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 国

  •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英国晚期重商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托马斯·孟 1614 年出版的一部阐述重商主义原则最著名的著作。其经济谋略思想主要有:贸易出超是增加货币财富并使国家富足的通常手段。认为必须从贸易全局来考虑贸易平衡问题,而不拘泥于个别贸易项目上的顺差或逆差, 但最终目的是使一国出口商品总值大于进口商品总值。为保证外贸顺差,提出发展航运业和利用殖民地商品作转口贸易,利用财政和关税来保护本国经济的发展,以鼓励商品输出,减少奢侈品进口,尽量多使用本国产品,利用原料或进口原料来发展出口加工业等措施和政策。强调人口和技艺对于财富增加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认为“人数众多和技艺高超的地方,一定是商业繁盛和国家富庶的”,而财富源于“在我们的大自然上加以技艺,在我们的自然资源上施加劳动”。托马斯·孟的著作中包含着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孕育着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思想成分和因素。

  • 《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17 世纪初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安徒安·德·孟克列钦 1615 年发表的经济学著作。在经济学说史上,作者第一次提出“政治经济学”这一术语,取代以往的“经济学”。其经济谋略思想主要有:商业是国家活动的基础,对外贸易是国家财富的源泉,在国际贸易中商人获得利润,如同吸水筒一样汲走别国的财富,以充实本国。而在国内贸易中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因为一国范围内,一人之所得,就是他人之所失,得失相抵。重视货币,称赞货币是军事神经,黄金比铁更有威力,主张通过发展本国工商业,限制外国商人的活动,政府保护和扩大本国的对外贸易如仿效外国建立新型工场手工业,设立公共作坊,改善产品质量,保护国内资源不准外国人勘探,限制奢侈品从外国进口等方法和政策来获取贵金属。孟克列钦的思想处于从早期重商主义向晚期重商主义转化的过渡状况。

  • 《法国详情》又称《法兰西的详情》,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和法国重农学派的先驱布阿吉尔贝尔 1695 年或 1697 年的经济学著作。布氏认为,“一个国家的政府,就是对于商业和对于农业的善于管理, 而这只能在对于详情有全部了解时才能进行”,故取名《法国详情》。其主要谋略思想有:贬低货币的作用,认为货币只是手段和方法,对于生活有用的各种货物才是目的,货币“只不过是消费的奴仆”,统治者的贤明或无能对于国家财富的影响,并不稍减于土地的肥沃程度和自然气候的条件;主张整理税收,使负担公平;发展农业是促进商业和工业发展的根本措施,而整理租税,可以帮助农业发展,并使一切方面都能活跃起来;认为必须使人民富有,才能使国王的收入增加,因而要求恢复人民被破坏了的收益,国家必须善于管理农、工、商业,批判和制止为了个人利益而破坏公共利益的行为。

《法国详情》是布阿吉尔贝尔最早的经济学著作,书中关心的是法国经济的衰落,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财政的具体建议,具有一定的谋略价值。

  • 《国富论》原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8 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的代表作。1776 年出版。其主要经济谋略思想有:认为追求个人利益是每个“经济人”进行经济活动的动机和目的, 国家干预私人经济活动,只能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实行经济自由主义最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任何生产部门的劳动都是财富的源泉,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生产工人的人数是增加国民财富的两种方法。劳动生产率

