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领导南昌八一起义
·就任中共中央军事部部长。
- “七一五”武汉“分共”后,主张以湘鄂赣为中心,提出进行武装暴动。
·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赶赴南昌组织领导起义。
·亲切地对贺龙说:党了解你,相信你,党的前敌委员会已经决定你任起义军总指挥。
·反对张国焘阻挠起义的意见,果断领导八一起义取得胜利,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他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中,出了六位共和国元帅,还有叶剑英也参与其事。·起义以后怎么行动?他执行中央的决定:南下广东。
·起义军南下失败后,虽身患重病,仍坚定地说:“我不能离开部队!”
1927 年 5 月 15 日后,周恩来从上海码头,秘密乘坐英商轮船,到达武汉。同行的有聂荣臻。
这时武汉的政局,十分不稳。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就联合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的军阀,出兵进攻武汉国民政府控制的湖南、湖北,并且勾结两湖的反动军人为内应,企图搞垮武汉国民政府,消灭革命力量。蒋介石任命四川的刘湘为第五路军总指挥、杨森为第五路军前敌总指挥,令他们出兵进攻鄂西。5 月 5 日,杨森的军队由川东出发,占领归州,并向宜昌进驻守宜昌的是国
民政府所属军队独立第 14 师,师长夏斗寅早已接受蒋介石的指令,佯装战败,5 月 7 日有意将宜昌让给杨森军队。9 日,杨森军队进入宜昌。夏斗寅则率领军队沿长江顺流而下,13 日在嘉鱼登陆,随即发出反共通电,声称进军武汉。武汉国民政府的主力部队,此时正在河南同北洋军阀军作战,远水不及救近火。17 日,夏斗寅军逼近纸坊,武汉震动。武汉卫戍司令是叶挺,在这危急关头,他在武汉工人纠察队的支持下,率所部与夏斗寅部激战,20 日将夏军击退,夏军向南溃去。
紧接着,长沙发生了反革命的“马日事变”,驻守长沙的许克祥团突然袭击总工会、农民协会等团体,与武装的工人纠察队激战了一夜,终于在第二天解除了工人武装,然后解散湖南省工会、农会等革命团体,大肆逮捕和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这一事变也是蒋介石策动的,幕后主持者则是第35 军军长何键。长沙的工农革命团体和工人武装虽然被摧毁了,但是长沙附近各县和湖南全省的革命武装,还有很大实力,革命和反革命处在剧烈斗争之中。周恩来正是在这个时候到了武汉。
在此之前,4 月 27 日至 5 月 9 日,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周恩来虽然没有到会,仍被选为中央委员。接着,在五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5 月 2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 他列席了。会议决定周恩来担任中央军人部(也称军事部)部长,军人部长必要时参加中央常委会议。四天后,5 月 29 日,由于张国焘要去河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又决定周恩来代理张国焘的中央常委职务。
从此,周恩来成为中共中央核心领导成员,历经几十年,一直到 1976 年去世。
周恩来主持中央军人部后,调聂荣臻、王一飞、颜昌颐、欧阳钦等为助手,一方面对军队进行组织、联络和政治工作,一方面对湖南、广东的农民运动和武汉的武装工人纠察队进行指导。周恩来在上海指挥工人武装起义的时候,同时也很关心农民起义。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孙诗圃说: 周恩来那时对农民运动也考虑到了,同罗亦农、赵世炎他们也谈到,不光是搞工运,还要搞农民运动。我怎么会记得呢?因为当时上海总工会一个工作同志叫万一,他到宜兴去搞暴动,他是宜兴人,江阴还有别人去。这些人到宜兴,到江阴,到无锡去搞暴动,就是周恩来、赵世炎他们决定的。
当时,广东普宁、揭阳、潮阳等县的农军,在 4 月 23 日举行武装暴动, 进攻普宁县城,中共潮安县委书记方临川等也率武装队伍赶来参加战斗。5 月中,暴动失败,派方临川到武汉向中央军事部周恩来请示。周恩来就指示暴动队伍可到湘南同汝城的农军合编为一个师,就地暴动。
