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致之极——牙雕艺术

在我国诸多工艺美术中,象牙雕刻是具有独特风华的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也是一门民间工艺美术。

牙为大象身上最坚固的部分,其光洁如玉、耐用、珍贵堪与宝玉石媲美,因此象牙又有有机宝石之美誉。而象牙雕刻艺术品,以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的质地,精美的雕刻艺术,备受历代人民和藏家珍爱,成为我国古代工艺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

最初的象牙制品只是一种实用工具,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了装饰用品,并成为牙雕工艺的主流。早在商周时代,我国的牙雕工艺就极其发达,后历经汉、唐、宋、元、明代,牙雕工艺更为精湛。清代,是牙雕工艺的鼎盛时代。

秦汉时期牙雕艺术的起源

我国的象牙雕刻和象牙制品起源非常早,约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最初的象牙制品只是一种实用工具,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了装饰用品,并成为牙雕工艺的主流。

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的象牙雕刻制品是最早的牙雕制品,共有12件以上,其中有刻纹牙雕片、牙雕鸟纹蝶形器、鸟形圆雕匕以及牙雕蚕纹盅形器等,都是先在截取好的象牙材料上错磨出器物的雏形,然后进一步加工雕刻而成。其雕刻技法主要是阴线刻,刻有直线的,又刻有曲线的,不仅表现几何图形,更表现生动的动物形象。

最为精彩的是《双鸟朝阳》纹蝶形器、鸟形圆雕匕。《双鸟朝阳》纹蝶形器的正中部位是5个大小不等的同心圆构成的太阳纹,炽热的火焰象征着太阳的光芒,太阳左右两侧一对小鸟,昂首仰尾,向着太阳振翅欲飞。对称和谐的构图,流畅的线条,烘托出一派欢快活泼的气氛。

这是早在金属雕刻工具尚未出现之前的石器时代的雕刻艺术品,先民们以极简陋的工具雕刻出如此生动的形象,不能不令后世人们惊叹和钦佩,原始人类的艺术创造能力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鸟形圆雕匕是用错磨成条状的象牙雕成的。鸟首在匕的柄端,做稍稍下倾状,匕的正面和侧面均以直线和短斜线,象征着鸟的双翼和羽毛。整体采用圆雕和单线阴刻技法,概括地表现了静止状态猛禽的形象。

如此巧妙的构思以及完美的圆雕形象,反映了河姆渡人精湛的雕刻技艺和高度的艺术想象力。牙雕中的鸟纹图像反映了河姆渡人对鸟所具有的特定审美意识。

另外,在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有象牙镂雕刻筒、象牙琮、象牙珠、象牙管等精美工艺制品。象牙雕筒都用整段象牙切削雕镂而成,其中一件筒身雕出上、中、下三周突弦带纹,每条纹带上又刻有三四道弦纹,还有一件周身透雕规则而又连续的花瓣图案纹样,比前两件更为精致。这三件牙雕筒上都钻有若干对称的可穿系的小孔,可能是用作佩带的饰物。

此外,于一大型墓葬中发现的镂雕象牙梳堪称大汶口文化牙雕工艺的杰出代表。它是用一段弧形象牙皮雕刻而成的,梳身雕镂花纹,用断断续续的三道平行线条孔组成“S”形纹,内填两个“T”字形的图案,界框三面也雕以条孔,界框下面有16个梳齿,颀长细密而均匀,既有实用性,又有审美价值。

大汶口文化的牙雕在技法上已有透雕,这比河姆渡文化牙雕的单纯阴线刻有了进步,大汶口文化镶嵌松石骨筒的出现,也为以后的镶嵌象牙工艺开了先河。

在南方珠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的象牙雕刻品,也具有独特的工艺。如广东佛山一处距今约40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中,有一件束腰喇叭形象牙首饰,器表光滑,未刻任何纹饰,但磨制极精,器壁薄如蛋壳,从这一罕见的牙雕上,显示出南方新石器时代的先民的精湛牙雕技艺。

从南至北,当我们的祖先在经历了野蛮蒙昧的时代,跨入文明社会门槛的时候,古老的象牙雕刻艺术,已经由萌芽状态开始成长了。这些史前的牙雕,充分表现了我们的祖先对雕刻艺术的各种理解,使我们不能不惊叹原始人类的创作才华和表现力。

