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虚荣、自尊

每个人都只有一颗心,但这颗心变化无常,在短短的一生中把各种情绪反复体验。有位诗人这样形容道:心是一座炼狱,我们在其中备受煎熬。

人往往是情绪的奴隶,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情绪不好”,或者“这人在闹情绪”,这里的情绪还是一个比较单纯的词,好像“心情”或“态度”。其实,情绪一词有丰富的心理学上的内涵,有本很有名的书就叫《情绪心理学》,对情绪心理作了既深入又具体的研究。但我们这篇文章不是为了介绍这本书,我们只是通过几种和尊严相关的情绪体验来探讨人的自卑、虚荣、自尊。

自卑心理是尊严的大敌。自卑分几个程度:正常自卑、过度自卑、极度自卑。所谓正常自卑,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缺乏信心,在某些方面对自己评价过低,这导致一个人在有些时候对自己产生或怜悯或失望的情绪,这种自卑心和妒忌心比较接近,只不过妒忌牵扯到对他人的憎恨,而自卑只是针对自己。这种自卑是一种正常的心理体验,只要不形成长期的心理压力,一段时间就能改正。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其实“自卑之心”也是“人皆有之”。因为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一个人老是盯着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看,就容易陷在里面放大这些不足, 因而产生自卑心理。但这种心理一般说来是正常的,因为一个意识到自己缺点的人是比较明智的,如果能对自己宽容一些,明白“人无完人”的道理, 再从其他方面加强优势互补,便很快可以纠正过来,变成正常的对自己的客观认识,“知不足方有所进取”,这就是一种良好的心理习惯了。

如果一个人不从自身的优势上加强补救,而是沉湎于自身的缺陷,甚至于痛苦不堪心灰意冷,那就是过度自卑了。过度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 这与能力、生理上的缺陷不同,这种心态既有损于心理,也有损于身体,更可怕的是,它会使原本并不是缺陷的地方也成为缺陷,使原来的缺陷更加强化。在这种心理意识下,一个人会变得敏感多疑,妒忌成性,又自怨自艾, 甚至滑向自暴自弃的深渊。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她因为自己是投靠于亲戚,又父母双亡无权无势,心理形成了深深的自卑。这本来是令人同情的,但她过于看重这一切,不管贾母怎么宠爱她,宝玉怎么讨好她,都不能使她轻松起来。仆人们在一起谈论,她便认为是嘲弄她,宝玉一点照顾不到,她就担心是看不起她,以至于薛宝钗戴个金项圈,黛玉看自己没有也自卑起来。本来黛玉才华又高,品貌又好,但她对这一切都看不见了,只是把“金玉”之事存在心里,最后竟为此送了性命。

过度自卑再发展一步就是极度自卑。在过度自卑阶段,虽然一个人的人生快乐和幸福都已丧失掉了,但人格和尊严一点也没减弱,相反,正是因为过度自卑,尊严感反而愈加强烈。黛玉的敏感、孤傲和她的自卑形成鲜明的对比,二者都走向两个极端,靠极端而维持平衡。可以说,过度自卑反而是过度自尊造成的。但一旦到了极度自卑阶段,一个人就真的不可救药了。我们知道,在古代社会里,由于君权意识和传统价值观的糟粕,老百姓被冠以“贱民”的称谓。在官老爷以及权势者们面前,百姓们习惯于“奴性”地生存,低三下四,俯首听从,一点自尊也没有。这种人物我们从一些电影、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那些跪着自称“奴才”的人,尊严感又在哪儿呢?《雷雨》里的鲁贵、《慈禧太后》里的李莲英以及许许多多被迫或甘愿做奴才的人,他们是放弃了尊严的人,所以他自称“奴才”,行动点头哈腰,俨然一

只哈巴狗,这时的自卑就有些可悲了。

与自卑在形式上相反,其实本质相同的另一心理缺陷是虚荣。我们知道, 产生自卑心理的因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先天缺陷,有的是因为出身低微, 有的因为经济薄弱,有的因为生活中的某次经历严重伤害了自己,有的甚至就因为长得不够漂亮,形形色色各有原因。但其总体上来说,就是过于看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虚荣则相反,有意无意地高看自己,有的甚至成为自大狂、自恋癖。