在武汉,周恩来既关心农民运动,又注意避免蛮干。例如 5 月下旬,湖南来人汇报说,农军准备从三面攻取长沙。周恩来听后,指出应通知农军“暂集中湘南”待命,“不作硬来”。这不是说他不主张农村起义,而是认为起义应有计划有准备。6 月 17 日,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提出湖南军事布置,指出:湖南 18 个县都可以考虑起义,分散的枪有几千支,有战斗力的队伍在浏阳、平江等地,可以集中于浏阳、平江,计划取湘潭。应将全省划分为数区,各区有集中的预备,集中力量攻下反动力量弱的城池;对反动军队采取强则扰之、弱则缴其械的办法;在长沙设省委,省委下边设军委;各区设农军委员会,在可能范围内成立乡村的临时委员会。常委会同意了周恩来的这些意见,决定周恩来去部署。20 日,周恩来在常委会上进行汇报,计划将湖南全省划为十个区,将农军集中于区,各区设立农军委员会,军事上则派十个人去,每区都有人进行军事准备,避开清乡的军队,而后根据中央政治局的决定举行各县武装暴动。他准备拟定一个工作计划即日送常委会。但是,这个计划遭到共产国际的代表反对,没有能够实行。
- 月 8 日汪精卫偕同徐谦、顾孟余、唐生智等到郑州,与次日也到郑州的冯玉祥会商后,武汉国民政府任命冯玉祥为河南省政府主席,冯的部将刘郁芬为甘肃省政府主席,与冯接近的于右任为陕西省政府主席。16 日又成立开封政治分会,以冯玉祥为主席,管辖豫、陕、甘三省。武汉国民政府将河南让给冯军,命令北伐军唐生智、张发奎各部退回武汉,任命唐生智力第 4
集团军总司令兼第 1 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为第 2 方面军总指挥,黄琪翔为
第 4 军军长,朱晖日为第 11 军军长,贺龙为暂编第 20 军军长;原第 1 集团军 1、2、3、5 各方面军仍归军委会直辖。这时,已在酝酿“分共”,但尚未开始,在这些部队特别是第 2 方面军中仍有许多革命人士或倾向革命者,有
的还统率着军队。此后,第 2 方面军全部集结在江西九江附近,其中包括贺
龙的 20 军、叶挺的 11 军 24 师,也包括属于第 4 军建制的原叶挺独立团改编
的 25 师。
- 月 5 日,陈独秀正式在中央常委会上宣布:军事工作应该收缩。由于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眼看汪清卫也将背叛革命,形势危急。7 月 12 日,中共中央会议上决定改组中共中央领导,成立由张国焘、周恩来、李维汉、张太雷、李立三组成临时的中央常务委员会主持工作。7 月 15 日,汪精卫召开秘密会议,确定“分共”,武汉的国民党中央通过了《统一本党政策案》,正式宣布同共产党决裂。随后,大规模地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中共中央
领导一方面转移和隐蔽,一方面考虑如何应变。周恩来批驳了西退四川的主张,明确以湘鄂赣为中心。他同瞿秋白等商议,提出动用叶挺、贺龙部队进行武装暴动。7 月 18 日,中央召开会议决定举行南昌暴动。①
南昌起义的建议是怎样提出来的?
军事部的领导人是周恩来。周恩来讲过这个过程。他说,南昌起义的提出是这样的:“那时,军委想可否搞个起义,主要是鲍罗廷和加伦说可以搞个起义,国际决定上没有。”这就是说,军事部提出要进行起义,苏联顾问鲍罗廷和军事顾问加伦是同意的,但不是共产国际的决定。
聂荣臻说:“举行南昌起义,是 7 月中旬中央在武汉开会决定的。我没有参加那次会议。那天晚上,恩来同志在会后到了军委,向在军委工作的几个同志进行了传达,他传达的大意是,国共分裂了,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起义。今天,中央会议上做了决定,要在南昌举行起义。恩来同志还说, 会议决定组织前敌委员会,指定他为书记。他传达完后,就指定贺昌、颜昌颐和我,组成前敌军委,我为书记。任务是先到九江去,通知我们的同志, 叫他们了解中央的意图,做好起义的准备。但什么时候发难,要听中央的命令。”①
这说明还不是最后的决定。之后,聂荣臻等三人出发去九江,李立三、谭平山等也赴九江,正在武汉的朱德也返回南昌。
准备参加起义的大批部队和干部涌向九江、南昌,引起了反动派的注意。汪精卫同张发奎等经过秘密策划,决定以张发奎的名义邀贺龙、叶挺上庐山开会,届时予以扣留。同时令贺、叶的部队到九江、南昌之间的德安一带集结,准备用三个军的兵力包围贺、叶部队。
