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政策措施

●投资包干责任制建设单位对国家计划确定的建设项目按建设规模、投资总额、建设工期、工程质量和材料消耗包干,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经营管理责任制。实行投资包干责任制,是提高基本建设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是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工期长、消耗高、浪费大的问题的一种重要性措施。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条件,投资包干可采用建设单位对项目主管部门包干、工程承包公司接受项目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的委托实行包干、下级主管部门对上级主管部门实行包干等不同形式。建设项目总承包单位一般实行“五包”:包投资、包工期、包质量、包主要材料用量、包形成综合生产能力。在签订包干协议或合同时,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则提供“五保”:保建设资金, 保设备、材料,保外部配套条件,保生产定员配套,保工业项目投料试车所需的原料、燃料供应等。建设项目总承包单位在包干投资总额范围内,有权根据工程进度对单项工程的资金使用进行统筹安排,不受年度限制。工程项目完工后节余的投资,包干单位可全部留用或按此比例留成。“包”、“保” 双方有履行协议或合同,造成的损失由责任方负责,需要增加的投资和其他费用国家不再承担。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失职人的法律责任。推行建设项目投资包干责任制,由于责权利的紧密结合,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早出效益,出好效益。

●投入产出总承包我国国有企业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的一种形式。其主要内容有:确定技术改造需要投入的资金总额,根据技改任务需要的周期确定承包期;根据投入资金总额及前几年上交利税情况,结合考虑企业目前的盈利状况和承包周期中企业发展及生产能力发挥等因素。确定承包上交基数和递增比例:确定企业在承包期内资产保值、增殖目标;确定企业在承包期内项目竣工、归还贷款、投产进度、生产能力等目标;给予企业一些配套的优惠政策等。投入产出总承包的特点是突出技术改造,实行利税总包,包死上缴基数。它有利于形成企业的激励机制、增强企业的自我积累能力和克服短期行为,是目

前我国经营承包责任制中一种较为完善的形式。

●利润留成 亦称“利润提成”或“利润分成”。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在完成国家规定的经济指标的条件下,在企业实现的利润中,按国家核定的比例留给企业自己支配的部分。它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企业的经济手段之一,是社会主义经济核算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 1958 年曾实行过利润留成

制度, 1962 年因国民经济调整而停止实行, 1979 年之后试行并逐步推广。

实现利润留成制,能够适当扩大企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有利于加强企业的经济责任,有利于把国家、集体(企业)和职工个人的利益较好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利于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我国采用的利润留成办法主要有三种类型:全额留成、超额留成、基数留成加超额因成。由于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不仅取决于职工的劳动与经济管理水平,而且还取决于设备、资源等客观条件,因此在实行利润留成制度时,还要有其它条件相配合, 如改革和调整价格制度、税收制度、物资供应制度等。

●岗位技能工资制以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和劳动车件等基本劳动要素的评价为依据,以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为主要内容,根据职工实际

劳动贡献(劳动质量和数量)的大小,确定劳动报酬的一种工资制度。它以国际劳工组织会议提出的《日内瓦范本》中所归纳的诸种劳动要素为测评依据,是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岗位技能工资制通过对各类岗位、职位的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劳动条件等基本劳动要素的测评, 将劳动差别定量化,在正确区分劳动差别和对职工实际劳动贡献进行考核的基础上,贯彻落实按劳分配的原则,目的是指导企业建立一个符合各自特点的搞好内部分配的良性运行机制。从广义上讲,凡是以四项基本劳动要素评价为依据,合理、正确区分劳动差别,并充分体现劳动贡献的工资分配制度, 都属于岗位技能工资制的范畴。逐步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坚持积极而又稳妥的原则;坚持自主、自愿的原则,不搞一刀切;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走改革——效益——增长的良性循环之路; 坚持综合配套改革的原则,应与劳动制度、社会保险制度、职工培训制度以及房改等改革相配套,避免单项夹进;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原则和不断完善的原则,工资改革方案要提交职代会讨论通过,每一步改革都要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作用,并不断总结经验,加以完善。