上最大的增进,是分工的结果,分工使劳动专门化,提高了工人的熟练程度, 可免除工人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费的时间,使专门从事某项操作的工人比较容易改进工具和发明机器,从而使一个人能够完成许多人的工作。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产量增加;增加国民财富,除了加强分工以外,还应增加资本的数量,改善资本的用途,资本主义制度依靠自身力量能够做到这三点,无需国家进行干预;在对外贸易方面赞成完全自由,国际地域分工通过自由贸易使得一个国家的劳动和资本得到最充分和合理的运用,促进各国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义务是保护本国社会的安全, 使之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暴行与侵略,设立一个严正的司法行政机构,建立并维持某些公共机关和公共工程,国家起一个“守夜人”的作用: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赋税,四大赋税原则是公平、确实、便利和经济。本书是一部重要的经济学著作,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 《经济学原理》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剑桥学派的创始人阿弗里德·马歇尔最重要的代表作,出版于 1890 年,彼资产阶级经济学者称为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曾在本世纪初成为西方最流行的经济学教科书。该书兼收并蓄,把供求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生产费用论等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经济学体系。其经济谋略思想主要有:引用“自然不能飞跃”的格言,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能是渐进的而不是突变的;从主观心理因素出发,把影响人类行为的动机分为追求“满足”和避免“牺牲”两类, 促进或避免人类的某种经济行为,所谓均衡就是以这两种动机的均衡为基础的;提出边际增量分析方法观察经济现象的本质,认为“增量”的关系比“总量”的关系更重要;均衡价格论是马歇尔经济理论的核心和基础,用商品的均衡价格来衡量商品的价值,均衡价格就是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运用均衡价格论,具体论述了国民收入的分配,认为劳动、资本、组织

(资本对企业的管理)、土地等因素共同创造国民收入,它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取决于它们的均衡价格;提倡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干预,认为只有在自由竞争条件下,才能避免经济危机、使社会各阶层都得到最大的满足。

  • 《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法国经济学家、古典管理学派的创始人法约尔·亨利 1916 年出版的经济学著作。本书主要经济谋略思想有:其一,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十四条原则,并认为原则不是绝对的,要根据不同条件灵活运用。他指出,权力与责任应该同时具备,有权力就必定要承担责任;指挥必须统一,一个下属人员只能接受一个领导人的指令;对人员的报酬,既要保证公平,又要能奖励有益的努力和激发热情,还要注意不超过合理限度。其二,认为计划工作的明显标志和最有效工具是行动计划,它规定了目标、途径和所采用的手段,制定行动计划应依据企业的资源、所经营业务的性质及重要性和未来趋势三个要素。其三,创建一个组织,不能只是集合一些人, 然后分给他们职务,而应该使机构适应于需要,把适当的人放到最能发挥作用的位置上。其四,法约尔指出,在一个企业中,每个部门的工作都应与其它部门步调一致;各部门内的各个所属单位都应精确了解各自职责,相互之间辽应互相提供协助;计划安排应经常地随情况变动而调整。

  •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波兰著名经济学家兰格·奥斯卡·利萨德的经济学著作。本书主要经济谋略思想有:其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可以通过模拟市场过程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兰格认为,中央计划部门可以采用“试错法” 模拟价格形成过程,即由中央计划部门规定一组生产要素价格表,同时监督

企业据此安排生产,如果生产期内出现剩余或短缺,说明价格有误,有必要调整,然后重复上述过程,直至供求趋于平等,最后获得均衡价格,均衡价格确定后,即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其二,社会主义固然有其基本原则,如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但在不同的国家可以有不同的发展道路,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也会有不同的“组织形式”。其三,社会主义计划应该而且可以与市场价格机制的某些积极职能(如价格的参数作用、市场的调节作用、竞争和激励作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其四,社会主义经济应该实行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从总体上讲,应该优先利用经济手段,置行政手段于附属地位。兰格的社会主义经济谋略思想在五十至六十年代对苏联东欧的经济改革有着重要影响。

