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的建筑装饰和文物

从明万历年间至清嘉庆十六年,静升王氏家族的住宅,随其族业的不断兴盛,在村中,由西向东,由低到高,不断延伸,渐修渐众,营造了总占地面积达25万平方米之巨的王家大院建筑群体,远比占地15万平方米的北京皇家故宫庞大。

这座古老的建筑群不仅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还是一座具有精美装饰的建筑。王家大院建筑装饰的典范,主要体现在为屋面、建造外和建造内三部分。

通常屋面建筑中的屋顶为一栋建筑物的帽子,因此在装饰上也很有讲究。王家大院内很多房子采用的是鹿纹瓦当,其材料为小青瓦。

鹿被看做善灵之兽,可镇邪。鹿又象征长寿,“鹿”与“禄”谐音,象征富贵,故蝙蝠、梅花鹿、寿星合起来叫做“福、禄、寿三星”。

但不同的精美图案各有不同的象征意义,龙凤象征夫妻恩爱,松鹤象征长命百岁,蝙蝠象征福运将至,凤凰牡丹象征富贵安康,鲤鱼跳龙门象征仕途通达。

王家大院中山墙顶部的山尖通常做成“五花山墙”。这种山墙是传统的建筑形式之一。在悬山山墙上部,随排山各层梁及瓜柱而呈现的阶梯形结构。

它随屋顶的坡势层层叠落。一般迭落两三次,每层在墙头上用小青瓦做成短檐和脊,脊上青瓦竖立排列,尽端处起翘反卷。脊下两侧是短短的瓦垅,沟头滴水,一应俱全。这种逐层迭落的山墙被当地称之为“三花山墙”或“五花山墙”。

其中五花山墙最重要的功能是防火,以免一间房子失火,殃及附近住宅,所以“五花山墙”别称“封火墙”或“风火墙”。

王家大院的建造外是指其四合院外墙面的装饰。“王家大院”外全部采用石材雕刻装饰,包括屋柱、窗等。牢固耐用、内外对承的需要。

王家大院的建造内是指其四合院外墙内的装饰,包括除“大木构架”以外的木构件,如梁枋、楣罩、琴枋、雀替、擎檐撑、门、窗、罩、栏杆和裙板等构件。这些木构件一般使用驱邪祈福的图案较多。

其中以人物为题材的有蟠桃盛会、文王访贤、麻姑献寿、郭子仪上寿图等。以祥禽瑞兽为题材的有龙、凤、狮子、麒麟、鹿、鹤、喜鹊、蝙蝠、松鼠和鱼等,并组成丹凤朝阳、狮子滚绣球、五蝠捧寿、凤穿牡丹、喜鹊登梅图等。

但王家大院内的房屋装饰以暗八仙和佛八宝为题材的较多,其寓意为求仙得道。洞门和窗格也有以宝瓶形和葫芦形的洞门,寓意为平安、多子多福和吉祥。

据传,王家大院选用宝瓶和葫芦形状为洞门,是因为“瓶”的谐音为“平”,因此宝瓶形洞门象征平安。

葫芦为八仙之一铁拐李的法器,又是传统画老寿星手中之物,葫芦繁殖力很强,结果时十分繁茂,有“多子多福”的象征意义,葫芦被民间视为吉祥物,因此葫芦形洞门具有多子多福和吉祥之意。

王家大院的窗格图案以绵纹和动植物相配合而成,如梅花和竹衬以冰裂纹,象征为春天到来,万物生机勃勃。

王家大院的装饰意义广泛,因而“王家大院”被象征为商人的精神世界和处世哲学。同时它也有别于其他的古典园林,还被象征为文人的精神世界。

在王家大院中,最能体现文人的精神世界就属其匾额了,在整个大院中,凡堂必有楹联,凡门户必有匾额。其质料大多数为木材质,少数是砖石刻成。它们诗书气华,无一雷同,字数寥寥,意境悠远。

所有匾额不仅增添了宅院的儒雅之气,还赋予每幢院落妙不可言的精魂神韵,驻足品味,令人叫绝,其书写,有行书,有隶书,有篆体,有章草;其造型,有竹型联、秋叶额、书卷额、折扇额。

其内容,或颂德,或言志,或垂教,如“映奎”、“桂馨”,期盼科考顺利,出类拔萃;“观我”、“视履”,警示个人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就日瞻云”夸示谒见皇帝之荣耀等。

