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转战陕北

·任中央军委代总参谋长,成为毛泽东第一位军事助手,副帅。

·与毛泽东、任弼时等撤出延安。后来曾说:毛主席是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兼任中央城市工作部部长,领导“第二战场”的“一切工作”。

·陕北“三战三捷”后,发表文章评“志大才疏阴险虚伪的胡宗南”。

·刘邓大军挺进中原一年前,他曾提出大军南下、突破中原战略的最初设想。

·直接领导中央的军事情报、通讯联络和广播电台工作,使中央“耳聪目明”。

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李维汉、邓颖超等 10 余人,于 1946.年 11 月 19 日回到延安,21 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开会。会上,周恩来先报告了国共谈判情况、美国对华政策、蒋介石集团内部的情况及蒋管区的形势等。

他说,谈判虽然破裂了,“但另一面则收获甚大,使党的和平民主方针与蒋的独裁内战方针为群众所认识”。谈判中,蒋是以不变应万变,其基本关键即在军队与政权,即地盘,他是绝对不让。对共产党,蒋的政策是从削弱到消灭,但对长期作战计划亦无任何把握。我们的方针是和平、民主、团结、统一,而以武装斗争为根本。

刘少奇说:现在已证明,和是不可能了。和虽不可能,但当时去谈是必需的。谈判整个说来是很成功的,成绩就是证明了妥协不可能。毛泽东说: 南京谈判有成绩,达到了教育人民的目的。代表团不能早回来,一定要在开“国大”以后才能回来。这样,战争与分裂的责任才清楚,才不会失去人心。我们的条件比之抗战时期是更好些,统一战线比那时更广。很多人以前不理我们,现在要来理我们。我们在国际国内部有广大的统一战线。

全面内战爆发以后,蒋介石认为共军“节节失利”,而在一些重要战役如张家口战役中,蒋介石军队又取得了胜利,他认为打败共产党是没有问题的。那末,这 4 个月的战争形势究竟如何呢?

1946 年 6 月时,敌我兵力是悬殊的,为 3.4:1,武器装备中共军队绝对

处于劣势。经过 4 个月的作战,国民党军被歼正规军 32 个旅,连被歼的非正规军在内,共计 29,8 万余人,我军损失 12.2 万人。国民党军占领解放区城市共 153 座,我军收复 48 座,敌多占 105 座。蒋介石认为,他占领了交通要道和众多的城市,取得了重大胜利。而中共中央则认为,我们不断歼灭敌人, 消灭敌军有主力量,改变敌我力量对比;敌军占领的城市愈多,守备力量要不断增加,这样,机动作战的兵力逐渐减少。实际上,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人民解放军的变化。

12 月 4 日,周恩来出席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会议认为全国的形势是进攻不是退却,党内主要要防止对形势估计不足、不敢放手的倾向。

周恩来回到延安后,一面总结一年来的谈判,一面仍花费很多精力领导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12 月 2 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研究了蒋管区的工作, 决定周恩来兼任中共中央城工部部长。该部的工作任务是:“在中央规定的方针下,研讨与经管蒋管区的一切工作(包括工、农、青、妇)并训练这一工作的干部。”由于国共谈判的破裂和内战的不断升级,国民党在自己的后

方采取恐怖手段加强控制。周恩来有力地领导了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民主运动。1947 年 2 月 1 日,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报告中,将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运动称作“第二战场”。

1946 年 11 月至 1947 年 2 月,人民解放军逐步扩大歼灭战规模,有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在华东、豫北、鲁西南、晋南、晋绥、保定南北以及东北地区全面出击,战役规模也不断扩大,歼敌万人以上的歼灭战为前 4 个月的

4 倍。华东战场,集中兵力较多,歼敌数量也较多。1946 年 12 月 13 日至 19

日,进行宿北战役,歼敌 2.1 万多人;1947 年 1 月 2 日至 20 日,发动鲁南

战役,歼敌 5.3 万多人;2 月 20 日至 23 日,发动莱芜战役,歼敌 5.6 万人。

自 1947 年 3 月起,国民党军被迫放弃全面进攻。在晋冀鲁豫、晋察冀、东北等战场上转取守势,抽调兵力对南部战线的两翼山东和陕北战场,实施重点进攻。用蒋介石的话来说,一是攻击共军主力,一是攻击共军发号施令的首脑机关。

  1. 月 28 日,蒋介石飞到西安,亲自布置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这时,

国民党军在西北地区集结了 34 个旅 25 万人的兵力,企图以攻占延安,摧毁我方“党、政、军神经中枢,动摇其军心,瓦解其意志,削弱其国际地位”。

陕北战场的人民解放军,当时共有 6 个野战旅共 2.6 万人和 3 个地方旅, 兵力对比十分悬殊,形势严峻。

延安是全国革命的中心,是坚守还是放弃,为全国人民所瞩目。中共中央开了几次会研究,分析了战场的形势,决定力争守住延安,也作好放弃的准备。

  1. 月 8

    日,延安召开了各界“保卫边区、保卫延安动员大会”。周恩来在大会上讲话说:蒋介石国民党“现在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打了败仗,许多解放区的人民解放军消灭了他的大量部队。过去 8 个月,我们消灭了他 65 个旅, 捉了他一百多上将、中将、少将”。“蒋介石在财政上也破产了,滥出票子, 使票子不值钱,金融闹风潮、东西卖的贵,人民已活不下去了,所以起来和他斗,这纵使有美帝国主义撑腰,也是扶不起来了。因为这样,他想不出别的办法,就只有最后一个手段,拿进攻延安来挽救已失的人心,这岂非梦想!” 他说:“同志们,同胞们,我们下定决心不要让别的解放区个个争先,而我们边区倒落后起来。我们是中国的首席解放区,但我们还没有打胜仗,现在我们要当各个解放区的老大哥,就要打胜仗。”“大家动员起来,保卫我们的边区,保卫我们的土地,保卫延安,保卫毛主席,我们一定能胜利!”

