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巧清朗——骨核匏器

骨雕就是以骨骼作为载体的雕刻艺术,骨雕的历史悠久,在陕西省西乡县何家湾发现的骨雕人头像距今约6000多年,是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骨雕作品,它为研究我国骨雕艺术提供了珍贵实物。

核雕是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其艺术特点是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雕刻手法也细致入微。所刻有诗文或渔家乐、百花篮、罗汉等题材。江苏苏州和扬州、山东潍坊、广东等地均有核雕,较有特色。

匏樽是酒杯的意思,也是古代所说的“八音”之一。匏,是我国古代对葫芦的称呼,一般由两个球体组成中间相连接,下面球体大,上面球体小的葫芦古代称为壶。匏艺则是指在匏上雕刻而形成的艺术品。

骨骼雕刻的出现与繁荣

骨雕是一种将动物骨头雕刻成各种工艺品的技艺,也泛指各种骨制工艺品。骨雕所使的原料是牛、骆驼的腿骨和腕骨,也有使用乌贼鱼骨制成工艺装饰画的。

骨雕是我国一门极为古老的雕刻技艺,其悠久的历史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如山顶洞人就用鱼骨磨制成针,或制成项饰。

在各个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了大批的骨制装饰品。例如,陕西临潼姜寨墓葬中有雕刻花纹的束发用的骨笄,以及8577颗骨珠。虽分属3串,但也说明原始先民对骨制的珠串有着令人惊讶的爱好。

山东省大汶口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也发现了骨雕筒16件、骨梳、骨笄等。

在浙江省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有一把刻有双头鹰纹的骨匕,鹰的神态凛凛威严,构图严谨、刀法流畅,显示了很高的水平。

在河南安阳和辉县、北京昌平等商代遗址中都有骨雕的梳、匕、笄和花板等,还发现骨雕作坊的遗迹,证明商代已有独立的骨雕行业。

其中骨雕花板长约16厘米,宽约7厘米,上端雕刻两层饕餮纹,下端雕刻带状图案,层次分明,疏密有致。骨匕的把手上雕刻云雷、饕餮、夔龙、夔凤等图案。骨笄以往只注重光滑,商代在造型上改进为花冠形,并雕刻夔凤等图案,成为插在头发上的装饰,发展至汉代即成为步摇。

商代的骨制品种类很多,按用途分类,有生产工具,如骨铲、骨耜等;有兵器,如骨矛、骨镞等;有日常用品,如骨梳、骨匕、骨刀、骨针;有装饰品,如骨管、骨珠、骨笄等;有礼器,如骨制的觚、筒、杯等,这些骨制品上还刻有精美的云雷纹、饕餮纹、夔龙纹等。在商代,骨制的装饰品是非常珍贵的。

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去世后,将500多枚骨笄带入墓中陪葬,这便是商代骨制品非常发达的明证。

自汉代之后,骨雕业逐渐衰落,民间以此为业者甚少。但随着嵌骨家具的兴起,骨雕技艺遂向镶嵌工艺发展,成为其他工艺美术的附属工艺。

至清代,由于朝珠和手串的兴起,骨雕业有所恢复。当时北京骨雕业以制作手镯、串珠项链、别针领花、国际象棋为主,成为出口商品;浙江的嵌牛骨装饰家具也很有特色。

清代官服实行披挂制,有许多相关的服饰,如朝珠和手串是服饰礼仪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在使用和制作上都必须符合制度。

朝珠是清代王公大臣,内宫后妃,各级官员的公服必备之物,挂于颈上,垂饰于胸前的装饰品,也是显示地位高低的标志。每串朝珠有108枚圆珠组成主串,另外3小串圆珠分饰于左右,叫“纪念串“,在中心位置上也有坠饰。

后面有“背云”,是用来固定朝珠的。朝珠的材质有冬珠、青金石、珊瑚、宝石、密珀、水晶、翡翠等高档矿石材料,还有象牙、驼骨、鹿骨等矛骨材料。

驼骨、鹿骨虽是骨头,制成珠饰后,档次并不低。其中一些地区所产的驼骨、鹿骨制成的朝珠也很名贵,是宫廷用品。

从制作工艺上看,牙骨珠有梧桐弹、凸刻、洞雕、双套、三套、“加花儿”等不同的名目,适合于不同身份的人员使用。梧桐弹,又称为“素珠“,是用特制刀具镟制而成,中部有透孔,表面极其光滑。虽为素珠,表面没有雕工,但工艺要求很严格,108枚骨珠大小均匀,珠面光洁,颜色一致。

特别是组串时要顾及每颗珠面的纹理,如表面纹理为“云遮月”,则要求108枚珠子是都是“云遮月”纹理的。其中,以象牙珠作为主串,饰红宝石为佛头者,叫“宝石牙”。以吉林鹿骨为珠,饰以珊瑚为佛头者,为“珊瑚骨”。以黑龙江驼骨为珠,称为“染骨”。