  • 租赁制 前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出现的一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亦称“租借制”。由国家把一部分国有的暂时无力经营的中小企业或林地等租借给本国资本家经营,利用他们的经济技术力量和管理经验,尽快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使国家掌握更多的工业品与农民相交换,巩固工农联盟。当时租借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产值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小。随着苏联社会主义国营大工业的迅速发展,租借制逐渐被取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也采用了租赁制的形式。对于那些亏损、微利的中小型国营、集体企业,根据两权分离的原则,将它们出租或转租给个人或集体去经营。在租赁过程中, 所有者把企业作为商品出租或让渡给承租者,承租者则把企业作为商品来经营和使用。所有者出租或让渡的是生产经营权,而不是所有权,这是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而不是所有权的改变。

  • 股份制 以入股的方式把分散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实行统一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其基本特点是股份公司由股东出资,实行资本股份化,股金票据化;按股派息分红,全体股东承担经营风险; 票据商品化,股份可以自由买卖转让。股份制在其发展史上,经历了从无限责任制向有限责任制的转变和完善过程。无限责任制规定,当企业破产清偿时,股东除用股本抵偿公司债务外,还须用个人财产按入股份额负担公司剩余债务。有限责任制,取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形式,它规定,股东承担公司责任以出资额为限,对超出股款的公司债务不负有清偿责任。股份制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马克思曾指出,资本主义的股份制企业是“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应当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资本论》第三卷, 493 页、498 页)在我国改革开放大潮中,股份制已成为搞活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种新颖而重要的形式,它的作用表现在:既可以解决某些企业生产资金或建设资金的不足,又可以吸收社会各方面闲散资金用于生产;对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促进全社会生产资料、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横向流动和重新组台,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政企职责分离,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商品生产者;由于职工购买本企业的股票,会促进职工关心和改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形成增强企业活力的经营机制。

  • 经济特区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和扩展对外贸易而设置的实行特殊政策的区域。目前,它包括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关税自由区、出口加工区、出口特区、工业自由区、投资筹金区、外国贸易区,科学公园区等多种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 60 年代以来,在发展中国家中,出口加工区大批涌现,活跃了这些国家的经济生活。从 1979 年以来, 我国对外开放,首先将广东的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巾和福建省的厦门市确定为经济特区,后又把海南省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国家对这些经济特区规定,经济发展的资金以利用外资为主;经济活动主要靠市场调节,对前来投资的客商在税收、土地使用费和出入境管理诸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和方便;较之其他地区有更多、更大的经济活动自主权。我国建设这些经济特区的主要目的在于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和设备,以开办工厂、 商业和旅游等服务设施,吸取外国的经济管理经验;扩大出口贸易和就业机会,赚取外汇, 促进国内经济发展。这些经济特区,一般地理位置比较优越,水陆交通运输方便,劳动力、水、土地和动力等资源较为充足,基础设施较好,同时又邻近国际性工商业城市和金融中心,并往往以经济发达的侨乡为依托。

  • 利润中心制 为加强企业基层部门的责任感和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而采取的一种经济核算制度。它要求把企业的下瞩部门分成许多个相对独立的小企业,每个小企业部独自进行经济核算,实行自负盈亏,形成一个小的利润中心。各利润中心在企业中实行严密的内部订价制度。根据这种制度, 当一个利润中心需要另一个利润中心的产品和服务时,要依据内部价格进行购买,这种内部价格或按市场价格制定,或按成本价格制定。利润中心制促使供应部门和使用部门更有效地利用企业的资金、零部件和原材料,使各利润中心产生一种与整个企业一样的以盈利为中心的责任感,从而有利于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完善。