中共中央在作了保卫延安的军事部署的同时,也作了放弃延安的准备。还在 2 月中旬,周恩来就抓了中央的撤退工作。2 月 18 日,周恩来和刘少奇、朱德、彭德怀等迁到枣园后沟,开始组织清理文件,坚壁清野。他召集会议, 要求中央办公厅对重要档案材料提前转运;与新华社负责同志研究广播电台的转移方案;安排中央与各地秘密无线电台的通讯联络;等等。3 月 8 日晚, 周恩来当面交代 7 日从南京刚回来的童小鹏和罗青长,马上建立一个联合秘书处,专门从事同蒋管区的电台联系。

3 月 10 日,进攻延安的国民党军即将发起进攻,胡宗南宣布作战计划, 并说:“只要占了延安,共军就得过河。”3 月 11 日,国民党军的飞机开始

① 转引自军事科学院军史研究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三卷第 99—100 页。

轰炸延安。

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搬到延安王家坪解放军总部办公。当天,彭德怀回到延安,向毛泽东、周恩来报告了前线的情况。当场即进行了研究,决定彭德怀和习仲勋到前线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作战,由周恩来代理彭德怀的军委总参谋长职务。彭德怀后来回忆说:“这时我党在南京的办事处撤消,周恩来同志等已从南京撤回延安。党中央秘书长为任弼时同志,军委参谋长由周恩来同志兼。以后,我离开了军委”。①

3 月 13 日,国民党军胡宗南部的 15 个旅 14 万余人的兵力,由洛川、宜川之线分两路向陕北发起进攻。由于敌我力量悬殊,3 月 18 日,敌人已进攻到延安附近。毛泽东、周恩来在延安党政机关和群众基本疏散完毕后,于黄昏告别了延安,开始向北转移。19 日,我军撤离延安,胡宗南占领延安。

  1. 月 25 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在子长县王家坪会合。后到达清涧以北石咀驿附近的枣林子沟。29 日、30 日,在枣林子沟开了一次中央会议。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留下,主持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工作;刘少奇、朱德等到晋西北或其他适当地点,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以刘少奇为书记,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后来,4 月 11 日, 中共中央又决定:中央和军委机关大部分工作人员暂时驻在晋西北,组成以叶剑英为书记、杨尚昆为后方支队司令员的中央后方委员会,在临县地区统筹后方工作。

周恩来 3 月 28 日离开毛泽东一行,经绥德在军渡渡过黄河,到山西省临县三交镇去布置后方工作。30 日,毛泽东、任弼时致电贺龙转周恩来:中央决定组织中央工作委员会,在少奇主持下进行各项工作。朱德、刘少奇二同志明晚由石咀驿动身去临县与董必武等同志会合,经五台往太行;接电后请你于数日内回来,嗣后即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三人主持中央。

周恩来在三交召开负责同志会议传达中央精神,决定城工部、外事组同志留在三交,对工作作了部署,同贺龙研究了军事和干部问题。4 月 2 日, 又与刘少奇、朱德会晤,然后离开三交,西渡黄河,10 日到达靖边县青阳岔与毛泽东等汇合。

在青阳岔,决定中央前委机关代号从延安出来时称三支队改为九支队, 下属四个大队,支队司令部为一大队,司令员为任弼时,政委陆定一,二大队负责情报工作,三大队负责通信联络,四大队为新华社。周恩来提议:为了保密,每个人应起个代号。毛泽东说:我们一定得胜,我叫李得胜。周恩来说:革命事业必定成功,我叫胡必成。任弼时是支队司令,就叫史林。陆定一是政委,就叫郑位。

从这时起,周恩来担负起总参谋长的全部职责,成为毛泽东的第一位军事助手,全军副帅。他们每天通过电台与各地联系,共同商议起草复电,不仅指挥陕北战场的作战,而且指挥全国战场的作战。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讲到:“我们领导革命战争时,在全国、在中央决定问题的只有三个人。当时中央书记处共有五个人,分散在两个地方;一个地方是刘少奇同志和朱德同志,他们领导全国土改,搞根据地;在中央只有三个人,毛主席、周恩来与任弼时同志。所谓中央,就是这三个人嘛!”①

① 《彭德怀自述》,第 245 页。

① 《周恩来传》(1898~1949),第 685 页。

  1. 月 13 日,中共中央机关从青阳岔,转移到不远的王家湾。

据罗青长回忆:这时在胡宗南军向北进攻的情况下,中央曾经考虑过打进川北,抄胡宗南军的后路。当时国民党第 46 军军长韩练成在抗战中就与我们有关系,表示愿意进步,为中共工作,时任甘肃保安司令,领兵驻在平凉, 只要我们打近平凉,他就举行起义,然后解放军经平凉而到川北,出现在胡宗南军的后方,将使胡宗南进退两难。但是解放军要到平凉,必先打下合水。前不久合水的蒋介石嫡系第 48 旅惨败于西华池,旅长何奇被击毙,合水空