凸刻,就是在象牙珠、骨珠的表面上刻出阳刻纹样,常用纹样有“坐龙”、“云龙”、“龙抱福寿”、“万福万寿”、“万寿字”、“太师”、“万字不到头”、“什样锦”、“子孙万代”等12种。

其中,刻有各种龙纹的珠子只能御用,也可赐赏给亲王、郡王、枢密大臣等;“万福万寿”、“太师”等纹饰的骨珠链是专门用来赏赐给立有大军功的旗人。

洞雕,是将象牙珠、骨珠内部雕空。制作要求是:珠子的直径为2.5公分,镂空后外壳有1.5公分,并在外面镂刻有“古钱纹”、“万字不断”、“福寿连环”、“云龙”、“舞凤”、“舞狮”等纹样。

以上珠饰纹样的结构均有一定的规格要求,无论是纹样的起承转合,还是龙、凤、狮的形象特征,都要一丝不苟地表现出来,而且细致之处,刻纹如游丝毫发,真是精细异常。

双套、三套,是指镂空两三层的骨珠,外表再刻一层极浅的浮雕。加花,是在透雕的单层珠上加刻阳刻的花纹。如在“万字不断”纹上加刻“圆寿“字,别名“万寿”,加刻蝙蝠纹,别名“万福”。

以上所述的牙骨朝珠在佩戴时要与朝服的面料质地相配套。“梧桐弹”朝珠配实地纱服装,“双套”、“三套”配亮纱服装,“洞雕”、“加花”配葛纱服装。由此可知,牙骨朝珠的佩戴大体上是夏季所用之物。

朝珠刻制之精,艺人之辛苦,可从历史记载中得知。

咸丰末季,如意馆有刻牙匠号董瞎子者,其人平南产,隶郑亲王瑞华府为包衣。文宗赐名“三“,其本名已侠,以刻牙器名,由郑亲王献如意馆。每一器成,造办处总办郎中必用聚光镜细审之,始能辨其粗细。

某年为文宗制作龙珠,康慈皇贵妃闻名,命制团凤珠。董以年老谢辞,谓一月能得两三珠。若全盘珠子制成,非数年不能竣工,恐珠未必成而人已物化矣。

不听,强命之,年余,董瞎一目,又未半年两目皆失明,而所制珠仅竣17粒。由催长王德印制18子手串,欠一珠由王德印补充,及制成,德印制者与董无二,进呈御前,文帝以聚光镜窥之,则董制者每一羽毛或左右掀动,或上下翻,其细毛皆凸出,而德印制者,羽毛皆顺平,无上下翻掀状。文宗叹为“鬼工“。

北京是清代的都城,由此而产生了“北京骨刻”这一重要流派。北京骨刻,是以牛骨、驼骨为主要原材料,经过脱脂、消毒、漂白等工艺处理。运用镂刻工艺制成的实用工艺美术品。

清代末年,以杜春荣、杜春茂兄弟俩合开的“春义和”字号最为著名,是当时骨货铺中的“京都第一家”。这家的产品技艺精湛,改革了镟活工艺,创新了锼活和刻花工艺,使产品玲珑剔透,花样翻新。

在北京骨刻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在崇文门外的几条胡同里,先后有广兴和、雅东号、长发永、同益兴、谦成永等20多家作坊。但产品品种并不多,只有头簪、扳、拨子以及刀、叉等餐具。

骨制品以牛骨和驼骨为原料,要经过清洁和脱脂处理,质地坚韧细嫩,色泽光润洁白。制作工艺有开料,设计、打啄、锼边、锉、刻、磨、漂白、上光等10多道。主要技艺是锼活,因骨料绝大部分是半圆形,锼纹样时必须斜着锼,才能使里外两面的孔眼一样大小。

之后,技艺高超的北京牙雕艺人用牛骨制作了不少骨雕工艺品,如牛骨雕《蝈蝈白菜》、牛骨雕《花篮》、牛骨雕《人物摆件》等,品种很多,使牛骨雕刻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北京骨雕还能用木材为胎,然后将牛骨锯成正方形或正三角形,整齐严密地拼嵌在木胎器上,再经整形、雕刻、打磨、抛光、上彩等,制成牛骨雕包镶工艺品牛骨雕包镶工艺,可制成动物、围屏、影壁、仿古建筑、龙舟、人物摆件等,在外观上与象牙器相仿。牛骨包镶工艺传入南方后,有许多艺人以此为业。

