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长

当您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已经是“同志”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和愿望,那就是要让我们的下一代成为有尊严的人,成为能够为自身、为家庭、为祖国赢得荣誉的人。我们要同这一代孩子身上的缺点和弱点作斗争,用循循善诱的方法,告诉天真的孩子们,怎样才能拥有理想的品德和人格,怎样才能在这个时代大潮中脱颖而出,使自己长大后的形象光彩照人。

这是一个非常的时代。从生活上来讲,这是一个独生子女的时代;从社会上来讲,这又是一个转型的时代,一切都在变化。独生子女是时代的要求, 却不是理想的要求,独生子女的弊端我们都有目共睹,这确实是令人忧心的现象。据一份权威机构的调查资料表明,我国的独生子女现状是“高培养、低质量”。由于现在物质条件的改善,父母(甚至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把绝大部分精力和财力都用在了孩子身上。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孩子想不到的,父母主动给想到了。父母自己省吃俭用,孩子却应有尽有,哪怕是不该有的、不需要有的,父母也尽量给予,似乎不这样做就“失职”,就没尽到责任。更有的互相攀比,只要别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孩子想方设法也要得到。现实生活中搞攀比还不够,还要跟电视里的比,跟外国的孩子比,孩子自己更是不能自制,简直成了“恋物癖”。这也许是爱,但有什么结果呢?中央电视台曾有过一则令人回味的广告:一位年轻的妈妈拿着一串香蕉走进家门,甜蜜蜜地冲着正坐在一大堆玩具中打游戏机的儿子说:“宝贝,看妈妈给你买了什么?”儿子一下跳过去,把香蕉一把抢过来。妈妈说“给妈妈一根吃好吗?”儿子非常蛮横地说:“不行!这都是我的。”我想这不是个别的例子,而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只是通过电视,人们会因为“距离”的原因持客观的看法,到了自己的身上就置若罔闻了。

不知家长们看了上面的话有什么感想,也许有的父母会很理解,同时也很无奈,因为他们想在孩子身上投注所有的爱心,希望孩子们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中能得到最好的物质基础,并没希望孩子长成自私懦弱的人。当然, 父母们是有其苦衷的,独生子女现象本身就很让父母无所适从,孩子被宠、被溺爱几乎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但也有一些父母也许看了会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自己这一代受的苦太多,到了孩子身上,再也不能重复苦难了。我就亲耳听到有的父母亲说:“我从小挨过父母的打,所以我决不打我孩子一下。” 这种心理不是没道理,但实在是有些极端。英国大哲学家、数学家罗素,是贵族出身,家势很显赫,他和夫人还一起写过关于家庭教育的书,很是畅销, 甚至被奉为经典,但他就经常打小孩的屁股,对子女管教很严,这和他书中所写很是不同。从理论上讲,打小孩是不对的;但从现实中讲,孩子犯了错误仅仅靠批评是不够的,有的孩子是必须靠“权威”和“专制”才能改正缺点和错误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不可能总令小孩子舒服、高兴,但为了适应“规矩”,有时就有必要对孩子施行强制措施,只有这样,你的孩子才会“成方圆”。

现代独生子女的父母们责任是很重大的。这一切都很让父母们为难,也给他们出了太多的难题。在过去,传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一直占据着绝对的权威地位,人们几乎是无条件地信仰它。从小到大,父母教的、老师授的、社会灌输的,都是如此。所以,在以前,这一切都不会成为尖锐的问题。但

是,现在的社会太不同了。由于市场经济、商品大潮的冲击,传统价值的大厦虽未土崩瓦解,但也摇摇欲坠,甚至七零八落。人们张口谈的是钱,闭口想的还是钱,而整天充斥于我们周围的,特别是电视节目一天 24 小时的“精神轰炸”,也全是由钱而派生出来的个人享受、物质消费等蔑视传统的东西。在这种背景下,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就变得异常艰难,这还不说父母们在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下自身所面临的焦灼和狼狈。美国有一部非常有名的电影中就有这么一句台词,那是被工作摘得焦头烂额的父母面对没管好的女儿发的一句感叹:“我苦口婆心三天,不如一个流行歌星对着她的耳朵吹半小时。” 社会潮流和影视传媒的恶劣效果可见一斑。现在的孩子,需要健康清新的精神食粮,可惜的是他们得到的太少了。他们思想上的成长需要文化的绿洲, 而现实生活却是一片荒漠,他们怎能不枯萎呢?

