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重。摆在 3 万红军面前的

最迫切问题,就是如何摆脱国民党 40 万军队的围追堵截,争取主动,不然, 就不能实现北渡长江,进军川西或川西北的战略方针,就无法保存军力,待机反攻,就难以求得尔后的胜利和发展。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党中央和毛泽东根据新的战略方针,一反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阵地战的原则,指挥红军在云、贵、川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运动战。

土城战役,由于敌情不明和轻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再战不利,主动撤出战斗。据此,中革军委决定,由原定经土城、赤水直趋西北渡江的路线, 改为西渡赤水河,向古蔺南部西进的计划。从此,开始了红军战争史上著名的四渡赤水之战。

1 月 29 日,中央红军分三路从元厚(猿猴)场、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

河,即一渡赤水,向古蔺、叙永地区前进。这时,川敌 8 个旅分路向红军追

截,并沿长江两岸布防;薛岳兵团和黔敌也从贵州分路向川南追击;滇敌 3

个旅正向毕节、镇雄急进,企图截击红军。2 月 2 日,红一军团先头第 2 师

进攻叙永不克,后卫第 1 师在三岔河遭敌截击。此后,在西进中,红一军团

又先后遭敌截击。红三军团也在天堂坝与川敌 2 个团发生战斗。

鉴于敌人已加强了长江沿岸防御,以优势兵力分路进逼,红军从泸州上游渡江已不可能,中革军委遂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计划,改取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以战斗的胜利开展局面,并争取由黔西向东的有利发展的方针。并令各军团迅速脱离川敌,改向川滇边的扎西(今威信)集中。

此时,蒋介石为了加强“追剿”,下令将第 1 兵团改为第一路军,何键为总司令,刘建绪为前线总指挥,除以一部在湘西“围剿”红二、红六军团外,以一部策应第二路军行动以薛岳兵团和滇黔两省军队组成第二路军,龙云为总司令,薛岳为前线总指挥,辖 4 个纵队,以吴奇伟 4 个师为第 1 纵队

以周浑元 4 个师为第 2 纵队,以滇军孙渡 4 个旅为第 3 纵队以黔军王家烈 5

个师为第 4 纵阿,与川军潘文华部一起,专事“围剿”中央红军。并于 5 日责令各路军跟踪穷追,妄图围歼红军于长江以南、叙永以西、横江以东地区。接着,各部敌人蜂拥而至,向红军逼进。

为避强击弱,脱离川敌与滇敌之侧击,中革军委决定,争取渡河先机, 准备与薛岳兵团及黔敌为主要作战目标,迅速东渡赤水河,向敌人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区发动进攻,以开展战局。据此,红军各部于 2 月 11 日分 3 个纵队,

由扎西地区突然掉头东进,于 18 日至 21 日分别由太平渡、二郎滩东渡赤水

河,即二渡赤水,向敌人兵力比较空虚的桐梓地区疾进同时以红五军团的 1 个团伪装主力向温水开进,以吸引追敌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完全出敌意外。川军 3 个旅慌忙由扎西附近地域向东追击,但是已落在红军后面 3 至

4 天的路程,这为红军攻占桐梓、娄山关赢得了充裕时间。黔军急忙抽调遵

义及其附近的部队向娄山关、桐梓增援,第 1 纵队第 59 师、第 93 师由黔西、

贵阳地区于 24 日向遵义开进,妄图阻止并围歼红军于娄山关或遵义以北地区。

24 日晚,红 1 团袭占桐梓,黔军 2 个连弃城逃跑。次日下午,红军第 13

团在红花园与黔军 1 个团遭遇,将其击溃,该敌退守娄山关,红军乘胜追击,

攻占娄山关部分阵地,歼敌一部。这时,进入娄山关地区之黔军 3 个团,企图凭险阻红军南下,掩护遵义,以待薛岳部来援。中革军委发布命令,以红军一部阻滞四川追敌主力,坚决消灭娄山关之敌,乘胜夺取遵义城,以开展战局。为此,红一、三两军团及干部团统归彭德怀、杨尚昆指挥,于 26 日迂