虚。不料解放军到合水城前时,青海马步芳部的骑兵第 8 旅已到庆阳与合水接防,一打,发现敌军兵力超过预计,而敌人援兵将至,遂撤出战斗。这样, 平凉起义就未能实现。

王家湾是一个十几户人家的村子,条件非常艰苦。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住在老贫农薛儒宪家两孔半窑洞里,连一张桌子都没有。但是这个村子地势好,在一个山沟里的西山坡上,四周山峦叠蟑,沟壑交错,交通不便, 适合隐蔽。在这里,毛泽东、周恩来等住了 57 天。在王家湾,成立了一个军事组,有五、六个参谋主管作战方面的工作,直接受周恩来领导。有了这个组,并与负责通信联络、军事情报部门一起,参谋总部的机构就健全了。

胡宗南占领延安后,十分骄狂,急于找中共军主力决战。西北野战军的小部兵力诱敌向安塞,主力埋伏于延安东北的青化砭地区。3 月 25 日,战机成熟,野战军抓住担任侧翼掩护的敌整编 27 师第 31 旅,经一个多小时战斗,

全歼该敌共 2900 余人,缴获子弹 30 万发,补充了我军奇缺的弹药,取得撤离延安后第一个胜利。

青化砭战役后,胡宗南吸取教训,改变了战术,将开进中的国民党军队集结几个旅为一路,几路并进,缩小间隔,互相策应,几乎成为方阵式的行进。这样就减少了解放军捕歼分散孤立之敌的可能。针对这一情况,西北野战军采取的对策是隐蔽待机,以逸待劳,主力隐蔽集结,小部四处袭扰,疲惫、消耗敌人,寻找敌之弱点。当时胡宗南判断共军主力在蟠龙、青化砭西北地区,令 8 个旅向此方向前进,并令驻瓦窑堡的第 135 旅南下策应。4 月

14 日,敌 135 旅孤立于羊马河地区。敌军正派两个旅来接应,在接应尚未到

达的时候,我军又抓住战机,发起战斗,经 8 小时激战,将敌军 135 旅全部

歼灭,共歼敌 4700 余人。

羊马河战役后,我军继续与敌军周旋。此时,敌统帅部错误判断我军主力正向绥德附近集结,准备东渡黄河,遂令胡宗南迅速以主力北上,令榆林的第 22 军南下配合,夹击消灭我军于葭县(今佳县)、关堡地区。胡宗南集

中了 9 个旅,分兵两路向绥德前进,以 167 旅旅部守备他的补给基地蟠龙。此时,战机又出现了。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军包围了蟠龙。5 月 2 日午夜向守敌发起突然攻击,激战至 5 月 4 日下午解决战斗,全歼守敌 167 旅及反动

地方武装共 6700 余人,缴获夏季军服 4 万套,面粉 1 万余袋,子弹百万余发, 医药品无数。司令员彭德怀说,缴获的子弹是最宝贵的。

中共中央撤出延安一个半月,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三捷,极大地鼓舞了边区军民必胜的信心。同时,从情报得知,胡宗南连遭失败,想固守延安,不再进攻。周恩来和毛泽东、任弼时商议,准备亲自去西北野战兵团司令部所在地安塞县马家沟同彭德怀研究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5 月 10 日,周恩来到达马家沟,同彭德怀等接连开了几天会,分析了西北战场的局势,共同确定下一步出击陇东的作战计划。

5 月 14 日,周恩来到真武洞(今安塞县城)出席陕甘宁边区军民庆祝三战三捷的大会。三战三捷,边区人民兴高采烈、群情振奋。会场人山人海, 红旗飘扬,锣鼓喧天。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讲话。他在讲话中宣布: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自从撤出延安后,一直留在陕北,同边区的全体军民共同奋斗。当时,会场一片欢呼。周恩来分析了全国各个战场(包括陕北战场)不断胜利的大好形势,号召边区军民团结一致,下定决心,坚持斗争,彻底消灭胡宗南部队,彻底消灭蒋介石集团,早日收复延安,解放大西北。

5 月 12 日,新华社播发了周恩来写的题为《志大才疏阴险虚伪的胡宗南》的社评,内称:

蒋介石最后一张王牌,现在在陕北卡着了,进又进不得,退又退不得, 胡宗南现在是骑上老虎背。

胡宗南“西北王”的幻梦必将破灭在西北,命运注定这位野心十足,志大才疏,阴险虚伪的常败将军,其一生劣迹必在这次的军事冒险中得到清算, 而且这也正是蒋介石法西斯统治将要死灭的象征。

当时周恩来安排在胡宗南身边工作的地下党员熊向晖回忆说:“5 月 14 日晚,军事谍报头目刘庆增派人送来一份特急件。这是一份情报,说,5 月14 日,周恩来在真武洞公开露面,出席陕甘宁边区军民庆祝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大会,会上,周恩来公开宣布:毛主席、党中央自撤出延安后,一直在陕北与边区军民共同奋斗。我打电话问刘庆增,这是真的吗?他说,千真万确。”“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把这一重要情报告诉胡宗南,他反而比我平静,没有提问题,没有谈意见,一声不响,只是两只眼睛好像失去了光彩。”①

