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腾仪式——原始舞蹈
在我国上古神话传说中,有许多关于舞蹈的记录,而舞蹈与我国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也有很多渊源,对当时社会有着很大影响。
夏商时期,舞蹈与其社会总体发展水平是紧密相连的。夏商王朝社会分工的明确,既提高了物质生活水平,也促使乐舞奴隶大量出现,并开始形成了娱人和娱神同一的纪功性舞蹈表演行为。
远古出现干戚舞与图腾舞
那是我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尧帝执政的时候,此时经常有一些部落之间的战争。
有一天,一个部落首领不服从尧帝领导,尧很生气,他便决定带兵征讨那个部落。
那时候,尧帝有个接班人叫做舜,舜娶了尧的两个女儿娥皇与女英。舜非常有智慧,他经常帮尧出谋划策。舜知道出兵之事后,他急忙求见尧帝,并对尧帝说:“大王,带兵征讨是不可行的。大王作为首领需要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下面的人,如果一味用武力征讨,这是不符合道义的!”
尧帝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他便向舜求教感化人的方法。舜便创作了一套舞蹈,名为《干戚舞》,这是一种宣传武义的舞蹈,就是教人化干戈为玉帛。
尧帝看了很高兴,他便将舜的舞蹈推行到那个不服从他领导的部落中去了。过了3年,那个部落全部都学会了《干戚舞》,他们也从《干戚舞》中领悟到了尧帝的仁德,便全部服从尧帝的领导了。
后世很多人认为,上古时期《干戚舞》实际上就是一种军事训练,目的在于提高士兵战斗能力。后来,有人在河南舞阳东部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发现了16支用兽骨做成的笛子。经过分析测定,这些骨笛竟然是8000年前的杰作。
在我国上古时期,音乐与舞蹈总是互相依赖的。因此,从这支骨笛音阶安排上,大概能够想象那时的舞蹈也该有相当的水准了。
还有,在辽宁西部地区牛河梁所出土的5000年前红山文化遗址中,有祭坛、积石冢群,这构成了女神庙的基本结构。
其中一枚保存完整的女神像,说明在那时已经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祭祀活动。虽然那时候祭祀活动具体过程和所用形式手段还未能考证,但根据人类历史发展一般性线索,还是可以认定5000多年前我国上古时期,已经有了比较成形的祭祀性仪式和舞蹈了,或许舞蹈是其中最为主要的表达手段。
在我国最早史书《尚书·益稷》中已经用简明语句写道:“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这是描述了祖先们的舞蹈。
后来人们猜测,这是原始部落人们因为各自崇拜着自己图腾物,或者老虎,或者熊,或者不知名的野兽,所以原始部落人们就披着“百兽”的皮击打着石头,群起而舞,以表达他们对于这些图腾物的崇拜。
后来,在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饰彩陶盆上,就有一组反映远古的群舞形象。在5800年以前,说明我国古代人们的舞蹈激情就已经很高了。在这个彩陶盆上的舞蹈者共分成两组,一组13人,一组11人,他们都是连臂而舞,舞蹈的姿态也是非常生动的。
还有,后来人们在江苏江凌山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了一枚6000多年前的透雕冠状舞蹈纹玉饰,这个玉饰整体造型均衡对称,结构完整,中央处为兽面纹,两侧有对称性的舞人形象。
这些舞人头戴冠帽,两人侧面对峙,表情很是传神。玉饰上还刻有多条流动的阴刻纤细线纹,这些线纹动感十足,配合上舞人的头像,似乎是翩翩起舞的流韵,很具有舞蹈的魅力。
原始舞蹈在我国上古氏族社会中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后来图腾信仰的产生,也促使原始舞蹈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以原始宗教活动为重要内容的一种仪式化人类行为,并受到当时社会的高度重视。图腾的形象后来出现在相当多的出土文物、岩画和石刻上。
在陕西的西安地区,这里不仅是历代的文化名城,而且在西安半坡出土的仰韶文化遗址,据说已经有了6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一个主要的文化发源地。
人们一般认为,仰韶文化代表了我国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它分布在黄河的中游一带地区。由于仰韶文化多使用纹饰色彩鲜艳的陶器,所以又称为彩陶文化。
后来,人们在这里出土了一件人面鱼纹彩陶盆,这个陶盆就是仰韶文化的代表性文物之一。这种人面鱼纹的形象正是古代人们的一种图腾,它通常是在画面中央部分有一个圆形的人面,两眼细长,两耳部位多画有小鱼,而整个头部都有带毛刺的三角形纹饰。
除了鱼之外,蛙也在我国早期人类的崇拜之列。这或许是人类在渔猎时代常常逐草木丰盛之地而居,青蛙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也暗示着食物是否丰富,而青蛙本身又是多产的象征。
后来,人们在云南苍源发现了岩画上描绘有蛙形的人像,两臂平举,两手上扬,两腿平蹲,与青蛙非常类似。上古大量的蛙形人像在岩画上被描绘出来,这说明了人们对青蛙的崇拜并不是一时之举,而是包含了很多重要的意义。
这些青蛙图腾既可以被看做是图腾崇拜的复写,也可以被有些舞蹈史学家们认为是某种舞姿。在上古青铜时代,这样的人形周围还多画有牛、羊等家畜形象,这充分说明了图腾崇拜与人类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极为密切的关系。
我国早期人类图腾物中,并不一定都局限在人类的食物圈子里。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祖先们十分惧怕的,或者景仰的,或者代表着某种超凡力量而很难战胜的动物,也往往在被崇拜之列,如大型食肉动物老虎,就是很多民族的图腾。后来甘肃出土的虎斑纹陶片就是很好的例子。
