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 地球上的五带
§405-1 五带概说
地球上的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总称五带。概括地说,五带的性质有如下三条:
——五带是季节地带。地球上到处都有季节。但是,具体的季节因地而异。地球上没有全球统一的夏季和冬季,也就没有统一的季节变化。如果把全球按季节变化的不同,分成五个地带,使每一地带在季节变化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这就是这里所说的五带。这些特点是一个地带的共性;对于不同地带说来,是个别地带的个性。
——五带是天文地带。季节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天文方面和气候方面。前者就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后者主要是气温高低的变化。这里说的五带,完全根据它们的天文特点,是天文地带。天文地带的划分,有两个具体标准,即有没有直射的太阳光和有没有极昼(夏季)和极夜
(冬季)现象。总之,天文地带强调太阳的光照情况。
——五带是纬度地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和变化,都因纬度而不同。因此,按照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划分五带,就是按纬度划分五带。这种划分,不考虑海陆影响,也不考虑大陆东岸和西岸,高山和平原的差异,甚至也不考虑实际气温的高低、雨量多寡以及盛行风向的差异。
总之,五带的划分,以纬度为唯一标准,即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为标准。这样,每一个地带有一定的纬度范围,因而有一定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的范围;相邻两个地带,以特定的纬线为界线。
§405-2 五带的划分
地球上的五带,是根据天文现象的纬度差异划分的。首先,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有其纬度差异,其中最突出的是有无直射阳光。划分有无直射阳光的纬度界线,就是南、北回归线。它们是热带和南北温带的天文界线。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每年有二次太阳直射;在回归线上,每年有一次直射。回归线以外的地带,没有太阳直射。
其次,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有其纬度差异,其中最突出的是有无极昼和极夜。划分有无极昼(夜)的纬度界线,就是南、北极圈。南北极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天文界线。从赤道到南北极圈地带,没有极昼(夜)现象;在南北极圈上,每年各有一天极昼和极夜。从南、北极圈分别到南极和北极,夏季有极昼,冬季有极夜。
有了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这四条纬线作为天文地带的界线,全球就分成五个纬度带: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热带是跨赤道的唯一有太阳直射的纬度带;南、北寒带是南、北半球各自唯一的有极昼和极夜的纬度带;南、北温带则是南、北半球从热带到南寒带和北寒带的过渡地带, 即既没有太阳直射,又没有极昼和极夜的地带。
热带虽跨赤道南北,但不分南、北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具有共同的天文特征。但是,出现这种天文特征的时间相反。例如,当北温带昼长夜短、北寒带出现极昼的时候,南温带则是昼短夜长、南寒带出现极夜。
图 4-27 五带的划分
§ 405-3 五带分论
根据五带之间的天文界线,热带、温带和寒带,各有自己的具体的天文特征:
——热带是宽度为 23°26'×2=46°52'的低纬地带。它的面积在全球总面积中占 39.8%。在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方面,它有两次极大和极小值:两次极大值都是 90°;两次极小值都不小于 43°8'。这些数值在全球五带之中都是最大的。因此,那里得到最强的太阳辐射,因而被称为热带。由于正午太阳高度每年有两次极大和极小值,那里的季节变化无法用现成的春夏秋冬来表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幅度很小,白昼不会长于 13 时 25 分,
也不会短于 10 时 35 分。
在热带内部,天文现象的纬度差异虽小,但还是显著地存在着。就正午太阳高度而言:在赤道,一年两次的太阳直射,出现在春秋二分。随着纬度
的增高,北半球的两次太阳直射,逐渐向北至日(6 月 22 日)接近;南半球则向南至日(12 月 22 日)接近。到南北回归线上,合二而一,分别出现在南至日和北至日。就昼夜长短而言,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在南、北纬 4° 25'以内,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不超过半小时;在南北纬 8°24'以内, 变幅不超过 1 小时。但到南北回归线上,白昼的长短,相差可达 2 小时 50 分。
图 4-28 热带、温带和寒带的面积
——南、北温带是五带中两个宽度最大和面积最广的纬度带。它们各跨纬度 43’08’2 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 51.9%。在这两个纬度带内,最高和最低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长和最短的白昼时数,都是一年一度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都是 23°26'×2= 46°52'。但是,由于正午太阳高度的极大值,都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同样的变化幅度,在不同的纬度具有不同的物理意义和气候意义。在这两个纬度带内,昼夜长短变化的幅度,随纬度的增加而显著地扩大。在南北回归线上,最长和最短的昼长,相差只是 2 时
50 分;到南北极圈,就出现极昼和极夜了。
——南、北寒带是两个圆形的高纬地带。它们的半径都是 23°26'。在五带之中,它们的面积是最小的,仅占地球总面积的 8.3%。它们的天文特征,一方面是极昼极夜现象;另一方面是太阳高度很低。夏季的极昼和冬季的极夜,是整个纬度带的共同特征。但是,极昼和极夜的日数随纬度增高而增加:在南、北极圈,极昼极夜全年各有一天;在南、北纬 75°,每年各 100 天;到南、北两极,每年各为六个月。极昼期间,尽管终日太阳不落,其高度始终很低。在北至日,北极的太阳终日在地平以上 23°26'兜圈子。它们之所以成为寒带,原因就在于太阳高度太低,因为全年的平均昼长,全球是一致的。
复习与思考
●什么时侯太阳赤经的变化最快?太阳赤纬呢?
●按半昼弧公式:cost=-tgφ·tgδ,回答下列问题:
①公式中的 t 指什么?
②昼夜等长的条件是什么?
③昼长夜短和昼短夜长的条件是什么?
④极昼和极夜的条件是什么?
●根据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按“五·一”节的昼长,将下列各地排列序次(从长到短):北京(40°N)、上海(31°N)、哈尔滨(45°N)、新加坡(1°N)、雅加达(1°S)、墨尔本(37°S)和开普敦(34°S)。
●根据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把各月 1 日按北京的昼长排列序次(从长到短):1/1,1/2,⋯,1/12。
●按正午太阳高度公式:H=90°-φ+δ,回答下列问题:
①式中的“90”-φ”可理解为什么?
②在何种条件下,正午太阳当顶?在何种条件下,正午太阳高度为零?
③6 月 22 日,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多大?列式推算之。
④这时,南半球与之相应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是多少?
⑤在 30°N 地方,测得正午太阳高度 H=36°34',问:这次观测是在何日进行的?
- 9 月 23 日,一根竖直的杆子,在正午时的影长与杆高恰好相等,试确
定该地的地理纬度。
●黑龙江省的漠河(φ= 53. 5°N),素有“中国的北极”之称。问:
①该地 6 月 22 日正午太阳高度多大?
②夜半太阳“低度”呢?是否有白夜,为什么?
●每逢新年来临之日(元旦),太阳的位置及行踪如何?
①是日太阳黄经约为多少?
②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
③太阳直射点向北还是向南移动?
④太阳直射点向赤道还是向高纬移动?
●什么是季节的半球性因素和全球性因素?为什么地球在轨道上接近近日点的时候,我们这里却是寒冷 的冬季?
●若地球自转轴垂直于其轨道平面,将如何影响地球上各地的昼夜长短和四季变化?
●若地球轨道的偏心率(e)增大到 0.5,四季情形将变得怎样?
●如果黄赤交角增大为 45°,这时,“五带”会有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