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完的覆亡与汉、吴之争
当大宋农民军三路北上作战的年代,元军的主力被吸引在北方的战场, 徐寿辉等的天完农民军和朱元璋领导的农民军得以在江淮地区进军扩地,继续发展。但农民军各部之间的斗争也随之逐渐激化,形成相互厮杀的混战局面。
汉国的建立 一三五六年,天完军在汉阳重新建都。丞相倪文俊自恃功高,迎徐寿辉称帝,又图谋杀徐自立。一三五七年九月,倪文俊谋杀徐寿辉不成,率部逃奔黄州。倪文俊部下领兵元帅陈友谅乘机杀倪文俊,兼并部众, 自称平章政事。陈友谅出身沔阳渔家,父陈普才是普通的渔民,可能也是白莲教的信奉者(白莲教以普字排名)。一三五八年,陈友谅领兵攻下安庆, 又破龙兴、瑞州、分兵取邵武,自领兵入抚州。继而又相继攻下建昌、赣州、汀州、信州、衢州,在江西战场上取得重大的胜利。
陈友谅破龙兴后,徐寿辉拟迁都龙兴,陈友谅不允,徐寿辉不听,引兵从汉阳,下江州。一三五九年十二月陈友谅在江州伏兵杀徐寿辉的部众,只迎徐寿辉入城。一三六○年五月,陈友谅拥徐寿辉领兵攻打朱元璋占据的太平。在驻军采石矶时,陈友谅乘机杀徐寿辉,自称皇帝,建号汉国,改元大义。徐寿辉等创建的天完,由于内部相杀而覆灭。
汉、吴之争 陈友谅建立汉国后,占有江西、湖广地区,随即向朱元璋
部占据的应天府(集庆改名)发动进攻。
朱元璋在一三五六年三月,攻占集庆。四月取镇江,七月称吴国公。一三五六、五七两年之间,又在江浙地区连续取得胜利,部将徐达连克常州、常熟,在常熟大败张士诚军,俘获张士诚弟张士德。赵继祖克江阴,胡大海克徽州,缪大亨克扬州。扬州地主武装张明鉴投降。一三五八年春,部将邓愈攻下建德路。冬十二月,朱元璋又领兵攻下婺州。一三五九年九月,常遇春攻下衢州。胡大海攻下处州。朱元璋连续占有江左、浙右诸郡,与陈友谅占据的地区邻接。
早自一三五七年,朱元璋部将常遇春夺取陈友谅部占据的池州,朱、陈两军即不断相互攻战。一三六○年春,朱元璋征聘浙东儒士刘基、宋濂等至军中参议军事。刘基建策,消灭陈友谅,孤立张士诚,然后北上中原,以成王业。五月,陈友谅进攻应天,谋与张士诚合兵。朱元璋计诱陈友谅领兵东来,至龙湾。朱部伏兵夹击,陈友谅败走。朱元璋乘胜夺回太平。九月,天完旧将欧普祥在袁州降朱元璋。
一三六一年八月,朱元璋派遣使者与察罕帖木儿通好,以解除元军的威胁,集中兵力去攻打陈友谅。朱部攻下安庆,陈部将丁普郎、傅友德迎降。朱部乘胜追击陈友谅,攻下江州,陈友谅部将以龙兴路降朱元璋。朱元璋改龙兴为洪都府。一三六二年二月,金华降人蒋英杀朱元璋部将胡大海,叛附张士诚。洪都降人也相继叛朱元璋,杀朱部守将。四月,朱部将孪文忠、徐达再次出兵,收复处州、洪都。
一三六三年三月,朱元璋领兵北救安丰,四月,陈友谅大举围攻洪都。五月,又分兵夺得朱部的吉安、临江。七月,朱元璋亲自领兵救洪都,朱、陈展开激战。陈友谅迎战于鄱阳湖,联结大船为阵。朱军分军十一队,以小船轻驶御战。激战三日,值东北风起,朱元璋纵火攻陈军。陈军大乱,陈友谅弟友仁败死。陈友谅突围出湖口,朱元璋在泾江口邀击,陈友谅中流矢死。余部挟陈友谅子陈理逃回武昌。
一三六三年是元末农民战争的重要的一年。春季,张士诚部杀刘福通, 大宋红巾军败亡。秋季,朱元璋部杀陈友谅,天完及汉国一系的红巾军败亡。次年正月元旦,朱元璋在应天称吴王,建置百官。李善长为右丞相,徐达为左丞相,常遇春、俞通海为平章政事。但朱元璋仍沿用大宋龙凤年号,红色旗帜,以示继承红巾军的传统。
一三六三年发生的另一事件是:张士诚在助元灭宋后,要挟元朝封予王爵,未能如愿。九月,张士诚又叛元自立,在平江自称吴王。元江浙右丞相达识帖睦迩自杀。吴国(东吴)据地南至绍兴、北越徐州,至于济宁之金沟, 东至于海,西括汝、颍、濠、泗诸州。江南地区形成张士诚与朱元璋东西两吴王并立的局面。
徐寿辉天完部将明玉珍,一三五七年领兵入蜀,据有重庆。次年,扩地蜀中。一三五九年,陈友谅杀徐寿辉,明玉珍与陈友谅决裂,在蜀中为徐寿辉立庙祭祀。明玉珍自称陇蜀王。一三六二年三月,明玉珍在重庆称皇帝, 建国号大夏,年号天统,形成独据西南的一大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