周恩来协助毛泽东在陕北指挥陕北战场作战、指挥全国战攻作战的同时,还关心着国民党统治区的武装斗争。撤出延安之前,3 月 8 日,他就以中共中央名义起草了给中共中央上海分局书记刘晓、闽浙赣区党委书记曾镜冰并告华东局的电报,内说:目前蒋管区后方甚为空虚,许多省分,只有保安团并无正规军,特别是东南各省为然,⋯⋯解放区军民决心于今年内在蒋介石进攻方面继续消灭他的有生力量,如按照过去八个月已消灭蒋军 65 个旅的比例推算,则今年内改变蒋我力量对比的形势是大致可以确定的事。因此, 在蒋管区发动与组织农民群众武装斗争的客观条件与时间是完全具有的。⋯⋯相信你们会在群众斗争中建立和组织起武装力量与农村游击根据地而逐渐取得胜利的。

  1. 月底,他起草了中共中央致琼崖特委和中共香港分局方方、尹林平的电报,说:海南岛已在五指山地区初步建立根据地,这是一大胜利。现在海南只有敌人 6 个保安团,在全国解放战争胜利进行形势下,广东敌方很难再抽多少兵力去,“因此,琼崖自卫战争有它相当顺利的条件,同时,也有它相当困难的条件,结果,必然要在长期战争中,取得最后胜利”,你们要注意基干部队的扩大与建立巩固根据地,民兵游击队的组织和发展,群众经济要求及土地改革由减租减息到清算分田。

  2. 月上旬,周恩来又起草了中共中央给方方、尹林平、刘晓等的电报, 说:目前华南蒋军几已调空,闽、粤、桂及赣南、湖南均靠保安总队防守, 我在这些地区,除琼崖纵队外,尚存有若干分散的武装力量,极便我开展农

① 熊向晖:《地下十二年与周恩来》,第 86—87 页。

民游击战争,这是一方面。另方面,由于蒋管区危机重重,人民斗争高涨, 解放区胜利,琼崖游击队发展等,就给我在南方动员群众进行斗争的有利条件。

电报要求他们根据各自情况,在目前的有利形势下开展多种形式的斗争,而一切都应为着武装斗争、群众斗争的发展与党及群众组织的巩固。为此,还对华南党的组织形式和系统作了调整。5 月下旬,又去电指出:目前闽、粤、桂及赣南、湘南各地,“实便我组织与发展广泛的人民游击运动。从布置分散的武装据点到建立成块的游击根据地”,“建立起三四个成块的游击根据地,组织起几支成为中坚的游击队伍,准备迎接与配合明年北方人民解放军的全面反攻”。并且要他们帮助李济深、蔡廷锴去华南的军事活动, “以动摇与削弱蒋介石的后方统治”。

在陕北三战三捷的同时,其他战场均发动了攻势,东北歼敌近两个师; 山东攻下泰安,歼敌两旅;晋冀鲁豫歼敌两万多人,歼正规军两旅,解放 12

座县城;晋察冀歼敌 1 万余,解放 3 座县城;太岳歼敌 1 万余,解放晋西南

14 座县城。4 月 27 日,周恩来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一份电报中说:“现胜利仍在发展中,今后数月将看出蒋我力量对比更大变化与新的发展。”

在这种形势下,中共中央于 5 月 4 日,致电刘伯承、邓小平、陈赓、谢富治、陈毅、粟裕、彭德怀、习仲勋,部署了各军的任务。其中指示:

刘邓军 10 万立即开始休整,6 月 1 日后经冀鲁豫出中原,以豫皖苏边区及冀鲁豫边区为根据地,以长江以北黄河以南潼关南阳之线以东津浦路以西为机动地区,或打郑、汉,或打汴、徐,或打伏牛山,或打大别山,均可因时制宜,往来机动,陈粟军受刘邓指挥。

关于这一战略出击,早在 1946 年夏天毛泽东、周恩来等已在考虑。1946

年 6 月 18 日,当时周恩来在南京,眼见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已势不可免,他给中共中央去电中说道:“我如以两支强兵南下,一插津浦路东,一插路西, 直抵江边,京沪局势必将大乱。”这是大军南下、中原突破这一战略的最初设想。6 月 24 日,毛泽东写了军委给陈毅、舒同和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的电报,令刘邓薄负责占领陇海线开封——徐州段和豫东、淮北各城,陈舒负责占领徐州——蚌埠间铁路线,粟裕、谭震林占领蚌埠——浦口间铁路线, 然后进入第二阶段,即渡过淮河向南。7 月初,周恩来电告中央,现在与国民党是边打边谈,打又为主;刘伯承、邓小平电告中央敌军准备攻焦作、冀南;陈毅电告中央敌军正攻胶济路。此时,毛泽东决定“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至外线,在政治上更为有利”。这时中共中央的考虑是:第一阶段, 我军在鄂豫皖川陕广大地域在外线牵制敌军大量军队,帮助我内线部队取得胜利;第二阶段,我内线部队渡淮河向南,夺取信阳、大别山、安庆之线。10 月 15 日,周恩来在南京致电中共中央提出:“在军事战略上应与政治相配合”,“在‘国大’前后,还不宜打出来,主要仍在解放区作战,易于歼敌”。

到 1947 年夏天,国内形势已大不相同,蒋介石要打内战不要和平的面目已为全国人民认清,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民主运动蓬勃高涨。战场上,经过一年战争,人民解放军歼敌 112 万人,国民党军总兵力由 430 万降为 373 万,

人民解放军由 120 万发展到 195 万。

时机已经成熟。毛泽东、周恩来等果断决定刘邓大军南下。因而有上述5 月 4 日的指示。5 月 9 日,周恩来起草了中央军委致刘伯承、邓小平并告陈

毅、粟裕电,说:“我们正以你们为模范,要求全党全军首先面向蒋管区, 将战争引向更远的敌后。”