这个阴谋,被当时任第 4 军参谋长的叶剑英知道了。叶剑英是在革命危
急时期的 7 月上旬,经周恩来同意,由中共中央批准参加中国共产党的。他在军中没有暴露共产党员身份。得知这个消息后,他连夜找到叶挺,将汪精卫等的密谋悄悄告诉了他。他们商定立即通知贺龙、廖乾吾和高语罕到甘棠湖烟水亭附近碰头,以划船游赏为掩护,商量对策。
“他们要我们上山搞什么名堂?”贺龙一听急了,抢先发问。 “他们名义上要你们上山避暑,商议军情,实际上要把你们扣起来,罢
掉兵权!”叶剑英冷静地回答,并将他所了解的内情和盘端
叶挺听后问贺龙军长上不上庐山,贺龙斩钉截铁地说:“我坚决不去! 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我们不上庐山,不去德安,只去南昌。”
叶挺接着说:“好,我们不能上他们的当。” 廖乾吾、高语罕支持贺、叶的意见。
经过短时间的磋商,作出了三项决定:一,贺、叶不上庐山;二,不能接受张发奎调贺、叶部队到德安集中的命令,贺、叶部队要立即开往中行车站,乘火车到南昌去;三,叶挺的部队先行,贺龙的部队随后行动。①
箭已在弦上。而中央派到九江的同志,也开会讨论,认为应当进行南昌暴动。7 月 25 日,中共临时中央常委会议在武汉正式决定,以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名义,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由周恩来前去领导。
① 1980 年 3 月 26 日《光明日报》:《关于南昌起义决定的问题》。
① 《聂荣臻回忆录》,上卷,第 60 页。
① 叶剑英传记组:《叶剑英传》。
周恩来由陈赓陪同,乘船秘密东下。浩森长江,烟波万里,波涛翻滚。面对这大江流水,周恩来看着远方,思绪起伏。他将要前去用武装的革命来反击武装的反革命,挽救革命的危局。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次起义的意义将远远超过起义的本身,中国人民自己的革命武装将从此诞生,后来发展成为强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十位元帅,有六位参与领导或参加了这次起义。另一位,叶剑英元帅,也出了力。
周恩来 7 月 27 日秘密到达南昌,先是住在花园角二号朱德的寓所,后来住在系马桩女子职业学校。他按照临时中央常委会的决定,成立了以他为书记由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组成的中共前敌委员会。这里就成了前敌委员会的秘密指挥中心,为了避免敌人注意,门前挂着“炮兵连”的旗帜。周恩来一到南昌,就全力准备起义的工作。他听了关于南昌以及江西敌情的详细汇报。接着,召开了前委会议,作出了起义方针和部署的决定。后来周恩来说过:“朱德同志在南昌起义时是一个很好的参谋和向导。”
7 月 28 日,周恩来到了贺龙的军部,在子固路,原为中华圣公会所在地。贺龙已经从周逸群那里知道周恩来是中共中央派来领导武装起义的,很高兴、同周恩来紧紧握手。
坐下后,周恩来问贺龙:“现在,革命已到了紧急关头,贺军长有什么打算?”
贺龙回答说:“我完全听从党的指挥,党说怎么办,我就怎么办。” 周恩来亲切地对贺龙说:贺龙同志,党了解你,相信你。周逸群同志早
已向我汇报过,你早已多次要求参加中国共产党,特别是你近来的表现,证明你是跟党走的,并且有决心成为共产党员,有决心听从党的指挥。因此, 我现在正式通知你,党的前敌委员会已经决定,你和叶挺同志的部队就在南昌起义。同时,决定由你担任起义军的总指挥,由叶挺同志担任起义军的前敌总指挥。
贺龙考虑了一下,对周恩来说:这么重大的责任,党要我来担任,这是党对我的信任。但我是否能承担得起,我实在没有把握。因此,我要求党重新考虑,派别人担任总指挥,我一定服从命令,党指到哪里我就打到哪里!周恩来恳切地说:前敌委员会已经考虑好了,认为总指挥一职,目前只
有你担任最恰当。你不能推辞,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前委一定会帮助你,你可随时找我商量。就这样决定了吧!
贺龙感到不好再推辞,决定接受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坚定地表示: 我向党保证,我和 20 军全体官兵,从今以后就是党的战斗队伍,坚决听从党的指挥,完成党所交给的一切任务。
贺龙还说:“无论南昌暴动成功还是失败,我都干!失败了,我 就上山!”
