,解放区有 1.4 亿人口,共产党军队有 140 万人,缩

编为 20 个师,这是很大的让步。但是,国民党不接受。

关于军队驻地,周恩来提出:我方第一步准备将海南岛、广东、浙江、苏南、皖南、湖北、湖南、河南境内黄河以南 8 个地区的军队撤出,集中于苏北、皖北及陇海路以北地区。第二步再将苏北、皖北、豫北三地区的军队撤出,而将中共所有部队集中驻防于山东、河北、察哈尔、热河与山西之大部分、绥远之小部分,与陕甘宁边区等 7 个地区。但是,国民党提出中共方

面军队至多不超过 5 个军 16 个师,并要由国民党“统帅指挥”。军队驻地与所谓解放区不可混淆,中共可提出地方行政官员名单,送请国民党中央量才任用。

国民党代表仍坚持蒋介石提出的“军令政令统一”。针对国民党方面这种不平等的态度和企图吞并解放军和解放区的方案,周恩来说,现在政府尚在国民党党治时期,我们何能将军队政府交与一党政府。因此政府今日欲求达到统一全国军队之理想,必须采取民主之方式,循一定之步骤,而非可一步登天,一蹴而就。

谈判处于僵局。

这时候,上党战役正在进行。阎锡山以第 19 军军长史泽波率四个步兵师及一个挺进纵队自临汾、浮山、翼城进占己被中共武装解放或包围的襄垣、潞城、长治、长子、壶关、屯留等城,并企图侵占整个晋东南解放区。9 月10 日,中共军队发起上党战役,至 19 日,攻克屯留、潞城、长子、壶关,

歼国民党军 700O 多人。

  1. 月 17 日,中共中央给毛泽东、周恩来来电,提出为了争取东北,我们全国的战略方针确定为“向北推进,向南防御”。毛泽东、周恩来 19 日复电同意。中共中央即电告各中央局:“目前全党全军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打击敌伪,完全控制热察两省,发展东北我之力量并争取控制东北,以便依靠东北和热察两省,加强全国各解放区及国民党地区人民的斗争,争取和平民主及国共谈判的有利地位。”

谈判中断了几天。9 月 27 日至 10 月 5 日,双方又举行四次会谈,在 10

月 2 日会谈将结束时,周恩来建议,将一个月来的谈话记录整理出来,其中总的方针、军事问题、政治会议问题等,或已双方同意,或彼此意见接近, 择其能发表者发表之,以解人民之渴望。国民党方面也同意。周恩来起草的

《国共会谈纪要》,经毛泽东修改,10 月 5 日向谈判双方提交讨论的初稿共13 条,最后一条是关于避免内战问题,中共方面提出停止一切武装冲突,各部暂留原地待命;国民党方面表示一切武装冲突自须即行停止,惟中央部队不能专赖空运,在必要时,中共军队不应阻止其通过。中共方面复表示,中央军队进入或通过某一解放区,只有在会谈已有结果、驻地已有划分后,才不致发生冲突。这一条,国民党实际是要求其军队以受降为名进攻解放区合法化。后来双方都不愿引起全国人民心理的不安,同意删去这一条。会谈纪要,最后形成 12 条。

这时,上党战役中国民党军队屡屡失败。9 月 20 日,中共军队围攻长治城,国民党军由第 7 集团军彭毓斌率两个军共 6 个师及省防军一部,由北沿

白晋路南下增援。中共军队围城打援,至 10 月 6 日基本歼灭援敌,彭毓斌被击毙。长治敌军突围而逃,12 日被歼灭,俘军长史泽波。这次战役,共歼敌11 个师和 1 个挺进纵队共 3.5 万余人,缴获山炮 24 门,机枪 2 千余,长短

枪 1.6 万多。

  1. 月 10 日,《国共会谈纪要》(史称《双十协定》),在重庆桂园客厅签字。中共签字代表为周恩来、王若飞,国民党代表为王世杰、张治中、邵力子。当夜,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下,与蒋介石长谈。毛泽东告诉蒋介石,他回延安后,周恩来、王若飞仍留在重庆同国民党代表进行商谈, 使《纪要》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能在召开政治会议以前得到解决。10 月 11 日, 毛泽东乘飞机回延安。

在这个会谈纪要中,国民党表面上不得不同意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承认“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及党派平等合法,为达到和平建国必由之途径”;也不得不同意迅速结束国民党训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享受一切民主国家人民在平时应享受的身体、信仰、宗教、出版、集会、结社之自由,现行法令当依此原则,分别予以废止或修正”,取消特务机关,“严禁司法和警察以外机关有拘捕、审讯和处罚人民之权”,“释放政治犯”,“积极推行地方自治, 实行由下而上的普选”等。同时,国民党却顽固地拒绝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合法地位,并妄图在“统一军令”和“统一政令”的借口下, 根本取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以致无法就这个问题达成协议。

蒋介石的根本目的是要消灭共产党,和谈不过是争取时间调集兵力的手

段。还在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就在 9 月 17 日以命令形式向内部重新颁发他

1933 年编订的《剿匪手本》。9 月 20 日,他又密令各战区司令长官:“彼(中共)如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10 月 14 日,国民党第 11 战区孙连仲部的 7 个师从河南新乡北进,企图

与进占石家庄的第 1 战区胡宗南部的第 3、第 16 军会合。其间平汉线上 200 多公里的铁路,是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控制的。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晋冀鲁豫军区,“我们阻碍和迟滞顽军北进,是当前严重的战略任务”。

傅作义部 6 万多人企图夺占解放区的张家口,控制平绥路,中央军委指

示晋察冀和晋绥军区集结兵力,进行绥远战役。绥远战役于 10 月 18 日开始。另一路国民党军由徐州沿津浦路北上,在日伪军掩护下,进占济南,侵

占解放区,企图控制津浦路南京至济南段,尔后向天津、北平、东北推进。10 月 12 日,中央军委指示新四军军长陈毅、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 “目前山东与华中的中心任务(除出兵东北外)就是截断津浦路,阻止顽军北上并力求消灭北上顽军之一部或大部。”新四军领导部署了津浦路徐济段战役。这一战役从 10 月 18 日开始。

