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生报国,修筑教育长城
早在美国求学时期,陶行知就确认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迁就新社会的基础事业。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从此立志走“教育救国”之路。下面的小故事就充分体现了他献身人民教育事业的拳拳之心。
1923 年 9 月 12 日, 陶行知游览八达岭长城之后,在青龙桥候车之际, 遇到安徽同乡刘君。畅谈中刘君说,外国人要买下他收藏的一块明朝永乐年间的长城砖,他拒绝了,现在要执意送给这个刚结识的教育界朋友。盛情难却,陶行知郑重地收下了。随后,他将这块上有“中部”二字的长城砖送给四女师,镶嵌于四女师新建校舍墙基之上,并告知该校师生这块长城砖的来历,勉励他们说,教育是中国强盛的保障,四女师既得万里长城之砖,自能在为祖国造就人才的奠基事业中奋力前行。
为了修筑中国的教育长城,在陶行知 55 年生命道路上,洒下了一路血
汗。自 1920 年的中华教育改进社,到 1927 年开始的晓庄事业、30 年代初的“科学下嫁运动”、1932 年 10 月开始的“工学团”运动,以及生产教育社, 再到 1939 年 7 月创建育才学校、社会大学,都是他献身祖国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1946 年陶行知在去参加“昆明一二·一反内战烈士祭”前夕,他预料蒋介石要对前往参加纪念活动的进步人士下毒手,便给其妻吴树琴立下遗嘱:“我到长安寺去祭昆明反内战被害烈士,也许我们不能再见面。这样的去是不会有痛苦,望你不要悲伤。⋯⋯望你参加普及教育运动,完成四万万五千万人之启蒙大事,⋯⋯”遗嘱不忘教育,由此可见陶行知毕生为革除文盲多的贫弱国势而矢志普及平民教育、启发民众智慧的抱负与死而后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