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强渡嘉陵江

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经过反敌“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以及广昭战役,消灭敌人近 10 万人,巩固与扩大了苏区。1935 年 3 月,红四方面军为向四川、甘肃边界发展巩固和扩大川陕苏区,决定发起嘉陵江战役。嘉陵江发源于陕西省凤县嘉陵谷,系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自四川南部

县以北的上游,水流湍急。国民党川军邓锡侯第 28 军和田颂尧第 29 军共 52

个团布防于广元至南部长约 300 公里的西岸,企图凭借嘉陵江以及剑门关天险,扼住红军西进的道路。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根据国民党军的部署特点,决定集中主力,选择守敌防御薄弱部位,实施多路而有重点的突破,尔后向两翼及纵深发展,进占嘉陵江、涪江之间广大地区,争取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

具体部署是:以红 30 军实施主要突击,从苍溪以南塔子山附近突破,消灭敌

人守军后向剑阁方向发展进攻,并协同红 31 军消灭剑门关守军;以红 31 军从苍溪以北鸳溪口突破,尔后消灭剑门关守敌,并迅速向广元、昭化方向发展,主要打击邓锡侯部,并阻止甘南国民党军第 11 师南下,保障右翼安全;

以红 9 军于阆中城以北涧溪口突破,再以一部协助红 30 军发展进攻,另一部

消灭南部守军,保障左翼安全;以红 4 军为第二梯队,相机支援第一梯队,

待第一梯队渡江成功后于苍溪渡江,一部协同红 9 军消灭南部县守军,主力向梓潼方向发展。

渡江战役发起前,红四方面军各部进行了充分准备,并于 3 月 5 日、11 日攻克仪陇、苍溪两城,扫清了渡江障碍。28 日晚,强渡嘉陵江战役开始。红 30 军一部在苍溪城南塔子山附近秘密偷渡,迫近对岸时,被守军发觉,突击部队在炮火支援下强行登岸,全歼守军 1 个营,夺占滩头阵地。29 日拂晓, 红 30 军相机投入战斗,攻占西岸飞虎山、高城山、万年山等制高点,并击退

援敌 1 个旅。与此同时,红 31 军在苍溪城北鸳溪口强渡成功,迅速夺占险要

阵地火烧寺,击溃守军 1 个旅,直插剑门关。红 9 军一部在阆中城北涧溪口顺利渡江,并攻占阆中。第一梯队占领西岸要点后,不待敌人喘息,迅速向守军纵深及两翼发展进攻。第二梯队红 4 军从苍溪渡江加入战斗。红 9 军一

部击溃守军 2 个旅的阻击后向南猛插,在红 4 军一部配合下,攻占南部县城。

红 30 军及红 9 军另一部攻占剑阁后,红 30 军一部和红 31 军攻占战略要地剑

门关,全歼守军 3 个团,接着。日夜兼程,于 4 月 3 日攻占昭化县城。

川军遭此严厉打击后,第 29 军退守射洪、盐亭、三台,第 28 军主力退缩广元及其以北地区,另一部布防梓潼、江油、中坝等地。据此,红四方面军决定集中兵力歼灭梓潼、江油地区之敌,并伺机向川甘边发展。10 日,红四方面军主力攻占梓潼,包围江油县城,前锋直逼战略要地中坝。邓锡侯慌了手脚,亲率 10 个团,在飞机掩护下援救江油。红四方面军留一部继续包围

江油,大部部署于江油以南打援。14 至 15 日,红军在江油以南击溃援军 10

个团,接着,连克中坝、彰明。红 30 军一部溯白龙江而上,于 10 日攻占青

川,继又挥戈北上摩天岭,歼胡宗南部 1 个营,14 日攻占平武。红 4 军一部

于 21 日攻占北川。至此,嘉陵江战役胜利结束。

此役,历时 24 天,共歼国民党军 12 个团约 1 万人,攻克县城 8 座,控

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至北川,南自梓潼,北抵川甘边纵横各 100 公里的广大地区,为红四方面军向川甘边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从战略上配合了中央红军的行动。

在红四方面军主力强渡嘉陵江期间,张国焘决定撤出川陕苏区。方面军后方机关、中共川陕省委机关、第 33 军和地方武装及部分地方干部,陆续撤

到嘉陵江以西,仅留下 300 余人,在刘子才、赵明恩带领下坚持斗争。在张国焘的指使下,撤离苏区时不适当地实行“坚壁清野”,给人民的财产造成了损失。留在川陕苏区的部队,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情况下,英勇不屈,坚韧不拔,同敌人展开了持久的斗争,红旗始终不倒,坚持到抗战全面爆发。

从此,红四方面军主力开始艰苦曲折的万里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