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圣殿——武当山建筑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境内,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和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和“大岳”之称。
武当山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拳的发源地,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明代时,武当道教达到鼎盛,其道场被明代皇帝直接控制为“皇室家庙”。
著名的建筑群有五龙宫、金顶、南岩宫、紫霄宫、太子坡、玉虚宫和太极湖等。
隋代后武当道观日益兴盛
武当山位于湖北西北部的十堰丹江口境内,西界堵河,东界南河,北界汉江,南界军店河和马南河,古有“方圆八百里”之说。
武当山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天柱峰被誉为“一柱擎天”,因四周群峰向主峰倾斜,形成了“万山来朝”的奇观。
武当山古建筑群分布在以天柱峰为中心的群山之中,总体建筑设计匠心独运,或宏伟壮观、或小巧精致、或深藏山坳、或濒临险崖,十分注重与环境的相互补益,具有独特优美的建筑韵律。
同时也很讲究山形水势,聚气藏风,使建筑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体现了我国古建筑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疏密得宜、曲折尽致、诗情画意和物与神游、思与景偕的哲学思想。
武当山不仅拥有奇特绚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是自然美与人文美高度和谐的统一,因此,武当山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相传武当山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了,而且久负盛名。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
东汉末期,由于我国的道教信仰和道教理论已经基本形成,所以武当山开始逐步成为中原道教活动中心的修炼圣地。
隋唐时期,武当道场得到封建帝王的推崇,促进了武当道教的发展,特别是唐代,李唐自称为老子的后裔,认为老子是李唐的祖宗,便扶持和崇奉道教,使之成为我国道、佛、儒三教之首,但首先使武当道教受到皇室重视的是唐太宗时期的著作郎姚简。
唐贞观年间,天下大旱,飞蝗遍地,皇帝下诏于天下名山大川,几乎都没有任何感应。可奇怪的是,后来武当节度使姚简奉旨在武当山祷雨居然灵验了。于是,姚简就将此灵异之事奏报了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甚为惊奇与感激,因而降旨就武当山建五龙祠以表其圣迹。五龙祠是皇帝敕建在武当山修建的第一座祠庙。此后,又有姚简、孙思邈、陶幼安、吕洞宾等许多著名高道前去武当山隐居修道。
五龙祠位于武当山天柱峰以西的五龙峰山麓,灵应峰下,前为金锁峰,右绕磨针涧,是武当山建筑最早的八宫之一,它历经后来的几代修缮,共建有宫观庙宇850间,规模一度庞大,但后来仅存宫门、红墙、碑亭及泉池和古井等。
据《太和山志》记载,南岩为道教所称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境”,是武当山三十六岩中风光最美的一处。
唐末宋初时,在南岩始建有南岩宫,又名“独阳岩”、“紫霄岩”,是道教著名宫观,位于武当山的南岩绝壁上,上接碧霄,下临绝壑,周围峰岭奇峭,林木苍翠,山势飞翥,状如垂天之翼,以峰峦秀美而著名。
当时,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就曾在南岩修道,后来南岩宫还一直留有他作的一首诗。史书盛赞南岩是“分列殿庭,晨钟夕灯,山鸣谷震”,并把“晨钟暮鼓”用作了“晨钟夕灯”,说明了当时南岩建筑布局错落有致,到了晚上,这里的灯火成了别具特色的景观。
北宋时期,由于朝廷极力推崇和宣扬武当真武神,真武神的神格地位不断提高,也促使武当道教的形成和在社会上的影响日益扩大。
1018年,宋真宗赵恒因避所尊圣祖赵玄朗名讳,改玄武为“真武”,加封真武号为“真武灵应真君”,并尊其为“佑圣帝君”。同时,他还诏令建祠塑像崇祀,将五龙祠升格为“五龙观”。
宋仁宗赵祯即位后,他推崇真武神为“社稷家神”,并建真武庙塑像崇祀。到了宋徽宗赵佶统治时期,武当道教得到进一步发展。
宋徽宗不仅赐予真武神“真武”封号,还扩建五龙观,在武当山大顶之北创建了祭祀玄武的紫霄宫以虔诚祭祀。在当时,紫霄宫是武当山上首座以祭祀玄武真君为主的天柱峰金殿宫观。