回攻击娄山关、黑神庙之敌,坚决消灭之;红五、九军团主力 26 日移至官店,

其 2 个后卫团分别在温水与新罗坝两地阻击川敌,保障主力部队攻歼娄山关地区之敌。

26 日,王家烈在蒋介石务必确保遵义的严令下,以 3 个团固守娄山关、

板桥地区。红军于当天拂晓对敌第一线 2 个团发起猛烈攻击,经激烈战斗, 攻占了娄山关的制高点——点金山。

娄山关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雄踞大娄山脉的最高峰,是川、黔交通的要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敌人为夺取失去的阵地,组织了多次反扑,均被击退。接着,红一、红三军团分别从两翼向敌后方阵地黑神庙、板桥迂回,断敌退路。残敌惧歼,仓皇向遵义逃窜。红军乘胜追击,在遵义以北的董公祠、飞来石地区击溃黔军 3 个团的阻拦,28 日重占遵义,并控制了城南的红花岗,老鸦山一线高地。王家烈率残部犹如丧家之犬,向忠庄铺方向溃退。这时,敌第 1 纵队第 93 师已进入忠庄铺地区,一部到城南的洛江桥;

第 59 师已进至新站,正向忠庄铺开进。中革军委决心乘援敌孤军冒进,而尾追之敌又被阻于娄山关以北的有利时机,集中全力求歼援敌。

28 日上午,敌第 59 师主力和第 93 师 1 个团向红花岗、老鸦山攻击,黔

军 2 个团沿公路东侧向北攻击,配合第 59 师行动;第 93 师主力和第 59 师 1 个团在忠庄铺地区为预备队。11 时许,敌吴奇伟纵队首先以 1 个团向红一军团红花岗阵地进攻,被击溃后,又以主力向老鸦山进攻,经激烈争夺,敌暂时攻占了老鸦山制高点。沿公路前进的黔军,因屡遭重创,行动迟缓,红一军团主力乘机从水师坝地区迂回敌人侧后,迅速击溃黔敌的抵抗,直插忠庄铺吴奇伟指挥部。在红军猛烈攻击下,吴奇伟率第 93 师残部约 1 个团向滥板凳方向逃窜;王家烈率残部向打鼓新场方向溃逃。红军不给敌人喘息之机, 跟踪猛追,并以一部取捷径先敌占领了滥板凳。吴奇伟弃甲曳兵,狼狈不堪, 率先逃过乌江,不等全部人马过江,即下令截断江桥的铁索,把残部弃在江北,成了红军的俘虏。此时,滞留在老鸦山地区的第 59 师见指挥官已逃之夭夭,被迫转入防御。黄昏,红军干部团从正面投入战斗,红一军团一部从红花岗迂回攻击敌侧后,红三军团全力反击,夺回了老鸦山制高点,敌第 59 师开始向西南溃退。红军衔尾追击,歼其大部。在进攻遵义的战斗中,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不幸牺牲。

遵义之战,红军在 5 日之内,连下桐梓、娄山关、遵义,歼灭和击溃敌

人 2 个师又 8 个团,毙伤敌 2400 余人,俘敌约 3000 人。这是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是中革军委和毛泽东正确指挥的结果。这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军的士气,获得了物资补充,严重挫败了敌人,特别是打击了蒋介石嫡系部队的气焰,连蒋介石也不得不承认这是国民党军追击以来的奇耻大辱, 使国民党军在一段时间内不敢轻进。

鉴于此役与湘江之役的巨大反差,红军指战员一扫失望的情绪,欢呼雀跃,情不自禁地把毛泽东称为“毛大帅”,活着的“诸葛亮”。毛泽东的心情也为之一振,诗兴勃发,写下了长征开始以来第一首格调高昂、音韵激越的《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红军遵义大捷后,蒋介石焦虑不安。3 月 2 日,他飞往重庆,亲自策划对红军新的围攻,妄图采取堡垒主义和重点进攻相结合、南北夹击的战法, 将红军消灭于遵义、鸭溪地区。为此,他令川军 3 个旅由桐梓向遵义地区进

攻;上官云相部 2 个师由重庆向松坎、新站地区推进,支援川军南下遵义。

第 2 纵队 3 个师进至仁怀、鲁班场地区,暂取守势;第 1 纵队 4 个师位于乌

江南岸隐蔽待机;第 3 纵队 4 个旅进至大定、黔西地区防堵;第 4 纵队一部

集结打鼓新场、土城等地,阻红军向西发展。同时,命令第 53 师由镇远向石

阡推进,湘军 3 个师沿乌江东岸筑碉,阻红军东进。

3 月 5 日,中革军委以红九军团在桐梓、遵义地区吸引川敌向东,主力

则由遵义地区西进,寻歼敌第 2 纵队。红军多次寻战,敌人只守不攻。尔后, 红军一度欲歼黔敌于打鼓新场等地,因情况变化亦未得手。

红军在遵义西南地区活动近一个星期,使敌人产生了错觉。蒋介石认为红军“徘徊于此绝地,乃系大政方针未定的表现”,“今后只有化整为零, 在乌江以北打游击”,遂督令各部加紧推进。