①
接着,前委派刘伯承来帮助贺龙搞起义的作战计划和部署。此后刘伯承
就搬到了军部来住。
这样,在南昌,起义军方面的兵力有:贺龙的第 20 军 7 个团,叶挺的第
11 军第 24 师 3 个团,周士第率领的第 4 军第 25 师 2 个团起义前还在马回岭,
聂荣臻被派去将部队拉到南昌。还有蔡廷锴的第 11 军第 10 师。共计两万多
人。敌方在城内的兵力有:朱培德的第 5 方面军指挥部警备团,王均第 3 军
① 黄霖:《从武汉到潮汕》。
的 73、74 团和金汉鼎的第 9 军一个团等,共 3000 多人。兵力上,起义军占绝对优势。
起义的各项工作正在紧急地进行的时候,29 日上午,忽然接到中央代表张国焘发来的接连两份密电,说是暴动宜慎重,无论如何要等他到后再作决定。周恩来同前委成员商议后,果断地决定:暴动决不能停止,继续进行一切准备工作。
30 日早晨,张国焘到了南昌。他在前委紧急会议上提出:起义如果有成功的把握,可以举行,否则不可动;应该征得张发奎的同意,否则也不可动。周恩来和前委其他成员一致反对这个意见。周恩来明确表示:“还是干。” 张国焘说:这是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由于张国焘的身份是中央代表,又不能以少数服从多数来决定,周恩来坚持抗争。他说:国际代表和中央给我的任务是叫我来主持这次行动,现在给你的命令又如此,我不能负责了,我要即刻回汉口向中央报告。会上互相争执,没有按张国焘的意见办,成了僵局。31 日,周恩来继续主持前委紧急会议讨论,经过几小时的辩论,在得知张发
奎参加庐山反共会议后,张国焘表示服从多数。会议最终决定 8 月 1 日凌晨举行武装起义。
起义进入了最后的准备阶段。31 日,周恩来向团以上干部下达起义命令和任务,部队的政治动员也已经做过。这时,发生了第 20 军第 1 团一个副营长到敌人指挥部告密的情况。一个士兵发现了这情况,立即向贺龙报告。前敌委员会决定将起义提前两小时进行。领导军事的,有一个军事参谋团。周恩来后来说过:“军事参谋团是我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聂荣臻、贺锦斋、蔡廷锴、张国焘等几个人组成,当时没有人任主任,后来我就指定刘伯承同志来做参谋长,他起初还谦虚不肯答应。”
8 月 1 日凌晨,起义开始,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激
战到拂晓,敌人有的被歼灭,有的缴枪投降。第 24 师 72 团顺利解决了敌 23、
24 团,第 24 师 71 团解决了敌第 6 军 57 团,第 20 军教导团、6 团解决了敌
第 9 军 79、80 团。第 20 军其他部队解决敌第 5 路军总指挥部警卫团时,伤
亡较大,贺龙亲临指挥加以解决。起义完全胜利了,共缴枪 5000 多支,子弹
70 多万发,大炮数门。
聂荣臻到马回岭后,8 月 1 日下午知道南昌起义了,很高兴,也开始行动。他同周士第把 25 师的 73 团、75 团拉了出来,8 月 2 日拂晓赶到南昌。聂荣臻向周恩来作了汇报,周恩来说:“行动很成功。我原来没想到这样顺利,把 25 师大部分都拉出来了。”这两个团是这师的基本力量,到南昌后略
加补充,编成了一个完整的建制师,隶属 11 军。南征途中,它是起义军的主力之一。
南昌起义成功后,中共前敌委员会对起义部队进行整编,决定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 2 方面军名义,下辖 9、11、20 个军。朱德任第 9 军副军长(因军长未到职,朱德不久即任军长),贺龙任 20 军军长兼代第 2 方面军总指挥,
叶挺代前敌总指挥兼代第 11 军军长。从此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革命军队, 有两万多人。
这时的南昌,处于敌人重兵的包围之中。张发奎所部缪培南、李汉魂、许志锐 3 个师约 1 万人交黄琪翔统率,由武汉开到九江;唐生智部何键、刘
兴等 2.4 万人,先头部队已到九江;程潜部约 1.2 万人由两湖向南昌;朱培
德、王钧部约 1.4 万人在江西吉安、万安一带;金汉鼎、杨如轩部 3000 人驻
江西临川一带。这是属于武汉政府方面的。属南京政府方面的有:李济深部第 8 路中路总指挥黄绍竑部约 9000 人在江西大庚、广东南雄一带,第 8 路右
路总指挥钱大钧部约 7000 人在江西赣州一带,还有一些小部队在江西瑞金、宁都和福建长汀、上杭一带。这么众多的部队,环视威胁着起义军。