10 月 19 日,蒋介石又发出进攻解放区的密令,要国民党军队“遵照中正所订《剿匪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国民党几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向解放区压来。

10 月 20 日,在重庆的谈判继续开始,商谈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问题。这

一天,周恩来接到中共中央来电,说蒋现以 70 万大军向我进攻,如不停止, 我方对政治会议无甚兴趣。伪军、受降、解放区三问题不解决,缩军、国大均谈不上。

10 月 21 日,周恩来即在谈判时指出:国民党军进犯解放区已达 70 万人, 再前进,必引起内战。停止进兵、重划受降区、恢复交通、解散伪军四者互相关联,必须先解决,办法是承认各边区政府。

10 月 22 日,周恩来在谈判中提出:(一)规定双方停止攻击,各守原防不动;(二)规定受降区,各自执行,不得相犯。

10 月 23 日,周恩来在谈判会上又指出:孙连仲部向河北,阎锡山部向

大同,胡宗南部向石家庄前进,抗战初期这些地区早已划归第 18 集团军。现在国民党军进兵,使冲突无法避免。

10 月 26 日的谈判会上,国民党代表提出:(一)铁路交通必须恢复;

(二)中共军队撤退到铁路线以外;等。周恩来则指出:在解放区问题未解决、受降区没有重划以前,国民党军进兵,即为进攻。必须停止进兵,才能恢复交通。

10 月 30 日的谈判中,周恩来针对 26 日国民党方面所提几条,提出了经中共中央同意的四点主张:(一)为避免内战,恢复交通,立即停止进兵、进攻、进占;停止利用敌伪军;在八条铁路线(平绥、同蒲、正大、平汉北段、陇海东段、津浦、胶济、北宁西段)上双方都不驻兵;国民党方面如向北平、天津、青岛运兵须经过协商。(二)军事小组只能在上述问题有原则决定后才可拟定具体办法。(三)如不能事先取得协议,中共方面不反对先开政治协商会议,但开会时必须先解决避免内战,恢复交通问题。(四)周恩来回延安前须向国民党政府问明关于国民大会的意见。

在战场上,中共军队坚持了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自卫的原则,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蒋攻我亦攻,蒋停我亦停”;二是胜利的原则,即“不

要浪打,打则必胜”。在这两个原则下,党中央部署了自卫反击的平汉战役、绥远战役、津浦路徐(州)济(南)段战役等几个主要战役,以及其他战役、战斗。其中,最有影响的为平汉战役。

平汉战役发起于 10 月 24 日。当时,国民党军自 9 月从郑州、新乡一带沿平汉路进攻晋冀鲁豫解放区后,其先头三个军渡过漳河,推进到马头镇、磁县间地域。我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奋起自卫,经一周激战,国民党第 11

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 8 军军长高树勋率部 1 万多人起义,其余两个军在溃退

中被围歼,毙伤、俘虏国民党军 2 万余人。11 月 2 日,战役结束。这一战役给国民党军的打击是十分沉重的,对国内形势的演变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59 年国民党在台湾的“国防部”编写的《勘乱战史》中说:是役之后, “使政略、战略陷于被动,影响尔后之作战实至深巨”。毛泽东给周恩来打电报说:“此战胜利后,将给‘剿匪,军以极大震动。”

平汉战役的胜利及其他一些战役战斗的顺利进行,说明解放区有能力抵御蒋介石军队的进攻。军事上的胜利,也有力地支援了谈判桌上的斗争。11 月 3 日,中共中央给重庆代表团来电,要求以较强硬的态度提出我们的要求。

  1. 月 8 日,周恩来向国民党更明确地提出新的四条,主要是:为了停止内战, 国民党军应全面停止向解放区进攻,从侵占区全部撤退,从八条铁路沿线撤退,取消各地“剿匪”命令,保证不再进攻各解放区。

蒋介石坚决进攻解放区,谈判也难以继续。11 月 3 日,国民党军在美军的支援下,进攻已被八路军收复的通往东北要道的山海关,16 日攻占。事实证明,国民党的所谓谈判,纯是“缓兵之计”,其目的是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

  1. 月 25 日,周恩来飞返延安。

周恩来回到延安前后,国际国内的形势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前一时候,美国虽也拉拢国共和谈,但正像周恩来所说,赫尔利的政策是“扶蒋压共”。向国民党提供军事装备,帮助国民党运兵,甚至出动美国海军陆战队直接替国民党抢占战略要地。这种政策的结果,造成了内战的危机。赫尔利的政策与美国政府当时的考虑是有所不同的。美国政府当时并不希望中国即发生大规模内战。11 月 27 日,赫尔利在美国宣布辞职,美国总统立即任命马歇尔为驻华特使。马歇尔是美国的五星上将,在美国有显赫的地位。12 月 15 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对华政策声明,表示希望中国停止武装冲突,协商解决内部分歧,要求国民党容纳国内其他政治党派,扩大政府的基础,同时保证美国不会使用军事干涉去影响中国任何内争的过程。27 日,苏美英三国外长会议在莫斯科发表公报,表示支持中国的“统一与民主”, 要求中国立即停止内部冲突,三国坚持不干涉中国内部事务的政策。苏美外长还宣布,双方军队在完成各自任务后尽早撤离中国。

周恩来后来曾经说道:“3 个月的内战,证明蒋当时还没有准备好。他的主要力量在西南,虽然美国尽一切可能帮他运了 5 个军到山海关,2 个军到华北,2 个军到山东等,但他的绝大部分军队还在西南,东北、华北广大地区还被我们解放着,使蒋不可能继续打下去。同时,在国际上有杜鲁门声明,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公报,马歇尔来华等。因此,使内战暂停,进入第二阶段。”①

① 《周恩来选集》上卷,第 255 页。

这时在国民党统治区,反内战、争民主、求和平的群众运动高涨。12 月1 日,昆明各大学举行反对内战集会,遭到国民党军警特务的镇压,打死学

生 4 人。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惨案发生后,全国各大中城市群众纷纷举行游行示威,掀起了席卷全国的运动高潮。12 月 9 日,周恩来在延安纪念“一二·九”十周年大会上讲话,号召全国青年为实现国家的民主、和平而奋斗。