  • 弹性预算一种区别于传统的固定预算的新预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 一个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费用的预算支出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该随着经济活动业务量的变化按一定的比例自动调整。这种预算方法使预算管理工作与实际经营活动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预算工作对实际情况变动的适应能力。这种预算首先在美国和西欧应运而生。其特点:按照成本与业务量变化的依存关系,把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即它的一部分属于固定成本,另一部分属于变动成本);根据三种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编制弹性成本预算和弹性利润预算,用以控制成本,提高利润。其编制步骤为:

  1. 选择业务量的计量单位,使之能够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水平并能进行综合计算;(2)确定业务量适用范围,即在这一范围内,固定成本不会变动, 而变动成本与业务量成比例变动; (3)确定各项费用与业务量变动的关系, 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并计算各项费用; (4)用一定方式编制弹性成本预算。

    • 零基预算 是从 60 年代开始出现的一种预算制度。其基本原理是,在制定预算时,不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修修补补,而是以零为基础重新开始按程序做新的预算。“零基”一词表示政府或企业应该在每年(或每两年)对旧的计划、预算按程序一步一步地从头开始重新审查。这样就能打破旧的预算的束缚,完全按照新的预测和战略计划方案进行安排。零基预算制度既是一种审核全部预算的程序,又是一种思考方法。编制零基预算一般要经过如下程序:由基层单位就某项单独的业务制定出正式的预算方案和按各种不同支

出标准制定出备用方案组成“一揽子决策方案”,然后计算出各种方案的成本和收益,并根据轻重缓急排列出各种方案的先后次序;各部门将预算总表和先后次序表呈送总公可(或政府),总公司(或政府)根据先后次序表对生产要素进行分配。零基预算的优点是能够精确地计算各项新计划的成本和收益,能够灵活地应用于企业的某一部门或某一种活动从而使计划富有弹性,能够训练和教育管理人员。但是,由于零基预算需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它的应用还不很普遍。

●保税区 亦称保税仓库区,国外称之为“自由港”或“自由出口加工区”。一般是由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的特定地区和特定仓库。设立保税区的目的主要是为拓展转口、过境贸易和加工出口,以及开展为贸易服务的加工整理、包装、运输、仓储和商业展出等业务,从而进一步促进改革开放,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我国先后批准设立了天津港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深圳沙头角保税区,福口保税区、大连保税区、厂州保税区等。保税区内享有一系列优惠政策。1992 年 3 月 9 日,我国第一个开放度最大的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投入运营。在这个保税区内享有以下特别优惠政策:外国商品存入可以暂时不文进口税,如果再出口(转口)也下文出口税,只有将其转移到输入国内市场销售,才需缴纳关税;在区内与国外之间的货物进口、出口可免许可证;国内外企业可以在区内设立贸易机构, 从事转口贸易和为区内企业代理进出口业务;区内实行现汇管理;企业外汇金额留成;区内企业按国际惯例办事;区内各种保税仓库、保税工厂之间的货品可以买卖,并通过保税生产资料市场与非保税区企业进行交易。

●来料加工利用国外厂商提供的原料进行生产,收取加工费用的一种贸易方式。其内容是:国外厂商提供全部或部分原料、辅料或零部件,由加工国的企业按照双方商定的规格、式样和牌号,进行加工或装配;产品制成后, 运交国外厂商自行销售;加工国的有关企业按照双方商定的标准收取加工费用。来料加工的方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由订货商人提供一部分原材料、辅助材料等,进口时不付款,加工制成品出口交货时,在货款中扣除来料价款。(2)由订货商人提供加工出口商品所需的一切原料、材料、辅助料、配件、包装材料等,另一方只给其加工,收取加工费。(3)出口的某种机械产品中,有个别关键部件技术不过关,外商可提供部件装入整机内, 整机即可出口,部件货款在整机贷款中扣除。在改革开放中,积极开展来料加工业务,可以充分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和生产设备潜力,扩大劳动就业, 增加外汇收入;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工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来样加工 由买方提供成品的样品等,卖方用本地生产的原材料,按要求加工为成品后运交给买方的一种业务。来样加工是一种凭“样品”的买卖, 样品是交货品质的唯一依据,卖方所交货物必须和样品一致。来样加工商品往往采用买方的定牌商标或中性包装,商品由买方负责销售。买方提供的来样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仅提供实样。二是在提供实样的基础上,还提出对商品的具体品质、规格要求。三是在提供实样和对商品的具体要求的基础上, 还要提供必要的说明书、图纸和技术资料等。在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 开展对外商的来样加工业务,可以充分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和生产设备潜力,扩大劳动就业,增加外汇收入。在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商品花式、品种流行时间短、翻新快的情况下,扩展来样加工业务,对推动我国出口贸易的

