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彝尊营造出婉约词风

随着清代政局和社会的进一步稳定,为豪放雄风提供的空间逐渐狭窄,而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六家”登上词坛,相互呼应,以理论为支撑,以创作为依傍,营造出一片婉约天地。

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浙江嘉兴人。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朱彝尊诗、词、文皆工。

朱彝尊的词影响很大,他和陈维崧并称“朱陈”,开创了清词新格局。朱彝尊认为明词因专学《花间集》、《草堂诗余》,有气格卑弱、语言浮薄之弊,应该以“清空”、“醇雅”矫之。

朱彝尊主张学习南宋词,他尤其崇拜南宋格律派词人姜夔、张炎,提出:

世人言词,必称北宋,然词至南宋始极其工,至宋季而始极其变。姜尧章氏最为杰出。

他还选辑唐至元人词为《词综》,借以推衍其主张。

朱彝尊的这一主张被不少人尤其是浙西词家所接受而翕然风从,主要有李良年、李符、沈皡日、沈岸登、龚翔麟等人。

龚翔麟将朱彝尊的《江湖载酒集》、李良年的《秋锦山房词》、李符的《末边词》、沈埠日的《茶星阁词》、沈岸登的《黑蝶斋词》以及自己的《红藕庄词》合刻于金陵,名《浙西六家词》。陈维崧为之作序,浙西词派由此而名。

朱彝尊的《曝书亭词》由数种词集汇编而成。所作讲求词律工严,用字致密清新,其佳者意境醇雅净亮,极为精巧,如《洞仙歌·吴江晓发》:

澄湖淡月,响渔榔无数。一霎通波拨柔橹,过垂虹亭畔,语鸭桥边,篱根绽、点点牵牛花吐。红楼思此际,谢女檀郎,几处残灯在窗户。

随分且欹眠,枕上吴歌,声未了、梦轻重作。也尽胜、鞭丝乱山中,听风铎郎当,马头冲雾。

在词中,词人将静谧的江南水乡的清晨,乘舟出发的风情,描摹得十分细腻。一路月淡水柔,篱边花发,楼头灯残,舟中人在吴歌声中若梦若醒,营造出出一种清幽的情趣。

朱彝尊以学者之身而为词,在词的理论上颇有研究。他在《紫云词序》称“词则宜于宴嬉逸乐,以歌咏太平”,“大都欢愉之词”,因此他的笔下多有友人酬答,词人唱和,别愁离绪,情思深婉之作,如《桂殿秋》: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淅淅沥沥的秋雨带来丝丝寒意,青年男女近在咫尺,却为礼法所约束,如分隔天涯。此词写作者与其小姨乘舟渡江避乱时情景,这些如烟往事漫过作者心头,情思绵绵。

其《忆少年》一词,与此词事相连,意趣相同,有“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一句,把一腔真情说得更深、更透了。

朱彝尊有一部分据说是为其妻妹而作的情词,这些词大都写得婉转细柔,时有哀艳之笔。看其中的一首《眼儿媚》:

那年私语小窗边,明月未曾圆。含羞几度,几抛人远,忽近人前。无情最是寒江水,催送渡头船。一声归去,临行又坐,乍起翻眠。

词作把初恋时的欲罢还休,热恋后离别之际的坐立不安,表现得淋漓尽致。文字平易清新,却又可以领略到孤诣锤炼的功力。从这些爱情小词中完全可以体味到朱彝尊婉约深致的特点,因此被人誉为“清词冠冕”。

朱彝尊论词追求“醇雅”、“清空”,因此,不能一味纠缠在声色艳情之中,也要有“言愁苦者十一焉耳”,也就有了怀古伤今,感时抒怀之作,如《卖花声·雨花台》: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这首词追怀往事,不胜感慨。上片描写南京的衰败零落。下片吊古伤今,抒发感怀。字字蕴涵着兴亡之慨。全词哀婉抑郁,清丽自然,充分地体现了作者的才情和风格。

再如《解佩令·自题词集》:

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几曾围燕钗蝉鬓。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差近。落拓江湖,且分付歌筵红粉。料封侯白头无分。

这首词亦是朱彝尊的代表作之一,全词悲凉激愤,潜气内转,沉郁之情可见。

浙西派在朱彝尊影响下,标举清空醇雅风格,蕴藉空灵,无轻薄浮秽之弊,也不落浓艳媚俗。即使艳情咏物,也力除陈词滥调,独具机抒,音律和谐。但朱彝尊重在字句声律上用功夫,限制了创造的天地,也给浙西派带来堆填弄巧的风气,这是其不足之处。

[旁注]

翰林院 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没有什么实权。

《洞仙歌》 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原用以咏洞府神仙。常以《东坡乐府》之《洞仙歌令》为准。音节舒徐,极骀宕摇曳之致。83字,前后片各三仄韵。前片第二句是上一、下四句法,后片收尾八言句是以一去声字领下七言,紧接又以一去声字领下四言两句作结。

《忆少年》 词牌名,又名《十二时》、《桃花曲》、《陇首山》。北宋词人晁补之创制的一个词牌。双调46字,前片两仄韵,后片三仄韵,亦以入声部为宜。两结皆上一、下四句法。亦有于过片处增一领格字者。

《解佩令》 词牌名,此调始见于晏几道《小山乐府》。调名取义于郑交甫遇汉皋神女解佩事。全词重头66字,上下片各五仄韵。第一、二句亦有不用韵者。

声律 我国古代对诗和骈文在声调、音韵、格律等方面的要求。熟练地掌握声律,有助于创作出音调和谐、悦耳动听、富有音乐美的作品来。

[阅读链接]

信奉浙西词派主张的词人不计其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浙西词派风靡一时。前期除六家外,尚有彭孙通、汪森、柯祟朴、曹尔堪、周筼、王雄、沈进等大量的本市词人以及外地词人。

后期浙西词派重要词人有钱塘人厉鹗、青浦人王昶、钱塘人吴锡麒、清前期吴江人郭麐、雍正时海宁人许昂霄、道光时海宁人吴衡照、道光时钱塘人项鸿柞以及黄型清、冯登府、杜文澜、张鸣珂等大量词人。

浙西词派的开创者朱彝尊去世不久,厉鹗崛起于词坛,承袭了浙西词派的主张,并有所修正和发展,尊周邦彦、姜白石,擅南宋诸家之胜,成为清代中叶浙西词派的中坚人物,使得浙派之势益盛。厉鹗之后,虽仍有词人承其余绪,然而日渐衰颓,势如强弩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