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篇——再创辉煌

黄河流域孕育了伟大的华夏文明,这里曾长时期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摇篮。

黄河文明是以农业为经济基础而发展起来的,黄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农业发源地之一。到了夏商周及以后各个朝代,黄河文明得到了持续发展。黄河流域诞生了原始文字,并具有极为悠久的青铜器铸造历史。

黄河儿女在独特的地理环境下,屡经迁徙,把黄河文明传播到华夏大地。同时,在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勤劳勇敢、团结一心、拼搏进取的民族之魂。

起源于农耕文化的黄河文明

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黄河流域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黄河文明,是以农业为经济基础而逐步发展起来的。黄河流域发现的大量的古文化遗址,而农业则是这些远古文化的主要内涵。

在长期艰苦的劳动中,黄河流域的先民们发明了农业,在野草中培育了五谷等各类农作物。同时还发明了农业生产工具,并使之不断地改进,将其从木、石质改进为金属工具。

先民们还创造了历法,制定了二十四节气,认识了天象与农业的关系。而且,人们还发明了丝绸,使我国成为世界闻名的丝绸之国。在黄河流域这块热土上,华夏民族用智慧和汗水建造了自己美丽的家园。

由于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出现和形成,封建国家制定了各种农业政策和赋税制度。文明的要素,即文字、金属和城堡,这些最早都是在黄河流域出现和形成。黄河中下游地区形成了我国最早的文明中心。

黄河流域诞生了原始文字。半坡遗址出土的大批陶器上都有刻画符号。有的符号比较简单,有的稍显复杂。在仰韶文化类型遗址的陶器中,也多有这种符号。在渭水流域的西安、临潼、邰阳、铜川、宝鸡和甘肃秦安都有发现。

大汶口文化类型的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大口尊上,发现了陶尊文字17个,其时代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这些都与我国古文字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是我国文字的渊源。

殷商时期,大批的甲骨文在殷墟出土,在世界古文字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殷墟是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已有3300多年历史。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铜器而驰名中外。

商代后期叫北蒙,又称殷,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此,至纣亡国,共传8代12王,前后达273年。周灭殷以后,曾封商纣之子武庚于此,后因武庚叛乱被杀,殷民迁走,逐渐沦为废墟,故称殷墟。

殷墟占地面积约24平方千米,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一般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

古老的洹河水从城中缓缓流过,城池布局严谨合理。从其城市的规模、面积、宫殿的宏伟,文物质量之精、之美、之奇、数量之巨、充分证明了殷当时不仅是全国,而且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黄河流域青铜器历史悠久。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最早的地区。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还出现了铁器冶炼,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目前,新石器时代考古所发现的青铜器只在黄河流域出现,其他地区或者只有很少的几个铜片,或者只是在淤泥中出现的一点铜锈痕迹,而且仅是一处孤证。或者根本没有出现过与青铜器有关的器具和器物。黄河流域以外地区的青铜文明,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

此外,在洛阳出土的经过系列处理的铁锛、铁斧,表明我国开发铸铁柔化技术的时间,比欧洲各国早2000多年。

桥梁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既受着所处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伴随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而进步。

我国有文字记载最早的简支木梁桥,为商代在黄河重要支流漳水上修建的钜桥。

据记载,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王,攻克商都朝歌,即河南淇县,曾发钜桥头积粟,以赈济贫民。

在黄河下游龙山文化类型的遗址中也发现许多古城址。山东章丘龙山镇的城子崖城址,总面积l7.55万平方米。

在寿光亦有一处古城址。城址分大小两处,小城在大城之内,居中偏南。大城面积约5.7万平方米,四边城墙之中部各有一门道,门宽约l0米,城内面积l万平方米左右。大城距今3800年左右,小城距今3900年左右。

此后,人们在邹平丁公村又发现一处古城址,面积达11万平方米。城址年代在距今约4600年至4000年。另外淄博的田旺村,也发现一个面积20余万平方米的龙山文化古城址。

从黄河流域发现的龙山文化时期的古城址来看,城址中或有城门和门卫房,或有护城河,是具有军事性质的城堡。城内高台上的高大建筑物,表明城内居民存在阶级和阶层的差别。

西周末年,我国经济重心向东转移。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成周,黄河的下游平原区才逐渐得到开发。

[旁注]

商纣(?~公元前1046年),帝辛,名受,后世人称殷纣王。帝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欢心。帝辛继位后,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帝辛于公元前1075年即位,在位30年,后世对其评价褒贬不一。

武庚(?~约公元前1039年),史记中称作禄父,是商纣王的儿子,幼时聪明好学。周武王即位后,封武庚管理商朝的旧都殷即河南安阳,殷的遗民大悦。武王为了防止武庚叛乱,又在朝歌周围设邶、鄘、卫三国,共同监视武庚。

周武王(约公元前1087年~约公元前1043年),姬发,西周王朝开国君主,周文王的次子。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纣王所杀,故得以继位。他继承父亲遗志,于公元前11世纪消灭商朝,建立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死后谥号“武”,史称周武王。

朝歌 古地名,位于河南北部。殷商末期纣王在此建行都,改称朝歌。周灭商后,三分其地。朝歌北边是邶,东边是鄘,南边是卫。汉代置朝歌县,元代置淇州,明代改为淇县。这里的华夏子孙创造了淇河文化,既有著名的牧野古战场,又有珍贵的殷商文化遗址。

周平王(约公元前781年~公元前720年),姬姓,名宜臼,东周第一代王。西周幽王之子,母亲是幽王的王后申后,申后是申侯之女。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720年在位。周平王东迁洛邑,传了23代王,至赧王亡,史称“东周”。东周又细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时代。

[阅读链接]

新中国成立后,在古老的洹水岸边修建了殷墟博物苑。它占地约66600平方米,就建在殷墟的宫殿区遗址上。

殷墟博物苑是依照甲骨文的“门”字形,用几根雕有商代纹饰的木柱和横梁结构而成。苑中建筑由著名的古建筑家设计,严格地构筑在原建筑的遗址上。每座建筑都采用了重檐草顶,夯土台阶,檐柱上雕以蝉龙等纹饰图案。

殷墟博物苑不仅展现了殷代王宫殿堂的布局与建筑,而且还具有园林特色。同时,它也是集考古、园林、古建、旅游为一体的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