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使和平的前途出现了一线曙光。

中共中央决定周恩来去重庆继续谈判。12 月 15 日,中共中央召开会议, 就准备下一阶段谈判和参加政协会议进行讨论。周恩来在会上说,蒋介石企图在有利于他的条件下停战,成立请客式的联合政府。我们的任务是:配合军事自卫,开展政治攻势,同时准备寻求可以接受的妥协方案。我们要提出全面停止内战;制定共同纲领;召开国民大会,提出宪法草案原则,充实以新民主主义内容;实现双十公告,在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前释放叶挺、廖承志。会议确定了去重庆谈判的纲领和方针,批准周恩来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出席政协会议的代表名单,还通过周恩来的提议,将重庆局改为南方局,以董必武为书记,王若飞为副书记。

  1. 月 16

    日,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成员叶剑英、吴玉章、陆定一、邓颖超和工作人员 40 来人,分乘 3 架美军 C47 运输机到达重庆。

12 月 18 日,中共代表团举行记者招待会。周恩来在会上介绍了中共代表团这次来重庆,一方面是参加政协会议,另一方面是要继续进行国共谈判。当前首先待解决的是停止内战问题,其次是要讨论出一个和平建国方案。

12 月 22 日,马歇尔到达重庆。23 日,周恩来和董必武、叶剑英拜访了马歇尔。周恩来说:中国人民抗战牺牲重大,中国不能再有内战。

12 月 27 日,国共谈判恢复。周恩来将中共代表团关于无条件全面停止内战的提议交国民党代表转蒋介石。提出:(一)双方下令所属部队暂驻原地,停止一切军事冲突;(二)凡与避免内战有关的一切问题如受降、解除敌军武装、解散伪军、恢复交通及解放区、收复区等,在军事冲突停止后用和平协商方法解决;(三)为保证实现上述两项,在政协会议指导下,组织全国各界考察团分赴有内战的各地区考察,随时报告事实真相,公诸国人。 12 月 31 日,蒋介石决定于 1946 年 1 月 10 日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同一

天,周恩来和王世杰谈判。王世杰递交了国民党的复文,同意停止一切军事冲突,组织军事考察团,对所有同停止军事冲突、恢复铁路交通及受降有关的事项,由国共双方各派代表 1 人,会同马歇尔商定办法。

1946 年 1 月 5 日,国共谈判双方拟定《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议》。

7 日,由张群、周恩来、马歇尔组成的军事三人小组举行第一次会议,讨论

《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恢复交通的命令与声明》。国共双方分歧主要在国民党要从中共手中接收赤峰、多伦两个城市。这两个城市是中共部队从苏军手中接收的,在山海关被国民党军占领后,是为华北解放区与东北联系的要道,不能让出。从 7 日到 10 日,三人会议举行五次,双方一直僵持。9 日晚,马歇尔着急了,对蒋介石强硬他说,如果不停战,政协会开不成,下一步就是三国干涉,你要考虑。蒋介石这才无可奈何地同意撤回接收赤峰、多伦的要求。

障碍扫除了,10 日一早 7 时半,周恩来即出发到马歇尔住处。在会客室里,由张群和周恩来分别代表国共双方在《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恢复交

通的命令和声明》、《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议》上签字,马歇尔出席了。同时签字的还有《建立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协议》等文件。命令规定:(一)一切战斗行动,立刻停止。(二)除另有规定者外,所有中国境内军事调动一律停止,惟对复员、换防、给养、行政及地方安全必要之军事调动,乃属例外。(三)破坏与阻碍一切交通线之行动必须停止,所有阻碍该项交通线之障碍物,应即拆除。(四)为实行停战协定,应即在北平设一军事调处执行部,该执行部由委员三人组成之,一人代表中国国民政府,一人代表中国共产党,一人代表美国。所有必要训令及命令,应由三委员一致同意,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名义经军事调处执行部发布之。

10 日当天,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即发出通告:凡在共产党领导下之一切部队,对协议“均须切实严格执行,不得有误”。蒋介石也下令“格切遵行”。 1946 年 1 月 10 日上午 10 时,全国人民瞩目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的国

民政府礼堂开幕。蒋介石致开幕词,宣布了四项诺言:人民享有身体、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之自由;各政党在法律之前一律平等;各地积极推行地方自治,依法实行由下而上之普选;释放政治犯。

周恩来也在开幕式上致词,他说,方才听到蒋主席关于保证人民权利四项的公布,我们表示欢迎这个公布,并愿为实现这四条权利而奋斗。政治协商会议,就要请各党代表及社会贤达,一起出来订出如何实现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及党派平等合法的方案。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实现各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合作的举国一致的政府。于此,中共代表团愿以极大的诚意和容忍,与各党代表及社会贤达,共商国是,努力合作。应痛下决心,不仅在今天下令停战,而且要永远使中国不再发生内战。周恩来以宏亮的声音, 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和诚意,全场热烈鼓掌。

1 月 11 日,周恩来在会上报告停战商谈的经验教训。先谈停战谈判的三点经验:停战商谈应该是全面的,没有条件的;内战问题,全国反对,世界不满,应该迅速解决;谈判方法上应该公开。在讲到停战如何进行时,强调军事调处执行部对与停战有关的事都要过问。在讲到如何消除内战时,说: 根本消除内战的办法,是政治民主化的问题,并指出现在 13 个省区仍有冲突。

停战问题是政协会议召开的前提,政协会开幕后,这个问题仍是全国人民注视的焦点,因为不停战,和平建国无从谈起。停战令颁发时,国共双方商定的停战时限为 1 月 13 日 24 时,不分何地,一律实行。监督停战的机构实际是军事调处执行部。11 日当天,决定军调处三方代表:国民政府军令部第三厅厅长郑介民,第 18 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美国驻华代办罗怕逊,于

13 日赴北平执行任务。

1 月 12 日,周恩来在会上报告国共会谈经过。回顾了从 1936 年以来的谈判历史,提出四点经验教训:要互相承认,不应该互相敌视;要互相商量, 不要独断;要互相让步,不要独霸;要互相竞赛,不要互相抵消。周恩来并说:“以上四点,是从九年来,双方商谈中得来的痛苦经验与教训,虽似泛论,但很希望各位先生和全国人民了解,这是一种由衷之言,我们诚恳希望在这次政治协商会议上,能够认识到这方面。”