到了南宋时期,“玄武”信仰已经非常普遍,包括玄武修道武当山的传说都已经相当地深入民心了。除宋宁宗赵扩和宋理宗赵昀等也先后赐予真武神“真武”封号,虔诚祭祀外,南宋进士王象之等也附会五龙观为玄武真君隐居的地方。
当时的著名道士邓若拙、房长须、谢天地和孙寂然等也纷纷去武当山修道,宣传道经,使武当道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后来,由于宋元交兵,湖北均州,就是后来的湖北丹江口也遭兵灾,它所辖的武当山的宫观也因而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传说1269年冬天,有龟蛇出现在京西郊的高梁河,大臣们纷纷上奏说是玄武显灵,象征元王朝国运兴隆,皇帝自此因而特别崇奉玄武真君,道教深受元朝统治者的恩宠,武当山也因此成为了元朝皇帝“告天祝寿”的重要道场,武当道教得到充分发展。
当时,在民间,朝山进香信士很多,香火很旺。“三月三真武圣诞节士女会者数万,金帛之施,云委川赴”。著名道士汪真常、叶云莱、张守清等迅速发展教团组织,武当道教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武当山成为与天师道本山、龙虎山齐名的道教圣地。但不幸的是,紫霄宫毁于1270年的一场大火中。后来,元朝在高梁河筑昭应宫以祭祀玄武。
元代全真道士汪贞常入住武当山后,他在1275年率领徒众鲁大宥等人重建五龙观。1278年以道法术数著名于世的道士赵守节,领其徒重修武当佑圣观。
1286年,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借重道教,重建五龙观,升观为宫,命法师叶希真、刘道明、华洞真充任武当山都提点,并屡降御香至武当山祝愿祈福。
五龙宫的元君殿内供奉着铜铸鎏金玄天真武神像,高达1.95米,是武当山最大的真武神铜像。五龙峰右山坡下立有“大五龙灵应万寿宫碑”。
五口五龙井分两排并列于五龙宫道院内,历来是皇帝在五龙宫建醮祭神的投简之地,地位极高,更为奇特的是只要在一口井中汲水,其他四口井的井水随之波动。
在五龙宫石殿门前悬崖上,有一横空出世的雕龙石柱,离地面约30米高,长3米,宽0.3米,石柱顶端刻着龙头,头朝正南方向,龙头上雕着香炉,龙身雕着云朵,这就是龙头香。
在当时,除了五龙宫外,元朝还建有琼台观称为“琼台宫”,位于天柱峰东南麓约10千米,分为上观、中观、下观,后来修葺扩建有24座道院,庙房数百间。
1304年,元朝又在武当山兴建了福地门、天乙真庆宫、玉虚岩庙、雷神洞岩庙和尹仙岩庙等100余栋建筑。
[旁注]
道教 是我国固有的一种宗教,创立于东汉时期。道教奉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李耳为祖师,尊称他为“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道教的“道”与“德”共同构成其教理的核心内容。经过历时发展,道教后来分为全真道,正一道和民间道教等主要派别。
道场 一般借指供佛祭祀或修行学道的处所。也泛指佛教、道教中规模较大的诵经礼拜仪式。如水陆道场、慈悲道场和天师道场等。
八仙 最早起源于我国道教,是神话传说中的八位仙人,即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和曹国舅八位仙人。
龙虎山 位于江西鹰潭东南20千米处贵溪市境内,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此后,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它与龟峰被一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建醮 即作道场。每年清明、农历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要做道场,为羽化的道士超度亡灵,也可以出资请道士作道场。为羽化,即死去的道士超度亡灵。寻常信徒百姓为了祈福攘灾或追荐亡灵,也可以出资请道士作道场。
[阅读链接]
唐代贞观年间,武当山一带多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当地的州官对此束手无策,唐太宗李世民得知情况后就派遣均州太守姚简前去祈雨,以解困百姓。
当姚简来到五龙祠后,在梦中遇到了红脸、黄脸、蓝脸、绿脸和灰脸的几位仙风道骨自称为五龙君的五位儒生,姚简向对方说明来意后,五位儒生现场做法,果然大雨倾盆,解除了当地居民的干旱之灾。
唐太宗得奏是贤明的皇帝感动了神灵,神灵才会来相助的,于是下旨就在五位儒生祈雨之处建造五龙祠,后赐名五龙观。此后,每年都有地方官到这里祈求风调雨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