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代女乐与享乐性舞蹈

因为夏代舞蹈形象出土很少,而到了商代,由于甲骨文的记录,人们已经能够清晰地辨认出“舞”这个字了。

后来,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曾经出土过一件裸体两面玉人,玉人通体圆润,镂刻纹理清晰,神态自然。商代人们的图腾形象其实是一只大鸟,商代人们认为太阳就是一只飞鸟。

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另外一件玉凤,虽然所刻羽毛之纹非常简单,但是玉凤整个造型却是质朴而生动的,如弯弓射月,正待飞翔。

这一图像,能够使人捕捉到一点当时舞蹈动态,并体会到所谓“凤凰来仪”的庄重和典雅。在夏、商的乐舞中,有一些被人们明确地记录下来。

《女乐舞》出现在传说中夏启时代,夏启是很喜欢女性乐舞的,他曾经在大穆之野举行盛大的乐舞表演会,他命令乐工演奏《九歌》,会上有“万舞翼翼,章闻于天”,可见当时女乐舞蹈已经到了一定的规模了。

根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乐舞从纪功性质向享乐转变,大约就是从夏启开始的。也就是说,夏启已经把乐舞声色享受当做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了。

春秋时期著名学者墨翟所著的《墨子·非乐》是一篇有名的反对奢侈淫溢之风的文章,其中就曾经拿夏启开刀,原文这样记载的:

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将将铭铭,莞磬以力,湛浊于酒,愉食于野,万舞翼翼,章闻于天,天闲弗式。故上者天鬼弗戒,下者万民弗利。

墨子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利弊角度看待夏启的乐舞,他认为夏启的享乐是上不利天,下不利民的。

后来的夏桀为他所宠爱的女人妹喜建造了“琼宫瑶台”,每日在其中歌舞作乐。所以,《夏龠》由此得名。相传《夏龠》这个乐舞由夏代皋陶创作的。

根据后来秦国吕不韦所主编的《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中记载:

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雍塞,凿龙门,降通渗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于是命皋陶作《夏龠》九成,以昭其功。

对于“女乐”,特别是夏启和夏桀时期的女乐舞蹈,后人曾有很尖锐批评,人们认为:

昔桀女乐充宫室,文绣衣裳。故伊尹高逝游亳,而女乐终废其国。

还有夏代《奇伟之戏》,说明夏桀不但是一个喜欢庞大表演阵容的帝王,还是个有特殊癖好的人。根据古代典籍《路史》中记载:

昔者桀之时,女乐三万人,

晨噪于端门,乐闻于三衢。

从这条记载中可以看出夏桀时女乐的阵容已经相当庞大,特别是针对当时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情况而言,这30000女乐所制造的乐音已经能够传遍宫廷内外的大街小巷,由此可见女乐在夏桀之时已经发展到可观的程度了。

这里的奇伟之戏,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舞蹈表演,目前还未见具体的材料,但是“奇伟”二字已经透露出了一些信息。古籍《列女传》中记载:

夏桀既弃礼仪,求倡优侏儒,为奇伟之戏。

后来宋代学者陈旸他所编撰的《乐书》中也说:

桀既弃礼仪,求四方美人积之后宫,俳优侏儒而为奇伟之戏者,取之于房,造烂漫之乐。

从这些文献来看,这“奇伟”之戏应该是与那些身材特殊的侏儒有关。后世杂技史学家们认为,夏代舞蹈也可能包含某种早期杂技的因素。

由于夏代乐舞中有了很多娱乐成分,夏桀以及他周围的首领们以奇形怪状的演员和怪里怪气的动作来求取刺激,甚至在其中内含某些戏谑的成分。

[旁注]

妇好 商朝国王武丁的妻子,我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因此武丁十分喜欢她,她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谥曰“辛”,商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

夏启 夏朝第二任君主,他是治水中立大功劳的禹的儿子,他在位39年,78岁驾崩。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他继位后,击败强有力的有扈氏,消除了华夏族内的反对势力,他最终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墨子(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名翟,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后来其弟子收集其语录,完成《墨子》一书传世。《墨子》一书中体现的墨子的思想在后世仍具有一定影响。

皋陶 偃姓,又叫“皐陶”,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史书典籍中多称为“大业”,传说他是我国上古“五帝”之首的少昊的后裔,东夷部落的首领。皋陶是舜帝和夏朝初期的一位贤臣,传说中生于尧帝统治的时候,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闻名天下。他还被奉为我国司法鼻祖。

《路史》南宋时期著名学者罗泌撰写的,共47卷,前记9卷,后记14卷,国名记8卷,发挥6卷,余论10卷。这本书是杂史。路史,也就是大史之意,记述了上古以来有关历史,地理,风俗,氏族等方面的传说和史事,取材繁博庞杂,是神话历史集大成之作。

桀 是夏朝第16代君主发之子,在位52年。履癸文武双全,赤手可以把铁钩拉直。商汤在名相伊尹谋划下,起兵伐桀,汤先攻灭了桀的党羽韦国、顾国,击败了昆吾国,然后直逼夏的重镇鸣条。后来又被汤追上俘获放逐。

陈旸(1064~1128年),宋代宫廷雅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乐书》,又称为《陈旸乐书》。《乐书》是一部我国古代编撰的大型音乐工具书,它辑录了大量早已散佚的唐、宋及以前音乐文献,保存了丰富的音乐资料,对音乐思想、音乐理论、乐器等都有较详尽的说明,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音乐文献之一。

[阅读链接]

严格地说,夏代的“女乐”并不是一个舞蹈种类,而是泛指女性奴隶中善于表演歌舞的那些人。

甚至在古代文献资料中,“女乐”一词在夏代还没出现呢。这一称谓最初见于春秋时期著名学者左丘明所著的《左传·襄公十一年》,原文是:“郑人贿晋侯,女乐二八。”

这便是说后来在春秋时期,郑国有人向晋侯奉献了16个“女乐”,这便是我国古代女乐舞蹈的最早出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