与“北京骨雕”相应的,南方还有一种骨雕流派,称为“江苏气话骨雕”。

扬州骨雕则以制作观赏和实用结合的雕刻工艺品为主。清代制品有簪、钗、手镯、项链、戒指、扳指等装饰品,有烟盒、印盒、插屏、牙签、耳挖勺,纽扣等实用品,还有象棋、麻将牌等娱乐品,也有扬州骨石镶嵌漆器中的装饰部件。

牛骨、驼骨经过清洗、脱脂、消毒处理,质地细腻,也易于用刀刻,制品外观宛如象牙,艺术效果很好。

江都骨雕艺人制作的白骨扇,做工精细,镂刻微妙,外观和工艺与象牙扇相仿,是当地的特产。

扬州竹骨麻将牌及其签筹件,素以水摩细密,雕刻捷致著称,在清代时就已闻名全国。后世泰兴、泰州、邗江等地仍在生产制作,产品行销国内外。

另外还有《福建海螵蛸雕刻》也很有特色。海螵蛸,是乌贼外套膜内梭形状的骨板,有数厘米长,色白,性脆、质轻,具有天然的波状纹理,是退化的贝壳。

骨雕艺人们根据海螵蛸的大小、厚薄,因材施艺,用刻刀雕出各种花卉,鸟兽、山石等艺术形象,然后用堆,叠拼、镶嵌等方法组成画面。制作精美,别具一格。海螵蛸雕刻是福建闽南地区的特产。

以墨鱼骨制作雕刻品,于古有之。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

乌贼鱼骨如通草,可以刻为戏物。

可知唐代时已有墨鱼骨雕。

除福建外,广东佛山也有墨鱼骨雕,墨鱼骨为白色,质软,有天然叠状纹理,可以很方使地雕刻成工艺品。

后世广东佛山有专门制作“秋色”的艺人梁次,把墨鱼骨经过速料,漂洗、雕刻,漂白、镶嵌、装配,制成雕刻工艺品,初期只有五六个品种,到后期达300余种,有鸡、金鱼、风景、挂屏、屏风、座屏、圆雕摆件等。

如墨鱼骨雕《小鸟天堂》,以圆雕镶嵌手法刻画了众多小鸟栖息在一棵古榕树上快乐生活的情景。

[旁注]

笄 古代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及笄”、“笄年”在古代特指女子15岁可以盘发插笄的年龄,即成年。

云雷纹 装饰的一种原始纹样,图案呈圆弧形卷曲或方折的回旋线条。圆弧形的称“云纹”,方折形称“雷纹”,云雷纹是两者的统称。云雷纹有拍印、压印、刻画、彩绘等表现技法。

万字不到头 又称为“万字锦”、“万字纹”、“万字拐”、“万不断”、“万字曲水”等,是一种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吉祥意义的几何图案。万字不到头利用多个万字即“卐”字联合而成,是一种四方连续图案。万字不到头的意思为吉祥连绵不断、万寿无疆等含意。

蝙蝠 又名“仙鼠”、“飞鼠”。蝙蝠省称“蝠”,因“蝠”与“福”谐音,人们以蝠表示福气,福禄寿喜等祥瑞。民间绘画中画5只蝙蝠,意为《五福临门》。旧时丝绸锦缎常以蝙蝠图形为花纹。婚嫁、寿诞等喜庆妇女头上戴的绒花和一些服饰、器物上也常用蝙蝠造型。

崇文门 元代称“文明门”,俗称“哈德门”,“海岱门”。崇文门以瓮城左首镇海寺内镇海铁龟著名,据说这一段儿护城河的桥下有一个海眼,于是人们就用一只乌龟来镇住海眼,保护北京城的平安。于是“崇文铁龟”遍响京都。

白菜 因有着“百财”的谐音,有着祝福财源广进的意思,而我国民间自古就有“白菜豆腐保平安”的说法,白菜也代表着平安与健康。而且,白帮绿叶的白菜,还是清清白白的象征,寓意淡泊名利和高雅的气节,做人要清清白白,堂堂正正。

《酉阳杂俎》 唐代笔记小说集,内容繁杂,有自然现象、文籍典故、社会民情、地产资源、草木虫鱼、方技医药、佛家故事、中外文化、物产交流等,可以说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阅读链接]

我国骨雕产地众多,以北京、浙江、内蒙古、福建、广东等地为主。

北京骨雕以牛骨为原料,制成手镯、粉盒、裁纸刀等,有的染以彩色。浙江宁波用牛骨雕刻成浮雕的山水、楼阁等图案,镶嵌于家具上。内蒙古包头的骨雕以骆驼骨为原料。福建仙游以牛骨为原料,结合宫廷牙雕、莆田木雕和李耕山水画等工艺,制成宫廷龙灯、战船、渔船、关公、马车以及龙虾、螃蟹等艺术精品。

广东佛山以洁白的乌贼鱼骨为原料,镂雕人物、山水等题材,玲珑剔透,精巧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