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姿勃勃的吴华夺将军

1955 年 10 月 1 日上午,天安门广场荡漾着欢乐的节日气氛,十里长安鲜花与彩旗交相辉映,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在蔚蓝的天空下,显得格外壮观。天安门上悬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毛泽东主席的巨幅画像。红墙两端写着:“全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等标语。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受阅部队指战员身着刚换发的新式服装,佩带着军衔肩章,军容威严地排列在无数红旗下翘首等待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时刻的到来,这给广场上的欢乐气氛平添了几分庄重。

  1. 时 50 分,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健步登上天安门城楼。霎时,广场上欢声雷动。10 时整,北京市市长彭真宣布:首都人民庆祝建国 6 周年大会开始!军乐团奏起了国歌,伴随着隆隆的 28 响礼炮。阅兵式总指挥杨成武上将陪同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乘阅兵车从天安门出发,检阅陆、海、空军各部队。

  2. 时 25 分,杨成武上将的指挥车从广场东开过,阅兵式的分列式开始了。指挥车后,吴华夺少将,以他庄严、威武的英姿,带领着人民解放军受阅部队,伴随着“进行曲”,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进天安门广场。人们被他们的英姿吸引了,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毛泽东主席望着自己的军队,欣慰地向前迈了一步,挥起他那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巨手向指战员们致意。朱德、彭德怀、聂荣臻、陈毅、贺龙、罗荣桓元帅向他门致以崇高的军礼。

吴华夺举手向观礼台致敬,迈着雄健的步伐带着部队行进着。观礼台上, 除党和国家领导人外,还有来自 50 多个国家的 2000 多位代表。他们看到中国人民正是依靠这支无敌的人民军队,防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争取了独立解放。以奈温中将为首的缅甸军事代表团、以梅库尔·拉中校为首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军代表团,以沃尔瓦中校、拉特科夫斯基上校为首的波兰军队代表

团,也庄严地向受阅部队致以军礼。观礼台上,缅甸、波兰、印度、苏联、丹麦、英国等 50 多个国家的大使、代办望着行进中的受阅部队也非常高兴地招手致意。美国青年代表也连称道:“这将是一支维护远东和世界局势的重要的军事力量。”阿根廷的《论坛》报社社长戈乐德曼举起相机,对着吴华夺将军拍下了一幅幅照片。

不久,英国、美国、意大利、比利时、法国、阿根廷、日本、保加利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苏联、西班牙等国在主要报刊上都刊登了受阅部队的精彩场面。他们原以为,山沟里打游击出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会有自己的将军,更不能靠自己来建立一支现代化的正规的军队。但是,当他们望着吴华夺将军那严整的军容和极其标准的动作时,禁不住问道:他是谁?叫什么? 哪个军校毕业的?吴华夺——即使我们中国人,又能对这位将军了解多少呢?

吴华夺有着不寻常的成长经历。1917 年,他出生在大别山深处的新县陈店乡细吴村。父亲吴文保为人豪爽仗义,在当地颇有威望,为防匪安民在当地办起了红枪会。吴华夺 10 岁时家乡的共产党人领导了黄麻起义。吴文保的

红枪会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红色补充军第 2 团,吴文保担任该团党代表, 儿子吴华高任团长。1928 年冬,该团到光山县东区攻打地主山寨。这天,风雪交加,战士们冻得缩头耸肩,在崎岖的山道上行进。吴华夺也跟着部队一路急行军。父亲发现后,严厉地说:“你快回家去!”吴华夺趁父亲不注意又钻进队伍,倔犟地对父亲说:“冻死在外边也不回家了!”父亲无奈,只好脱下一件单衣给儿子包住头。就这样,吴华夺 11 岁就加入到红军的队伍中。

1929 年春,部队改编,兄长吴华高被编到红 28 团,吴华夺被分配到少先队学文化和军事。吴文保受党组织委派到地方工作。他不放心小儿子,临行前到少先队看望。吴华夺说:“你回你的,我是不回。”父亲望着刚满 12 岁的儿子,拿出刚买的布鞋给儿子穿上,慈爱地摸着他的头,端详着儿子那张满是稚气的小脸,动情地说:“以后千万要听同志们的话。”吴华夺“嗯” 了一声,扑进父亲的怀里。从此,吴华夺再也没有见过父亲和兄长。吴文保牺牲在四川,吴华高牺牲在大别山。