敌军数倍于起义军,起义军守南昌是守不住的。起义以后怎么行动? 南昌起义的军事计划,是在武汉时由苏联军事顾问加伦制定,由中共中
央决定:起义成功后,起义军即南下,取得海口,以求取得国际援助,然后占领广东,举行第二次北伐。当时说是苏联要运来一船军火,到汕头一带海口即可取得,所以计划部队南下广东取得海港,以得到苏联军火接济。
1961 年 9 月,即南昌起义 30 余年后,周恩来在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时曾经感慨地说:我们走了,人民群众是不高兴的。在八一起义后,要不单依靠国际找海口取得外援,而在江西就地发动群众进行斗争就好了。实际上,当时的江西、湖南、湖北,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很多铁路、矿山的工人也已经组织起来,他们是很希望革命的武装力量去支援他们的。
周恩来的组织性很强,他按照中央决定的计划执行,南下广东。南下有两条路线,一条是沿着赣江向南走,经过樟树、吉安、赣州等比较富庶的地区,取道韶关,南下广州。这条路是大路,好走,但也是敌人重兵把守的地区。朱培德的第 3 军在吉安,钱大钧部在赣州,广东李济深可以利用粤汉铁路,集中兵力在粤北阻截起义军,而张发奎所部还有万余人也可能沿着这条路尾追起义军,结果可能前有敌军,后有追兵,成为腹背受敌。另一条路是由江西东部经寻邬至广东东江地区,这条路上虽然也有敌军,但比较弱;东江是广东农民运动比较发达的地区,周恩来东征到过,对这里熟悉,可以得到当地群众支持,而且汕头是个重要海口,共产国际的接济也可在这里取得。周恩来等主张走后一条路线。这个主张得到多数领导的支持。
8 月 3 日,起义军开始分批撤离南昌,向临川(抚州)进发。周恩来是 5 日随革命委员会撤离的。出发前,他给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报告了南昌起义的情况。他还找当地党的负责人谈话,了解南下沿途各县的农民运动、地主武装、封建族姓、风俗习惯等情况。他撤离南昌后,前委和中央的联系就中断了。
起义军 4 日抵达进贤时,在左翼行进的蔡廷锗所率的第 11 军第 10 师, 突然脱离队伍,经余江折往浙江,这就拉走了将近全军四分之一的兵力。不过当张发奎发电报给蔡廷错,要他枪决 10 师中的范孟声、徐石林等四名共产党员时,蔡却派人送走这四人,还给了路费。
接着,又发生一连串的困难。当时任贺龙的警卫连长的黄霖况: “宁汉合流后,蒋介石、汪精卫、朱培德等对起义军大肆造谣诬蔑,胡
说什么‘共产共妻’呀,‘杀人放火’呀,甚至强迫老百姓离乡。因此,从南昌到临川的路上,贪官污吏、土豪劣绅,裹胁大批百姓逃的逃、躲的躲, 从临川到广昌北面约 20 多里的甘竹墟,沿途几乎看不见什么人。像宜黄城内
约有两万人口,我军到达时,留下来的只有 48 个 60 岁左右的男女老人。因此,军队的给养就十分困难。这情况到了甘竹往南,才有了变化。进到离甘竹十来里时,侦察员来报告说,甘竹己准备欢迎我们的队伍。再往前,就看到欢迎的人群手摇红绿纸旗,等队伍一到,就大放鞭炮,鞠躬迎接。
当时正是 8 月酷暑季节,天气炎热,行军疲劳,加上给养困难,医药缺乏,疾病日益增多,部队不断减员。
对于上述情况,周恩来、贺龙等都异常着急。他们先后采取过各种措施, 最主要的就是加强对各级军官和战士的政治思想教育。在临川、广昌时,先后召开过连长以上的军官会议,进行思想教育,并给部队以休整。在离临川南下时,给每个官兵发了两个银元作零用。为了维护和密切军民关系,指挥部曾经三令五申,严禁鸣枪抓夫。经过临川、宜黄、广昌、瑞金等县时,都由革命委员会委任林伯渠任县长,县长贴出安民告示。”
当时的周恩来,已经是一个坚定的军事领导人和能干的指挥员。参加这次起义军的孔原曾经回忆说:“周恩来同志是起义的重要领导人,是中流砥柱。党的前敌委员会能坚持起义的正确主张,是和周恩来同忐的正确领导分不开的。”有一件事给他印象很深。那是队伍撤离南昌后,经由汕头向普宁的行军途中,在一个小河的渡口上,李立三同志被一群不听指挥的士兵团团围住,无法脱身。尽管在场的一些高级干部极力劝解,仍旧无济无事,大家感到无可奈何。正在纠缠时,周恩来赶到这里,见此情形,非常镇静,只听他大喝一声“立正”,这些闹事的士兵毕竟是军人,听到周恩来的口令,乱糟糟的声音霎时停止了,他们马上立正站好,并向周恩来行了军礼。局势稳住后,周恩来深入浅出地进行了劝导,这些士兵高兴地离去,一场风波平息了。“周恩来同志超凡出众的力量就是这么大,谁能不佩服?他铁骨铮铮, 凛然正气,一字出口,分量不同啊!”