从 14 日至 19 日,会议就五个议题进行讨论:关于改组国民政府与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关于施政纲领,关于军队国家化,关于国民大会,关于宪法草案。

1 月 16 日,在讨论军队问题时,周恩来作了关于军队国家化问题的报告。他说:“和平建国方案是政治协商会议主题之一。这个方案包括两大项目: 一是政治民主化,一是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与军队国家化要同时实行, 不能同意先有军队国家化,才有政治民主化的论调。在谈到军队国家化的标准问题时,他说:“军队属于国家,也属于人民,军队是从人民来的,只有军队能真正保护人民利益,才能保护国家,才能保护民族。”对于如何使军队国家化,他表示:同意成立委员会,执行整编全国军队的任务;同意全国整编与大量裁兵的原则;凡是抗日有功的军队,应该一面承认,一面整编; 要改革军队的制度与教育;地方治安应留地方的保安队或自卫队负责维持等十二条办法。在整编与裁兵的数量上,国民党政府军政部次长林蔚代表国民党提出,计划缩减到 90 个师。周恩来表示配合,将中共部队整编为 20 个师。

政治协商会议经过十几天的讨论,五个议题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协议。1 月 27 日,周恩来飞回延安,参加中央会议,汇报政协会议情况。当天,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他说,这次到重庆有三件事。停战,开政协会议,解决东北问题。停战已做到,政协会也开得差不多,只有东北问题还没有谈起。会议认为,我们从抗战结束就是和平方针,但前一段的自卫斗争是完全必要的, 代表团取得的成绩很大,方针都是正确的。1 月 28 日,周恩来向中央政治局会议报告关于停战、军事三人小组会议、政协会议等情况,中央同意代表团商定的政治协商会议各项文件,委托代表团在文件上签字。

为赶回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闭幕会,周恩来 29 日由延安飞重庆。中途天气恶劣,阻于西安,30 日到重庆。

1 月 31 日,政治协商会议举行闭幕式。周恩来在闭幕式上致词说:“政治协商会议今天通过的各项协议,证明了这次会议得到很大的成功。”“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为中国政治开辟了一条民主建设的康庄大道,而这种解决的方式,也是替民主政治树立了楷模。”讲到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时,他说: “虽然这些问题的协议和中共历来的主张还有一些距离,虽然各方面的见解和认识也有一些距离,但我们愿意承认:这些协议是好的,是由于各方面在互让互谅的精神之下得到的一致结果。我们中国共产党愿意拥护这些协议, 并保证为这些协议的全部实现,不分地区、不分党派地努力奋斗。”

周恩来在闭幕式上的发言,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对实现和平的真诚愿望和认为和平确实能够实现的乐观估计。2 月 1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党内指示,提出“从此中国即走上了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指出:“武装斗争是一般的停止了”,“中国的主要斗争形式目前已由武装斗争转变为非武装的群众的议会斗争,国内问题改由政治方式来解决。党的全部工作,必须适应这一新形势”。并批评了不相信这一切真的能实现的“左”的倾向。2 月 6 日,中共中央告中央代表团,同意参加国府委员会的人员名单。

政协会议的成功,对全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在全国人民心中形成了一个和平的标准:执行政协各项协议,就是民主、和平,违背这些协议,就是走向战争。

政治协商会议结束后,军队整编的谈判继续进行。2 月 25 日,周恩来同张治中、马歇尔签署了《关于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这个方案规定,整编军队分两步走,第一步,12 个月,政府军队编为 90 个师,户共部队编为 18 个师。然后再过 6 个月,政府军缩编为 50 个师,中共

部队编为 10 个师。数量均为 5 比 1。签字后,张治中代表政府致词,说:“本人代表政府签此方案,并百分之百保证其执行。”周恩来致词说:“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向诸位,向中国人民,向世界友邦保证,凡我们签字的文件, 特别要包含这次签字的整军方案,我们都要使它百分之百地实现。”

3 月 6 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精兵简政”的党内指示:“无论将来情况如何,我们均须精兵简政,减轻民负,方有利于解放区之巩固和坚持。”要求山东、华中和晋冀鲁豫三个地区,第一期精减三分之一,3 个月完成,第二期再减三分之一;对晋绥、晋察冀也作了布置。各解放区根据中央的部署,采取了复员的行动。

国民党内的顽固分子在整军方案签字后,不断发表破坏整军方案的言论。国民党在军队整编方面,也始终没有采取具体行动。

整军方案签字后,为了视察各地对停战协定的执行情况和解决整编中的问题,周恩来和马歇尔、张治中一起,从 2 月 28 日起到 3 月 6 日,到北平、张家口、集宁、济南、徐州、新乡、太原、归绥、延安、汉口等地视察。3 月 4 日,抵达延安,受到毛泽东等领导人和延安人民的热烈欢迎。毛泽东对

马歇尔 3 个月来的工作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认为他的态度和方法是公正的, 并当面向马歇尔致谢。

但是,国内的形势没有朝着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良好愿望发展。尽管内战是停止了一个时期,但是严重的政治事件不断发生。

还在政协会议开会期间,政治协商会议陪都(重庆)协进会在沧白堂连续举办讲演会,国民党特务在台下起哄,后来还大打出手,有人被打伤。1 月 26 日,又发生黄炎培的住宅被国民党军警宪兵特务搜查事件。2 月 10 日上午,重庆各界召开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在较场口的大广场上,站满了近万群众。周恩来也到了会场。突然,国民党特务在台上台下喊打,大会主席台上,李公朴、郭沫若、施复亮、马寅初等被打。这就是闻名全国的较场口事件。事件发生后,周恩来等 11 名政协代表 11 日联名致函蒋介石, 提出强烈抗议。12 日,周恩来收到署名“冠英”的特务的恐吓信,信中附有一颗驳壳枪子弹。周恩来收到信后,置之一笑,立即交给《新华日报》公布。2 月 22 日,国民党又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举行反苏游行,并指使特务捣毁重庆民生路的《新华日报》营业部、民盟机关报《民生报》的营业部。周恩来当晚就发表声明,说明事实真相,谴责国民党特务暴行,并向国民党政府提出抗议。

