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故宫——牟氏庄园
牟氏庄园,又称“牟二黑庄园”,坐落于山东省栖霞市城北古镇都村,是北方牟墨林家族几代人聚族而居的地方。
整个庄园建筑结构严谨,紧固敦实,雄伟庄重,是我国北方规模最大、全国保存最为完整、最具典型性的庄园。
牟氏庄园以其恢宏的规模、深沉的内涵,被诸多专家学者评价为“百年庄园之活化石”与“传统建筑之瑰宝”,同时牟氏庄园还被后人誉为“中国民间小故宫”之称。
牟之仪之子始建庄园日新堂
牟氏庄园又称“牟二黑庄园”,此庄园不仅规模恢弘,古朴壮观,而且还融集了我国历史文化、建筑文化和民俗文化之大成。
那么,如此恢弘壮观的牟氏庄园究竟是谁创建的呢?又是如何创建的呢?
关于牟氏庄园的创建,离不开一个叫做牟墨林的人,说到牟墨林,却要从牟墨林的祖父牟之仪说起。
牟之仪原居栖霞市的“悦心亭”,于1742年迁居到古镇都村后来的牟氏庄园处,在那里曾建草堂4间,即“小澥草堂”,因此牟之仪成为牟氏庄园的第一代主人。
虽说牟之仪是牟氏庄园的第一代主人,但当时牟之仪的家境并不富裕,他18岁时丧父,与叔叔牟悌同住,关系如同父子,30岁承叔命而与叔叔分居。据牟氏第十四世牟愿相所著的《小澥草堂古文集》中记载:
牟之仪三十岁承叔命分家,始从城内悦心亭徙居古镇都。
君顾内外萧然如寒士家,凡古鼎法书彝器珍玩一概无有,甚至几案床榻之属,人家日用者皆无之。
乡居后,始稍稍置焉,多粗蠢无文饰,君亦安之,不以为拙也。
由此可以知道,牟之仪从小家境平穷、命运坎坷,即便如此,他从未想过自暴自弃,而是在与叔叔分家后,自己从“悦心亭”迁居到古镇都村,并逐步发展和建设自己的家园。
在建设家园的过程中,由于当时的经济势力还达不到一定的规模,再加上他平时深居简出,不爱张扬,不闻世上乱事,对农业缺乏研究,也没有聚积财富的章法和手段,因此整个家园在建设的过程中,速度十分缓慢,一直到他去世,土地增加的数量也十分有限。
在牟之仪去世后,他的5个儿子不仅分了家,而且每家还均分了约60亩地,其中牟之仪最小的儿子牟綧就是靠这60亩地起家的,成为牟氏家族日后爆发的奠基人。
虽说牟之仪去世时,牟綧才年仅7岁,但牟綧天性聪明,精通农业,经常贩运谷物,囤积居奇,并趁灾荒年、青黄不接之际,外粜粮食卖钱置地。
据传,牟之仪与叔叔分家时,只有300多亩地,但到牟綧的时候就已经置地达到上千亩了。牟綧从最初的60亩地,发展到上千亩土地,由此可以看出,牟綧的经营手段是非常精明的。
在拥有了这么多土地以后,牟綧当然就想在自己的土地上修建房屋了,于是,牟綧带领着请来的工人,修建了牟氏庄园内最早的一组建筑群“日新堂”。
这座日新堂,俗称“老柜”,共六进5个院落,以次建门厅、道厅、客厅、双层寝楼、卧房、北群房及西群厢等,计有房屋89间。
“日新堂”建于1735年,那时周围还是一片荒野,建筑比较零落。直到后来牟綧之子牟墨林当家以后,才逐步形成规模。
日新堂成为牟墨林居住的院落后,庄园的许多重大决策都是在这里完成的,被看成是牟氏庄园的发祥地,牟墨林去世以后,这里一直被后世的长子长孙来继承,与其他院落相比,这里更有历史沧桑感。
日新堂的门厅又叫祭祀厅,这里是日新堂逢年过节祭祀祖先的场所。门前的一副楹联上写道:
专心唯危唯微唯精唯一;
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
这体现了牟氏祖先对于子孙后代在读书做人时的严格要求。在那时,人们把祭祀看得很重要,以为是赡养的继续,是孝道的体现,因而就特别虔诚。
牟家作为大户人家,祭祀活动比一般人家更为隆重,更为繁琐,特别是在农历大年期间。不过,牟家在农历年期间的祭祀事务,不是他们的家人操办的,而是由本族一位通晓祭祀程序仪式的人代劳。
农历“腊八”这天,祭祀人就要来洒扫祠堂,赶做祭品;腊月二十三是农历“小年”,这一天要祭祀灶王爷,传说这天灶王爷要上天庭汇报各家各户一年来的表现。只有让他满意了,他在玉帝面前才肯多说好话,才能保证全家平安,就是所说的“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因此,祭祀是马虎不得的。