吴华夺 14 岁时,被分配到红 25 军手枪团,担任警卫班长。在参加第一次战斗时,他看到数千人厮杀在一起,曾怯过阵。一位老战士大声叫道:“小子,你愣什么?冲啊!”他如梦方醒,杀入敌阵。事后,首长表扬了他。而吴华夺却惭愧地说出了实情。老战士望着这位红小鬼心痛地说:“要说怯阵, 哪个没有,可你才十三、四岁呀!在家恐怕还穿开裆裤呢,敢拿小马枪上阵真不简单啊!”

时至今日,身为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的吴华夺将军忆及此事,还深有感触地说:“任何一个军人,都有个从恐惧到无畏的过程,天生的英雄是没有的。我从小就转战南北,在枪林弹雨里拼杀。是无数倒下去的战友,给了我勇气与力量,才使我这个山里的穷娃子,成长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军。”

1956 年,吴华夺将军把他的童年生活写成了《我跟父亲当红军》,国家教育部把这篇文章选入中小学课本,作为传统教材,并被译成英文,作为大学英语教材。几乎所有解放后上过学的人们都读过这篇文章。他那充满传奇色彩的童年随着琅琅的读书声,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吴华夺将军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是在战火中度过的。1934 年 11 月

16 日,担任手枪团分队长的吴华夺随红 25 军北上长征。这支队伍有 3000 余

人,《共产国际》第 7 卷第 3 期曾以《中国红军第 25 军的远征》向全世界报道:“这支以儿童军而著称的红军,指战员多是在战斗中牺牲的先烈的孤儿⋯⋯他们中大多数战斗员的年龄,只是 13 岁到 18 岁。”军长程子华 29

岁,政委吴焕先 27 岁,副军长徐海东 34 岁。当时的吴华夺年仅 17 岁。

是年 11 月 26 日,红军刚刚到达方城、叶县之间的独树镇,就与敌遭遇

展开了激战。那天,狂风呼号,雨雪交加,红军陷入国民党庞炳勋部 40 军的合围之中,一时枪声大作,战士们的枪栓冻得拉不开。吴华夺灵机一动把小便解到枪上,推上子弹,随政委吴焕先杀入敌阵。战士们一个个如猛虎下山, 越战越勇,敌人不得不丢下 500 多具尸体逃入方城。

1935 年 3 月,冬去春来,但这明媚的春光并没有给吴华夺带来一丝暖意, 他被军部一小撮推行极“左”路线的领导人抓了起来,绑赴刑场。刚出庙门, 他看到徐海东副军长的警卫员张学文,哽咽着说:“以后见到我的母亲,告诉他老人家,我不是反革命!”张学文见状,立即制止:“请等一等!”他立即向徐军长报告。

刑场上,执法队举起了大刀,张学文高叫:“刀下留人,军长有令!” 在军部,吴华夺见到徐海东,像个孩子似的大哭起来。脾气暴躁的徐海东一脸冰霜,手提马鞭,暴跳如雷:“‘肃反’,这么小的孩子都不放过,他娘的!传我的命令,执法队撤回,被捆的同志放掉,谁再杀人,我就要谁的脑袋。把他给我叫来,我当面和他算帐,他娘的!背着军部搞这一套!”

被判死刑的吴华夺和战士们擦干眼泪,为了那红色的梦,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更加坚定了跟党闹革命的信念,踏上了北上的征途。

抗日战争爆发后,吴华夺担任新四军 4 支队 8 团 3 营 7 连连长,不久, 即任抗日大队长和团长等职。1940 年 5 月,他率部到达淮南来安城郊。他得知日、伪军大队人马刚到此城,准备进剿我淮南根据地。“这个情报太重要了”他在院子里踱着步,反复推敲敌情,制定作战方案。敌有千余人,而自己的部队是刚组建的,但他仍下达了战斗命令:“同志们,先下手为强!攻其不备,歼灭敌人!”

