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堡式窑洞的内部建筑

姜氏庄园位于陕西省米脂县城东的桥河岔乡刘家峁村,是陕北地区最大的财主姜耀祖于清光绪年间投巨资,亲自监修的私家宅院。

此庄园依山就势,背山面水,负阴抱阳,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40余亩,由上、中、下三院和碾磨院、葡萄院、鸡鸭棚、库房、井楼、炮台和寨墙等部分组成,整个建筑为砖石结构,是全国最大的城堡式窑洞庄园。

庄园有365个台阶,此台阶的数目正好是一年的天数,具有一年四季天天吉祥,岁岁平安,步步登高之美意。

整座庄园的寨墙都是用大石块所砌成的,其寨墙高9.5米,宽24.3米,在寨墙的下方还有一座石拱形寨门,门额上方镶有姜耀祖手书的“大岳屏藩”4个石刻大字,其字体遒劲浑厚,寓意为庄园有如大岳一般的屏障,可以保障庄园的绝对安全。

另外,这4个字还巧妙地隐含了两代主人的名字。其中“岳”字隐喻了姜耀祖,“藩”字隐喻了姜耀祖的长子姜树藩,而“大”在这里作形容词,喻示主人有大山一般的实力和气度,能“福泽子孙,荫庇后世”。

进入寨门最先看到,在它的东侧建有一孔与寨墙连为一体的井窑,此井窑高5米,东西宽4米,在其上方还横置两根木椽,此木椽是家主乘坐的轿子闲置时,为了防止潮湿而设计在空中的吊放梁架,并且在梁架的顶部还箍有两个石锁。

那么,为何梁架的顶部会箍有两个石锁呢?

据说,姜家乃武举世家,姜耀祖为了让他的儿子习武练功,特意请来武教师,将其练武所有的沙袋吊置在这两个石锁上,因此梁架的顶部才会箍有两个石锁。

离井窑不远处,还有一口深井,其井深33.3米,井口设有手摇辘轳是用来汲水的,水源引自山下的泉眼,其水质十分的甘甜爽口。

关于此井口的结构于寨墙之内的深井,有着3个特殊的意义,其一不出宅院就能方便用水;其二可以保证井水卫生;其三能防止他人在井内投毒,因此即使被困宅院数月,也无饮水之忧。

深井的左边有个高1米,宽2米的巨形贮水石槽,此石槽做工精细,均以一寸三錾的斜錾和一寸四錾的立水錾打制而成,并且在石槽的顶部还留有一方口,据说是上院佣人从石槽内取水的一个道口,上面同样装有手摇辘轳,具有二级提水的功能。

在石槽的附近还有一孔小圆窑,也就是门房。小圆窑的顶部也留有一小方口,其目的是让绳子从方口穿过,如遇匪徒、盗贼袭击时,门卫便拉响炮台上的铜铃报警,全院立即进入戒备状态或藏入窨子,由此可见,井窑整体设施,都具有双重或多重功能,可谓设计巧妙,功能颇多,匠心独运。

在井窑的北边是姜氏庄园的第一层院落——下院,此院也叫管家院,宽15.3米,深10米,是我国陕北典型的窑洞四合院。其特点是宽大于深,即敞亮、通风、纳阳极佳,又给人以恢宏大气的感觉。

下院的前方有一座用水磨青砖所砌筑的大门,猫头滴水,五脊六兽硬山顶,墀头砖雕“福禄寿喜”、“狮子滚绣球”、“五福捧寿”、“寿桃”等图案,雕刻精致,栩栩如生,包含了家主期盼永久富贵,延年益寿,万事如意的愿望。

在大门的门额上方还悬挂着“大夫第”木雕金匾。“大夫第”这3个字,是由清朝五大书法家之一史年佑所题,可见当年的家主既有一定社会地位,同时也注重名人效应。

在门额上方不仅有木雕金匾,还有一对“寿桃”门簪,此门簪既牢固连接门杠,又起装饰作用,因此还具有“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寓意,并且在门额下方的门洞两侧还有一对抱鼓石墩,此石墩与“寿桃”门簪相互对应,又称“门当户对”。

