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写的英雄史诗

中外多杀伐,开天颂长征。雄关路万里,沙场战果丰。四渡红河水,欢歌荡碧空。语赠天下士,当学世中龙。

这首五言诗《长征路》,是一位研究红军长征的战史工作者重走长征路时写的,从中人们不仅可以看到红军长征是悲壮的,而且更是人类历史上开天辟地独一无二的英雄举动。

1934 年 10 月至 1936 年 10 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先后从长江南北各苏区,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中,工农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跨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杀退数十万国民党军的重重围追堵截,纵横转战 14 个省,以其神勇无比的大无畏精神,胜利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新的战略基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建立了一座不朽的雄伟丰碑。

红军撤离中央苏区进行大转移,是土地革命时期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给中国革命造成巨大损失和不利形势下,被迫进行的。1933 年 9 月,蒋介石调集近 100 万军队,300 余架飞机,对苏区工农红军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蒋介石亲自坐镇南昌指挥这次围剿作战,仅对中央根据地就集中了 50 万军队,构筑层层封锁线,企图与红军决战,消灭红军,彻底摧毁苏区。此时, 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者剥夺了毛泽东对中国工农红军的领导权,反对毛泽东创造的“诱敌深入”运动战的作战方针,致使第五次反围剿作战遭到严重失败。

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开始时,掌握中央领导权的博古和军事指挥权的军事顾问李德,采取了军事冒险主义方针。在洵口遭遇战偶然获胜的情况下, 不顾整个军事态势和敌强我弱实际,采取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消极防御作战方针。在敌军的强大攻势下,红军接连失利,苏区日益缩小。1934 年 4

月,中央红军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非常严重。这时,李德等仍主张分兵把口,东堵西击,疲于应付,红军越拼越少。广昌失守后, 形势急转直下,日趋严重,10 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 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至此,红军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开始了战略转移。

长征开始时,博古、李德等又实行了军事行动上的逃跑主义路线,在放下行李才能打仗的思想指导下,一味消极避战,把大转移视为大搬家,把长征变成长跑。10 月 10 日,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 8.6 万人从江西瑞金出发, 准备突破敌军封锁,进入湘西地区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

蒋介石接连部署了四道封锁线,追堵中央红军。中央红军在突围转移中, 携带着大量辎重,在转移的小道上拥挤不堪,艰难行进,行军速度极其缓慢。根本无法去摆脱敌人,形势愈加被动。

经过苦战,突破敌三道封锁线后,我军面临更危急形势,蒋介石急调 40 万大军,分成三路,前堵后追,防止中央红军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并借湘江险阻,企图消灭中央红军。

  1. 月 25

    日,中革军委下达了强渡湘江的命令。经一周激战和强渡,渡过湘江,突破敌军第四道封锁线,但中央红军付出了惨重代价,8 万多人拼得只剩下了 3 万余人。而且并未摆脱蒋介石围追堵截。红军面临着全军覆灭的危险。

在濒临绝境的危急时刻,广大干部战士对“左”倾错误的领导者愈来愈不满和怀疑。12 月 15 日,中央红军占领了贵州黎平,在此召开了政治局会议,研究红军的战略方向问题。毛泽东在会上为主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国民党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会议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立即向贵州前进。1935 年 1 月强渡乌江,打下遵义,中央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是红军由危急和失败转向光明和胜利的转折, 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挽救了党。

之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5 月,终于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5 月下旬,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以顽强的毅力,翻越了终年积雪的大雪山,于 6 月 16 日,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根据全国的形势,提出了创建川陕苏区的战略方针。然而,张国焘拥兵自重,坚持向西康或青海、新疆等偏远地区退却, 企图独树一帜。为统一战略思想,中共中央政治局于 1935 年 6 月 26 日在两河口召开会议,决定红一、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尔后又决定由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率领左路军经阿坝北上,由前敌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率右路军经班佑北上,中革军委、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行动。

右路军历尽千辛万苦,通过茫茫草地,8 月底到达班佑地区;左路军先头也进至阿坝地区。此时,中共中央一再致电张国焘,让其加速前进,然而, 张国焘却拒绝北上,并要求右路军南下,发电报企图危害党中央。在此紧急时刻,为粉碎张国焘的分裂阴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果断决定率右路军一部即红一方面军主力先行北上。

9 月 17 日,红一方面军红 1、3 军在毛泽东、彭德怀率领下,突破天险

腊子口,翻越六盘山,于 10 月 19 日到达陕甘苏区吴起镇,至此,中共中央

及红一方面军主力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结束。

此前,在 1934 年 11 月离开鄂豫皖苏区的红 25 军,为配合红一、四方面

军北上,终止威逼西安的行动,于 1935 年 7 月从西安南的丰裕口出发,9 月

16 日到达陕甘苏区永坪镇,同西北红军第 26、第 27 军会师,并合编为第十五军团。

坚持分裂主义路线的张国焘,率领红军左路军二过草地,在疲劳、缺粮断弹、极度疲困情况下,连续转战,使红军大量减员,于 4 月进入西康省甘

孜等地区,这时左路军和右路军一部 8 万余人仅剩 4 万余人。

位于湘鄂川黔苏区的红二、六军团,面对国民党军 130 个团的“围剿”,

于 1935 年 11 月 19 日从湖南省桑植地区出发,退出苏区开始长征,于 1936

年 3 月 28 日突破重围,到达盘县地区。此时,遵照红军总司令部的电令,分

两路西进,于 7 月初到达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并组成了红二方面军。

张国焘在连遭挫折和中央连电催其北进的情况下,被迫取消伪中央,同二方面军共同北上。张国焘率部到达西北地区后,又拒不执行中共中央关于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而后向宁夏发展的指示,命令红四方面军撤离通渭等地西进,拟渡过黄河去青海和甘南,在中央一再催促和广大指战员的抵制,加之在兰州以西渡河计划难以实现的情况下,张国焘才被迫同意红四方面军北上,同红一方面军会师。1936 年 10 月 9 月,红一方面军在会宁同红四方面军会师。10 月 22 日,红二方面军在静宁以北的将台堡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历时两年的长征胜利结束。

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红军在国民党军数十万军队围追堵截, 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极端危险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是在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正确的政治和军事路线领导下取得的伟大胜利。她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是中国工农红军震惊世界的伟大创举。正如毛泽东所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的胜利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是红军将士驱动自己的双脚,用鲜血与生命谱写的英雄诗章,并且为人类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长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