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 补偿贸易 在信贷基础上买进外国的机器、设备、生产技术等,用投产后的产品或其它商品和劳务清偿贷款的一种贸易方式,它的最显著的特点是贸易与信贷相结合,贸易与生产相结合,以及进口与出口相结合。目前, 国际间常见的补偿贸易按买方偿还贷款的方式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1) 回购型。卖方提供设备,由买方用这种进口设备制造的产品来偿付货款;(2)互购型,卖方提供设备后,双方共商,用愿接受的等值的其它产品或劳务来偿付;(3)加工费补偿型,卖方提供设备、装配线、部件、元件等、由买方装配成成品交还卖方,对卖方所提供的设备等贷款,用加工费分期支付。补偿贸易对解决进口国外汇支付能力薄弱的困难和打开产品销路,解决出口国产品、资本过剩问题和获得原材料等急需商品的稳定供应,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找国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推动出口贸易的发展,也积极采用补偿贸易的方式。

  • “九查”之术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利·里奇提出的企业领导人定期检查企业日常工作的九项指标。即:一查订购生产资料耗费的时间,以发现供货商是否有违约拖拉现象,避免因供货方的失误而蒙受损失;二查积压的产品订单,企业积压订单会招来买主不快,甚至迟货;三查产品从成交到交货或完成合同的时间,产品周期短,表明企业履约及时,推迟交货既得罪了用户,又加大了本企业生产费用;四查质询次数,外单位来涵电请求企业提供情况的次数,是衡量公司的广告、推销和推销业务水平的重要尺度,质询次数多表明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高,一旦人少问津,就要考虑加强广告和宣传工作;五查订单数量,订单猛增,要立即想办法扩大生产和加快生产, 反之,要分析具体情况,看是由于行业性的萧条,还是产品不为用户喜爱或了解;六查转换率(成交次数和质询次数的比率),如果因质询次数增加而造成转换率的下降,就要预防在质询次数减少时订单减少,如果转换率上升而订单的数量保持不变或减少,说明企业推销工作不力;七查流动资金量, 流动资金不足,要采取措施缩短产品周期,减少资金占压,清理应收款项, 流动资金富裕,就要安排扩大生产;八查费用支出额,企业支出应随销售额同步增长,如果销售额增长而支出不变或下降,表明情况良好,反之,若出现销售额不变或下降而支出增长,就要整顿支出,采取紧缩措施;九查应收款项,根据拖欠货款发生时间的长短督促下级及时催款或催货。“九查”之术可以通过收集有关数据,绘制成简明的图表,每同定期由企业领导人过目, 以便把握全局,正确决策。

●固定汇率制一国货币对另一国货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的一定幅度内波动的汇率制度。二次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额的一半以上。为了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美国利用《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使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固定汇率。基金组织规定:会员国的货币平价一律以一定数量的黄金或美元来表示,而黄金与芙元的比价是 1944 年 7 月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规定的 1

盎斯黄金等于 35.0875 美元;会员国货币与美元的法定汇率不经基金组织同意,不得改变;即期外汇交易不得超过和低于平价的 1%;会贝国如需变更货币平价,必须事先通知黄金组织,变动幅度超过 10%,还须得到基金组织的同意。这种固定汇率制,实际上是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汇率固定于美元,使美元成为世界货币,因而从一开始就充满着美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各

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60 年代以后,美元危机不断发生,自由市场的黄金价格远远超过美国政府规定 的官价。 1971 年 8 月,美国政府宣布停止以美

