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堡式官宅——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晋城市北留镇境内,是清康熙年间的名相陈廷敬的故居,又叫“午亭山村”。

皇城相府建筑群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有院落16座,房屋640间,总面积36580平方米。内城始建于1632年,有大型院落8座,为明代建筑风格。

外城完工于1703年,建有前堂后寝、左右内府、书院、花园、闺楼、管家院、望河亭等,布局讲究、雕刻精美。

康熙名相陈廷敬的宅邸

地处太行山腹地的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有一座城堡式建筑群,它依山而筑,城墙雄伟,房屋朴实典雅、错落有致。

它便是我国清朝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光禄大夫兼吏部尚书,清代名相陈廷敬的故居皇城相府。

说起这位陈廷敬,他可是我国清代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据说,陈廷敬原名陈敬,祖辈为郭峪村名门望族,1658年,年仅20岁的陈敬考中进士,因为同榜进士中有两位陈敬,为易于区分,顺治皇帝在朝廷上亲自为其更名,在他的名字中间加上了一个廷字。

古人相信,人的名字可以决定他的人生际遇,顺治皇帝的这一小小改动,便成为这位新科进士人生命运的重大契机。

此后的54年间,陈廷敬平步青云,喧极一时,成为康熙皇帝的政治导师与肱股重臣,先后封官进爵28次,作为一个汉族人,历任除兵部以外的其他五部尚书、侍郎等职。

由于陈廷敬与康熙皇帝具有师生关系,为此,康熙帝对老师极为重视,并曾两次去陈廷敬的宅邸做客。

陈廷敬的宅邸,原名“中道庄”,康熙帝光临此地后,为它赐名并亲笔御书“午亭山村”。后人习惯称它为“皇城相府”。

这座宅邸是一座枕山依水、坐东朝西的小城。该城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在陈廷敬出生前,这里的内城便已存在。

据说,这里最初只是一座官宦府,始建于明宣德年间,由陈廷敬的太祖父、明嘉靖朝陕西按察使陈天佑建于17世纪初。后来,又由陈廷敬的伯父陈昌言于1633年,为避难而扩建,名为“斗筑居”。

内城城墙东西相距约70米,南北相距160米,设五门,墙头遍设垛口,重要部位筑堡楼,并在东北、东南角制高点建有供奉义士关公塑像的春秋阁,以及供奉我国古代传说主宰文运功名的神祗文昌帝塑像的文昌阁。

城墙内四周设有藏兵洞,也称屯兵洞,计五层125间窑洞,用砖石砌就,是内城核心防御建筑河山楼的附属工程。

藏兵洞因地制宜,层层递进,洞间三五相连,层间暗道相通,出入方便,直达城头。攻防兼备,主要在战时用来驻扎家丁和垛夫。

内城北部便是河山楼,建于1632年,是皇城相府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皇城相府中最高的建筑。

河山楼高达七层含地下一层,楼平面呈长方形,长15米,宽10米,高23米。楼外墙整齐划一内部则逐层递减。整个河山楼只在南向辟一拱门,门设两道,为防火用。

外门为石门,门后施以杠栓可同时容纳千余人避难,如此的高度与规模在明清建筑中极为少见。更为难得的是,这样一座砖石高层建筑,历经近四百年的风雨沧桑,仍旧巍然屹立,雄踞一方,周边至今没有超越其高度的建筑。

作为一座民用军事防御堡垒,河山楼的设计非常科学,考虑极为周全。河山楼三层以上才设有窗户,进入堡垒的石门高悬于二层之上,通过吊桥与地面相通。

在第三层中间的窗户,也与别的不同,据说,此口是河山楼的通道,有人出入河山楼,可以从此口放下软梯,供攀爬出入。

在河山楼的楼顶,还建有垛口和堞楼,便于瞭望敌情保卫城堡,底层深入地下,开辟有秘密地道,便于转移逃生。河山楼内还备有水井、碾子、石磨等生活设施,储备有大量粮食,以应付可能出现的长期围困。