这些事件的发生,显然是与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希望相违背的。但中国共产党作了极大的克制,周恩来仍继续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努力寻求和平解决各项问题的途径。2 月 25 日中午,周恩来会见马歇尔,指出国民党中一部分人士,特别是 CC(中统特务的总称),在尽力破坏和推翻我们这些共同成就。而这时,尽管发生了这些事件,还看不出蒋介石的真意。蒋介石曾在政协会议闭幕式上郑重声明,对于政协会议所决定的各种方案,“我敢代表政府先行声明,政府必然十分尊重,一俟完成规定手续以后,即当分别照案实行”。“今后中正无论在朝在野,均必本着公民应尽的责任,忠实的坚决的遵守本会议一切的决议。”

不到两个月,蒋介石的真实意图暴露了。3 月 1 日,周恩来还在和马歇尔、张治中一起在各地视察,落实政协会议和整军方案,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开幕了。这是政协会议后国民党的第一次全会,蒋介石亲自主持,会上一

片反共叫嚣。二中全会决议中,虽也有表示要执行政协决议的话,但通过了很多重要的推翻政协决议的议案。

周恩来 3 月 18 日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指出国民党二中全会的结果令人失望,因为它的决议动摇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他还警告国民党:政协的一切决议不能动摇或修改,谁要破坏,谁就是破坏今天中国的民主、和平、团结、统一。

3 月 20 日,在中国共产党和主要民主党派拒绝参加的情况下,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参政会第四届二次大会开幕。会议按照国民党二中全会决定,通过了反对政协的议案。

政治形势恶化了。3 月 1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毛泽东说,蒋介石的主张有两条:第一条,“一切革命党全部消灭之”;第二条,“如一时不能消灭,则暂时保留,以待将来消灭之”。蒋介石的这两条,“第一条很清楚,第二条是人们容易忘记的,稍为平静一点就忘了。2 月 1 日到 9 日就忘了,较场口事件以后就不忘记了。”

3 月 15 日和 18 日,中共中央先后发出两份党内指示,要求全党对可能形成的新的内战局面提高警惕。如果反动派发动进攻,必须能够在运动中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在坚持实现政协决议的斗争中,我们反对分裂,反对内战,但我们不怕分裂,不怕打内战。

国内的军事形势,正像中共中央估计的那样,蒋介石开始局部进行内战了。首当其冲的是东北。

抗战胜利时,国民党在东北并无一兵一卒,而中国共产党有它领导的抗日民主联军在那里战斗。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派大批干部和军队进入东北。1945 年 9 月 15 日,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东北局。10 月 31 日,成立东北人

民自卫军,到 11 月底,共有部队 11 万人。1946 年 1 月 14 日,改称东北民

主联军,总兵力 27 万人。国民党也非常重视东北,1945 年 9 月起,成立以熊式辉为首的东北行营,任命杜聿明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由美国军舰海运第 13 军、第 52 军,于 10 月、11 月在秦皇岛登陆。

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国民党独占东北的企图。但是东北问题是内政与外交交织在一起的,因为《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规定,苏军进驻的大城市和交通线要移交国民党政府。从中国共产党来说,当时控制东北的铁路干线和城市也还有困难。11 月下旬,中共中央决定,东北我军从中长路沿线及大城市退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在东满、北满、西满广大农村和中小城市建立根据地,以作持久打算。到 1946 年 3 月止,通过清剿匪伪,发动群众,

充实部队,总兵力发展到 31 万人。

国民党也不断运兵,至 3、4 月间,已有包括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中两个(新1 军、新 6 军)在内的 6 个军调至东北,连地方保安部队,总兵力也有 31 万人。

国共谈判期间,国民党一直拒绝和中国共产党谈东北问题。停战协议也没有包括东北。国民党不承认中共和它的军队在东北的地位,周恩来说,“停战令的结症在东北”。停战令发布后,由于双方大量兵力在东北集结,而国民党军也于 2 月中旬开始向我军发起进攻,大规模的战争爆发在即,形势十

分严重。周恩来 2 月 21 日向马歇尔提出,(一)三人小组应去东北,(二) 停战令适用于东北,(三)军队整编方案应包括东北。

  1. 月 24 日,周恩来致电中共中央并毛泽东:东北问题仍将为斗争焦点。

对蒋军的挑衅和进攻,请予防范和准备。2 月 27 日,又致电中共中央转东北局:我军在东北的地位,从事实上和法律上说,国方都是无可抵赖的,但蒋介石有拖延承认的可能,请注意。

  1. 月 11

    日,马歇尔回国述职。在马歇尔回国前,周恩来曾提出希望马歇尔在解决东北问题后再回国,并提出解决东北问题的原则,一是外交和内政分开,中共不介入外交,内政要协商;二是军事和政治平行解决。马歇尔转达了蒋介石提出的五条:执行小组只管军事不管政治,执行小组随政府军行动,政府军可占领一切为恢复主权所必须的地方,中共军队撤出矿区、铁路, 等。周恩来指出,蒋的五条,实质是他们的军队可接受一切地区,要中共军队从任何地方都撤出。马歇尔表示再商量。

马歇尔回国后,蒋介石在东北分南北两路向中共军队大举进攻。以新: 军、71 军向北,预期 4 月 2 日夺取四平:以新 6 军、52 军等向沈阳以南进攻,

得手后新 6 军再向北攻四平,直至将中共军队消灭在松花江两岸。同时,刁难赴东北的军事调停小组。

  1. 月 5

    日,周恩来致电中共中央并转东北局和叶剑英:“东北应准备大打,决勿幻想国方能让步。”中央收电后即复电:“情况估计及应付方针甚为正确,望坚决执行。在目前国际国内反动逆流下我党必须有通盘计划以粉碎反动派的进攻。”

4 月 14 日,周恩来电告中央并转东北局,提议在东北方面利用这几天工夫守住四平街,给顽军重大打击,并进入长春。4 月 15 日,我军开始进攻长春,4 月 18 日,攻下长春。