参加南昌起义的士兵胡毓秀说:“我们对待周恩来同志的命令是绝对服从的,从不敢懈怠。周恩来同志对部下要求非常严格;而他对自己的要求尤其严格。”“每天,当行军休息下来的时候,因为过度疲劳,我们总是一倒地就呼呼入睡了,往往一觉醒来,睁眼还看见周恩来同志在豆油灯下工作; 或是踱着步子,默默沉思。”
部队在临川休整了几天。这时,军饷一天天困难。在周恩来等的坚持下, 改变了原来派款、提款、借款的办法,实行征发(如征发地主的粮食)、没收(没收豪绅反动派的财产)和对土豪劣绅罚款的新政策。8 月 14 日,起义军到宜黄。当晚,周恩来指示总政治部起草一个《土地革命宣传大纲》,油印分发。
在宜黄的另一件大事,是陈毅赶到了部队。陈毅是原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党委书记,听说南昌起义,他赶到南昌。但这时起义军已经南下, 于是他连夜赶路,终于在宜黄赶上了。周恩来分配他到号称“铁团”的主力部队 73 团去当指导员,笑着对他说:“派你干的工作太小了,你不会嫌小。” 陈毅爽朗地说:“什么小不小哩!你叫我当连指导员我也干,只要拿武装我就干。”陈毅到团下到连队后,觉得战士的情绪很高、很有信心,纪律也很好,对共产党信任,夸称他们是共产党的党军。
起义军 18 日到广昌,20 日离开,向瑞金进发。这时,起义军后边是朱培德部队紧跟着,桂系军阀已在前方集中很大力量,钱大钧所率的 18 师、新编第 1 师和另外两个团到瑞金、会昌一线来堵,前哨在壬田。起义军与敌 50、60 这两个团作战,将其击溃,进占瑞金。
从缴获的敌人大量文件中,得知钱大钩、黄绍竑两部准备在会昌集结 18 个团。周恩来担心部队继续南下时,这两部敌军从背后袭击。为了免除后顾之忧,决定乘黄的部队还没有赶到、敌军兵力还未集中的时候,先击破会昌的钱大钧部,再行南下。于是就有会昌之战,这是南征中一次激烈的大战, 有决战意义。前委决定:前敌总指挥叶挺率第 24 师、25 师为攻打会昌的主
攻部队;朱德和周逸群率 20 军第 3 师第 6 团和教导团第 3 总队、第 2 师第 5
团为佯攻部队;贺龙指挥其余部队为策应。8 月 30 日 6 时,发起攻击,朱德
指挥第 6 团进攻,敌集中力量反扑,朱德亲自拿起步枪射击,稳住了阵脚。叶挺所率部队由于走错了路,弯到路口才转向会昌,7 时半才赶到。周恩来对他们说:“部队是很疲劳,可是会昌一定要打下来。你们有没有把握呀!” 师长周士第、党代表李硕勋都保证一定打下会昌。战斗到下午 5 时,打下会
昌。蒋介石嫡系钱大钧部伤亡、被俘、逃散 6000 人,只余 3000 人退走。起
义军得胜,伤亡 1000 多人。
贺龙曾多次向周逸群提出参加共产党的要求,周逸群把这事向周恩来报告过。会昌之战胜利后,周恩来在瑞金把这事提到前委会上讨论,会上批准贺龙的要求。周逸群、谭平山同贺龙谈了话,作为介绍人。随即在瑞金小学内举行贺龙入党仪式,周恩来代表前委讲了话,鼓励贺龙高举共产主义的旗帜奋勇前进。周恩来说:“贺龙同志是个好同志。”
-
月 31 日,前委决定改变原来取道寻邬入东江的计划,改由长汀(汀州)、上杭入东江。这是因为:第一,沿原路南下,敌方已在途中驻有重兵,而福建却是敌军兵力空虚之地,行军阻力较小。第二,走长汀、上杭,顺鄞水下韩江,可用船只运送大批伤员和战利品;如走寻邬,都是山路,运输困难。第三,长汀、上杭富饶,可以解决部队给养问题。第四,由寻邬南下的行军计划,已被叛逃的军官向敌人报告,并在报上披露,必须改变。①1959 年, 有同志向周恩来问到当年为什么改道入粤时,周恩来说:在打下会昌后,叶挺同志在会昌,我在瑞金,叶挺同志给我打电话说,好几百伤兵无法运走, 不改道,我的伤兵怎么办。周恩来正要同他商量时,电话就断了。周恩来经过考虑后,同意了改道入粤。
-
月 5 日,周恩来随起义军进入福建长汀,在这里休整两天,筹办给养。周恩来向中共中央写了第二个报告。报告中说到:“总瑞金、会昌两役,我军伤亡官兵,约近千数,子弹消耗亦多。本来沿途行军,因山路崎岖,给养困难,落伍逃亡重病之士兵,为数极多,经此两战,我虽胜敌,但兵员与子弹之缺乏,实成为入潮梅后必生之最大困难。”还说:“我方目的在先得潮汕海陆丰,建立工农政权,如情势许可,自以早取广州为佳,否则,在潮汕须一月余之整顿,子弹兵员之补充乃是最急。”“子弹及机关枪缺乏,请电知国际能于外埠装好货物,一俟汕头攻下,在十日内即能运到汕头为好。” “望电知粤省委号召东江潮汕工农响应一切,以巩固工农政权及其武装。” 这个报告,周恩来派人化装成商人赴上海送交中央,大约半个月后送到。
在长汀休整时,周恩来召开了前敌委员会议,对攻取东江的计划进行详细讨论。周恩来和叶挺主张起义军主力由三河坝经松口取梅县,再经兴宁、五华取惠州,另外,用小部分兵力,至多两个团,直趋潮州、汕头,估计当时潮汕空虚,敌人十分恐慌,这小部兵力一到就可以不战而胜;如果起义军主力先取潮汕,再取兴宁五华攻惠州,就会迁延时日,过于迟缓,给了敌人以集中兵力攻击我军的机会。但是苏联顾问和其他同志都主张起义军主力先取潮汕,只留一部分兵力在三河坝监视梅县敌军钱大钧部,占得潮汕后再经揭阳出兴宁、五华取惠州。他们思想上是担心潮汕的敌军死守,我不能攻占, 就难以得到外来的接济。而当时一般军官,经过长期行军,都希望到一个地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传》。