●《经济政策和充分就业》美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者汉森·阿尔文·哈维所著的经济学著作,1947 年出版。本书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以充分就业为目标的一系列经济政策,不仅超过了凯恩斯,而且也超过了同时的其他凯恩斯主义者。汉森所提出的一些经济政策被美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地应用于政府干预经济。其主要经济谋略思想有:其一,认为从产业革命到20 世纪的几百年中,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但此后由于人口增长速度减缓、可供自由开拓的领土的竭尽、资本物的大量堆积等因索,使投资机会日益枯竭,从而使资本主义陷入长期停滞局面。主张国家用预算资金帮助垄断组织,扩大有效需求,保证充分就业。其二,强调扩大用于公共工程、文教卫生和改善民众的居住条件等类开支的迫切性,认为这样可以为投资的管理提供更大的余地。其三,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主张政府对科学和技术研究大力支持。其四,提出了控制通货膨胀的具体政策,包括控制物价、调整工资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实施高税率等等。第五,提出了补偿性财政政策,即在经济萧条时期扩大政府支出、降低税率,提高社会总需求;在经济繁荣阶段要缩减政府开支,提高税率,降低社会总需求。其六,提出了保证充分就业的基本政策,包括租税政策、利率政策、工资政策等等。汉森提出的一些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美国黑人经济学家、1979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刘易斯·威廉·阿瑟的经济学论文,发表于《曼彻斯特学报》1954 年 5 月号,被认为是发展经济学的奠基石之一,后来为当代经济学家广泛引证。在这篇论文中,刘易斯推导出关于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其一,主张发展中国家应摆脱对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依赖, 注意开发国内市场和发展民族工业。其二,强调加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重视开发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市场。其三,认为提高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是发展中国家的根本战略任务,只有完成了这一任务,才能既改善封闭经济中的贸易条件,又能改善开放经济中的国际贸易条件,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其四,他建议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必要的保护贸易制度和正确的对外经济政策。

  • 《来自竞争的繁荣》 西德经济学家、新自由主义主要代表艾哈德·路德维希 1957 年出版的经济学著作。艾哈德曾任巴伐利亚经济部长、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经济部长、副首相、首相等职。他的主要贡献是全面系统地阐发了西德新自由主义学派创立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并在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全力实践这一理论,对西德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本书提出的经济谋略思想主要有:艾哈德认为,社会市场经济要实现的基本目标是要使愈来愈多的

德国人民走向富裕,要消灭社会上贫富悬殊现象,使绝大多数人享受经济繁荣的果实。“全民繁荣”的目标来自于经济竞争,即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是实现经济繁荣的基本途径。但是,艾哈德认为,市场经济理论所主张的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不同于亚当·斯密时代的自由放任政策,而是辅之以必要的国家调节的市场机制。因此,艾哈德主张以自由经济为主,以国家干预为辅。政府的责任是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在精神上、物质上给私人企业家以指导和支援,而不在于直接干预经济事务。艾哈德还认为,国际自由经济政策是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国际经济往来中,要实现经济自由, 坚持自由贸易。实现欧洲经济一体化,应该把重心放在自由的区域经济秩序的建立方面,不应当把欧洲一体化看成一个组织,而应视它为自由经济合作的“功能”,首先致力于发展各国间的经济联系,而下应让政治一体化走在前面。艾哈德提出的新自由主义经济一体化的思想,已成为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理论基础。

  • 《经济发展战略》美国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的先驱赫希曼·艾伯特·奥托的经济学著作,1958 年出版。赫希曼曾任哥伦比亚政府国家计划委员会的财政顾问、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哈佛大学教授等职。他提出的“不平衡增长理论”是对发展经济学的重大贡献。本书主要经济谋略思想是:认为增长经济学和平衡增长理论不适用于不发达国家,解决不了不发达国家结构性的经济问题。增长应该是不平衡的,即在不同增长率的产业部门之间,某一部门的增长,常对其他部门的增长产生压力,诱导其他部门的增长。赫希曼对

不发达国家的投资战略作了具体构想,提出了“社会间接资本”短缺的战略, 认为这样能对发展实现诱导。所谓“社会间接资本”是指对直接生产活动不可缺少的服务。它有四个特点,是许多直接经济活动的基础;由社会公共团体或政府奉办;无法通过进口取得;投资具有技术不可分性和高资本——产出率。他认为,只有“社会间接资本”短缺的战略才适用于现今不发达国家, 这种战略强化了投资动机。即使不发达国家进一步发展受制于“社会间接资本”短缺,也不会影响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不平衡发展过程。他认为,由于不发达国家实行工业化之前,对中间产品的有效需求很小,因此,必须先行发展最终产品生产部门,从而对其他生产部门产生压力和诱导,带动经济发展。