同一天,国民党军向四平发动猛烈进攻,四平保卫战开始。为防止全国局势有变,当天,中共中央即发出指示,要求各解放区主要负责人不得中央许可,不要离开队伍,以应付任何事变。

4 月 18 日,马歇尔从美国回到中国,认为局势全面恶化了。

4 月 22 日,周恩来会见马歇尔,指出:国民党违背 3 月 27 日三人小组

签订的《调处东北停战协议》,武力占领我方 7 个城市,我方遂也占领长春。这次谈话后,马歇尔曾向张君励、罗隆基说,周恩来是他从未遇过的对手。

4 月 24 日,周恩来再见马歇尔,提出苏军已撤完,东北已无接收问题, 因此不应再有军队调动,东北应无条件停战,即先停战后谈判。而国民党却坚持先打仗(即占领长春后)再谈判,或是中共撤出长春。谈判僵持不下。这时民主同盟提出一个方案,即中共军队撤出长春,国民政府不派军队,和平接收长春,然后谈判。周恩来表示可以考虑。但马歇尔与蒋介石谈后,蒋介石实际对停战无兴趣,拖而不答。马歇尔也无办法,表示要退出调解地位。周恩来和蒋介石都表示挽留。

在历时一个月的四平保卫战中,中共军队顶住了国民党精锐部队的攻击,重创国民党军,于 5 月 18 日撤出。消灭国民党军 1 万余人,自己也伤亡

8 千余人。这次战役,争取了时间,并作为一个重要因素,使东北出现四个月的实际停战局面。

四平保卫战结束后,蒋介石更不愿谈判了,一心以武力解决东北问题。5 月 22 日以前的几天,马歇尔天天找蒋介石谈。而蒋在 22 日告诉马歇尔,他

已经三天没有得到东北的消息了,并说为了控制东北局势,他准备 24 日到沈阳去。实际上,蒋介石命令杜聿明在四平战役后继续向北推进。23 日,国民党军占领长春,之后一直推进到松花江南岸,但无力再向北渡江进占哈尔滨。

蒋介石到沈阳后,马歇尔困难地与蒋通信通电话联系协商。由于国民党军的不断北进,周恩来在与马歇尔的谈判中,要求给蒋施加压力,停止进攻。蒋介石 6 月 3 日回到南京后,同意东北暂时停战 7 天。周恩来提出,时间太

短,停战一个月,至少 20 天。6 月 6 日,蒋介石发表声明:从 6 月 7 日起,

在东北停止进攻 15 天。

为什么会有休战呢?周恩来后来说:“因为国民党占了长春后,兵力分得很散,没有兵再进。当时我们在东北占了有利的地位,山东、山西收复了几个伪军占领的城市,这样国民党需要在东北实行几个月的休息,而在关内动手大打,于是有东北休战。”①

东北休战后,国共双方在马歇尔的参与下,对东北问题继续谈判。6 月 7 日,周恩来回延安汇报,并进行研究。中共中央决定目前基本方针是在不丧失基本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和平,“竭力争和平,哪怕短时间也好”。此时, 蒋介石认为局势对他有利,提出的条件越来越高,企图压服共产党,或是共产党主动要求破裂,把责任推给共产党。

面对即将爆发的战火,6 月 23 日,上海十万人举行示威游行,并送马叙伦、盛丕华、张纲伯、阎宝航、雷洁琼、吴耀宗等十位代表前往南京呼吁和平。当天下午,代表到达南京下关车站,被国民党特务包围毒打,即下关惨案。6 月 24 日凌晨,周恩来等赶到医院慰问受伤者。有的代表说:我过去总是劝你们少要一些兵,少要一些枪,现在我认识到你们的战士不能少一个, 枪不能少一支,子弹不能少一点。身负重伤的马叙伦也握着周恩来的手说: 中国的希望只能寄托在你们身上了。

由于国民党根本不想在谈判中达成什么协议,休战谈判没有结果。周恩来在谈到这一段谈判时说:“23 天的谈判,讨论了许多问题,我们还打算再让一二个地方以保全广大的解放区。在停止东北战争、恢复交通、整军等问题上,都作了许多的让步,但结果还是破裂,中心问题仍是政权问题,根据地问题。蒋在形式上是要我退出苏、皖、承德、安东、冀东等地,但他承认的只是黑龙江、兴安两省及嫩江半省,华北只是临沂、大名、上党等几个地区,想把我们完全隔开,先限制在这几个地区,然后再来消灭我们。”②

在与国民党进行谈判期间,由于国民党还都南京,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部分人员于 5 月 3 日乘马歇尔专机到南京,住进梅园新村 30 号,对面 17 号作为代表团的办公室和宿舍。到南京后,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共代表团对外代表中共中央同国民党和美国代表谈判,对内即是中共中央南京局,由周恩来负总责。

蒋介石着手准备发动关内的对解放区的全面战争,并要在 3 个月至 6 个月中消灭全部中共军队。这是由于蒋介石自信已作好了内战的准备,并在军事力量上取得很大的优势。

在兵力上,国民党军总兵力已达 430 万人,整编师 86 个,在美国的援助

下装备美械、半美械的有 22 个师,还有大量的炮兵和一定数量的飞机、军舰、

坦克。而解放军总兵力约 127 万人,野战军只有 61 万人,武器装备主要缴自日伪军的步兵武器和为数很少的火炮。

但是,中国共产党自 3 月份以后,就加紧进行作战的准备,警惕国民党

① 《周恩来选集》上卷,第 258 页。

② 《周恩来选集》上卷,第 258 页。

发动全面内战。同时分析了国际形势,认为世界大战近期没有爆发的危险, 我们可以而且必须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坚决的斗争。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选择了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

周恩来 5 月 3 日到达南京时,中原的局势已十分严重,国民党军 30 万人已紧紧地包围了中原解放区。当天晚上,他在梅园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 首先应停止中原内战,以免发展为全国内战。第二天,即访马歇尔,为制止进攻,希望政府派代表去湖北协商新四军第 5 师的转移问题。