方休息,因而都赞成后一种意见。会议决定采取后一种方案。这个决定,对于后来起义军的失败是有直接影响的。
9 月 10 日,周恩来和彭湃率领一团起义军沿汀江,进占上杭。在这里, 听取了中共福建党组织负责人罗明等的情况汇报。周恩来说:当前是要打到潮汕,和海陆丰农民斗争汇合起来,建立革命政权和根据地;要求地方党组织协助起义部队做好后勤工作。周恩来还指示部队给罗明留下五六十条枪, 要他们在闽西组织武装斗争。在上杭期间,周恩来出席了第 9 军军部召开的政工会议,在会上提出了整编起义军的设想,准备到汕头后,起义军抛开“国民革命军”的称号,改为“中华革命军”。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应有自己独自的称号。
9 月 19 日,起义军占领广东省大埔县的三河坝。于是按照长汀会议的决
定,分兵把守。由朱德率领第 11 军第 25 师(约 2500 人)和第 9 军一部留守三河坝,主力进军潮汕。9 月 23 日,起义军在与驻守潮汕的国民党军王俊部短时交战后,敌军就退走,起义军进占潮州。24 日进占汕头时,敌军早已退去。
在起义军由南昌南下时,中共中央于 8 月 7 日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建立工农革命政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会议选出了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周恩来没有参加会,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接着,在 9 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周恩来被任命为中央军事部部长。10 日,决定成立南方局,任命周恩来为南方局成员和南方局军事委员会主任。当起义军到达汕头后,9 月 26 日,张太雷奉中央之命到达汕头,召开南方局会议,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央对前委的指示, 要起义军取消原用的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乞义,改为苏维埃,将军队开往海陆丰,与当地农民武装会合,改组为工农革命军。并要张国焘、李立三、谭平山等离开部队,起义军一切事宜由周恩来负责处理。周恩来表示目前军情紧急,面临着汤坑之战,一切变更待击破敌军后实施。起义军留下第 20 军的第
3 师据守潮汕,其余出发赴前方。
起义军经过三河坝、潮汕两次分兵,出发前方的只有 24 师和 20 军的第
1、2 两师,总兵力不足 6000 人。三河坝、潮州、汕头一线,南北相距 300 多里,兵力分散。而敌军这时已集中兵力于揭阳县属的汤坑(今丰顺)一带, 总兵力有一万四五千人,居高临下,以逸待劳。起义军据探认为,汤坑敌军只有一千多人,对于当地地形起义军也不了解,这些都是致败的原因。28 日, 起义军开始在揭阳北部山湖地区向敌军攻击前进,士气旺盛,作战勇敢,一交战就打败了敌王俊的警备旅。第二天,又夺取了薛岳部新编第 2 师的一片
山地,但陈济棠的第 2 师赶到,抢守山地,难分胜负。起义军经连续苦战, 自身伤亡达二千多人,无力再战,30 日晨撤出战斗。敌军也因伤亡过大,未敢追击。
正当起义军在揭阳与敌军苦战时,敌黄绍竑部却绕道到了起义军后背, 30 日向潮州发起袭击。起义军在潮州只一千多人,敌军却有九千之众,兵力悬殊,潮汕又是平原地带,无险可守。黄昏时,潮州失守,10 月 1 日凌晨起义军放弃汕头。
周恩来这时得了疟疾,他同前委机关撤离汕头后,2 日到达普宁县境的
流沙。3 日,从前线撤下来的部队也来到流沙。起义军领导人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张国焘、谭平山、贺龙、叶挺、刘伯承、聂荣臻、郭沫若等,就在流沙召开会议作最后的决策。周恩来病情很重,脸色发青,但仍在会上作报告,讲了失败的原因,简单地检讨一下后,说到善后办法是武装人员尽可能收集后向海陆丰撤退,今后作长期的革命斗争;非武装人员愿留的留,不愿留的就地分散,已经物色好当地农会会友作向导,分别向海口撤退,赴香港或上海。会开到午后两时左右,村外山头上发现敌人才结束。周恩来这时发烧到 40 度,由抬架抬着。别人劝他离开部队,周恩来坚决地回答说:“我的病不要紧,能支撑得住。我不能脱离部队,准备到海陆丰去,扯起苏维埃的旗帜来!你们快走吧!”