  • 《投入产生经济学》当代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沃西里·里昂惕夫的经济学著作, 1966 年出版。里昂惕最主要的贡献是创立了投入——产出分析法, 1973 年因此而获得诺风尔经济学奖。本书采用通俗易憧的语言,阐述了投入产出方法,具体说明了投入产出法的作用。本书出版后,受到政府和企业界的重视,推动了投入产出法的普及和应用。本书主要经济谋略思想是: 把一个部门为制造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资本,统称为”投入”,而它制造出来的产品称为“产出”。一个部门所需要的投入, 很大一部分是其他部门的产出,而本部门的产出又将销售出去作为其他部门的投入。所以,抽象地看,各部门的经济联系就是各种产品循环流转形成的投入——产出关系。各部门的投入产出关系可以用投入产出表来表示,通过计算投入产出系数后,可以根据最终产品需求量预测、规划各部门的生产产量。投入产出法可以用来规划生产,调整结构,估计需求,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广泛的用途。目前,使用投入产出法研究经济问题的企业和国家越来越多。

  • 《社会主义的计划和市场》前捷克斯洛伐克经济学家和政治活动家锡

克·奥塔的经济学著作, 1967 年出版。锡克曾任捷政府副总理兼经济部部

长,亲自领导了捷克斯洛伐克 1968 年的经济改革。本书的主要经济谋略思想是:认为在生产力的现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关系是人们相互交换活动的一种必要形式。它有助于更迅速地克服社会劳动内部存在的矛盾,使个人、集体和全社会利益达到协调一致,有助于形成生产、市场和消费之间的协调发展,不利用特殊的市场关系,社会主义经济是不可能实现其发展的。不应当把某种经济上的有根据的管理和一切经济刺激的应用看作是主要危险,而应当把某种片面、行政的、形式上的和官僚主义的管理看作主要危险。他指出,计划方法只有借助于市场关系来解决利益矛盾,才能成为真正科学的方法。

  • 《有效的管理者》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经验主义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德鲁克·彼德·费迪南德的代表作之一,1967 年出版。其主要经济谋略思想有:其一,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首要重视的不是诸如制订计划、落实计划、而是找到时间去做这些事。因此,要作好时间记录,大量缩减非生产性的和不必要的工作,使该做的事情做得更快更好。其二,有效的管理者不应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日常工作上,而要集中在贡献上,以组织目标为重,以全局为重。这是管理有效性的关键,其三,充分发挥人的长处。德鲁克认为, 任何人部有弱点,而且不可能完全克服。因此,管理者用人,不能以其弱点为考虑的出发点,而是以他能做什么作为基础。其四,要安排好工作次序, 所谓有效的工作次序;应抓住这样两点:重要的事情先做;要专一不二。其五,作出有效的决策。德鲁克认为,决策是管理者的专有任务,管理有效就是决策有效。要着眼于重大的战略性的决策,反对草率决策。决策要尽可能实际,尽可能简单化。

  •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导论》波兰经济学家、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的奠基者卡莱茨基·米哈尔的经济学著作,1969 年出版,卡莱茨基曾任波兰科学院院士、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席。本书主要经济谋略思想是:卡莱茨基在以投资率为核心考察最优增长率的基础上,认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措施在于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有三条基本途径:其一,提高投资系数或资本产出率,其中尤其要重视技术选择。其二,加速折旧与更新,即提高折旧系数,加快旧技术设备废弃、新技术设备重置,可以在国民收入增长之外带来额外的增长。其三,改善现有生产能力利用率,包括合理组织生产过程、完善计划工具和计划经济功能、经济地利用资源等。卡莱茨基还创造了“中央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增长模式及其相应的长期计划方法。这个模式的特点有二:一是强调一个重要的基本参数——生产关系;二是重视对投资障碍的分析,反对表现为过高投资率的唯意志论。他认为,“选择计划的正确方案, 实际上等于选择国民收入的增