抗战胜利后,原在鄂豫边区的李先念、郑位三等率领的新四军第 5 师,

从广东北返的王震、王首道领导的八路军 359 旅南下支队,从河南中部南下的王树声等率领的嵩岳军区部队,在枣阳地区以北会合后,组成了中原军区。由于这个地区靠近武汉,处于国民党自大后方进军华东、华北、东北的战略通道,蒋介石一直蓄谋下手消灭这支部队。为避免冲突,中共中央准备将这支部队撤至安徽五河一带,后来因为实行停战,未能到达目的地。蒋介石却利用停战,调兵包围了这块解放区。

周恩来十分关注中原局势的发展。早在 2 月 23 日他就向马歇尔提出,应该撤围让中原解放军完成转移。3 月 16 日,周恩来给太行、晋绥、山东等解放区的领导人打电报,说:“五师困于粮款,顽方又蚕食挑衅,不允我军马上转移,因之五师危急万分,各地均有立即抢救五师的责任。”3 月 22 日, 周恩来在延安致电在重庆的董必武:“中央决定五师应争取全部合法的转移,在未转移前,应接济粮食。北平、重庆应本此方针交涉。如交涉不成,而被袭击,只有突围,我五师应有此坚定的准备。故全部转移,被袭则突围,应为我五师目前确定方针。”同时委托董必武携六千万元法市去五师,从北平交涉飞机去淮阴调 1.4 亿法市送去,以解五师之急。董必武接电后,30 日即动身去中原解放区慰问并传达中央指示。

5 月 3 日,周恩来提出要求国民党政府派代表去湖北解决中原问题后, 国民党勉强接受了周恩来的要求,同意派徐永昌与周恩来一起去湖北。后来徐永昌托病,改派武汉行辕副参谋长王天鸣为代表。这样,周恩来、王天鸣和美方代表白鲁德于 5 月 8 日到达中原解放区的中心宣化店。

宣化店是鄂北的一个小镇,只有一条街,居住着百十户人家。它四面环山,地形险要。周恩来一到就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一面听取中原领导人的汇报,研究突围的方案,一面同美国和国民党方面代表会谈。在与中原军区领导的谈话中,他要求中原部队一定要丢掉幻想,随时作好迎击对方突然进攻的准备,一定要设法用枪杆子突围出去。同时对如何突围和突围时间、路线等都作了具体周密的部署。

9 日上午,周恩来一行离开宣化店,下午到达武汉。10 日,同徐永昌、白鲁德签订了关于停止中原战事的协议。协议的签订,推迟了中原内战爆发的时间,争取合法转移了 700 多名干部和伤病员,为中原军区的胜利突围创造了有利条件。一纸协议挡不住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的阴谋。6 月 22 日, 蒋介石密令国民党军队向各进攻地点集结,作攻击准备。26 日,开始大举进攻。

中原李先念、郑位三部有了充分的准备和必胜的决心,正确选定了敌军兵力较弱的平汉路信阳以南段进行突破,以小部向东迷惑敌人,主力分左右两路向西突围,经两个月的奋斗,突破敌军重重包围和堵截,胜利完成转移。这里周恩来的功绩不可没。

中原战争的爆发,标志着全面内战的开始。周恩来给马歇尔的备忘录中说:国民党政府军于 6 月 26 日起大规模进攻湖北李先念部,这必然引起全国性的大规模军事冲突,责任完全在国民党政府。30 日,他致电中共中央,说: 对于蒋介石的进攻,建议在政治上揭露蒋是大打,在军事上各个击破之。7 月 1 日,中共中央通知各解放区:“敌反共反人民的大内战已从 26 日围攻五师开始。我即将进行自卫战争。”

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说明他已决定用武力来解决问题。谈判桌上, 实际上已没什么问题可以解决,谈判完全成为形式。但是蒋并不关闭谈判的大门,他还要通过谈判不断给中共施加压力,把和谈破裂的原因推给中国共产党。谈判还在进行,但实际性质已有了改变。周恩来后来说:“这个阶段是表面谈判,实际大打,也就是拖中大打。一方面是我们坚持政协路线,另方面是蒋不断地破坏它。我们把谈判作为教育人民的工作,这个方针,连马歇尔也对叶剑英参谋长说:周将军最近几个月来,并不是为谈判而谈判,而是为宣传而谈判。这句话有一半道理,但责任并不在我,因为对方不愿解决问题,我们就告诉人民是他不愿解决,用以教育人民。”①

战场上,除已开始进攻中原解放区外,国民党军队开始对各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以 58 个旅,约 46 万余人进攻华东解放区(包含山东、华中两

解放区);以 28 个旅,约 25 万人进攻晋冀鲁豫解放区;以 38 个师,约 26

万人,进攻晋察冀、晋绥解放区;以 7 个军 16 个师,16 余万人在东北开展

进攻;以 19 个旅,约 15.5 万人准备进攻陕甘宁解放区;还有 9 个旅,7.5 万人进攻广东各游击区和海南岛解放区。

战场上的乒力优势,使蒋介石的态度变得十分强硬。7 月 3 日,国民党国防最高委员会决定,11 月 12 日召开国民大会。这个决定公布前,中国共产党一无所知,第三方面人士也没有得到消息。7 月 14 日,蒋介石去了庐山, 一住就是两个半月。无意顾及谈判。

  1. 月 17 日,周恩来在上海寓所招待记者,揭露内战扩大、时局恶化的真相,并代表中共代表团发表严正声明,他说:目前内战形势已经从局部向全面发展,大规模内战主要地已在 4 个战场上进行,中原、山东、苏北和晋南。我们要求国民党当局少作违反事实的宣传,立即下令全面停战,否则应负内战全部责任。

  2. 月 6 日,刚上任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庐山见蒋介石后,约周恩来谈话,转达了蒋介石提出的五项条件:一,让出苏皖解放区;二,让出胶济线;三、让出承德与承德以南地区;四,10 月 15 日前在东北让出除黑龙江、兴安省及嫩江、延吉以外的地区;五、鲁、晋两省须退出 6 月 7 日后占领地区。并称中共必须接受,否则,停战、改组政府无从谈起。司徒雷登问周恩来:有没有商量余地?周恩来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接受,一条也不行。”他反过来问司徒雷登:“蒋何以如此无理,愈要愈多?”司徒雷登说: “蒋说形势已变。”由此可见,蒋根本不想和谈有什么结果,以武力解决问题的思想是明确的。当夜周恩来致电中共中央,报告了这些情况。8 日,中共中央复电:“蒋之五条绝对不能接受,一条也不行。”“你的答复很对。”