这些形制不大的装饰品,仿佛无处不在的精灵,多少年来,默默地以不同的形态点缀在这古朴而堂皇的王家大院,作为文化的象征,使得以商发家的王家有了品位。

在王家大院,除了这些与众不同的建筑装饰,还有一批珍贵的文物珍藏品。包括明清时期著名书画家郑板桥的手书楹联,祁隽藻的门匾,傅山与刘墉的条幅,唐伯虎与文征明的绘画,翁方纲的石刻、木匾等。这些名人真迹之所以见之于王家,与其家族的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关联。

据《王家族谱》中记载,王家在清康乾嘉鼎盛时期,在外为官者与上流社会及书画名家多有来往,而且过从甚密。故而,在当时求得几幅名家墨宝自在情理之中。这些藏品,有的木匾、石刻仍在门额上镶嵌着,有的存放在展柜里供游人参观。

从价值意义上看,它们虽经历了二三百年时日的侵蚀,但魅力依然,价值更高。

同时,在王家的西大院内,还有一批珍贵的明清家具,造型简洁,雕刻精美,充分展示了优质木材的质地、色泽和纹理的自然美。

另外,在王家大院内还有很多从当时保留下来的奇花异草,它们主要有丁香、金桂、银桂、榆叶梅、海棠、山桃花、夹竹桃、杜鹃花、栀子等。树多为枣树、槐树和石榴树。

在整个大院内的阶前花圃中更有草茉莉、牵牛花、扁豆花、凤仙花等。这些植物并非随意栽种,其中许多花木有着古老的象征意义,寄寓着主人的良好愿望和寄托。

其中,槐树,开淡黄色小花,结圆长条形荚实,形像金元宝,被视为吉祥物。民间栽种普遍,有吉词道“门前一棵槐,不是招金,就是进财”。“槐”字谐音“怀”字,也象征为拥有的意思。

这些植物不仅为王家大院增添了不少的活力和生命,还成为王家大院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王家大院中,不仅有着古老的奇花异草,而且还有着“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的建筑,因此在古建范畴中,王家大院的艺术内涵可谓贯穿种种,无所不包,继而更是有着“民间故宫”和“山西的紫禁城”的美名之称。

[旁注]

故宫 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

瓦当 俗称瓦头。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前端或位于其前端的图案部分。是古建筑的构件,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有着不同的特点。

梁枋 房子的木结构。其中,梁指木结构屋架中专指顺着前后方向架在柱子上的长木,枋指两柱之间起联系作用的方柱形木材。就是支撑房屋顶部主要构件的统称。

雀替 是指我国古建筑的特色构件之一。宋代称角替,清代称为雀替,又称为插角或托木。通常被置于建筑的横材梁、枋与竖材柱相交处,作用是缩短梁枋的净跨度从而增强梁枋的荷载力;减少梁与柱相接处的向下剪力;防止横竖构材间的角度之倾斜。有木雀替和石雀替两种。

八仙 最早起源于我国道教,是神话传说中的八位仙人。即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和曹国舅八位仙人。

行书 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郑板桥(1693年~1765年),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江苏兴化人。他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

祁寯藻(1793年~1866年),字叔颖,一字淳甫,避讳改实甫,号春圃、息翁,山西寿阳人。清朝大臣,三代帝师,四朝文臣。其书法由小篆入真行,师承二王,出颜柳,参以山谷,深厚遒健,自成一格,为清代中晚期著名书法家,有“一时之最,人共宝之”、“楷书称首”的赞誉。

傅山(1607年~1684年),明清之际思想家、书法家。初名鼎臣,字青竹,山西太原人。明诸生。明亡为道士,隐居土室养母。康熙中举鸿博,屡辞不得免,至京,称老病,不试而归。顾炎武极服其志节。于学无所不通,经史之外,兼通先秦诸子,又长于书画医学。著有《霜红龛集》等。

[阅读链接]

在王家大院内珍贵的物品中,还有两件稀世之宝:

一是件“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一件是清光绪年间的一张组合式红木雕花“龙凤床”。

据考证,前者除北京故宫和王家所存之外,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再发现。后者被国家文物部门鉴定为上品级的重点文物,现在已被视为王家大院的镇宅之宝。

这两件珍贵的文物是王家珍藏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