●《动态经济学》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罗伊·弗尔贝·哈罗德 1973 年出版的经济学著作。哈罗德以创立经济增长理论和增长模型而闻名于世。在本书中,哈罗德全面整理和系统阐述了自己长期致力研究的经济增长理论和模型,论述了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均衡发展的条件,本书在西方经济学名著中占有突出地位。其主要经济谋略思想是:认为凯恩斯的主要研究范围,局限于宏观静态经济学领域,因而对于指导经济长期均衡增长来说是不够的。为了使经济能够按照一个稳定的增长率持续地、均衡地增长下去,必须要研究稳定状态的经济增长所需具备的条件。哈罗德认为,只有把产量(收入)的增

长率提高到使它所引致的投资恰好能吸收本期的全部储蓄的程度,才能实现经济均衡增长。为了在长时期内保持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克服和避免长期萧条或通货膨胀,政府应该运用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来加以调节。他主张政府最优先的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使生产发展达到潜在的供给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哈罗德反对自由贸易,主张对外贸活动实行国家干预,认为如果放任自由,便会严重损害国内就业水平和经济增长率。

  • 《经济学与公共目标》美国新制度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的代表作,1973 年出版。其主要经济谋略思想是:他把现代美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划分为两个系统,即由 1200 万个小商号构成的市场系统和由 1000 个大商号构成的计划系统,他认为在计划系统中,商号不再被环境支配,它们能够支配市场,从而造成计划系统目标与公共目标的差异,影响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与平衡”。因此必须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其一,使经济体系内的权力趋于均等。主要办法是使小工商者组织起来,使他们与计划系统交易时能平等进行、对市场系统中的工会组织予以支持、政府对市场系统提供支援等。其二,使计划系统内部收入趋于均等,应采取措施加强文职人员工会、执行累进所得税制等。其三,实行“新社会主义”,减少计划系统对市场系统的剥削,措施是把大型武器公司转为国营公司,政府不再被大公司掌握,改善小企业的地位,重视公共目标等。其四,由政府立法或制订规章约束计划系统行为,使计划系统目标与公共目标趋于一致。其五,控制政府开支,以保证适应公共目标。其六,主张政府实行直接控制工资与物价的政策,消除通货膨胀。其七,使行业间保持协作,以保证各部门的生产协调发展。

●《生产管理基础》美国约翰·威利父子公司 1975 年出版。作者伯法·埃尔伍德·斯潘塞。该书被《哈佛商业评论》推荐为经理人员必读书。伯法是管理科学学派代表人物,在本书中采用科学管理方法,运用数学模型和运筹学技术来分析解决管理问题。其经济谋略思想主要有:其一,通过建立生产系统的模型,运用运筹学、计算机模拟作为系统分析工具,从而作出最佳决策。伯法认为,用计算机来模拟系统将日益普及,对各种类型的生产过程实行数控也将得到推广。其二,用以分析生产系统的方法很多,这些方法各有长处和特点,并非越先进越好,有时对于一特定的情况,可能传统的分析方法更为有效。应根据生产系统的不同情况选用分析方法。其三,生产设计是建立在生产分析基础之上的,其中与成本分析关系尤为密切。生产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各种不同成本费用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其四,伯法认为,在生产控制中应特别重视数量控制、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数量控制不只是制定生产率,还要考虑实际需求、劳动力和生产率等因素的复杂关系;质量控制包括制定标准、工程设计、生产和使用四个阶段;成本控制要贯穿生产控制全过程。伯法在全书中,把平衡成本始终放在主要地位,认为这是考虑各项因素使成本代价最小,使生产问题得到最优解决的一个重要途径。

  • 《管理学》 美国管理学家孔茨·哈罗德和奥唐奈合著的经 济学著作, 1955 年初版原名《管理原理》, 1980 年第七版时改为《管理学》。本书是西方企业管理过程学派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是世界知名的管理学者及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主要经济谋略思想是:其一,认为计划是最基本的管理职能,而计划工作的核心是决策。提高计划工作效率的关键是每个管

