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丽娘为情而死与为情而生

《牡丹亭》剧情内容是,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站立着一位佳人,佳人对柳梦梅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柳梦梅经常思念这位佳人。

与此同时,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名叫丽娘,丽娘才貌端妍,跟从私塾老师陈最良读书。杜丽娘在后花园里学习《诗经·关雎》伤春寻春,她从花园回来后便郁郁寡欢。杜丽娘在睡梦中梦见一位书生手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后来杜丽娘同书生在牡丹亭畔幽会。

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杜丽娘的父亲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3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他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

杜丽娘想与柳梦梅共叙姻缘,她让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最终两人结为夫妻。杜丽娘陪同柳梦梅一同前往临安参加应试。

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完毕后,他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与此同时,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发现杜丽娘坟墓被发掘之事,陈最良向杜宝告发了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被杜宝囚禁。

直至发榜,柳梦梅由阶下囚变身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柳梦梅与女儿的婚事,他强迫柳梦梅与女儿离异。这场纠纷最后闹到皇上面前,在皇上应允下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牡丹亭》表现出来的进步思想,具体体现在一系列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创造上。杜丽娘是《牡丹亭》中描写最成功的人物形象。

在杜丽娘身上有着强烈叛逆情绪,这不仅表现在她为寻求美满爱情所作的不屈不挠斗争方面,也表现在她对封建礼教给妇女安排的生活道路反抗方面。

作者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成功细致地描写了她反抗性格的成长过程。杜丽娘生于名门宦族之家,从小受到严格封建教育,她曾经安于父亲替她安排下的道路,过着稳重,矜持,温顺的生活,这些在《牡丹亭》“闺塾”一场中可以突出表现出来。但是,正是杜丽娘生活上的束缚、单调,造成了她情绪上的苦闷,引起了她对现状不满和质疑。

《牡丹亭》女主人公杜丽娘被《诗经》中的爱情唤起了青春的觉醒,以及她在梦中获得的爱情,更加深了她对现实幸福生活的渴望。杜丽娘“寻梦”正是她反抗性格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她强烈要求身心解放的感情流露。

汤显祖用浪漫主义手法成功表现了杜丽娘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正因为幻梦中的美景在现实里难寻,梦境不可得,理想不能遂,导致她郁郁而终。

但是,汤显祖并没有用杜丽娘的死来结束他的剧本,而是用独特的艺术构思,又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了杜丽娘在阴间向判官询问她梦中情人姓柳还是姓梅,她的游魂还与柳梦梅相会。

杜丽娘为了与柳梦梅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望,她要求柳梦梅掘开她的坟墓,让她起死复生。杜丽娘正是为情人而死,为情人而再生,也是为理想而牺牲,又为理想而复活的体现。

杜丽娘回到现实世界与柳梦梅最终成就了姻缘,整个过程充分说明了杜丽娘在追求爱情上大胆而坚定,缠绵而执著的个性。

《牡丹亭》中柳梦梅是一个富有才华的青年,但他又存在浓厚功名富贵的庸俗思想,他在爱情上始终如一,敢于在金銮殿上对峙权高势重的岳父,并始终相信自己和杜丽娘的真情所至一定会在一起。

柳梦梅理直气壮,义正词严。这些生动的描写体现出柳梦梅不畏强暴、刚强反抗的性格特点。柳梦梅这种性格与杜丽娘交相辉映,使他们的爱情发出了更大的光彩。

《牡丹亭》中杜丽娘的父亲杜宝是封建家长制度的代表,他用严格的封建教育来教养女儿,在婚姻问题上,他坚持门第观念,以致耽搁了女儿的青春。

杜宝甚至在知悉女儿生病的真正原因后,他还故作镇定,最终断送女儿生命。杜宝认为女儿私招柳梦梅玷辱了他的门第,婚姻不由父母做主,更是败坏了杜氏家风。这些地方都表现了杜宝的冷酷面目。

另一方面,杜宝又以封建社会“忠心耿耿”的大臣面目出现,他勤政爱民,公而忘私,为国忘家。正因为如此,杜宝必然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封建礼教,绝不妥协,就导致了在家庭中断送女儿的青春和幸福。作者以杜宝这样的形象来深刻揭露封建道德体系的不合理。

汤显祖笔下的陈最良是一个十足迂腐、庸俗、虚伪、自私的道学先生,他严格遵守封建教义,言谈行动充满着酸溜溜的味道。

在《牡丹亭》“闺塾”一场中描写陈最良道学气最数传神,从他身上暴露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很多弱点,陈最良这个人物形象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作品对私塾先生陈最良这个形象的批判,正好体现了作者反封建礼教的民主精神。

《牡丹亭》除了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外,其艺术特色也是非常卓越的。《牡丹亭》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贯穿《牡丹亭》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作者的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得情节离奇,曲折多变,作者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

《牡丹亭》在人物塑造方面,作者注重展示人物内心世界,他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牡丹亭》戏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人物形象来表现的,它最突出的成就,无疑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我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

《牡丹亭》杜丽娘性格中最大特点是她在追求爱情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定执著,她可以为情而死,又可以为情而生。

《牡丹亭》是一部爱情剧,剧本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斗争,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

《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汤显祖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做是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着重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

《牡丹亭》作者让剧中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运用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

[旁注]

安抚使 古代官名,是由中央派遣处理地方事务的官员。隋代曾设安抚大使,为行军主帅兼职。唐代前期派大臣巡视经过战争或受灾地区,称“安抚使”。宋初沿之,为诸路灾伤及用兵的特遣专使。后来逐渐成为各路负责军务治安的长官,以知州、知府兼任。

临安 杭州的古称,是南宋时期的都城,位于东南沿海、浙江的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临安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已经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自古便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

宦 官宦,是指我国古代官员。在古代社会家里有人做了大官,或者几辈人做官,常被人称作官宦人家。官宦人家是对有身份地位人家的尊称。

《诗经》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入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的诗歌,它又称《诗三百》,先秦时称为《诗》,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开始被称为《诗经》。汉朝著名文学家毛亨和毛苌曾经注释过《诗经》,因此又称为《毛诗》。

判官 我国古代传说中阴间官名,长得凶神恶煞、阴险狡诈,但绝大部分都心地善良、正直。绝大部分是判处人的轮回生死,对坏人进行惩罚,对好人进行奖励。

门第 是我国封建社会制度下人的人们所产生的一种观念或思想,一般指家庭或家族的社会地位,或者是旧时家庭在社会上的地位等级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

道学 原指老子创立的有关道的学说,它包括哲学的道家、宗教学的道教以及属于人体生命科学范围的内丹学。道也是中华民族在人类进化长河中积累的智慧的体现,是华夏民族的传统民族文化。道学是中华的本土众文化的核心。

私塾 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它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它是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明理学 是指宋代以后的新儒学,又称“道学”,它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期,清代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但其影响一直延续至近代。理学是我国思想史上曾起过重大影响的学派,它作为地主阶级新的思想理论体系,理学一度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过好的作用。

媒妁之言 是指我国古时青年男女结婚通过媒人介绍的方式来完成婚姻的一种择偶方式。媒,按照现在的解释是媒介的意思,在我国古代媒则含有谋略的意思。所谓“媒人”、“做媒”,是专指从中谋合,使两姓之家结为儿女亲家的人或事,媒人则逐渐成了介绍男女之间结成婚姻关系的人的代名词。

[阅读链接]

《牡丹亭》是根据明代嘉靖年间的短篇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的。但《杜丽娘慕色还魂》并不出名,因为它仅是一个讲爱情的小说,立意低,所以无法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