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词帝南唐后主李煜

五代时的词有两个中心,除西蜀之外,南唐是另一个中心。南唐远离中原,社会安定,酣歌醉舞之时,竞相以词曲唱和。

北宋陈世修《阳春集》序言:

金陵盛时,内外无事,朋僚亲旧,或当宴集,多运藻思为乐府新词,俾歌者倚丝竹歌之,所以娱宾而遣兴也。

南唐词的成就要较西蜀词高,代表词人主要有冯延巳、李璟和李煜,其中李煜取得的成就最高。他的词代表看南唐词的最高峰。

冯延巳,官至南唐中主朝官至宰相。冯延巳的词有百余首,词风格多样,其香艳秾丽近于温庭筠的词。

所不同者,在于较少对女性容颜服饰的精雕细刻,而更多地通过景物环境的描写,抒发国运可危、人生易逝、好景不长的忧伤。如《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末,惆怅还依旧。旧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楼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冯延巳的词又表现出清新明丽,这又近于韦庄的词风,如《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斗鸭栏杆遍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当时南唐受到外强侵扰,国势岌岌可危,冯延巳又处于党争漩涡之中,当宰相而四次沉浮,所以他在描写寻欢作乐、登临赏景中隐含忧愁和哀伤。在他的词中频繁地出现愁、恨、伤、泪、惆怅、悲哀、寂寞、断肠等字词。

李璟,南唐中主。早年尚思振作,后来则唯有称臣于后周,以求苟安。词仅存四首,《摊破浣溪沙》是其代表作。

李煜是南唐成就最高的词人。李煜工书画,精通音律,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修养,是个擅长写词的高手。

961年李煜继李璟为南唐后主,当时宋代取代后周统治中原,李煜称臣纳贡,以求苟安。

李煜早期作品的内容多游宴声色,但是与花间词有着不同。李煜率情爽直,写艳情不避俚直。他的词在声色宴乐之中,也时时流露阴郁感伤之情,如他的《蝶恋花》:

遥夜亭皋信闲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这首词写愁情春恨,多用对比,多造反差,实是用心去见景,用情去感物,其中作者的心境总与现实景象有极大的对立。作者心中的隐忧,“拂了一身还满”,不是暂时的醉生梦死所能排遣的。

当李煜成为亡国之君和阶下之囚后,词作主要是写亡国的愁苦、悔恨和绝望,词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改观。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通过今昔盛衰的对比及伤春悲秋来倾诉,一景一物,“触目柔肠断”,字血声泪,悲不自胜。如《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在亲身经历亡国之后,词作中流露的感情显得更加真挚,更加深切。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中追念的是偏安的小朝廷,留恋的是晏安的生活,其人其情似不足怜,但“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深沉感叹,“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回忆思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形象抒情,则引起古往今来无数人的叹惋和共鸣。

李煜词最大的特点是白描。无论是描写男女之情,还是抒发亡国之痛,都坦露襟怀,直言不讳,因此他的词有真意,去粉饰,不做作。如《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燕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首词感情的抒发,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

李煜的白描,绝不粗浅,而有情深意浓的特点,这与他善将抽象的情思具象化有关。他极多愁善感,常常捕捉住稍纵即逝的感受和细微的心理变化,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加以传达,并用疏淡的景物点染烘托,使这些情思可感可触、可见可闻。

李煜的白描,还与他通俗而精练的语言有关。他的语言通俗生动,接近口语,如“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等。

李煜的词由花前月下到江山家国,由狎妓宴饮到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扩大了词的题材,开拓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表现技巧和手法。

李煜在词调的运用上也有创新,出现了不少9字句。在风格方面,于花间词的香软浓艳之外,别开清疏流丽的生面,完成了唐五代词向宋词的转变。

[旁注]

唱和 是用诗词互相赠答唱和的意思。大致有几种方式,第一种是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第二种是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第三种是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第四种是次序,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鹊踏枝》 词牌名,即《蝶恋花》。其词牌始于宋,双片60字,前后片各四仄韵。《鹊踏枝》词牌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之情为多。

清明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

[阅读链接]

李煜是个书呆子,他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感情,却任由它流露。978年的七巧节,这天恰好是李煜的42岁诞辰。喝过酒之后,李煜想起了对不堪回首诸多往事的苦思苦恋。

他回忆在以前的歌舞欢饮,回忆在江南的时节,群臣祝贺,赐酒赐宴,歌舞欢饮。现在孤零零的夫妻二人,好生伤感。于是,他填了一阕《忆江南》的小令。

填完词之后,李煜胸中的悲愤,还未发泄尽,他看着日渐老去的自己,想起自己曾经的帝王才子风花雪月的生活,想到自己的家山故国早已物是人非,巨大的失落感使得他心力交瘁,他决定再填一阕感旧词,用这首词道出了自己无限的心酸和一生的愁绪。

于是,一首在词史上最感人,成就也最高的千古绝唱《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就这样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