自腊月二十八开始,要每天3次给各路神仙上香,这是为了保证提前回家过年的先祖不受冷落;到了年三十晚上,估计列祖列宗全部到齐,这时厅内便香烟缭绕,烛光通明,牟氏后人纷纷前来祭奠叩拜,以尽孝道。大年期间的祭祀活动要持续到农历的正月十五才告一段落,前后长达20多天。
日新堂中一堵用黑色石块砌成的石墙,是庄园錾墙中又一个特别样式,石墙布局是不规则状,宛如山路弯弯、溪流常常、别有趣味。
除了这间祭祀厅,在日新堂内,还有著名的日新堂大楼。此楼共有两层,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面阔四间,一层有一正门,门上写有“堂乐宝”3个字。
在此大楼旁边,还有一件殡仪厅,在殡仪厅的后面,是庄园内的作坊,主要有酒坊、油坊和粉坊,原料来自于地租,产品用于牟家人自己食用。
此外,在日新堂内,还有一棵古树,学名紫薇,俗称“百日红”,当地叫“痒痒树”。据说,这是牟綧的兄长亲手栽种的,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树龄,仍然花势旺盛。当地人非常看重这棵古树,并加以崇拜。
“日新堂”是牟家的长子和长孙居住的地方。按照封建家规,长子长孙所继承祖业的份额要多于其他子孙,于是,“日新堂”便成为了庄园分支中最富有的一家。
[旁注]
草堂 指草庐,常指隐者所居的简陋茅屋。后来也指文化人常谦称自己的书斋楼堂为草堂。如,叶子彤《赠陈志岁先生》楹联:“载履倾怀,志耽风物明心迹;敬勤娱兴,岁抱沧桑寓草堂。”
牟愿相(1760年~1811年),字亶甫,自号“铁李”。山东著名古文学家,栖霞古镇都人。他自幼聪明好学,善古文辞。中年随父牟绥居莱芜6年,所做诗、文数百篇。一生体弱多病,52岁病逝。所著《小澥草堂诗集》,于逝后42年由海阳其婿李珏刊行。
祭祀 指祭神、祭祖,根据宗教或者社会习俗的要求进行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一系列行动或仪式。也被称为吉礼。祭祀典礼则是按着一定的仪式,向神灵致敬和献礼,以恭敬的动作膜拜它,请它帮助人们达成靠人力难以实现的愿望。
祭品 顾名思义就是祭祀时用的物品。根据不同种族和不同地域,祭品的形式也是十分丰富,有动物,如猪、牛、羊、鸡,也有植物,还可以是食物或者衣物等物品。在诸多食物中,又以肉食为最。
灶王爷 也称灶神、灶君、灶公灶母、东厨司命、灶司爷爷,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晋以后则列为督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自人类脱离茹毛饮血,发明火食以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灶就逐渐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崇拜灶神也就成为诸多拜神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油坊 是使用榨油机榨植物油的作坊。在我国农村,油坊榨油多为副业,往往秋后开工,春耕大忙前收摊。以黄豆、花生、芝麻、棉籽、油菜籽等为原料进行榨油。榨油所余之渣因其形圆,统称之为饼。
[阅读链接]
尽管人们认为牟氏庄园内的第一建筑日新堂是牟之仪的长子牟綧带人始建的,但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日新堂内的大楼是牟之仪修建的。
这座大楼自修建完成以后,便只传长子、长孙,不传其他子嗣,为此,当年年仅7岁的牟綧并没有分得这一房屋。直到成年后,牟綧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自己的兄弟中最富有的一位,并在后来花钱从自己的侄子牟愿相手中买回了这座古老的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