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的源泉

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观察天气变化的过程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天文经验。这些经验又经过人们不断地充实和提炼,形成了生动、通俗易记的天气谚语。

《诗经》中有:“习习谷风,以阴以雨。”屈原的《九歌》中也有:“东风飘兮神灵雨。”这些说的是东风多雨的意思,与现在的“东北风,雨大公” 的谚语相似。当然,东风多雨,多指一般情况,并不是绝对的。我国群众还区别不同情况总结出“旱刮东风不下雨,涝刮东风不晴天”的观天经验。

通常,人们把所观察的天气现象分为:冷。热、风、云、雾、雨、雪、霜、露、雷、电、物象等种类,因此,根据这些因素的变化,人们就总结出

了与之相应的谚语。例如:“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是以风测风的谚语;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是以雷电为依据的测天谚语;“十雾九晴”、“鸡早晴,鸭早雨”及“烟不出门,大雨将临”是属于物象方面的谚语。

劳动人民还经常通过观察天色的变化来判断天气的好坏。一般来说,天色由蓝变灰、变黄,是天气变坏的预兆。“人黄有病,天黄有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都是通过观察天色来判断天气变化的谚语。

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我国人民还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气候变化的关系,掌握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例如:“枣发芽种棉花”、“榆树开花一串钱,多种谷黍棉”等等,这对于不违农时地进行农业生产起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不少诗人,也十分重视对物候的观察。有些诗句,不但脍炙人口, 而且反映了气候与生物活动的关系。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描写了生物在春回大地时的景象,桃花始开,河水变暖,鸭子活跃,芦苇发芽⋯⋯这真是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美丽图画。

陆游在《鸟啼》中也对物候与农事的关系,进行了细致地观察和生动地描写。

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 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 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 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 五月鸣雅舅,苗稚厌草茂;

今天,候鸟的活动仍然是物候观测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