河山楼虽因避战乱而兴建,但其在和平时期,却仍可作观赏览胜之用,故而又名“风月楼”。

除了藏兵洞和河山楼,在皇城相府的内城建筑,还有祠庙、民宅和官宦邸等三类。这些建筑风格迥异,其中,祠庙建筑有陈氏宗祠,民居有麒麟院、世德居和树德居,官宦私邸有容山公府和御史府等。

陈氏宗祠里面供奉的是陈氏先祖的牌位。祠堂正门的两侧悬挂着一副后来乾隆皇帝对陈家明清两代人才辈出高度概括的对联:

德积一门九进士;

恩荣三世六翰林。

麒麟院是皇城相府最早期的建筑,它创建于明宣德年间,曾经数次改修重建,最终形成后来的格局。

在1632年,陈氏一族避难于河山楼时将器具、马匹均藏于该处,幸免于劫,为此,陈氏族人认为此地乃祥瑞之所,又因此院门边的石兽和门前的影壁均有麒麟图案,俗称“麒麟院”。

麒麟院正堂挂着一块儿匾额,上面写着遒劲有力的3个大字“荣德宫”。

内城民居世德居,又名世徳院,由3个院落构成,建于明正德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是皇城相府内现存最早的建筑。

明朝末年,陈廷敬的父亲陈昌期成为这里的主人,1638年,陈廷敬出生在该院。

院落为东西向的两个并列四合院,主院由正房、厢房和倒座围合而成。正房为三层楼房,采用“明三暗五”形式。第一层的西房为陈廷敬的出生地,第二层为藏书楼,第三层为藏版楼。

厢房和倒座均为二层楼,院落四角为封闭或开敞的天井。

这种建筑形制极其独特,与我国云南“合五天井”民居有某些类似之处。院内地面以素砖枵条石铺筑,主院西北天井辟门与偏院相通,门内不设影壁。

陈廷敬出生后,与他的8个兄弟及堂兄陈元先后在这里接受陈昌期的儒学教育,并从此走上仕途光宗耀祖,为此,世德居被誉为是陈氏家族兴旺繁荣的发祥地。

树德居,又名树德院,位居内城之东北角,建于明嘉靖年间。院落大体形制均与世徳院类同。偏院布局同主院基本相同。

内城的官宦私邸容山公府坐北朝南,由前后两进院落组成。每院一正两厢,所有房屋均为硬山式双层出檐屋顶,前院为会客室,后院为内宅。是陈氏六世祖、陈家家族中第一位进士陈天佑的府第,别称“肃政廉访”。

内城的另一官宦私邸御史府,是陈廷敬的伯父陈昌言的故居。因其官职为都察院御史,故称御史府。

由于地理位置有限,御史府的主体建筑被建成并列两院,左为庭堂,右为内宅。正门楼牌上记有“台谏清风”4个大字,见证陈氏一族光明磊落、清正廉洁之气节。

陈昌言是陈氏家族的第二位进士,他的儿子陈元,则是陈家的第四位进士。内城城门上的“斗筑可居”匾额即是陈昌言的手笔,“斗筑”意思是说城堡狭小形似斗状,“可居”表示保安求全安身之地。这4个字充分表达了遭逢乱世的陈氏家族对平安生活的渴望与祈盼。

除了御史府,在相府内城,陈廷敬的伯父还有一座名为“中和居”的院子。

此院不大,是个典型的四合院,大门门楣上,挂着一块写有“中和居”3个大字的匾额。院内的一正房和两间厢房均为面阔三间的二层楼建筑。

据说,陈昌言一生信奉“中和”两字,所以将自己的院子命名为中和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相府内城,还有一座著名的止园花园,这是陈氏家族最大的一处园林,占地近11000平方米,院内有小亭、池塘、假山和廊道,是相府主人经常召集文人墨客饮酒作诗和陶冶情操之地。

在此花园内,还有一座书院,名为南书院,又名“止园书堂”。此书堂创建于清顺治年间,为两进院落,规模宏大,主体建筑是一座三层楼,两旁的厢房为两座二层楼。此地是皇城陈氏子弟们学文习儒科举仕进的摇篮。