下院的正后方为三孔窑洞,是管家居住的,而两侧的六孔厢窑有的作塾房,有的供佣人居住,北侧窑腿上有一小圆门是通往中院和上院的阶梯暗道,也是佣人行走和小少爷们上下学的通道。

从下院的西侧经过石砌涵道,便可到达庄园的第二部分——中院。

庄园的中院宽18.9米,深16米,其门庭仍以水磨青砖构建,猫头滴水,五脊六兽硬山顶,脊饰“祥云瑞草”,墀头砖雕“福禄寿喜”、“天官赐福”、“麒麟送子”、“万象更新”、“缠枝牡丹”等图案,寓意福禄祯祥,子嗣兴旺,富贵不断。

中院的门内是水磨青砖影壁“旭日”门,寓意旭日普照,如日中天。栱眼壁饰砖雕“文王访贤”图案,表示家主同姜太公一样,“怀才隐居”,一旦机遇到来,便可“出将入相”。另外,姜太公在此,也有“百无禁忌,大吉大利”之意。

内额栱眼壁砖雕上有“赤炼丹心”图,从表面来看,“炼丹”是求长生不老,实则是表达了家主怀有报效朝廷的一片丹心。

在中院门内的两侧还有三间大厢房,和一间小耳房,大厢房是用于接待贵客的房屋,也称东厢房,小耳房是用于接待一般宾客的房屋,也成西厢房。

东厢房比西厢房稍高20厘米,这微小的尺度变化在庞大的宅群中并不明显,常人难以觉察,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建造呢?据说这是按照古代“昭穆之制”,左为尊位,东为上位的习俗而作,是一种等级观念的体现,符合东大西小的理念。

在东厢房的墀头中间,还有一幅名为“鼠食葡萄”的图案,此图亦有深意,其中,鼠乃属相之首,子鼠为先,寓意子嗣兴旺,但同时它也包含“大”和“尊”的意思,而葡萄为紫色,寓意“紫气东来”,因此“鼠食葡萄”图,具有子嗣吉祥如意的含义。

沿着中院的东厢房向上走,便可到达上院。

上院为姜氏庄园的主宅,宽19.2米,深17.10米,布局为“明五暗四六厢窑”式窑洞院落,这在陕北属于最高等级的宅院。

那么,什么是“明五暗四六厢窑”式窑洞院落呢?其中,“明五”是指正面台阶上的这5孔石窑,也称上窑,是主人居住的地方,它的涵义为“五子登科”。

“暗四”是指上窑两旁的套院,俗称暗4间,它的涵义是“四喜盈门”,是主人的厨院和库房。

“六厢窑”是指两侧的6孔窑洞,它的涵义是“六六大顺”,是晚辈居住之地。这“明五暗四六厢窑”合数为十五,无论是分是合,均取单数,单数是增,双数为圆,是希望人口增加,财产增值,隐含“人财两旺”的寓意。

同时,上院属于坐东向西的方位,顶部穿廊抱厦,檐头砌十字花墙,每孔窑宽11尺,进深25尺,室内每孔窑都有过洞相通,并且均设有火炕、暖阁、壁橱等,看起来十分的讲究。

不过,在上院之中最为讲究的设计是垂花门,垂花门为整座宅院的精品,属于砖木结构,其建筑特点为柱梁门框举架,双瓣驼峰托枋,同时门上还刻有雕花与彩绘,在门的上方还镶嵌着一块名为“武魁”的匾额,此匾额是彰显姜耀祖的曾祖父于1822年,高中第17名武举之荣耀。