6 月 30 日,刘邓大军 4 个纵队约 13 万人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 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1. 月 7 日,胡宗南的董钊、刘勘两个军的“清剿”部队向王家湾扑来。8

日凌晨 3 时,毛泽东、周恩来一行率中央机关人员离开王家湾转移到靖边县的小河村。9 日晨到天赐湾。待董、刘两军过去后,6 月 16 日仍到小河村。以后在小河村住了 45 天。

  1. 月 21 日至 23

    日,中共中央在小河村举行会议。中心议题是如何进一步组织和发动战略进攻。参加者除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外,还有彭德怀、习仲勋、贺龙、王震、陈赓等从前方回来的将领。会场就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窑洞前的小院子里,周恩来要战士用杨树枝搭了个凉棚,摆了两张桌子和几条长凳。童小鹏当时为会议照了像,留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

毛泽东在会上先讲话。他说:军事计划,原先计划过边区和陈赓两部集中打,现决定分开打,从战略上、粮食上看都有利。对蒋介石的斗争,计划用五年解决。

周恩来在会上总结了人民解放军第一年取得的成绩,分析了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消长趋势。他说:过去一年内蒋军有了极大的变化。从建制人员、武器说,都损失了约三分之一,从质量说,不止降低三分之一。敌军在去年7 月至 10 月,占领解放区 104 座城市,兵力分散;11 月至今年 2 月,敌军逐渐集中兵力,但在此期间我歼敌最多,城市则得失相当;3 月至 6 月,敌军攻势已成弩末,仅在山东、陕北两处进攻,在其他各处我都转入反攻,得城市 62 个。人民解放军在去年停战时,主力、地方部队共 140 多万,复员中减少一些;7 月大打后陆续增加,连后方机关共达 190 多万人,已超过解放区的负担能力。所以,今后发展必须求之于新区,主力发展则求之于地方部队升级。

会议一致同意中央军委提出的实行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将主力打到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的方针。

会议结束后,周恩来向中央机关工作人员作报告。他说:去年的方针是内线作战,把敌人引到解放区来消灭,战略上防御,用空城来换取实力。现在我们已消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迫使敌人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我们只有实行打出去的方针,才能取得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彻底摧毁蒋介石的反动统治。

  1. 月底,胡宗南的刘勘军奉命向北推进,逼近小河村。西北野战军正向榆林集结。8 月 1 日,毛泽东、周恩来等离开小河村,作远距离转移,向西北野战军总部所在地靠拢。8 月 19 日到达葭县(今佳县)城西北的梁家岔。陕北战场,我军计划攻打榆林,调动敌人北上,配合刘邓、陈谢军出外

线作战。8 月 6 日,西北野战军发起榆林战役。7 日,蒋介石飞抵延安部署救援榆林和围歼西北野战军的作战计划。令 1 军董钊、29 军刘戡部共 7 个旅急进“追剿”“九支队”,令钟松绕道增援榆林。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着“九支队”牵着敌军北上,两军相距不到一两天路程。8 月 16 日,中央直属纵队进入曹家庄。这时,国民党军已先后占领了榆林、绥德、米脂、葭县,控制了陕甘宁边区所有县城和绝大部分地区,只有米脂以北、长城以南、无定河以东的南北三四十里东西五六十里的地方属于西北野战军。

在曹家庄的一孔破窑洞里,中央召开了会议,决定继续留在陕北。17 日凌晨,南北两路国民党军均已离曹家庄不远,天突然下起暴雨,中央纵队准备通过的佳芦河河水猛涨,过不去。于是转道上山。18 日,天又下暴雨,欲过的五女河必须架桥。这时,已能听见敌人枪炮声,敌人的飞机也在头顶盘旋,情势危急。周恩来亲自指挥架桥,好不容易过了河,但大雨倾盆而下, 队伍不能前进,只好回返再过五女河。

  1. 月 11 日,中央军委决定放弃攻打榆林,集中兵力打即将到达榆林的钟松部。钟松非常骄横,8 月 19 日,远离主力进至沙家店地区,被我军分割包围。19 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到达离西北野战军总部东元村不到 20 里的蓖县梁家岔。20 日上午,沙家店战斗打响,黄昏时,胡宗南的三大主力之一整编第 36 师 6000 多人被全部歼灭。沙家店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8 月 24 日,毛泽东、周恩来等转移到葭县朱官寨,在这里住了一个月。

30 日,中共中央正式通知各战区和各野战军:决定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代理总参谋长。

毛泽东、周恩来住在朱官寨的一个月,是转战陕北期间粮食最困难的一段时间,毛泽东、周恩来等和大家一起吃黑豆、咽野菜。但是这时全国各战场形势很好,大家的心情是愉快的。这时,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的“品” 字形阵势展开于中原地区,把战线由黄河南北推到了长江北岸,使中原地区由敌人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了我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这是一个对战争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蒋介石的军队和防御体系完全被我军调动、打乱,从此陷于被动。

