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艺术家——徐悲鸿

徐悲鸿(1893~1953),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县人。他从 6 岁开始跟父亲读书识字,9 岁读完《四书》、《五经》, 10 岁跟父亲学画,勤奋刻苦,后留学法国,考取了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来又向法国著名的绘画大师达仰学画。曾携中国近代绘画作品赴法、德、比、意及苏联展览。1927 年回国,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中央大学美术系教授、北京艺术学院院长等职。抗日战争期间,屡以己作在国外展售,得款救济祖国难民,并积极参加民主运动。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至广大”。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他擅长国画、油画,尤精素描。人物造型注重写实,传达神情。所画花鸟、风景、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誉中外。绘画能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风格。曾创作《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富有进步思想的历史画,对国民党反动派政府重用奸小,不识人才进行含蓄讽刺,讴歌人民力量,表达抗战必定胜利的信念等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染力。

作为一个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始终把培养关心青年一代的成长放在个人的创作之上。他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甘当伯乐,发现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优秀美术人才。他在上海南国艺术学院和南京中央艺术系,主持艺术教育工作。他不仅教学生绘画技巧,还注意引导学生走正确的艺术道路。三、四十年代,他经常对留学生讲“国外学习很不容易,要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回国后,要承担起中国美术教育的重任”。徐悲鸿的学生绝大多数没有辜负他的希望,他们为我国的美术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53 年 9 月 25 日, 徐悲鸿因病逝世,终年仅 58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