商代,河南安阳妇好墓中的两件嵌松石兽面纹象牙杯最为珍贵,它们成对放在墓主人身边,当是心爱之器物。杯身用中空的象牙根部制成。杯右侧的鋬是用另一块象牙板制成镶嵌上去的。敞口薄唇,杯腹微收敛,下部嵌有圆形底。杯身一侧靠近口和底的两个小圆孔,插入鋬榫。

杯身通体饰满花纹,纹饰分为四段:

第一段口下部,刻有兽面纹三组,两侧有身、尾、口均向下,眉、眼鼻镶以绿松石,其下镶绿松石和细带纹一周;第二段颈部,饰兽面纹三组,口、眼、鼻也镶绿松石,在口下雕大三角形纹,两侧别刻对称的倒夔纹;第三段腹下,刻变形夔纹三组,眼以绿松石镶之,其下绿松石镶细带纹三周;第四段近切地处,亦饰兽面纹三组,目字形眼,大鼻翘目,口均向下,镶绿松石。

鋬部形状呈夔形,头向上,宽尾下垂。肇上端两面雕鸟形纹,钩喙短冠,眼镶绿松石,鋬背中部雕一兽面,下又有一突起的兽头,双角上竖,口、眼、眉均镶绿松石,鋬近杯身一面有上下对称的小圆榫插入杯身。

另一件为带流虎墓杯,是较大的一件象牙杯。器形是仿自青铜器,上面镂刻浮雕的兽面纹和云雷纹,还镶嵌了很多的绿松石作为装饰。

尽管商代的青铜器纹饰和牙雕器纹饰多有雷同,但若仔细对比,它们之间还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牙雕器上的神兽,一般都不张口,口下也没有人的形象。因此,完全可以理解这是商人用以避邪求吉的神兽纹样。商代盛行饕餮、虎、夔龙纹饰的牙雕,其主要原因也正在于此。这样一来,纹饰不仅仅是殷人审美意识的表现,也是他们生活愿望的折射,注入了人文意义。

商代牙雕盛行还有赖地它的制作材料比较丰足。商代甲骨文中已经出现“象”字,并有捕获大象的记录。安阳殷墟还曾发现商代的象骨。这说明4000多年前,江汉平原北部的山林地区有大象等出没其间,约1000年后的商代,大象在我国仍然普遍存在。商代之所以盛行象牙雕,恰恰反映了当时黄河流域生存很多大象群,有丰足的牙雕原材料。

我国的牙雕业发展至西周时,已从骨雕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它的内部分工比较严谨,各个作坊大量制作单一品种,而且多以生活器具为主,尤以牙骨笄为多。

在工艺技巧上,周代与商代分别不大,但制作水平有所提高,部分牙雕的圆锥形笄,圆度精确,弧形规正,当时可能已经出现了原始手摇加工“车床”。

西周牙骨雕的风格与商代不一样,商代的华丽繁密,西周牙骨雕则凝厚结实、简朴典重,它的圆雕器物注重立体感,浮雕器物层次变化比较复杂。

据《周礼·太宰》记载,西周将当时8种主要的手工艺称为“八材”,包括珠、象、玉、石、木、金、革、羽,其中“象”就是象牙雕刻和制骨工艺的泛称,象牙雕刻及把象牙加工成器称“磋”。各个诸侯国向周天子进贡时,象牙也是主要贡品之一。

当时,鲁国的诗歌就有“准夷”贡“元龟象齿”的记载。象牙本身没有观赏价值,周天子要诸侯国进贡象牙,其目的也只是为了制作玩赏的象牙工艺品。但西周的象牙器并不多。

周代的牙雕主要作为饰品装饰在战车、家具、王室贵族的乘舆以及精美的文房用具上,象牙饰品上雕刻的纹饰有三角纹、云雷纹、几何纹等,大都沿袭商代的风格。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思想活跃,人们对特种工艺品的制作有了新的认识。据荀子《王制篇》里记载:象牙和珠宝玉石已作为商品在各国都邑的市场上出售。在韩非子《喻老篇》里记载一个宋国人用象牙雕刻楮叶,三年刻成,放在真楮叶里,分不出真假。在《战国策》里有象牙床的记载:

孟尝君出巡国,至楚,献象床……象床之值千金,伤此若发漂,卖妻子不足偿。

山东曲阜鲁国故城东周墓中,曾发现一件牙梳;山东莱芜西上崮战国墓中,也有两件牙梳,其形制和装饰与曲阜鲁国墓中的一件相似,这类梳柄上有鸟纹的牙梳,很可能是山东地区牙梳的特色。