为什么会产生虚荣心理呢?首先是不自信。一个充满自信心的人不会因为别人一句批评的话而受不了,相反,他会理智地分析别人的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因为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犯错误并不证明一个人因此就什么都不好,什么也不行了。一个有自信心的人会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成功, 也知道自己的不足,并且力求弥补自己的不足。在这种时候,一个人决不会受不了一句批评,相反,对批评他是真诚欢迎的,哪怕是敌人的批评。有句话说得好:“最难得的是朋友的批评,最可怕的是敌人的赞美。”我们知道, 许多成功的人都有虚心接受批评的例子,否则的话,一个人的进步是不可能的。世界上的许多伟人,都把别人的批评当作克服自己缺点的良药。著名的曾获得五连冠的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几乎每个人都曾被教炼“自卑、虚荣、自尊 - 图1”哭过。如果没有教练的严厉批评,她们怎么可能取得五连冠的佳绩呢?同时,这些姑娘们的心理是充满自信的,正因为自信,她们才虚心接受了批评,而一个只顾虚荣的人,恐怕是难以如此的。

产生虚荣心的另一个原因是空虚。由于没有追求,心理就不自信,但是又自视过高,这时候没有别的表现形式了,就只是虚荣。所以,心理学家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讲,虚荣其实是一种自卑。由于年轻,人生观、幸福观、道德观、尊严观都未定型,年轻人很难有从社会效果的角度来评价自己行为的能力;一个人越是空虚,虚荣心就越强烈。精神空虚的人只能靠外在的东西来支撑,而外在的东西真正可以支撑的又没有。所以,他就只好认可一种虚假的光彩,这往往表现为爱打扮或穿奇装异服、注意修饰自己,把自己的一点点优点总是摆出来或夸大了给别人看,甚至不惜撒谎、说假话。我们还记得非常有名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衣》吧?那是一群穷极无聊极度空虚的人演出的一场滑稽剧,他们都虚荣,而虚荣的代表则是那个既不自信又空虚的皇帝,他一丝不挂地在大街上行走还沾沾得意,最后还是一个天真的儿童的话道破了天机,使这些虚荣的人自取其辱。还有一些空虚的人为了引人注目,就去干一些出格的事情,这经常表现为打架斗殴,惹是生非。社会上一些不三不见的青年人经常穿得古里古怪,以此引人注目。一些小痞子甚至以伤害别人为乐,这一方面是道德品质问题,另一方面也是空虚无聊所致,最终是为了成全他们的虚荣心,并以此来换取所谓的“尊严”。震惊世界的刺杀美国总统里根的案件,凶手的目的竟然是为了成名,这简直太可笑了,为了虚名铤而走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和伤害他人生命,这真是虚荣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我们周围的年轻人虽然还未到这个地步,但为逞一时之勇而大打出手的实在是大有人在。可笑的是,这种人自以为获得了尊严,其实恰恰相反,反而成为别人讨厌和鄙视的对象。

我们谈了自卑,又谈了虚荣,其实二者都被一个东西紧紧拉扯在一起, 那就是自尊。自尊的意义,我们在本书中已经反复讨论了,在此就不再作过多的探讨,我们是就三者之间的联系,来作一次讨论。

自卑之所以产生,其实是因为自尊不能满足之故;虚荣同样是因为想得到的尊严没有得到,因此才弄出一些假象,自欺欺人。话说回来,自尊的要求并没有错,甚至有点虚荣心、自卑感也是人之常情。因为,人对尊严的要求是无限的,贵为皇帝还有不自信而虚荣的人呢,况且我们?生活中的不如意也会阻碍自身优势的发挥,为此而夸大一些优点想多挣一点尊严也无可厚非。其实,尊严感和虚荣心是可以互相促进的,自卑也同样。所谓“知耻而后勇”,“知不足才有所进步”。但是,一切都不能太过,人一旦走向极端就会失去平衡,失去平衡的人怎么会向上攀登呢?又怎么会保持自己的尊严呢?

认清自卑和虚荣的特质,认清之后,还要对自己宽容一些,留一些改正的空间和时间。也许我们要不断地改错才能进步。只要能进步,改几次错没有什么关系。

有一点儿自卑,有一点儿虚荣,自尊心就好过一些。再改进,就会拥有别人给予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