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词的发展与走向成熟

在晚唐和五代时期,词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晚唐时期,词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温庭筠和韦庄;五代时,词有两个创作中心,一是前、后蜀,也可以称为“西蜀”,另一个是南唐。

温庭筠,富有才气,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温庭筠有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他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因此被当时的权贵所憎恶,这也是他屡次举进士不第的原因,也由此长期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温庭筠是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也是彻底体现词的“诗余”特征的词作者。他精通音律,“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他是花间词派中词写得最好的文人,因此,赵崇祚编纂的《花间集》把他列为首位。从某种意义上说,以小令写柔情、艳情的婉约传统,正是由温庭筠奠定的。

温庭筠的词题材非常狭窄,词的内容都是写男女思慕或离愁别绪的情感,如《女冠子》写女道士艳情。《定西蕃》、《蕃女怨》写戍妇念征夫。《荷叶杯》写采莲女的采莲生活和相思。

温庭筠词的内容多与本调题意相合,这是文人填词初始阶段的特点。温庭筠的词语言华丽,意象密集,结构曲折。

温庭筠词作有六七十首,所含曲调达19种,其中如《诉衷情》、《荷叶杯》、《河传》等,句式变化大,节奏转换快,与诗的音律差别很大,必须熟悉音乐,严格地“倚声填词”。看看这首《河传》:

湖上,闲望。雨萧萧,烟浦花桥路遥。谢娘翠娥愁不销,终朝,梦魂迷晚潮。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语空肠断。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

这首词句式参差,节奏多变,韵脚频转,与诗的节奏韵律是完全不同的。词的艺术个性特征在温庭筠这儿已经充分形成。清学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曾说:“《河传》一调,最难合拍,飞卿振其蒙,五代而后,便成绝响。”

《菩萨蛮》14首被认为是温庭筠的代表作,其中《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词以秾丽细腻的笔调描画了一个慵懒娇媚的女子晨起梳妆的情景,末句以“双双金鹧鸪”反衬女子的孤单,含蓄曲折。词调两句一转韵,平仄对转,节奏纡徐回环,是极其成熟的词作。

温庭筠写情别具精彩,如他的《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白描写来余味隽永,开南唐后主词风的先河。

晚唐另一位影响巨大的词人是韦庄。诗人韦应物的四世孙。韦庄家境贫寒,屡试不第。59岁时终于进士及第,官至补阙。

韦庄作品早期以诗为主,而晚期以词为主,写下了大量的词作。他作的词与温庭筠不同,温庭筠的词恣意为“艳侧之词”,是欢场的作品。

而韦庄词则开了士大夫自抒情怀的局面,他的词没有了华丽的辞藻,没有了晦涩的意象,没有了曲折的结构,用词遣语也清新自然,不是一味秾丽,呈现了新的面貌,相比之下,韦庄的词对后世文人词的影响更大。

韦庄的词作最被人称道的代表作是《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词中将漂泊之感、亡国之痛、思乡之情交融浓缩,以浅淡之语,表达深沉之情。

韦庄词的主要内容也是关于男欢女爱,离愁别恨的。但由于掺入了家国之痛,身世之悲,所以写得深沉悲痛,再看: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从中可以看出韦庄的词注重个人感情的抒发,不同于温庭筠的词多客观描写,主要供歌伎演唱。

晚唐“温韦”时期,标志着词的充分成熟。韦庄把词带进了蜀地,开启了“西蜀词”的局面。而“温韦”的词又直接影响了“南唐词”。完全可以说,五代词是晚唐词的延续和发展。

[旁注]

官韵 科举时代,官定韵书中所定的韵。如宋代《礼部韵略》、明代《洪武正韵》、清代《佩文诗韵》等。当时考试均以此为诗赋押韵的标准。同时,也指这类韵书中的韵类。

填词 指人们依照音乐或格律,填写能依声诵唱的词。唐宋人作词,初无定式,多自己谱曲,也可改动旧调创制新调。后人作词,须按照已有词牌之字句定额、声韵安排等格式,故称“填词”。

韵律 诗词术语,指诗词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大致包括3个方面:一是平仄,主要是讲究平声和仄声的协调;二是对偶,诗词中一般是句对;三是押韵,指同韵的字在适当的地方,有规律地重复出现。在诗词写作特别是格律诗写作时平仄、对偶和押韵运用得好,运用的自然,使诗作增强音乐感,呈现韵律美。

及第 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及第。隋唐时期只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另外也分别有“状元及第”、“榜眼及第”、“探花及第”的称谓。

意象 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阅读链接]

温庭筠曾经常出入令狐绹相府中,并受到了相国令狐绹很好的招待。当时唐宣宗喜欢曲词《菩萨蛮》,令狐绹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献给皇上看。令狐绹嘱咐温庭筠千万不要将这件事泄漏出去,而温庭筠却将此事传了开来,令狐绹大为不满。

唐宣宗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让未第进士对之,温庭筠以“玉条脱”对之,唐宣宗很高兴,予以赏赐。令狐绹不知“玉条脱”之说,问温庭筠。

温庭筠告他出自《南华经》,并且说,《南华经》并非僻书,相国公务之暇,也应看点书。

言外之意说令狐绹不读书,又曾对人说“中书省内坐将军”,讥讽令狐绹无学。令狐绹因此更加恨温庭筠。令狐绹抓住机会上奏温庭筠有才无行,不宜与第。由此温庭筠一直未中第,不仅不第,温庭筠还落下了品行不好的坏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