3 月 15 日,红军集中主力对鲁班之敌第 2 纵队进攻,由于 3 个师挤在一起,攻击未能奏效,而援敌已经靠近。为争取主动,红军遂转兵西进。16 日, 红军在茅台附近西渡赤水河,即三渡赤水,向古蔺、叙永方向前进。接着, 攻占镇龙山,击溃川敌一部的拦阻,进至大村、两河口等地。

红军再次进入川南,蒋介石误认为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故急忙调整部署, 令其所有在该区的所有部队向西北,以川南为目标进行追堵,妄图围歼红军于古蔺地区。

据此,中革军委当机立断,秘密迅速坚决地出敌不备折而向东,渡过赤水东岸寻求机动。为了迷惑敌人,红军以 1 个团伪装主力,大张旗鼓地向古蔺前进,诱敌向西;主力则由镇龙山地区秘密北上,然后突然转向东进。3 月 21 日晚,红军经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东渡赤水河,即四渡赤水,并从敌重兵的右翼分路向南急进。进至遵义至仁怀大道北侧,准备在运动中歼灭追敌一部,以开展战局。

3 月 24 日,蒋介石飞抵贵阳,亲临督战,妄图寻找红军主力决战。由于敌人大军云集,不易分歼,中革军委遂以红九军团暂留马鬃岭地区,积极向长干山、枫香坝之敌佯攻,引敌北向;主力则乘敌人尚未查明红军企图之际, 继续分路向南急进。28 日,红军主力由鸭溪、白腊坝之间突破敌人封锁线, 于 31 日南渡乌江,进至息烽西北地区,巧妙地跳出了敌人的合围圈,把敌人

重兵集团抛在乌江以北。

红军南渡乌江后,以一部兵力佯攻息烽,主力进至狗场、扎佐,前锋直逼贵阳。这时,敌人在贵阳及其周围只有正规军 4 个团,势单力薄。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睡不安席,食不甘味,焦急万分,一面命令各部队火速开贵阳“保驾”,一面下令守城部队死守机场,并准备了轿子、马匹、向导,随时准备逃跑。同时要各国教士和一切外国人,离开贵阳前往安顺。

为了进一步使敌人判断失误,红军主力还在清水江西岸,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以少许兵力东渡,向平越方向积极活动,同时在清水江架设浮桥, 虚张声势,伪装东渡模样。蒋介石果然又一次中计,认为红军将东渡清水江, 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遂令大军进行追堵。4 月 7 日,红军主力被红军吸引到贵阳以东及乌江沿岸。中央红军在广阔的战线机动作战,使敌军摸不清红军的方向,扑朔迷离,“追剿”计划屡屡落空,连蒋介石也不得不承认红军“或东或西,时进时退,使我们不易判明他们的企图。”

此后,中央红军又乘虚进军云南,巧渡金沙江。待敌人追至金沙江边时, 红军已安然过江,他们除了拣到红军丢弃的破草鞋外,一无所获,只有面对滔滔不息的江水,望而兴叹!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中革军委领导下, 以 3 万多人的劣势兵力,在 3 个多月中纵横驰骋于川滇黔地区,四渡赤水, 威逼贵阳,巧渡金沙江,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伟大胜利。从此, 中央红军摆脱了国民党军数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的反革命计划,夺取了战略转移中的主动权,为红军进军川西北创造了条件。这是毛泽东平生的“得意之笔”,是其高超指挥艺术的生动体现, 是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王动的光辉范例。

对于毛泽东和红军的这一“杰作”,60 年来,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反映与讴歌它,其中有战史、小说、诗歌、戏曲和影视等,仅诗词便不胜枚举,如: “大军西去陷重霾,折将亡兵甚可哀。遵义城头旌帜舞,娄山关上曙光皑。擎天巨手迎狂浪,撼地英雄斗独裁。四渡赤河开画卷,长征万里史诗来。” 以及“虺江四渡自惊心,袖里珍奇妙入神”,“惑敌布疑跨赤水,军威重整渡川江”,“金沙赤水奇兵出,从此神州涌巨澜”,“雄关踏遍频频捷,赤水回旋出出奇”,“金沙赤水神兵跃,毛公指向顽军却”等等,充分展示了它在战争史上的崇高地位和不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