元兑换黄金,同年 12 月和 1973 年 2 月又被迫两次宣布美元贬值。至此,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就成为历史的陈迹,而代之以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浮动汇享制与固定汇率制相对应,指一国货币对另一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根据供求关系自由波动的汇车制度。美国经济学家 M·弗里德曼为使国内经济不受国际收支严重失衡的损害而一直主张实行的一种汇率制度。弗里德曼认为: (1)各国货币(纸币)的价值是随着国内经济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价也应该是不断变化的。人为地把它们固定下来, 势必造成货币升值的国家吃亏,货币贬值的国家占便宜,妨碍货币升值国家国内重要目标的实现。浮动汇率则是一种自动机制,它能保护国内经济,使之下受国际收支严重失衡的损害。(2)固定汇率容易刺激各国增发货币,其结果,首先会在本国引起通货膨胀,然后还会将通货膨胀“输出”到其他国家。实现浮动汇率制,就可以避免或减缓这种情况发生。(3)浮动汇率不一定就是不稳定汇率,因为汇率不稳定不过是整个经济结构不稳定的症状。如果企图用行政办法强制实行固定汇率,那就不仅不能从根本上医治这种病症,反而会使汇率的调整更加困难。70 年代以后,欧洲美元泛滥,加之美国严重的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引起美元危机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混乱。美国被迫于 1971 年 12 月和 1973 年 2 月两次宣布美元贬值。于是,各国货币无法维持对美元的固定汇率,纷纷实行自由浮动。弗里德曼所主张的浮动汇率制付诸实践。实行浮动汇率制会带来汇率的剧烈波动,这种情况会助长外汇投机,有时还不利于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

●收入政策 一种管理工资和物价的政策,旨在抑制物价的过速上涨,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在实践中,荷兰、瑞典、英国都实行过这一政策,美国在二次大战期间与越南战争后期都曾实行过工资物价的管理政策。本世纪 70 年代美国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詹姆斯·托宾也提出了收入政策。收入政策可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形式之一,可由工会和企业自愿协定,共同遵守限制工资增长率。如工会与企业在议定工资问题时,恪守政府规定的工资增长率不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这一界限。本世纪 60 年代,美国曾根据 1945—

1960 年间生产率平均增长速度确定工资与物价每年可增长 3.2%。形式之二,由政府采取冻结工资与物价的硬性措施。形式之三,利用税收政策限制工资的增长,对违犯者课以重税。

  • 倾斜政策 又称倾斜生产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的经济学家有泽广乙向日本首相吉田提出的一种产业政策。它的基本含义是:当国家经济资源极其有限,而对资源需求又十分强烈时,中央政府通过对有限经济资源的有效集中和对资源配置的必要干预,把宝贵资源优先分配到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产业中去,促使这些产业率先增长。与此同时,通过重点产业供给能力的提高,带动其它产业的增长,最终实现产业结构和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吉田首相采纳了有泽广乙的主张,在生产和投资方面突出支持钢铁和煤炭工业,并为保证重点产业发展,相应制定了果断有效的政府干预措施。经过 3 年左右的努力,使日本的钢铁、煤炭、机电生产明显好转,渡过了恶性通货膨胀、经济全面崩溃、重要物资极度短缺的难关。日本的经验证明。这种倾斜政策,对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强有力的作