凌晨 3 时,部队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包围了来安城,并摸进城内,快速

猛捷消灭了伪军,将 700 多名日军逼进一个四合院内。日军拼命抵抗,吴华

夺当机果断下达火攻的命令,一把火烧死日军 700 余,震动了日军总部。 此时的吴华夺多谋善断,机智勇敢,成为陈毅军长手下有名的虎将。1941

年秋,副军长张云逸把吴华夺叫进军部。把歼灭驻守永宁大桥之敌的重任交给了他。大桥守敌桂系 511 团 1 营,是桂系的军魂,营长韦刚自称是“钢中钢”。副军长的话音未落,吴华夺“啪”地一个立正,“请军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吴华夺深知这是块硬骨头。他经过深思熟虑,制定出了一个十分周密的作战方案。10 月 11 日,吴华夺率部进至永宁集。第二天深夜,他指挥部队采取全面包围,四面突击,大胆分割,主攻、佯攻结合的战术,将桂系顽军511 团 1 营一块块分割包围歼灭,敌营长韦刚被击毙在水田里。打了一个漂

亮的歼灭战。战后,新四军 2 师授予 11 团“铁锤子团”的荣誉称号。

吴华夺在战斗中茁壮成长,他带领的团队,敢于碰硬,勇于攻坚,一个接一个的胜利,渐渐使吴华夺名声大噪,威震敌胆,誉满全军。

1955 年 9 月 17 日,秋天的北京格外美丽。盛大的国家授勋典礼在中南

海怀仁堂举行。年仅 38 岁的吴华夺,身着新式海蓝色军礼服走进怀仁堂。当毛泽东主席、宋庆龄副主席、周恩来总理等领导人走上主席台时,台下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毛泽东主席宣读了授勋命令和千余人的授勋名单。之后, 将军们 10 人一排走上主席台,从毛主席手中接过勋章,吴华夺激动地向毛主席行军礼,从主席手中接过少将命令状和三级八一、二级独立自由、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勋章,成为我军最年轻的将军之一。授勋典礼结束后,周恩来总理宣布;“国庆节,毛主席将在天安门城楼阅兵,调选一名将军作为阅兵的领队,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此结束了有军无将的历史。届时将有来自 50 多个国家的 2000 余名代表也在观礼台上观礼。”台下 1400 余名将军欢声雷动。能在国庆大典中作为领队,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这无疑是将军一生中最高的荣誉。因此,众多的将军都希望自己能担当此任。

典礼结束后,中央成立了受阅部队总指挥部,由杨成武上将负责。总指挥部对每一项安排,每一道细节,选调的每一个战士都要经过几道审查。对于领队的挑选更是严格,要求年轻、威武、雄健,相貌威严而端庄,有标准的军人风度,并要有非凡的战斗经历。根据上述要求,总指挥部查阅了几乎所有将军的档案,最后选中了年仅 38 岁、11 岁参加红军的吴华夺。看过吴华夺的履历、军容、仪表,周恩来总理欣然点头称许。

此时的吴华夺将军,虽没有上过学,也不是什么军校毕业的,但他自幼在军营里摔打磨炼,那近 1.8 米的身材,那一张英俊的脸庞,无不透着军人所特有的刚毅、机智与干练。还有那一套标准的军人动作,稳健有力的正步, 加上从事军事院校工作多年的经验,这是众多将军所无法相比的。

10 月 1 日 10 时 25 分。当杨成武上将乘坐的指挥车缓缓驶过,接受检阅的部队走过来了,吴华夺将军迈着标准的正步,走在受阅部队之前。经过天安门城楼时,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自己从一个“大”字不识的穷孩子,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军,父亲、兄长,无数的先烈没有活到今天,是共产党、毛主席哺育自己成长。他要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雄姿展现给党、展现给人民、展现给全世界。想到这里吴华夺将军更加精神抖擞,侧目、敬礼、拔正步,一整套动作熟练而威严,赢得了观礼台上党和国家领导人、民主人士、50 多个国家 2000 余名代表的阵阵掌声。也赢得了北京市 50 多万人民群众雷鸣般的掌声。

此后,吴华夺将军连续 7 次担任国庆典礼中国人民解放军受阅部队的领队,接受领袖和全国人民的检阅。

岁月悠悠,吴华夺将军用对党和人民的一腔赤诚,谱写着自己的人生乐章,他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从大别山走向天安门广场,在十里长安街上留下了自己终生难忘的脚印,也把人民军队的严整军容,雄壮的气势,崭新的精神风貌,永远地留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并远播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