再说辅佐康熙51年的陈廷敬,他不仅是一位为奠定康乾盛世做出重要贡献的政治家,更是清初的大学者,除了自己的《午亭文编》等多部著作传世之外,还负责主持编撰了我国历代收字最多的《康熙字典》,而他的儿子陈壮履也参与了这一文化工程,父子同修一部字典,一时被传为佳话。

陈廷敬一生备极荣恩,康熙皇帝称其为“全人”,在花甲之年还为其御笔题写了“午亭山村”匾额和楹联:

春归乔木浓荫茂;

秋到黄花晚节香。

并对陈廷敬表示,这是他最后一次为臣子题字。

由此一来,可以看出,陈廷敬在康熙帝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旁注]

光禄大夫 官名。大夫为皇帝近臣,分为中大夫、太中大夫、谏大夫,无固定员数,亦无固定职务,依皇帝诏命行事。汉武帝时改中大夫为光禄大夫,为掌议论之官,大夫中以光禄大夫最显要。西汉后期,九卿等高官多由光禄大夫升迁上来。皇城相府的主人陈廷敬便担任过此官。

五部尚书 尚书战国时亦作“掌书”,齐、秦均置。为低级官员,在殿中主发布文书。秦及汉初与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称“六尚”。六部,从隋唐开始,是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皇城相府的主人陈廷敬担任过除了兵部尚书之外的其他五部尚书。

按察使 我国古代官名。唐初仿汉刺史制设立,主要任务是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由宋代提点刑狱演变而来。“按察”相当于古代的“陈臬”,因此按察使又叫“臬台”。清代省级地方官员分二司,分别便是布政使和按察使,俗称藩台,同为省长。皇城相府的创始人便担任此官职。

垛口 指城墙上的矮墙前方突起的部分。可用来作为守御城墙者在反击攻城者时的掩蔽之用。一般垛口曾数10厘米到数米都有。具体构造是:从墙上地坪开始砌至人体胸腹部高度时,再开始砌筑垛口。垛口一般砌筑成矩形。垛口上部砌有一个小方洞即瞭望洞。

吊桥 又称悬索桥,由悬索,桥塔,吊杆,锚锭,加劲梁及桥面系所组成。是由承受拉力的悬索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吊桥的跨越能力是各种桥梁体系中最大的。按加劲梁的刚度,吊桥又可分为柔性与刚性两种。

碾子 是用人力或畜力把高粱、谷子、稻子等谷物脱壳或把米碾碎成子或面粉的石制工具。由长约70厘米、直径约60厘米的圆柱形碾砣子和承载它的直径约170厘米的碾盘构成。碾盘架在石头或土坯等搭成的台子上。

麒麟 亦作“骐麟”,简称“麟”,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因古人把麒麟当做仁兽、瑞兽,所以在神话传说中被誉为神仙的坐骑。皇城相府中的麒麟院中,有很多以此动物为原型的石刻图案。

明三暗五 是我国古代民居常见的一种形式。是五间房,中间三间房是通的,从外表看中间一扇门,两旁两扇窗,左右两间卧室比中间三间长,并左右两边各有一扇门。如此一来,从正面看,就像是3个门,而从后面看,则是5个门。

都察院御史 都察院是我国明清时期官署名,由前代的御史台发展而来,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都察院的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又依十三道,分设监察御史,巡按州县,专事官吏的考察、举劾。

《康熙字典》 是一部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12集,以12地支标志,每集又分为上、中、下3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47035个的汉语辞典,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是清朝康熙年间张玉书、陈廷敬等30多位著名学者奉旨编写。

[阅读链接]

据说,皇城相府的另一名称为“黄城”。传说,陈廷敬当朝廷官员以后,常住在北京,而他的老母亲非常想去北京看他。

陈廷敬考虑到母亲年事已高,千里奔波难免劳顿,于是就说:不用来了,我在中道庄给您修一个小北京就行了。

于是,陈廷敬便在陈家内城的基础上修建了一座外城。外城的城墙按照北京城墙修建。

不久,朝中有人弹劾说,陈廷敬在家乡修建皇城,意图谋反。

听说皇上要调查此事,陈廷敬马上派人提前赶回,将城墙全部涂成黄色。调查官员回京后禀报说,陈廷敬修的只是黄城而已,陈氏家族于是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