上院之所以有如此精美的设计,是因为这里是家主起居之所,因此装修设计自然与其他院落不同,并且在院子中央还设有两张石床,石床的两侧还有家主亲手栽植的两棵老槐树。

据说,这两棵老槐树长的枝繁叶茂,绿树成荫。因此不论是烈日炎炎的中午,还是在繁星点点的夜晚,家主都可以在大石床上悠闲自得,安然惬意地乘凉休息。

不过,在石床下部还凿有一座石槽,石槽内部可注入清水,不仅可以起到纳凉的作用,还可起到阻止各种蛇虫鼠蚁的侵扰。

由此可见,姜氏庄园的整个建筑设计奇妙,工艺精湛,布局合理,浑然一体,不仅是我国最大的城堡式窑洞庄园,也是汉民族建筑的瑰宝之一。

[旁注]

武举 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的武科,目的是选拔军事人才。唐时武则天于702年开始推行,考试内容包括箭、弓、刀、石等。以后宋、明、清等朝都有武举。相对于文科考试,中武举者称为武举人,武举第一则称为武状元。

窨子 是陕北人在山崖绝壁上开凿出的石洞,洞口很小,一般仅容一二人进出,里面却别有一番天地,小的10多平方米,大的几十上百平方米不等。其悬在半山腰没有进出的路,只能靠绳索吊着出入。是用来躲避强盗、土匪的避难场所。

五脊六兽 我国古代建筑里,起脊的硬山式、起脊的悬山式和庑殿式建筑有五条脊,分别为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正脊两端有龙吻,又叫吞兽。四条垂脊排列着五个蹲兽。统称“五脊六兽”。这神兽有祁吉祥、装饰美和保护建筑的三重功能。五个蹲兽分别是:狻猊、斗牛、獬豸、凤、押鱼。

门簪 是我国古代传统建筑四合院、三合院,甚至一些随墙门的小院出入门上的一种构件,起固定或装饰作用。主要位于大门上方,因和古代妇女使用的簪子相似而得名。有用2个或4个的,形式有圆形、六方形的。

猫头滴水 是一种土陶制品,是古人用手工捏制的房屋防雨建材。不过,它们的作用,不是主要用于来防雨,而是起点缀装饰作用的。猫头:顾名思义其形似一个猫的脸,它主要装饰在房檐上。滴水的形状像一个舌头,主要放在猫头的两边。在屋檐上设置这两个建筑,可以帮助屋顶排水。

昭穆之制 源于我国古书中的《周礼》规范。“昭穆”是古代义的宗法制度,规定的就是在宗庙和墓地的一辈人和一辈人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在始祖左边,为昭。三世,五世,七世在右边,为穆。

紫气东来 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为此,古人便认为紫色是吉祥的征兆。并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

抱厦 我国古代建筑术语。是指在原建筑之前或之后接建出来的小房子。也就是围绕厅堂、正屋后面的房屋。顾名思义,在形式上如同搂抱着正屋、厅堂。宋代管这样的建造形式的殿阁叫“龟头屋”,清代的叫法就是“抱厦”。

雕花 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工艺,在木器上或房屋的隔扇、窗户等上头雕刻图案、花纹。如《西游记》第二四回:“原来是向南的五间大殿,都是上明下暗的雕花格子。”

[阅读链接]

在姜氏庄园中,曾流传着一个关于“不弯腰”的故事。据说,当年修葺寨墙的一老石匠见姜耀祖从坡下走上来,心中有意刁难他,便将自己手中的钢錾落于墙下,想让姜耀祖捡起来拿给自己。

姜耀祖看到钢錾落于自己的脚前,只是“嘿嘿”一笑,对老石匠说:“修这宅院我连腰也不用弯,你老慢慢歇着,歇够了自己来捡!”说罢便扬长而去。

老石匠说:“这可真是不弯腰的姜财主!”

从这个故事中,不难看出姜耀祖的财大气粗,因此当年修葺此宅院,曾耗费小米9000余石,每年食盐多达一石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