上面说的其实并非过分悲观,教育学家早已发出了警告,而儿童心理学家们在经过大量的试验之后也发出了同样的忧虑。“高投资,低质量”,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实。这其实已经不是一个家庭的悲哀,而是整个中国未来的悲哀——孩子们就是希望、就是未来啊!

面对困难,明白我们肩上的艰巨任务,我们要针对现实,有的放矢地对孩子们进行不懈的教育和培养。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并不能天生就分清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在他们身上,只有人的本能和自然属性的表现。父母和老师甚至整个社会都要尽量给亟待吮吸精神营养的孩子以最纯洁健康的精神食粮,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在对孩子的培养中,父母的责任是最直接的,因为孩子面对最多的就是父母。父母不仅要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还要过问他们的功课,在这之外再讲什么性格教育、品德培养实在是让父母操碎了心。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德、智、体、美”,“德”字为首,这是有充分理由的。“德”字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字,它并不是仅仅教育一个孩子去做一件好事,把捡到的一毛钱交给警察叔叔,而是要让孩子养成习惯,以善良为本、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坚强勇敢,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并且能够自觉地积极实现人生价值。这一系列丰富的内涵其中又蕴藏着更多的具体要求,它其实不仅是对孩子的要求,更是对大人的考验。

统观对孩子的培养,我们发现对尊严的重视是很必要的。在这本书中, 我对尊严在人生中的位置、对孩子成长的帮助作了较详细的论述,这里就不多赘言。但是有一点必须强调,那就是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有用之材、成为一个有幸福未来的人,你就必须重视孩子尊严感的培养。尊严这个概念不是单纯的自尊心强弱的问题,更不是要处处出风头、逞能耐,也不是现代社会流行的自私,自封为“贵族”的虚荣。尊严其实是一种心理基础。从现实和历史中都可以看出所有的伟人、名士都是有着强烈的尊严意识的人,可以说是“尊严”成为了他们成功的动力。而一个人想要活得幸福,有意义,有价值,他就必须是一个在生活中受人尊敬的人。一个孩子,如果在尊严感的培养上成功了,父母就会省很多心,因为尊严感会使一个孩子自觉要求积极向上,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路上走。现代心理科学反复提出这个问题:一个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比多算几道数学题要重要得多。一个从小就被培养成“天才”、高智商的孩子不一定是一个成功的人;而一个拥有健康心理的儿童很可能后来居上,在中学阶段就超过他们,从此就遥遥领先。不合理的教育很容易毁了一个孩子的前途,而科学的教育则会成就一个

孩子的一生。这确实是一个让父母和老师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在这本书中,我力求能够给您的孩子提供一个视角,一本参考。在文章中,为了照顾孩子的阅读水平,我力求深入浅出地给孩子讲道理,文中还列举了一些生动的事例,帮助孩子们理解。我想通过这本书,以和孩子们谈心的方式告诉他们:为什么我们要做有尊严的人?什么样的尊严才是真正的尊严?我们怎样才能拥有尊严?家长们在孩子的阅读过程中可以加以适当的指导,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去把握、领会,这样他们接受的效果会更好。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为了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我在文中用了一些成

语和典故,有的是常用的,有的是深一点的。我相信一位教育学家的话:不要总给孩子吃嚼烂的东西,要尝试着给他们吃一些生的、硬的,这样会提高他们的胃口。父母们可以让孩子查一些成语辞典,同时给予适当的指导。

在最后,我虔诚地接受家长们的批评意见,同时对您致以最真诚的祝福

——让您的孩子成为最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