9 月 23 日,毛泽东、周恩来一行到达葭县西南 15 里的神泉堡,28 日, 周恩来向中央直属单位干部、战士作了关于时局的报告。他说:“去年一年自卫战争,蒋介石用三百万军队进攻我们。一年作战,死伤和被俘 110 多万, 就是说被消灭了三分之一以上。这从人数上说的。从建制上看,蒋介石共有248 个旅,被我们消灭 97 个半旅,平均一个月 8 个旅,还多出一个半旅,也超过三分之一。”还说:一年自卫战争的结果,就是蒋介石的军队承认不能消灭我们,而且他们是要失败的。在人民中,去年下半年还有许多人不相信蒋必败、我必胜,但自今年山东等地胜利以后就相信了。这是一个发展,这个发展很快,仅仅一年,变化就这样大。因此,经过一年战斗取得的胜利, 我们有根据有把握地在“七七”口号中提出,要坚决彻底全部地消灭一切蒋介石进犯军。九月又提出大反攻,提出打倒蒋介石的口号,对这个口号,人民已经能接受了。

对当前的战局,周恩来说:

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南下,过黄河,过陇海路,直到长江以北。黄河是蒋介石的“外壕”,陇海路是他的“铁丝网”,长江是他的“内壕”。蒋介石总想赶我们过“外壕”,而我们已过了“铁丝网”,打到他的“内壕” 了。

西北野战军也要打出去。东北解放军已经出击。这是全国反攻的形势。我们的方针就是:“打到蒋管区,发展解放区,消灭蒋介石的部队在蒋管区。”这个方针在今后一年到两年间要实现。

周恩来接着又讲了在一两年内实现这个方针的依据,那就是:敌人—— 兵力不足,后方空虚,人民反对;我们——军队愈战愈强,土地改革获得了

人心,扩大了解放区。“我们打倒蒋介石是有把握的,第二年打出去,实行大反攻的决定是正确的。”

1l 月 14 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南移到条件较好的米脂县杨家沟。杨家沟是个大村,有 200 户人家,是米脂县的米粮川。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

决定 12 月在杨家沟召开一次中共中央会议。

杨家沟会议是中共中央 1947 年 12 月 25 日至 28 日召开的,中心是通过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这是一个书面报告。在这篇报告中,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报告总结了前一段军事斗争的经验,提出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宣布了新中国的基本经济纲领,回答了怎样打倒蒋介石,怎样建立一个新中国的问题。不过毛泽东在会上并没有口头作这个报告,而是另外讲了敌我形势、统一战线、英美苏关系三个问题。

会议第二天,周恩来在会上发言,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争的第二年取得的胜利及敌我双方军事力量变化的情况。并说:战争第二年,我军各条战线无例外均转入主动。现在解放区的面积、人口都占全国的 32%。蒋管区的学生运动和工人斗争都是历史上空前的。农村游击战在粤闽浙皖大发展。我军则 10 月份已发展到 220 万以上,而敌人作战部队下降到 256 万。国民党现在在东北取守势,华北傅作义在挣扎,南线由顾祝同、白崇禧、胡宗南负责,是蒋介石的军事斗争中心。

会议结束后,中共中央在杨家沟度过了新年。1948 年 1 月 11 日,周恩来在西北高干扩大会议上作关于全国战争形势的报告,指出战争的主动权已经掌握在我们手里。他说:敌人“第一年是战略进攻,战术上防御,战役上有时采取进攻;在进入第二年,战略战术都是防御的,战役上尚有采取进攻。这种战役进攻在后来采取重点的办法,把兵力堆在一块进攻。”“我们的办法,是一点两面战术,大胆的派部队从中间切断敌人,另以主力包围其突出之部予以歼灭。再,敌人兵力一集结,其他地方就空了,我就可以收复地方大搞土改。”周恩来提醒大家:“毛主席告诉我们:又要轻敌,又不轻敌, 对于整体的敌人我们是轻视的,有信心敢于胜利,对于一个具体的敌人,我们不能丝毫轻视,要一个阵地一个阵地的夺取。”他还讲到政策的重要性, 要求大家掌握争取多数反对少数的基本方针,集中力量打击消灭当前主要敌人,而不应多树立敌人。他特别强调在执行政策时反“左”的问题,指出“我党历史上右倾错误时间短易纠正,左倾错误时间长不易纠正。”

对于毛泽东在十二月会议提出的十大军事原则,周恩来写了《军事原则》一文:

一、避强就弱。先打分散之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 二、先面后点。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及广大农村,后取大城市。

三、歼敌为主,略地次之。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及地方为主要目标。后者是前者的结束,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最后地保守或夺取之。

四、一点两面的包围战,歼灭性打击。劣势中的优势,转入全体优势。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五倍、六倍于敌之兵力), 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在特殊情况下,则采用给敌以歼灭性打击之方法,即集中全力打敌正面及其一翼或两翼,求达歼其一部,击溃其另一部之目的。力求避免打那种得不偿失的或得失相当的消耗战。这样就数

量说,在全体上,我们是劣势,但在局部上,一个具体战役上,我们是绝对优势,保证战役胜利。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就将在全体上转为优势,直到最后歼灭一切敌人。

五、无准备、无把握不打。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之把握。

六、勇敢牺牲、不怕疲劳。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与连续作战(即短期内不休息地连续打几仗)的作风。

七、运动战与阵地战。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意阵地攻击战术, 夺取敌人的据点及城市。

八、区别攻城战的各种情况。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据点城市,则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之守备而又为环境所许可之据点及城市则相机夺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强固之据点及城市,则等待条件成熟时, 然后取之。

九、主要补充在前线。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及大部人员补充自己。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

十、间隙休整不要长。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与整训部队。休息时间。一般不要过长,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时间。

周恩来说:“以上这些,就是人民解放军打败蒋介石的主要方法。” 1948 年 2、3 月间,西北战场的局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西北野战军转