另外,在河南洛阳中路州发现的一把象牙剑鞘,是先秦战国时期的工匠用整块的象牙雕刻而成的,通体有细密的浮雕方条形花纹,在把手和鞘身上有4条凸起的、装饰效果很强的棱线,整个造型挺实、浑朴,显示了古代匠人的工艺才能。

秦代,著名的丞相李斯在《谏逐客令书》里曾提及各地输入秦朝的贵重特产中,就以“犀象之器”泛称象牙工艺品,并和“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夜光之壁”相提并论,足见象牙工艺品的名贵。

西汉时期,广州与南洋的海上贸易逐趋频繁。据《汉书·地理志下》记载,当时粤地从南洋进口的货物,“多犀、象、玳瑁、珠玑、银、铜、果、布之凑,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

广州是当时南方的大都会,多有象牙、犀角器物及陶、木模型,如广州市象岗汉南越王墓墓中藏宝物的西耳室中,就有5枚原支的大象牙,经考证研究,断定为非洲象牙。这说明汉代象牙的来源,除东南亚、印度之外,还来自非洲。

汉代的象牙雕刻已成为牙雕主流,其他的兽骨、兽牙雕刻则降为附属。

作品的纹饰可划分成三类:一是器面光素无纹的,如牙勺、牙碗等;二是采用阴纹线刻或浅浮雕的表现手法,运刀柔美流畅,线条细如游丝,动感极强,题材则多取自于现实生活,即使有神兽形象出现,也趋于世俗化,不再有神奇诡秘的图案,表现简单明了,且多加菱形边饰;三是模仿玉器雕刻,常见的有几何纹、圈点纹。圈点纹出自白玉雕中的蒲纹、谷纹,特点是圆圈中心有小点。

汉代牙雕以线刻、浅浮雕为主,但也有个别作品采用深浮雕、镂雕手法,造型别致生动,如《鸡心佩》、《螭心佩》等。《西京杂记》还有汉武帝“以象牙簟赐给李夫人”的记载。

簟就是铺垫用的席子。这种象牙簟,据明人祝京兆《野记》介绍,系用象牙丝编织而成,“凡象牙齿中悉是逐条纵攒于内,用法煮软,牙逐条抽出之,柔韧如线,以织为席”,席面平整光滑,纹理细密均匀,且柔软舒适,收卷自如,是当时的重要贡品。

汉代风格的牙器传于后世还有王玄象牙签。象牙签被浸成淡绿色,旁边有赭斑,莹润如玉。两边刻有隶书体字,记载了王玄避世隐居的故事。

王玄象牙签属同汉代竹简有关的象牙签。在发明造纸以前,简是人们进行书写的主要材料,签是当时人们系在简册上用以区分的标志。这件象牙签作品磨制精细,似玉非玉,文字清晰,雕刻质朴,极具汉代牙雕风格。

汉代的象牙雕不能就地取材,海外贸易也刚刚开始,牙角的进口量又极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仍能取得长足进步,应该归功于汉代艺匠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实实在在的努力。这也说明,艺术往往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它的发展有时并不以客观条件的变化为转移。

[旁注]

琮 古代用于祭祀的筒状物,方柱形,中有圆孔。一般玉质,琮是用于祭的的玉器。

妇好(?~公元前1200年的左右),商代国王武丁的妻子,我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商代的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

绿松石 其因色、形似碧绿的松果而得名,我国“四大名玉”之一,自新石器时代以后历代文物中均有不少绿松石制品,是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资源的传统玉石。古人称其为“碧甸子”、“青琅秆”等。

饕餮 传说中龙的第五子,是一种存在于传说、想象的神秘怪兽。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饕餮性好食,故立于鼎盖。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西汉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还参与制订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政治主张的实施对我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20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西京杂记》 古代笔记小说集,其中的“西京”指的是西汉时期的首都长安。该书写的是西汉时期的杂史,既有历史也有西汉时期的许多遗闻轶事。作者疑为晋代的葛洪。

[阅读链接]

秦汉时期,由于气候变冷,黄河、长江流域的大象,已经不可能在野外生存,其分布范围也迅速减到西南地区。古代象牙雕,由于原材料逐趋短缺,作品聚减。

这样,秦汉时期牙骨雕刻行业的维系与发展,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自给自足的丰华在势,形成鲜明的对照。从整个我国牙雕发展历史看,这一转换期从秦代开始,一直延续至盛唐之前。其间,它的繁荣、衰落,它的变化、进取,都与当时的国势密切相关,而后世还能见到这一时期的牙骨雕制品,就仅仅是汉代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