聂荣臻在回忆到这段历史情况时说: “敌人袭讨,在流沙附近打响以后,部队很乱。24 师撤下来的部队,与
革委会的人混在一起,各单位插得稀烂,一个成建制部队也找不到,想调机关枪也没有办法,有了枪管找不到枪架,真是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我和叶挺始终跟着恩来同志。最后只剩下我们几个人,路不熟,又不懂当地话, 几个人总共只有一支小手枪,连自卫能力都没有。多亏彭湃同志在这里有工作基础,农民对我们很好,没有发生意外。
我们设法找到杨石魂同志,他是当地党组织的负责人之一,我们过去就相识。我对他说,你对当地情况熟,可不能离开我们,我们几个连本地话都听不懂,你得想办法把我们护送到香港,沿途的关系你也熟悉。杨石魂同志很好,满口答应下来,此后便同我们一起行动。
我们转移到离流沙不远的一个小村子,晚上,杨石魂同志找来一副担架, 把恩来同志抬上,然后转到陆丰的甲子港。在这里,他又找到一条小船,送我们出海。
那条船,实在太小,真是一叶扁舟。我们四个人——恩来、叶挺、我和杨石魂,再加上船工,把小船挤得满满的。我们把恩来安排在舱里躺下,舱里再也挤不下第二个人。我们三人和那位船工只好挤在舱面上。船太小,舱面没多少地方,风浪又大,小船摇晃得厉害,站不稳,甚至也坐不稳。我就用绳子把身体拴在桅杆上,以免被晃到海里去。这段行程相当艰难,在茫茫大海中颠簸搏斗了两天一夜,好不容易才到了香港。
到香港后,杨石魂同志同省委取得了联系,把恩来同志安置下来治病, 以后他就走了。”
南昌起义军的余部,后来共有两支,一支部队是 24 师有 1200 多人,由
董朗、颜昌颐率领干 10 月 7 日到达陆丰。他们同当地农军会合在一起,改编
为红 2 师。这支队伍推动了东江地区的土地革命,到这年 11 月,海陆丰苏维埃政府建立了起来,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也初步巩固。另一支是朱德、陈毅率领的 25 师和 9 军一部与进攻三河坝的敌钱大钧部三个师激战三昼夜,6 日撤出,保有兵力约两千人,本想南下接应潮汕方面起义军,抵达饶平时遇到从潮汕撤下来的起义军约二百人,才知潮汕已失,山湖战败,于是决定保存这支部队,穿插出敌军包围圈,沿闽粤赣边境隐蔽前进。1928 年初在湘南发动轰轰烈烈的起义,随后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在井冈山会师,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 4 军。
南昌起义军从政治主张方面说,在瑞金决定建立工农政权,在上抗议定土地归农民,在流沙决定革命委员会去掉国民党头衔,打出工农革命军和苏
维埃的红旗,无疑都是正确的。虽然时间太短,未能充分表现,但意义深远。9 月上旬,周恩来在长汀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提到了“我方目的在先得潮汕海陆丰,建立工农政权”,这一目的虽然后来因潮汕得而即失,未及实现,但实际上已有了建立根据地并将革命武装与根据地相结合的思想,也就是“工农武装割据”的设想。但此时,还没有形成中同革命应以乡村为中心, 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周恩来说:“1929、1930 年,应该产生这种观点。”
①后来,毛泽东最先认识到了。
① 《周恩来选集》上卷,第 17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