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鲜明正反面人物突出主题

在元代,历来在封建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儒学,依旧是当时社会的统治思想,尤其是在程朱理学极盛的时期,《墙头马上》这一作品本身的现实意义及时代特色造就了它的成功。

《墙头马上》这部强烈反封建的爱情题材作品,之所以会诞生在元代,它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和文人被压抑的科举制度是有关的。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形成了《墙头马上》独一无二的风格。

《墙头马上》正是在这样一种时代诞生,这就显示出它的特殊意义,这部剧本中既有以裴行俭为代表的封建礼教捍卫者的形象,也有受封建礼教观念影响性格懦弱的裴少俊形象,他们使女主人公李千金,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贵族小姐形象变得难能可贵。

《墙头马上》也是文人对等级社会反叛的一种内心反映,作者白朴正是借李千金的形象,来抒发一种渴望挣脱封建束缚的美好愿望。

元代文化是培育元代文学艺术奇花异蕊的肥田沃壤,也是产生勾栏瓦市艺术和市民文学的基础。文人的创作开始倾向为中下层市民服务,而不是如传统士大夫那样为政治服务或者附庸风雅、高屋建瓴。

当时,俗文学和俗文化开始兴起来,大胆的、歌颂男女情爱的主题也广受欢迎,特别是杂剧表演艺术的兴起,这一切都催促了像《墙头马上》这样喜闻乐见的文学戏剧艺术的诞生。

《墙头马上》的艺术风格别具特色,这一特色为《墙头马上》成为四大爱情故事增加了许多筹码。

白朴在《墙头马上》以紧凑、生动的情节安排而取胜。在《墙头马上》这个戏里,作者充分显现了他善于通过戏剧场面刻画人物形象的才能。

如在《墙头马上》第三折,裴尚书撞见了端端和重阳,便打醒正睡得糊涂的院公查问,原文是这样描述的:

尚书道:这两个小的是谁家?

端端道:是裴家。

尚书道:是哪个裴家?

重阳道:是裴尚书家。

院公道:谁道不是裴尚书家花园,小弟子还不去!

重阳道:告我爹爹妈妈说去。

《墙头马上》对反面人物裴行俭的刻画显得更加活灵活现。相比较于李千金与裴少俊追求的自由婚姻而言,裴行俭代表的是封建礼教的捍卫者,封建礼教的根深蒂固观念已经扎根于他心灵。

《墙头马上》作者从描述裴行俭在发现李千金母子后,不问情由便认定了李千金是娼优酒肆之家。裴行俭大发雷霆,板起一付正义凛然的面孔,大骂和打压李千金,他逼迫儿子裴少俊休妻,表现了他扼杀自主婚姻的凶狠嘴脸。

但是,《墙头马上》剧作中,当裴行俭得知李千金的身世之后态度马上有了大转变,他牵羊担酒登门赔罪,实际图的是认了皇帝宗室的贵族小姐高攀了门楣。

裴行俭低声下气讨好儿媳,在李千金勉强认亲之后,又见他欢喜若狂,对李千金的嘲讽毫不在意,他那封建礼教的面孔渐渐剥落,深刻揭露了他的虚伪性。

《墙头马上》裴行俭这一反面形象塑造的成功在于,他前后截然不同的对待李千金以及这段婚姻的两副面孔,使他前倨后恭的嘴脸在剧情冲突中展现出来,造就了强烈讽刺性与趣味性。

白朴的《墙头马上》以李千金为女主角,以她与裴少俊的爱情为主线,在作品中安排了“花园定情“、”月夜私奔“、”父逼休妻“、”寻亲团圆“四折戏,其结构严谨,充满了尖锐冲突。

白朴借这些冲突,表达了他颂赞为了追求自由婚姻而与封建礼教、门第观念抗争的主题。

[旁注]

科举 科举制度是我国历代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完备而严密的制度体系。它历经1300多年历史,对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发生过深远的影响,并对亚洲乃至世界产生过重要的作用。

勾栏瓦市 勾栏是宋元时期戏曲及其他伎艺在城市中的主要演出场所。瓦市,又叫“瓦舍”、“瓦肆”或“瓦子”,是我国古代大城市里娱乐场所的集中地,也是宋元戏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场所。

门楣 指古代社会正门上方门框上部的横梁,一般都是粗重实木制就。我国古代按照建制,只有朝廷官吏所居府邸才能在正门之上标示门楣,一般平民百姓是不准有门楣的,哪怕你是大户人家,富甲一方,没有官面上的身份,也一样不能在宅门上标示门楣,所以门楣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阅读链接]

《墙头马上》中的一段戏,作者把小孩子的天真无邪和老院公力图遮掩的狼狈相,描绘得栩栩如生。

在裴尚书不阴不阳满腹狐疑的态度面前,端端、重阳活泼可爱,实话实说;老院公手足无措,支支吾吾。

这充满喜剧性的场面使人忍俊不禁,使人为李千金捏一把汗,人物的形象就是在戏剧的冲突中凸现出来的。像这样的生动情节,在《墙头马上》一剧中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