用。

  • 赤字财政政策 政府支出大于政府税收的财政政策,是凯恩斯主义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而提出的政策主张。凯恩斯主义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问题在于有效需求不足,为此必须放弃财政收支平衡的旧观念,使财政收支服从于维持经济稳定和充分就业的需要。他们认为,如果政府支出大于税收,即有财政赤字,国民收入的扩张力量就会大子国民收入的收缩力量,国民收入就会增加;而且赤字越大,扩张性力量就越强,对总需求的刺激就赵有力,国民收入增加就越多。依据这种分析·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发行公债扩大政府支出,实行赤字政策。因为公债的债务人是国家、债权人是公民, 二者根本利益相一致,所以国家欠公众的债如同欠自己的一样,没什么关系, 只要政府不跨台,公债就不会给民众带来危险;另外,政府债务总额又要与国民收入保持一定比例,经济繁荣时,债务总额减少,萧条时增加。由于发行公债目的在于调节经济,解决失业和萧条等经济问题,因此只要克服了萧条,公债发行也就减少或中止了,这样公债不会无限扩大。这就是西方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公债哲学”。由于赤字财政简便易行,对于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也有一定作用,因而在西方国家中被广泛采用。

●价格支持方案美国政府从本世纪 20 年代后期以来采取的一项干预农业的重要政策。其主要内容是,政府对玉米、小麦、棉花、烟草、大米、花生等主要农产品实行价格补贴,以保证农场主的固定利润。具体作法是使某些农产品价格和工业品价格的比率固定在 90%。当农产品价格低于一定工农业产品比价时,政府给予价格差额补贴。经过补贴后的农产品价格高于美国市场价格,也高于国际市场价格。1973 年美国政府制定了《农业和消费者保护法》,从法律上肯定了实行价格支持的做法。以后政府每年公布各种主要农产品的“目标价格”,如果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政府便给予差额补贴。1976 年起,“目标价格”不再固定,改为随生产费用增加而提高补贴。价格支持方案在形式上主要采取由商品信贷公司对滞销农产品按规定价格实行抵押贷款,但实际上在不少情况下是按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农产品,保证了农业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

●外贸顺差政策 凯恩斯主义关于通过国家干预,扩大出口,限制进口, 有效解决就业和危机的对外贸易政策,凯恩斯的这一主张是以增加“有效需求”为出发点的。他认为,国际贸易自动平衡的理论忽略了这一过程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特别是对于一个国家的收入和就业水平可能引起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如果对外贸易逆差,黄金外流,那么引起物价下跌并招致国内经济活动的收缩,加深经济危机,国内就业量减少;贸易顺差则相反。在一国国内已没有使有效需求提高的余地的情况下,解决就业和危机的办法就是扩大输出商品贸易,保持外贸顺差。这样,才能力一国带来黄金,扩大国内支付手段,同时引起的物价上涨和低利息率都将刺激投资的扩大。凯恩斯并说明,当国内资源未充分利用即未达到充分就业时,对外投资不但不会减少国内投资和有效需求,还可导致出口贸易增加,使国内经济活跃,国民收入迅速槽长。凯恩斯的追随者进一步指出,一个国家越是扩大出口、限制进口, 对增加本国国民收入的作用就越大。因此,他们都主张国家干预,反对自由贸易,实行外贸顺差政策。凯恩斯主义的这一政策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这一政策的实行又使那些外贸逆差的国家蒙受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 刺激供给政策 美国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以 A·B·拉弗、R·A·孟德尔等为主要支持者。他们认为,美国当前经济存在的问题不在于需求方面的原因,而在于供给方面的原因。造成供给不足是由于凯恩斯主义人为地刺激需求的结果,因此唯有刺激供给,才能解决美国经济中的问题。他们提出的刺激供给的措施主要有:(1)减税。特别是降低边际税率,可以激发人们生产积极性,鼓励企业投资,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随着产量增长,税收量也会增加。(2)削减政府的社会支出,政府支出或多或少会起着阻碍社会生产的作用。公共支出中有些是浪费资源,有些效率很低,失业保险津贴会增加自愿失业的人数;福利补助也会滋长人们的依赖性。因此,政府应停止不必需的社会保险和福利计划,降低津贴和补助金额,严格限制领受条件。(3) 放宽对企业的管制,减少企业负担,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4)稳定货币价值,消除人们的通货膨胀心理,并使其乐意选择生产性投资,而下做投机性买卖,同时还可以保证财政政策正常发挥作用。刺激供给政策的论点和主张对西方经济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西方学者普遍承认过去完全忽视供给方面是不恰当的;政府有关法律条例确实给企业造成巨大负担,应注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供给学派的有些观点也受到了批评,如全面削减社会福利支出、减税以及过份地减少政府干预会损害社会利益等等。

