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后辈,临终捐巨款
1980 年秋季的一天,茅盾把儿子和儿媳叫到跟前,深切地说:“这几年, 我们国家的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的创作有了长足的进展,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而长篇小说更能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更是一个国家文学艺术发展水平的标志,可是我国的长篇小说还不够繁荣,而我自己是以写长篇为主的, 这里有我的一份责任啊!”说到这里,老人的心情激动了,他微微闭上眼睛, 沉思着。多少年来,作为文学界公认的泰斗,他不但自己坚持不懈地为繁荣祖国的文学艺术而创作,更是目光如炬地在文苑中搜索人才,视培养新人、激励新人为己任。1958 年,在围绕着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的轩然大波中,
他亲自撰文保护杨沫。同年,他在《延河》上发现了一位新秀茹志鹃,撰文推荐了她的《百合花》。1961 年,他撰写了一篇洋洋万言的文章《一九六○ 年短篇小说漫评》挖攫了一大批新人,介绍给读者们⋯⋯50 年代和 60 年代初,他在繁忙的公务中挤时间写了一大批给青年读者的复信。在这些信中, 凝聚着他对文学青年的深情和厚望,使祖国的文学事业有了坚强的后盾,成为文苑中一棵荫庇新秀的参天大树。可是长篇的创作不够繁荣,使他感到有愧于祖国。他也知道自己年事已高,属于他的时间不多了,他要为祖国的文学事业再次作出努力。想到这里,他抬头望了望儿子和儿媳,他们似乎没弄清他说话的意图。茅盾接着说:“前几天,作协酝酿了一个关于设立鲁迅文学奖金的拟议案,征求我的意见,我极力赞助。”说到这里,儿子和儿媳明白了爸爸的意图,当即说到:“您是不是想用您的稿费设立文学奖金?那好, 爸爸,我们完全支持,绝对开绿灯。”看到孩子们心领神会的神态,茅盾的心坦然了。
1981 年 3 月 14 日, 已经卧病很长时间的茅盾自知病将不行了,他让儿子扶他起来,先是给党中央写了一封要求恢复自己党籍的信,然后让儿子代笔写了一封给中国作家协会的信,把自己所得稿费 20 万元捐献出来,作为一个单项文艺奖金的基金,设立一个长篇小说奖。两封信都抄写好,他颤颤巍巍地举起那支笔,那支如椽之笔,凝重地在前一封信上署名:“沈雁冰”, 后一封信署名“茅盾”,然后放下笔。凝视着这两封信,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过了很长时间,他嘱咐儿子道:“这两份遗嘱要在我死后再交给组织。”13 天后,这位文学巨匠的心停止了跳动。
(岳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