还有,内蒙古阴山山脉西段的狼山地区,在绵延数百里的范围内,发现了大量岩画,几乎可以说是一座巨大的画廊。
阴山岩画很早就已经见于文字记载,被称作“画石山”或者“石迹阜”,其中就有很多动物在阴山地区早已绝迹,考古学家们便推断了阴山岩画中早期作品大约开始于青铜时代前后,大量出现则在秦汉时期,一直延续到后来的清代。
这些岩画中内容丰富,形象多样,有些被舞蹈史学家们认定为舞者。有一幅画的画面上,3个舞者均作两手搭肩、两腿半蹲、双脚并拢的姿态,头上用动物的角作为装饰,这或许是某种宗教仪式的场面。
除此之外,不带祭祀味道但也同样充满神秘气氛的舞蹈画面,也在内蒙古阴山岩画中出现,这引起了人们特别注意。
还有一幅图中,起舞者蒙着兽皮之类的装饰,他们扮作各种鸟兽,模拟着动物动作。这些舞者虽然在一处起舞,但他们动作、队形并不划一,缺乏整体组织,可能更接近于早期原始味道的自然状态。
还有,岩画中其他的人形姿态,与南方某些远古岩画形象遥相呼应,也有两臂平举、手肘上扬、马步蹲裆的形象,有的画面则将这个基本姿态扩展到群体形象,并添加进了新的动物,给后世以很多联想空间。
后来,在新疆康家地区呼图壁岩画上,有许多原始生殖崇拜的巨幅刻划,记录了人们对于生命繁衍的神秘感和崇拜。对于舞蹈来说,最有意义的是有一处刻划图的下方,正有两队舞者在连臂而舞,舞者们似乎在挺胸撅臀,踏地绕行。
可见,当时这样动物的图腾舞蹈,在本质上是一种以综合性的形态动员生命,以律动性本质表现生命,人们以舞蹈实用性意义来强调生命存在,以舞蹈社会性功能来保障生命。
因此,上古时期人们认为,舞蹈是对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具有某种神秘力量。
[旁注]
尧 上古五帝之一,姓伊祁,名放勋,史称“唐尧”。他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首领。当他当上联盟首领后,便在唐县伏城一带建立了第一个都城,后来迁都平阳。他当政时期天下安宁,世风祥和,因此,人们将帝尧的时代视为农耕文化出现飞跃进步的时代。
舜 我国传说历史中的人物,是五帝之一,名重华。舜为4个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他的国号为“有虞”。他爱护人民、造福于民,倡导天人协和、万物共荣的社会公德,是上古一位有为的君主。
红山文化 是一个5000多年前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后来人们对内蒙古赤峰红山遗址进行了发掘,有人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这使红山文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红山文化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形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尚书》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史书。该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相传孔子编成《尚书》后,曾把它用作教育学生的教材。在儒家思想中,《尚书》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良渚文化 分布中心地区在太湖流域的古代文化遗址。它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是我国远古文化的代表。
仰韶文化 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为是在河南三门峡渑池仰韶地区被发现的,故被命名为仰韶文化,但仰韶文化的中心是陕西华山。仰韶文化以陕西华山为中心分布,东起山东,西至甘肃、青海,北到河套内蒙古长城一线,南抵江汉,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在陕西关中、陕北一带。
陶 在我国有上万年的历史,一般以一种易熔黏土制造。我国有“四大名陶”即:宜兴紫砂陶、钦州坭兴陶、重庆荣昌陶和云南建水陶。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中,形成了各自稳定的特点。其中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举世无双,有壶、杯、碟、瓶、盆、文具雅玩、人物雕塑之类,其中的茶具为代表之作。
上古 传统说法中的三古之一,属于较早的古代。我国古典哲学《易·系辞》和我国古代重要典章制度书籍《礼记·礼运》中都称伏羲时代前后为上古,也有称上古为夏朝以前的时代,也就是黄帝、女娲、神农、唐尧、虞舜、夏禹等时代。
青铜时代 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我国使用铜的历史年代久远,大约在六七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并开始使用铜,对于先秦中原各国而言,最大的事情莫过于祭祀和对外战争。当时最先进的金属青铜,也主要用在祭祀礼仪和战争上,形成了具有我国传统特色的青铜器文化体系。
马步 古代许多武术门派的根基功夫,各派的马步大同小异。站马步桩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练腿力,二是练内功。马步站桩就是聚气,据说这样可以强身健体。
阴山 包括狼山、乌拉山、色尔腾山、大青山等,这里历史非常悠久,是我国内地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重要场所。山脉间宽谷多为南北交往的通途,古人以其路口千余米土色灰白,所以命名为阴山。
[阅读链接]
舜帝在位的时候,他在一个荒僻边远的地方,发现了一位非常有音乐天赋的人,他叫夔。舜很赏识夔的才华,把他提拔为乐官,主管乐舞之事。
舜还命令夔用狩猎舞去教年轻力壮的武士,让他们模仿狩猎动作,以期他们能够尽快掌握狩猎本领,早日成为合格的猎人,为部落捕获更多的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