  • 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观化 西方新古典综合派在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的一种政策主张,即政府针对个别市场和个别部门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区别对待的政策。该学派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观化,是为了采用多种政策来达到多项政策目标,以微观财政政策为例,如果政府增税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 就应当增加那些可以减少消费支出的税,以便提高储蓄率,腾出资金用于投资;如果为了防止通货膨胀的加剧,就应当增加那些可以减少投资支出的税, 以免过多投资造成过多的需求。从政府支出看,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应扩大与增加生产能力有关的研究和发展项目的支出;而以防止失业率上升为目的的政府支出,主要应把支出用于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有关的方面,以及扩大维持较多就业人数的政府购买。微观货币政策的运用亦然。单独调整消费信贷的数量和利率,可以调节市场需求量,而不致于影响企业投资,从而不致于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率;单独调整投资信贷的数量和利率,则既能达到刺激或限制投资的目的,又可以避免引起整个金融市场的动荡。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观化,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活动控制程度的加强和控制方式的变化。从控制范围上看,这一政策主张体现了国家宏观管理向微观领域的渗透; 从控制形态上看,则体现了国家由总量管理进一步向结构管理的发展。这时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以后如何解决宏观调控的有效性问题具有借鉴作用。

●负所得税方案政府规定某种收入保障数额,再根据个人实际收入多少,按比例给以补助的方案。现代货币主义的一项政策主张。凯恩斯主义宣扬“福利国家”理论,主张对低收入者发给差额补助金,以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 M·弗里德曼反对这种福利制度。他认为,高经济效率来自自由竞争,给低收入者发放固定的差额补助,不利于激发他们的进取心,有损于自由竞争,从而有损于经济效率。为了既能提高效率又能消除贫困,他建议用负所得税方案代替现行的社会救济制度,负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

负所得税=最低收入保证数额—(实际收入×负所得税例如,假定最低

收入保障数额为 1500 美元,负所得税率为 50%,则实际收入在 3000 美元以下低收入者所得到的负所得税及个人可支配收入情况见下表:

┌────┬─────────────────┬───────

┐│ 个人│ 负所得税 │ 个人可 │

│实际收入│ │ 支配收入 │├

────┼─────────────────┼───────┤│

1500 │ 1500—0=1500

│ 1500 ││

2000 │ 1500-(1000×50%)=

1000

│ 2000 ││3000

│ 1500-(1500×50%)=750

2250 ││ │

1500-(2000×50%)=500 │

2500

││ │1500-

(3000×50%)=0 │

3000

│└────┴─────

────────────┴───────┘从表中看出,收入不同的人可以得到不同的负所得税,由此形成的个人可支配收入也是不同的。现代货币主义认为,这样可以鼓励人们的工作积极性,纠正一些人宁可闲着不干活、坐收补助金的依赖思想,有助于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率。

●公开市场业务在公开市场上,通过中央银行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措施。具体作法是:在需求不足的经济萧条时期,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向公众(包括企业和个人)买进政府债券,把货币投放市场。公众出售债券后将货币存入商业银行,于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增加。银行创造货币的作用导致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总额成倍增加,货币供应量上升,利息率下降,从而引起总需求的扩大。同时,买进政府债券还会引起债券价格上升,从而使利息率下降。在需求过度的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使货币回笼。由于政府债券的购买者是用银行存款支付的,这就使商业银行存款减少,并促其减少放款或收回贷款,从而货币供应量下降, 利息率上升,总需求缩小。同时,政府债券的卖出又导致债券价格下跌,这会进一步引起利息率上升。公开市场业务是政府实行宏观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与其它货币政策手段的区别在于,是由政府直接进入市场从事证券买卖。因此,公开市场业务要以证券市场的完善与发达作为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