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陋习、创体制、革新戏剧
在美国短短的五、六年间,洪深通过艰苦的自学和专业训练,艺术才智有了极大的提高,在戏剧这个行当中,可以说他“羽毛已经丰满”了。为了实现他以戏剧教化国民的宏愿,于 1922 年春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为了施展他的戏剧才华,洪深选择了当时文化生活比较先进的上海作为立足点。刚到上海人地生疏,只得暂以中国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作为栖身之地。工作之余,却按捺不住干戏剧的激情,仍在寻找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
这年冬天,他以反封建反军阀混战为题材,编写了一出需要女角的戏, 定名为《赵阎王》。他请了当时小有名气的李悲世、秦哈哈等人来担任角色, 自己亲自扮演主角赵阎王。本剧除第一场和第九场外,其余七场全是赵阎王一人的戏。洪深在舞台上时而大声疾呼,时而痛哭流涕,入木三分地刻划出一个因军阀混战而神经失常的赵阎王。这种独树一帜的表现手法,当时的观众很难接受,因而未能获得成功。
初试锋芒,遭受了折挫。然而,洪深并没有因此而一厥不振,仍然在孜孜不卷地追求探索。1923 年,洪深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戏剧协社,由于他在当时的戏剧界是唯一的一个受过西方高等戏剧教育的人才,所以担任了排演部主任的职务。当时的话剧舞台,盛行男扮女色,对于这种反串表演的陋习,
洪深真可谓深恶痛绝,总想改变这一局面。由于当时洪深在戏剧界的地位还没有确立,如果把自己的主张公开端出,肯定会遭到指责,甚至非难。
机会终于来了。
1923 年 9 月,协社请他执导欧阳予倩的《泼妇》和胡适的《终身大事》。他经过深思孰虑,想出了一条妙计,事先他不动声色,悄悄请来了女中的学生担任《终身大事》的女角。大幕徐徐拉开,男角男饰,女角女演,男女同台演出一改旧习,耳目为之一新。全剧结束后,大幕降落时,台下的观众欢声雷动,掌声经久不息,大幕不得不重新拉开,演员一次次谢幕。压轴戏《泼妇》开始了,女角一如既往由男人妆扮。观众看着台上演员扭扭捏捏地走动, 听着演员尖着中嗓子的叫喊,才感到十分别扭。演员那种矫揉造作的表演, 不时引起台下观众的哄堂大笑,嘘声、倒彩声此起彼落。
洪深的这在一大胆而有创造性的尝试,震动了上海,震动了中国的剧坛。从此,中国戏剧舞台上男扮女角的陋习才得以革除。
这一次的成功,更增加了洪深革新戏剧的决心。于是在次年由他翻译并导演的《少奶奶的扇子》中,在布景、灯光、道具、舞台设置、表演动作、发音技术、化妆服饰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革新,达到了当时国内最高水平。演出不仅哄动了上海,整个中国戏剧界都为之轰动,从而奠定了我国现代话剧的一整套演出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