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犀角雕刻的繁荣景象
明代由于工艺美术突飞猛进的发展,雕刻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精湛的雕刻艺术扩展到犀角材质中来,这样,形状众多、花纹各异的犀角杯就脱颖而出,闻名于世。
不过,由于犀角得之不易,受到历代朝廷的控制,甚至犀角制成的饰物都成为等级尊卑的标志。因此,犀角雕刻未得普遍流传,未形成一种专门的工艺美术专业,多由竹、木、牙雕刻艺人兼工。
明代初期郑和七下西洋,输入过一些犀角,明代中期海禁解除,允许民间自由贸易,外国犀角较多地输入我国,民间这才有犀角杯的制作。
明清两代是犀角雕刻高度发展的时期,主要集中在苏州、扬州、南京、杭州、广州等地区。
明代犀角雕刻与竹、木、金、玉的雕刻艺术同为艺林珍赏之品。这一时期,犀角的雕刻能手有鲍天成、濮仲谦、尤侃、江福生和尚均等,他们都是身兼多技的著名雕刻家。他们能用犀角、象牙、各种硬木、香料等材料雕刻成各种奇巧精美的杯、盒、扇坠、发簪及印章之类,精妙绝伦,与当时苏州的琢玉名手陆子刚齐名,在江南颇负盛名。
首屈一指的艺人是苏州鲍天成,他的犀角雕被誉为“吴中绝技”之一,如《透雕浮槎犀角杯》,为一老人坐独木舟,划行在水浪之中,有“天成”篆书印款。
鲍天成代表作品中有一件造型优美、玲珑精巧、色泽莹润、光洁细腻的《犀角蕉叶纹壶》,这件小执壶是用两个亚洲犀角合并制成的带流执壶。一个小犀角为盖,一个大犀角为壶身,壶盖形如盔帽,色比较深。
壶上所刻回文钮为后嵌,盖一周用阳文刻蕉叶纹。壶身左侧为光素流口,一条螭虎从壶身攀绕着向流口瞪视。右边为柄,3条螭龙围绕着柄把上下腾戏。
壶身纹饰从底向上四层,第一层为蕉叶纹,二层为兽面纹,三四层为蟠夔纹。在雕刻技法上运作灵活,壶身浅浮雕的纹饰,刀法虽然浅隐,但花纹清晰流畅,与田黄石刻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壶把柄镂刻之处,作者更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独角螭龙刻绘的灵活生动,气势雄奇,是明代犀角艺术稀有的珍品。
尤侃,是明末清初著名的雕刻家。他刻的犀角制品,曾被世人视为至宝。如《犀角芙蓉鸳鸯杯》,既小巧又文雅。作者采用镂刻浮雕技法,将犀角制成侈口、束足、平底形杯。在杯底刻有阴文“直生”、“尤侃”篆体方圆印各一个。这件制于明代末期的作品,色泽莹润,刀法细腻流畅。
明代也有众多没有落款的犀角杯,造型奇巧美观,雕工细致精湛。如浮雕的《折枝花卉杯》、《葡萄花果杯》、圆雕的《犀角雕弥勒佛》、《布袋僧》等。
《折枝花卉杯》,是用非洲白犀牛角制成的。杯口如同一朵盛开的属葵花,外杯壁浮雕荷花、海棠花、属葵花及荔枝,花果枝叶开合仰覆、穿插掩映,姿态非常生动。杯的三足经过加热,捏压成外撇形状,增加了杯体轮廓的变化,使这件浅蜜色、如膏如玉的三足杯,更为清雅精致。
再如《葡萄花果杯》,用亚洲犀牛角制成,杯形上敞下尖,在属葵花型的杯口下,通身刻满了葡萄、寿桃、石榴、枇杷等花果,枝叶繁茂,须藤萦绕,硕果累累,生机盎然。杯体纹饰虽然繁缛,但雕刻非常细腻,浮雕镂刻,将这件寓意吉祥的葡萄花果杯刻画得玲珑剔透,美不胜收。
《犀角雕弥勒佛》是一件以圆雕为主的制品,作者用亚洲双角犀牛的后角刻成弥勒的形象,上深下浅,呈古栗色。在底的凹洼裙边处填有木板,以保护其微薄的雕刻边角。
弥勒有两种形象,一种为有卷曲短发、眼观鼻、鼻观心,表情严肃,一副超脱世情六欲、毫无喜怒哀乐的样子,这种是印度弥勒的本相。此种形象的塑像,只在河北正定县隆兴寺里的《慈氏阁》中保留了一座。
另一种则即是那光首、笑口、肥头硕耳,大腹便便的弥勒,也即是在民间为人们喜闻乐见中国式的弥勒佛。
《犀角雕弥勒佛》,就是以这种民间喜闻乐见的形象为题材刻制的。在弥勒身上所表现的头大、耳大、肚大、手打脚大、乳房大等五大特征,代表着欢喜、长寿、福气、丰满、健康等意。而这种寓意也正是人们所企盼的。作者以圆雕技法,采用随形犀角的形状进行刻制。