入外线作战。2 月 23 日发起宜川战役,3 月 3 日结束,歼胡宗南主力整编 29

军军部及整编第 27、第 90 师共 5 个旅 2.9 万余人,击毙敌中将军长刘戡及中将师长严明。

3 月 10 日,周恩来在杨家沟山顶的小操场上向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的干部、战士作形势发展和中央机关转移的报告。他说:一年来,敌我力量对比已经起了根本变化,中央坚持在陕北的任务已经胜利完成。为了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全国范围的胜利,党中央决定东渡黄河转移到华北去。

后来,毛泽东曾经说过:“胡宗南进攻延安以后,在陕北,我和周恩来、任弼时同志在两个窑洞指挥了全国的战争。”周恩来接着说:“毛主席是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3 月 21 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机关从杨家沟出发。周围七

八里路村庄的群众都赶来送行,送了一村又一村。当天行军 40 里,到达绥德吉镇,第二天到葭县刘家坪,23 日中午,来到吴堡县川口渡口,乘木船东渡黄河到达晋绥解放区,开始了新的征程。

周恩来在转战陕北中,作为毛泽东的助手,不仅参加各种重大战略决策的制定,指挥全国各战场的解放战争,而且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领导着全军情报、通讯联络、广播电台的工作,使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耳聪目明。“陕北广播电台”在周恩来关心下,从中共中央撤出延安的第二夭就恢复了播音,使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能听到党中央的声音,受到鼓舞。

周恩来在得知胡宗南要进攻延安,中央即将转移的时候,就组织安排了转战期间机动灵活的军事指挥系统,并着重抓了情报工作。他布置负责收集蒋管区情报的社会部的转移,配备电台,独立行动,保持同蒋管区我方电台的联系。当时中国共产党在蒋管区建立的电台,共有 60 多个。到达枣林沟后, 周恩来在军委纵队中专门组成二大队,负责情报工作;三大队负责无线电台和电话工作。

无线电台是中央纵队对外联系的通道,各地情报的上报,指挥命令的下达,前线战况的汇报,无不需要电台联络。周恩来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在撤出延安后,他知道国民党军有测量电台位置的“测向设备,为了使敌人摸不着中共中央的去向,他决定中央的电台停止工作三天。周恩来还特地把这一情况告诉各野战军负责人,“现蒋敌有测量电台方向位置的设备”。并告他们“但对小电台因电波弱,不易辨别。因此,望你们在作战前部署期间及作战中,均不用无线电传达,或将司令部原属之大电台移开,改用小电台, 转拍至大电台代转,以迷惑敌人”。这些措施是很有效的。

胡宗南占领延安后,急于寻找中共中央所在地。敌负责侦测无线电台的分队,使用的是美国最新的侦测设备,人员也都经过专门培训。他们向胡宗南报告:攻占延安后,未再发现陕北有固定大型电台信号,有时捕捉到小电台的征象,但迅速消失,飘忽不定,难以判定共军指挥部所在。中共中央在小河村时,蒋介石命令特务机关加紧侦察共方各地电台位置,在陕北和各大城市布置测向台。周恩来及时召集各有关部门开了机要工作会议,研究对策。

对于随中央纵队转战的电台工作,周恩来直接领导,严格要求。1947 年9 月,中央从朱官寨向神泉堡转移,此时正是中原三路大军调动的时候,需要随时了解军情。周恩来在离开朱官寨前一天,就要求三大队派出电台到神泉堡,与各路大军电台沟通,中央纵队一到,即可收发电报。“到神泉堡后, 周恩来规定,电台和机要科即要 24 小时值班,电报随收随译随送,绝不能耽误。收报译好后即送周恩来,凡十万火急以上的急电,不管他睡了觉,也要叫他起来看”。①

9 月 30 日,周恩来与任弼时又召集了一次机要工作会议,与机要通讯方面的负责人研究对付敌人空中侦测、地下破坏、密码破译等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周恩来特别强调这是一条秘密战线的对敌斗争,只能胜利,不能失败。因为这是关系到解放战争胜利与失败的严重政治任务,必须完成。

1947 年 10 月的陕北清涧战役中,周恩来命令野战部队的电台联络实行伪装,使敌人摸不清我军去向。我主力部队向清涧集结,攻城战斗打响后, 清涧守敌三次电告胡宗南紧急求救,被胡宗南一再申斥,因为据胡的测向侦察,判定我军主力不在清涧。结果此战全歼敌第 76 师,生俘师长廖昂。

与通讯联络工作并行的是军事情报工作,它是进行战略战役决策的依据。

周恩来在中央纵队中直接领导五六个参谋人员,夜以继日地收集敌情和我军情况,加以分析研究,报告毛泽东,参与作出决策。

对各野战军、解放区、蒋管区来的情报和情况,都要标在五万分之一的作战地图上。国民党军队的情况,含每天的位置、长官的情况、部队人数、武器装备、战斗力等情况都要收集;我军前进的位置、战役战斗情况,也要收集。这个小小的班子,工作效率极高,为中央提供了准确的信息。

长期隐蔽在国民党内部的党的地下工作者,为党中央及时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情报。这方面的工作也是周恩来领导的,并且是经过长期艰苦的工作, 有的已安插到敌人的心脏。例如,熊向晖就是其中的一位。