内战爆发初期,还有一件事,关系到解放区安危,就是黄河归故道的斗争。

① 《周恩来选集》上卷,第 258—269 页。

1938 年 6 月,国民党政府在郑州花园口扒开黄河大堤,使黄河改道南流, 说是阻止日寇前进,结果使豫皖苏三省广大地区变成灾难深重的黄泛区,造成了大水患。艰苦抗战的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在黄河故道两岸开展了抗日游击战争,这里大部分变成解放区,这一地区战略地位重要,因此蒋介石想引黄归故,以水代兵,水淹解放区,把冀鲁豫解放区与苏北、湖北等解放区大开。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即作出堵塞花园口,使黄河回归故道的决定。这是重大阴谋。周恩来觉察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开展了坚决的斗争。

黄河回归故道,中国共产党并不反对,关键是先堵口还是先复堤?国民党坚持先堵口,等于将黄泛灾难引向解放区。中国共产党坚持先修好堤,再堵口放水。这应是合情合理的要求。

1946 年 3 月 1 日,国民党政府未与解放区协商,于河南花园口破土动工, 正式进行堵口工程。周恩来即致电国民党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主任蒋廷黻, 指出:中国共产党同意堵复花园口,但必须保证现已迁居黄河故道的人民不因黄河突然回归而受危害。

3 月 3 日,他与马歇尔、张治中到新乡视察时,又分向国民党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兼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局长赵守钰会晤,商谈先复堤后堵口问题。后又经过多次谈判,5 月 18 日,与支援这项工作的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中国分署代理署长福兰克芮·雷、工程顾问塔德达成六项口头协议。随后又向马歇尔提交备忘录,指出“复堤尤重于堵口”,“堵口以前,应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在进行谈判的同时,冀鲁豫和渤海解放区动员了 43 万军民上堤抢修,完

成了 400 万立方米左右的土方工程。

6 月底,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向各解放区发动进攻,修堤工程受到影响。而此时黄河汛期来临,国民党又悍然下令堵口合龙,情势危急。周恩来 6 月 29 日、7 月 8 日、7 月 10 日三次向马歇尔送备忘录。7 月中旬来往于南京、上海之间,与联总和马歇尔会谈。19 日,与负责工程的工程师泰德和“联总”上海分署助理署长普来到开封,现场调查。20 日,在开封与联总、行总、黄委会等各方人士参加的座谈会上,周恩来作了长篇发言。他从黄河悠久的历史,谈到黄河回归故道,从国民党、共产党谈到中国的前途。发言列举大量事实,揭露了国民党当局破坏修堤,拖延拨付施工粮款和杀害修堤员工的罪行。21 日,他回到上海。23 日,在周恩来的据理力争下,双方达成协议, 先修堤,至 9 月汛期过后再堵口,并对修堤和居民迁移费用作了规定。推迟堵口,为解放区广大军民抢修河堤和转移居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后来,由于内战不断升级,修堤工程一再受阻,周恩来又进行了反复的斗争。至 1948 年 3 月 15 日,花园口大坝合龙,黄河回归故道。至 7 月,解放区军民在与国民党斗争的同时,又对故堤进行了修堤、抢险。这年汛期, 解放区人民抢修的大堤经受了考验,安然无恙。

自 1946 年 7 月中旬起,国共谈判代表双方再也没有进行正式会谈。

随着中国内战的爆发,美国更露骨地支持蒋介石打内战。8 月间,准备把储存在西太平洋的价值20 亿美元的战争剩余物资以5 亿美元的低价出售给蒋介石,公然鼓励国民党扩大内战。8 月 23 日,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向美国政府提出抗议。9 月 1 日,周恩来得知美国已于 8 月 31 日与国民党政府签订了《中美剩余战时财产出售协定》时,在上海举行记者招待会,抗议美国帮

助国民党扩大内战。

马歇尔刚来华时,中国共产党确实表示过欢迎的态度。1946 年 4 月,四平战役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进行内战,但对美国还是“尽可能保持友好关系”。以后,美国援蒋内战越来越明显了。1946 年上半年,美国政府就向国民党提供了 13.5 亿美元的各种物资,是抗战胜利前美国援华物资的

两倍。其中援助了大量的军备物资,并帮助国民党军队训练 15 万技术军官。

6 月份,美国国务院更准备将《继续对华军事援助法案》提交美国国会审议, 实际是武装干涉中国内政,支持国民党打内战。

9 月 4 日,国民党政府公开宣布国民党军队将进攻张家口。张家口是解放区的政治军事重镇。周恩来对马歇尔说,进攻张家口,就是蒋宣布决心放弃谈判,走向全面破裂。周恩来再作努力,提出召开三人小组会议,讨论停战,但遭到国民党方面的拒绝。周恩来愤然离开南京,9 月 16 日飞赴上海。蒋介石不顾中国共产党的一再警告,一意孤行,10 月 11 日,双十节的

第二天,攻占了张家口。蒋介石认为,经过几个月的内战,共军节节失利, 不禁得意忘形。当天,国民党政府宣布 11 月 12 日召开“国大”。

这时期周恩来的工作,是使各民主党派人士尽少参加国民党的“国大”。11 月 15 日,国民党一手把持的“国大”开幕,除青年党、民社党和少数几个无党派人士参加外,各民主党派都没有参加,也就是说第三方面人士大都没有参加。

“国大”召开,和谈大门关闭了。周恩来准备回延安。11 月 16 日,他举行记者招待会,回答了记者的问题,宣布中共代表团将回延安。11 月 19 日,在南京机场,周恩来即将乘机起飞回延安。有记者问周恩来,什么时候回南京。周恩来说,总有一天要回南京来的。

17 日,周恩来致函郭沫若、于立群说:“今后要看前线,少则半载,多则一年,必可分晓。”后来,12 月底,他在延安致函郭沫若,说:“我们这一面,再有一年半载,你可看到量变质的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