这件古栗色的圆雕弥勒佛,尤以头部色泽为深。作者抓住人物大笑时的表情姿态,尽量夸张形容,把他刻画的既有朴实的老者形态,又有仙者的神情。而且把他的衣纹、手足、面部、眉眼,刻画的无不惟妙惟肖。尤其是弥勒那两腮上肌肉露出的笑坑,鼻、眼几乎挤成一堆,真称得上是憨中显精,拙中见巧的绝佳之作。
明代犀角雕刻精品繁多,如《方柱石制春风得意图犀角杯》,此犀角杯为爵式杯,斑犀硕材,色呈琥珀微透光,深浮雕兼透雕法镌制。该杯阔口外侈,鼓腹束腰,底可平置;内壁薄地浮雕苍龙教子图及卷云纹,螭龙造型矫健灵动,为嘉靖、万历时期的典型风格;卷云纹流畅连绵不绝,过墙与外壁浑然一体。
杯中构图取自唐代诗人盂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扬州花”诗意,写尽江南春色和官运亨通的喜悦景象。作者熟悉犀角的渐层色差,巧妙地配置景物,使画面更加光彩耀眼;兼以细致精湛的刀法又让春花垂柳、流云浮岚、古松怪石、人马楼阁生动多姿。
素壁间施以薄地阳文法刻草书七言律诗一阕计56字,书体笔势遒劲而秀媚;悬崖上阴刻“柱石方氏”方印。
方柱石当为方弘斋,出家为僧。擅长雕刻犀角、玛瑙,刀法神妙,细入毫发。
犀角雕《风云际会图杯》,取材巨硕,雄浑朴拙。图中怪岩重叠,古松奇藤苍劲,虬枝盘展,龙虎相会,叱咤风云,凶猛之态跃然眼前。其雕技圆浑生动,刀法精湛,刻工深峻,两雄刻画细致入微,毫发毕现,虽无书款,但必出名家巨匠之手,堪称绝世珍品。
该杯是明代晚期犀角雕刻精品之中的精品,相比同时期的同类犀角杯,其独到之处有二:一为材质巨大,难得一见;二为题材独特,雕工精湛。犀角杯多见雕花树、螭龙、山水人物,如此龙虎相会题材绝少出现,取风云际会,天下太平之意,可见匠心独运。
《犀角雕松鼠葡萄杯》,该杯整体就像一个倒置的马蹄,通体呈深棕色,光泽莹润。杯口呈不规则椭圆形,弧腹内收,椭圆形底,口大而展开。
杯内素净,外壁满雕层次不同的图案。第一层以透雕的技艺,将杯身雕刻成一株苍劲的老树,主干粗壮,出枝分叉,曲直相参;第二层以镂雕技法饰主题纹饰松鼠葡萄。寓意着多子多福、福贵满堂。在藤蔓间有几只灵巧的小松鼠在自由地嬉戏、觅食,一幅大自然中生动和谐的图画展现在人们面前。
从雕刻的技艺来看,此杯依照角形,顺势而雕,动物与景物形神兼备。雕刻的葡萄圆润饱满,大树和葡萄,树枝连着藤蔓,在重叠连接的叶片之间全都透着洞、孔、缝,使整个枝蔓和叶片,具有了强烈的穿透感、立体感,疏密相间达到一个玲珑剔透的艺术境界。
[旁注]
陆子刚 明代玉器工匠。擅玉器雕刻,长于立雕、镂雕、阴刻、剔地阳纹、镶嵌宝石及磨琢铭文印款等技艺。史称“陆子刚治玉”为“吴中绝技”。其创作的“茶晶梅花花插”令人称绝。
蕉叶纹 以芭蕉叶组成带状纹饰,特指以蕉叶图样做连续展开形成的装饰性图案。用作瓷器装饰,始于宋代。定窑、龙泉窑、景德镇窑多将其作为瓷器的辅助纹样,表现手法主要是刻花。
寿桃 神话中西王母娘娘做寿,设蟠桃会款待群仙,所以一般习俗用桃来做庆寿的物品。送寿桃是我国传统习俗之一,象征着晚辈对老前辈的孝敬,每当老年人过生日时,做儿女的都要送寿桃给老人,以祝老人健康、长寿,幸福。
卷云纹 古代器物重要纹饰之一。起于战国时期,秦代得到进一步发展,汉魏时期流行的装饰花纹之一。通过粗细、疏密、黑白和虚实等对比手法,组成各种卷云纹。由卷曲线条组成对称的图案,寓意高升和如意。
[阅读链接]
明代的犀角雕刻制品是非常引人注目的。雕刻艺人们利用犀角扁底尖顶的形状,雕镂成花纹各异的杯、爵等酒器。当时,由于我国与南亚交往比较密切,又与非洲各地有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犀角便也由这些地方源源输入,这对犀角雕刻工艺的发展推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