理者必须努力创造一种适宜于计划工作的环境。其二,为了使组织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要及时改革组织结构,明确内部关系和职责,正确地授权,避免职权与责任脱节和多头领导现象。其三,强调“人力资本”的重要性,选拔优秀管理者的工作十分重要,人员配备也是一项独立的管理职能。其四,领导职能就是创造并维持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职工辅之以激励引导,把职工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协调起来,促使职工为企业作出贡献。其五,良好的控制工作必须“量体裁衣”地设计控制方法和信息系统,以便能更切合具体的计划、组织结构和企业特殊需要。大多数控制都是局部性的,管理者必须注意形成全局性的控制,使管理者能够检查整个组织执行计划的进展情况。

  • 《工理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管理教授日裔美籍管理学者威廉·大内 1981 年 4 月出版的一本专著。《工理论》在谋略方面的要点是:其一,企业对职工实行长期的雇佣制,无论发生了什么情况,一般不采取解雇职工的办法。这样,职工看到职业有保障,因而积极关心企业的利益和发展;其二, 企业的经营管理采取下情上达方式,即企业作出重大决策时,由生产、销售部门的第一线职工提出建议,然后上级领导进行集中;第三,上下级关系比较融洽,企业处处关心职工,如厂长能叫出职工的名字,为职工的生日开庆祝会,每逢过节送礼,让职工参加决定工作条件的会议等;其四,企业不但要求职工完成生产任务,而且使职工的要求在生产中得到满足,心情愉快, 并注意让职工得到多方面工作经验锻炼机会。《工理论》提出后,对西方企业管理有很大影响。

  • 《国际生产与跨国企业》 英国经济学家、雷丁大学教授邓宁·约翰著, 1981 年出版。邓宁是跨国公司理论研究专家,他所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目前研究跨国公司的三大主要流派之一。本书的经济谋略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中。邓宁认为,一个国家的企业之所以能克服种种风险和附加成本而进行海外投资,是因为海外经济活动能具有更多的“所有权特定优势”,并且还能利用东道国的“区位禀赋优势”。区位优势对企业来说是外部的,而所有权特定优势却是内部的。所有权特定优势表现为:海外分支厂商拥有竞争对手无法进入的市场和无法获得的原材料;公司的规模能使其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能够从母公司获得低成本的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等等。一个国家的企业要进行海外直接投资,首先应具备这些所有权特定优势,并且必须寻找最佳途径来利用这些优势。区位特定优势表现为:东道国劳动成本比较低;拥有跨国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或其他资源;存在较大的消费需求或潜在的市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较好等等。跨国企业充分利用这些条件,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市场,增强竞争力。

  • 《经营管理之道》 日本著名企业经济管理学家土光敏夫的自述。全书共收集了一百条企业经营管理的方针。土光敏夫在书中结合自己多年从事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从制订企业的规划、明确目标、应付竞争、挑战和培养管理人材、制订和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采纳合理化建议、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如何当好企业总经理、经理诸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企业经营管理的谋略思想。土光敏夫在《经营管理之道》一书中十分重视发挥人的智力作用,他指出,物资资源有限,脑力资源无限,因此,一个经营者要不得的是精神不振,怠于思考。土光敏夫在书中还强调,作为一

个经营者,要“使人们经常感到人手不足”,“欢迎向总经理挑战”,要珍视业余时间,并强调指出:“负责人就是吃苦的人”。土光敏夫在书中反复强调办企业就得讲效率,如为了使会议开得短暂而有实效,土光敏夫提出了有名的土光型“会议律”——“五提倡”:“开会要提倡争议,提倡各抒己见,提倡全体发言,提倡不超过一小时,提倡站着开会”。他还主张各级管理人员应有效利用时间间隙,随时交流工作情况。土光敏夫的《经营管理之道》是土光敏夫经营思想的部分记录和总结,不仅在日本,而且在世界经济界都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