早在抗战初期,周恩来就“下闲棋,布冷子”,安排地下党员熊向晖打入敌人内部,并作为一条重要线索由周恩来亲自领导。胡宗南进攻延安时,

① 童小鹏:《风雨四十年》,第 516、517 页。

熊向晖已是胡宗南的机要秘书,他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了胡宗南进攻延安的准确时间及具体部署,使中共中央从容地做好撤退的准备。前面提到的胡宗南部队进攻延安时配备了无线测向台设备的情报,也是熊向晖提供的。1949 年 6 月,熊向晖见到周恩来。周恩来对他说:西安的情报工作做得很成功, 你作了努力。在我们党的情报工作中,李克农、钱壮飞、胡底可以说是“前三杰”,你、陈忠经、申健三人,可以说是“后三杰”。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都为保卫党中央做了贡献。

周恩来亲自抓情报的保密和敌人密码的破译工作,并制定了周详的办法,花费了大量心血。

1947 年 9 月 1 日,周恩来为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起草了关于情报保密办法给各中央局、各野战军并告中央工委、后委的电报,指出:“敌人因战争着着失败,警惕性已日益提高,其机要工作已日趋严密,尤其是其密码编制, 电台控制已较前漏洞减少,使我侦察工作日益困难,而我全国性反攻正在开始,将战争引向敌区,又更需我情报侦察能配合此反攻局面。望各负责首长重视此事,严格执行规定,以利情报之收获,至要。”在这封电报中,具体规定了一系列工作原则,包括密件销毁,伪装或代码传递,密件限人传阅, 秘密一般口头传达,电话防窃听,新闻保密办法等,十分全面。

1948 年 3 月 16 日,周恩来看了中央军委二局戴镜元、王永俊关于近月侦破胡宗南部密码工作的经验总结报告,批复:“报告写得很好,有内容,有分析,有批评,有方针”,这是总结经验的工作进步的具体表现。“你们说以科学战胜科学,应加上政治,就是说我们掌握科学定能战胜敌人使用的科学。”在密码技术上,“不管敌人如何精益求精,他制度中的内在矛盾及工作中的漏洞是敌人无可挽救的致命伤,故二局工作之有前途是肯定的”。然后,他为中央军委起草了关于加强对敌方电报密码破译工作给各军区

各野战军的指示。指示中说:“近来敌人密码质量日益提高。胡系密码乱数, 已多至十万组。国防部乱数亦达两万组。各方均用来去底本。其使用方法亦更加科学,渐渐趋向于一报一密,无限乱数。”针对这种情况,指示要求“各野战军参谋长,在每一战役开始时,必须指定一个专门参谋派赴前线,于战斗结束时,负责搜集敌人的一切密码、底本、乱数和表及来往电报、报告、命令、文件、图表乃至电台、测向台等等”。搜集到后,立即派妥员送军区, 转送二局。同时要求各单位对二局工作人员实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办法,以保证情报与人员的机密与安全。

在此期间,周恩来对广播电台的领导,也花了很多心血。广播电台是公开斗争的喉舌,中共中央的声音需要及时公布,广播电台是最有效的手段; 揭露敌人,教育人民,广播电台能起到最好的作用。可以说,中央转战在陕北,公开的广播和秘密的电台联络,是中央指挥全国战争的两个翅膀。

中央纵队成立时,四大队即是新华社。转战陕北之前,周恩来对新华社领导下的广播电台的转移作了周密安排,确定广播电台分几个步骤转移,采取接力的办法,以保证党中央的声音不间断地传到人民中去。第一步,先派一套精干班子,到瓦窑堡建台,当延安紧急时,瓦窑堡即广播;第二步,在太行选址建台,瓦窑堡转移时,即在太行山广播;第三步,太行建大台,中央带一部电台随中央行动。3 月 18 日,延安撤退,延安广播电台即停止广播。19 日,瓦窑堡电台开始工作。4 月 1 日,在太行山涉县建立新华社临时总社, 正式接替了陕北的广播。1948 年春,中央到西柏坡前,新华社在西柏坡建立

了广播台,5 月中央到达后正式广播。

广播电台在转战陕北期间起了巨大作用。“陕北的广播”不仅我方人员听,敌方人员也听。胡宗南在进攻延安前,置备了一架最好的收音机,准备每天听延安电台的广播,并指定专人,全文抄收新华社播发的消息和评论, 送他亲阅。3 月 8 日,延安召开保卫陕甘宁边区动员大会,新华社播发了消息。胡宗南也守在收音机旁听。胡宗南占领延安后不久,正在上报赫赫战绩, 青化砭战役就遭到失败。胡宗南指示知情者保密,不外传、不上报。但陕北广播电台马上广播了,胡宗南知道瞒不住,只好沮丧地授权下级:报不报, 怎么报,报给谁,由他们酌定。新华社的广播电台,向全国报道了真实情况。

1948 年 3 月,毛泽东、周恩来等渡过黄河后,骑马经过碛口,又沿湫水河上行,到达中央后委所在地三交镇。从三交镇换乘汽车,3 月 26 日到达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和晋绥司令部的所在地——兴县城西 15 里的蔡家崖村。在这里,周恩来与毛泽东一起听取贺龙等汇报晋绥地区军队和地方工作情况。4 月 4 日,他们离开兴县,经苛岚、五寨、神池,出雁门关,然后经代县上五台山。4 月 13 日,到达晋察冀军区所在地阜平县城南庄。4 月 12 日,到达城南庄的前一天,毛泽东提出准备去苏联访问。到达城南庄后,毛泽东就在城南庄作去苏联的准备。4 月 23 日,周恩来和任弼时等率领中央机关到达现属平山县的西柏坡村,同原在那里的刘少奇、朱德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