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几件“芝麻事”

盖尚铎

我拿起笔时,一些星星点点的记忆便爬到纸上来。要写的几件事都很小, 因此只好叫“芝麻事”。

“芝麻事”虽小,对我生活的影响却很大,从其发生的那一刻起,便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并一直给我以人生的启迪。

菜上桌子慢伸筷

我常叮嘱女儿:“菜上桌子慢伸筷。”这样做倒不是怕菜热把她烫着, 个中缘由,我自已心里知道。

16 岁那年,有家办喜事,家里打发我去随礼,当时我有个习惯,吃饭前必须喝水。开席前,见桌上有碗凉水,端起来便“咕咚”下去,有人见状又弄来一碗,我刚想再“咕咚”,同桌一位长者笑着拦住我:“慢,喝饱了咋吃菜呀?”随后,上了个菜叫糖熘白肉,大家夹着肉往水里蘸。这时,我才弄明白那凉水不是为我自己预备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儿。打那以后,我不仅知道有一道菜叫糖熘白肉,而且改掉了自己的坏习惯,吃饭前不再“咕咚” 凉水。

看见好吃好喝,人容易乱方寸,菜还没上来,筷子已在桌子上敲得山响, 这是就餐前常出现的场面。面对丰盛的菜看,不妨慢伸筷子,以免出笑话。

前年,我在大连参加儿童文学笔会。一天,大家游览了老虎滩,逛完了五彩城,相约去吃李连贵大饼。饼一时上不齐,一份一份往上端,当时已经很饿,要是在家里,我早就狼吞虎咽了。邻座的人客气地把饼推到我面前, “吃吧,吃吧。”我却做出不着忙的样子,连连说:“不忙,不忙。”我是第一次吃李连贵大饼,望着那熏肉片、葱段和调味酱,不知怎么受用。这时, 有人带了头,我才跟着学起来,牛肉片抹上酱,再和葱段一起夹在饼中间吃。这大饼味道好极了,我虽然后伸筷,却吃得比谁都快。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例子,一时弄不明白的事情,急于去做,结果事与愿违。从这个意义上说,菜上桌子慢伸筷,便不仅适用于餐桌了。

布衫没袖成马甲

童年时,我家住在辽西的一个小山村。那是个穷地方,家中人口多,日子过得紧巴巴。就拿穿衣来说吧,每人一年只能凭票买到两丈一尺五的布, 不够用,妈妈就自己纺线织土布。那时,我常坐在纺车前,托着腮帮看纺线, 昏暗的油灯下,伴着嗡嗡的声响,妈妈摇纺车的姿势很优美。

由于布来之不易,家里人衣服破了,妈妈总是一补再补,舍不得扔掉。毫不夸张地说,家里很难找到一件不带补丁的衣服。“笑破不笑补嘛。”这是妈妈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记得,我有件布衫,已补了好几块补丁,最后连袖子也扯掉了一个,心想这回没法补喽,给看园子的稻草人穿吧。可是,妈妈不声不响地接过衣服,把另一只袖子也扯下来,她在灯下忙了几个晚上, 那件旧布衫便成了马甲。我穿上了马甲,神气十足地来到学校,许多小伙伴儿用好奇和羡慕的目光看着我,那场面和现在人们欣赏皮尔·卡丹的时装表演差不多。

近些年,日子越过越好。人们对穿着不仅注重实用,而且讲究款式。身上穿的,箱子里放的,都是好衣裳。可我一直忘不了小时候穿过的那件马甲, 经常和妻子讲起它,意在发扬和光大母亲身上体现出的勤俭的美德。妻子很理解我,很会过日子。我女儿上小学一年级时,一不小心,刚穿的新裤子挂

了一个三角口。口子恰好在膝盖处,妻子补了一块补丁,孩子哭闹不肯穿。我建议把那块补丁拿掉,换上小白兔图案,为了对称,另一条裤腿也多了只小白免。孩子穿上很高兴,外人也看不出是打的补丁。我去学校接孩子时, 一个也来接孩子的女士用探询的口气对我说:“请问,你孩子穿的小白兔裤子是从哪儿买的?”

母亲把没袖的布衫改成马甲,妻子使一块补丁成为美的点缀,人们在满足生活需求的同时,也创造生活的美。看来,普通人只要不放弃努力,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啊!

打着瞌睡说不困

小时候:有一年我家扒炕,到晚上新盘的炕没烧干,我只好到邻居二爷家去住宿。二奶知道我要来,早早把被子给焐上了。一迈进门槛,二爷就催我快睡,我麻利地脱下衣服,钻进被窝儿。二爷呢,靠着墙坐在炕上,接二连三打瞌睡。我说:“二爷,你咋不睡呢?”二爷故作精神状,说他还没困呢,边说边装了一锅旱烟,吧嗒吧嗒地抽起来。我真不明白,二爷连连打瞌睡,为啥又说不困,不肯早些入睡呢?第二天,我悄悄地问二奶,二奶笑呵呵地告诉我:“你二爷觉来得快,头一挨枕头就呼噜山响,他要是先睡,你还能睡成吗?”唉,二爷,你迟迟不睡,原来是为我呀?

如今,二爷已经作古,我也早已长大成人,离开了那个养育我的小山村。但是,不管走到哪里,我却忘不了故乡,忘不了二爷,忘不了二爷坐在炕上靠着墙打瞌睡的样子。

1987 年,我到辽宁文学院上学,我在宿舍住上铺,钢丝床一翻身便咯吱作响。报到的那天晚上,大概是不适应环境,我失眠了,躺下后久久不能入睡,可我不敢让身子翻来覆去。因为我知道,那“咯吱咯吱”的摇篮曲,对于睡在下铺的同学肯定不那么动听。我“规规矩矩”地忍耐谩漫长夜的煎熬。不知过了多久,我才渐渐入睡,膝陇中,我梦见了二爷,他依然坐在炕上, 靠着墙,接二连三地打瞌睡⋯⋯

在生活中,为了别人,有时需要自己忍受一些痛苦,甚至做出牺牲。这就是二爷——一位普通的故乡长者——给我的人生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