増建文津阁和广缘寺等建筑

1774年,乾隆皇帝下令在避暑山庄平原区的西部建造了清代七大图书馆之一的文津阁。其营造法式仿照明代建筑的浙江“天一阁”。

外观为两层,实际是三层,阁中辟一暗层做藏书库,阳光不能直射到藏书库。室内油漆彩画考究,深绿色的柱子,蓝色封套卷册,白色的书端,都以冷色为主,给人以宁静的气氛。

文津阁建成以后,乾隆皇帝甚是喜爱,他在《文津阁记》中曾写道:“欲从支脉寻流,以溯其源,必先在乎知其津。”此句即含有“文津”之意。

《四库全书》成书后共誊写了7部,《四库全书》中的第四部就收藏于文津阁,共36304册,分装6144个书函,陈列摆放在128个书架上。

文津阁的东北部有水门与山庄水系相通,阁前池水清澈,因造园家在池南的假山上,开出一个半圆形如上弦月的缝隙,利用光线,在水中形成下弦月的倒影,构成“日月同辉”的奇特景观,所以人在阁前特定位置向池中望去,只见池中有一弯新月,随波晃动,而天空却是艳阳高照。

水池南岸是一座造型别致的假山,怪石嶙峋,气势雄浑。假山占地800平方米,用石3000多立方米,由浆石和鸡骨石等堆叠而成。假山石洞,前后各有两门相通,结构也颇具匠心。

洞内山石遮掩,可分厅、堂、窗、孔和穴等,洞壁用鸡骨石镶嵌,幽深曲折。有几个大小不等的窗孔,透进幽幽的光线,使洞中的峭壁怪石若隐若现。

山上横岭纵峰,沟桥岗壑,各自争奇。有棒槌山、罗汉山、双塔山等十大名山的缩影,更有“十八学士登瀛洲”的造型,还有仿米芾“宝晋斋”的园林布局。

文津阁东为碑亭,四角攒尖顶,上覆黄琉璃瓦,内竖石碑一通,通高5.34米,碑正面镌刻着乾隆皇帝题《文津阁记》,其余三面刻有乾隆作的三首诗。

每逢中秋佳节之际,天高气爽,登临“月台”赏月,但见园内,老树苍劲,枝杈纵横。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把一片银辉洒向大地,山庄顿时银装素裹,更显得清澈静谧。

文津阁假山的造型艺术,集中了米翁宝晋斋和范氏天一阁之长,运用传统叠山技法,结合北方雄壮的特点,风格一反南方小巧玲珑之态,而是雄伟、浑厚、气势磅礴的艺术作品。

广缘寺位于普佑寺东侧,建于1780年,占地面积0.45公顷,长方形院落。属汉式四合院样式中的大式建筑,它是外八庙中最小的,也十分特殊的一座庙宇,它是一座由喇嘛为表示对皇帝的敬诚之意,由普宁寺堪布喇嘛擦鲁克集资敕准建造的寺庙。

广缘寺建成后,乾隆皇帝题额为“广缘寺”。广缘寺与其他寺庙相比,等级要逊色许多,其中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主体建筑等级较低,均为清代大式建筑,但为硬山顶,铺以筒板布瓦,并无琉璃相饰。

其主体建筑由山门、天王殿、大殿、佛楼组成,东、南、西三面是围墙,后靠是山岭葱郁,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氛围。

山门也称为门殿,面南向三间式殿宇,正中镌石匾,门额题为“广缘寺”,东西围墙中部开左、右掖门,门殿内供奉护法金刚,即哼哈二将和一尊。山门内两侧有幢竿,为挂经幡之用。正北为硬山顶五楹天王殿,殿内供奉布袋和尚尊像和护法四大天王尊像。

天王殿北有大殿七间。此殿为该庙的主殿。殿内供奉金漆木雕的三世佛:迦叶像、释迦牟尼像和弥勒像。主殿硬山灰布瓦,无彩绘,有跑兽七尊,这种建筑样式在外八庙其他建筑中是不多见。

大殿东西建有配殿。东配殿内供有奉护法伽蓝关帝,就是东汉末年名将关羽的画像,殿内曾有经案,是喇嘛念经的地方。西配殿内供三座舍利塔、佛挂画,是存放活佛骨灰的地方。

大殿正北是全寺的后院,靠近山根处建有七间二层楼一座。正中三间为佛堂,两侧是经堂、居室,是主持堪布喇嘛即诺门罕活佛念经和修行的地方。楼的两侧各有僧房十余间,供住寺喇嘛的居住。在乾隆时期,广缘寺常驻喇嘛22名,银响由理藩院供给。

1780年,清代西藏佛教格鲁派两大领袖之一、西藏拉萨的六世班禅仓央嘉措赶赴避暑山庄,庆贺乾隆皇帝70寿辰。六世班禅仓央嘉措在佛教界极具影响力,而且他是第一个到内地的班禅。

对此,乾隆皇帝极为重视,为了隆重接待六世班禅仓央嘉措,乾隆皇帝于1780年命内务府在承德仿照班禅所居的日喀则札什伦布寺的形式,专门兴修了须弥福寿之庙供他居住。

“须弥”即须弥山,藏语名“札什”,“福寿”藏语名“伦布”。须弥福寿的意思,是像吉祥的须弥山一样多福多寿。乾隆皇帝在《须弥福寿之庙碑记》中写道:

布达拉既建,伦布不可少。择向兴工作,亦以不日成。都纲及寝室,一如後藏式。金瓦映日辉,玉幢扬风舞。

由此见,乾隆皇帝在文中明确地表达了这座庙宇兴建的速度、形制和落成后的壮丽。由于建庙是为了接待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仓央嘉措,他曾居此并讲经,所以须弥福寿之庙俗称“班禅行宫”,或“行宫”。

后来,乾隆皇帝还命人在避暑山庄内为六世班禅仓央嘉措塑造了一尊坐像高73.4厘米,头戴通人冠,冠耳垂肩。身着藏式僧衣,袒右臂,以全枷跌坐,坐在莲台上。左手结定印,右手结说法印,面容微笑、充满祥和。衣缘处刻细致的缠枝莲花纹。

须弥福寿之庙位于避暑山庄北面狮子沟南坡、普陀宗乘之庙以东,建筑风格为汉藏结合的形式,有前部的山门和碑亭,中部的琉璃牌楼及班禅讲经处妙高庄严殿,后部山上为六世班禅仓央嘉措弟子住所金贺堂和万法宗源殿及琉璃万寿塔等。

须弥福寿之庙依山而建,占地面积近40000平方米,中轴线贯穿南北,总平面不是严格对称,但又成纵深的均衡布局。

山门坐北向南,前有5孔石桥,门前左右立石狮子一对。山门以北是一座重檐歇山顶的方形碑亭,碑为石龟所驮,碑亭四面有拱门,周围有石刻栏杆。

碑亭以北沿石磴道之上,矗立着三间四柱七楼式琉璃牌坊,匾额为“总持佛境”,意为统领一切教法。牌坊前两侧置石象一对,象征大乘有大力,能普度众生。

当年能够进入牌坊的人必备“蒙古王以下,头等台吉以上”的官职,其余的人只能在牌坊前叩拜。牌坊以北就是主体建筑大红台。从正面看去,牌坊有如大红台的大门,华丽的牌坊更衬托出大红台的雄伟。

大红台由三层群楼围绕,正面墙壁呈深红色,开三层窗,窗楣上浮嵌琉璃垂花门头,形制颇为新颖。群楼平面呈回字形,为“都纲法式”,形成封闭的内院,给建筑内部造成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和与世隔绝的宗教气氛。

群楼的中间巍居着三层的“妙高庄严殿”,是佛教圣地须弥山的象征,通高29米,曾是六世班禅仓央嘉措讲经说法的道场,他曾在这里诵万寿真经祝乾隆的70寿辰,当时由内蒙古的章嘉活佛相陪瞻礼,并亲任翻译。

妙高庄严殿屋顶为重檐攒尖顶,覆盖着镏金鱼鳞铜瓦,辉煌富丽,溢彩流光。脊上的8条龙,四上四下,似腾云驾雾,栩栩如生,每条龙重量都在一吨以上,可称之为稀世瑰宝。

殿内第一层供的是释迦牟尼和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像,第二层供的是释迦牟尼及其两大弟子迦叶、阿难的像,第三层供的是三尊密宗佛像。

乾隆皇帝为六世班禅仓央嘉措亲题“宝地祥轮”匾额悬挂在妙高庄严殿的上方。

大红台群楼的顶部形成平面,通称平台,登平台可绕视妙高庄严殿鎏金屋顶的细部。

平台的四角建有四座单檐庑殿顶的角亭,脊上有琉璃制成的吻兽,北有孔雀,南有犀牛,色彩斑斓,灿烂辉煌,洋溢着吉祥祝福的气氛。

大红台西可达班禅六世居住的吉祥法喜殿,又称住宿楼,面宽五间,进深三间,高二层,重檐歇山顶,上覆镏金鱼鳞瓦,极为富丽豪华,脊上有吻兽。

妙高庄严殿与吉祥法喜殿鎏金瓦顶共用黄金15000多两。六世班禅仓央嘉措在吉祥法喜殿接受蒙古王公、贵族的礼拜,并为他们“摸顶”。

在大红台正北的石级之上为万法宗源殿,此殿面宽九间,进深三间,高两层,黄琉璃瓦绿剪边歇山顶。下层是班禅随从的住处和处理事务的地方,上层是佛堂。

须弥福寿之庙最北的山巅上是一座绿色的八角七层的琉璃宝塔,称为“万寿塔”。塔身用绿色琉璃砖砌成,塔顶用黄色琉璃瓦铺覆。

这座宝塔结构灵秀,它背负青山,高耸屹立,直指苍天。塔身为七层,象征着乾隆70大寿。万寿塔为须弥福寿之庙的最高点,说明了皇权是至高无上的。

须弥福寿之庙是承德外八庙中由皇家建造的最后一座寺庙,与此前建造的诸座寺庙相比,在艺术及技术手法上,都有独到之处,而其间汉式建筑装饰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这一以藏式建筑为主体的宏伟寺庙显得更为雄浑而完美。

到此为止,外八庙全部建成。这些寺庙都融和了汉、藏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气势宏伟,极具皇家风范,成为避暑山庄外围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到1792年时,清朝在承德避暑山庄的工程竣工,其规模就此臻于完善。避暑山庄由木兰围场缘起,从康熙皇帝开始,经历了雍正和乾隆共三代帝王,历时长达89年,才刻意打造出了避暑山庄这样一个幽静闲适的皇家离宫,一方香火缭绕的寺庙圣地,一座“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长城。作为皇家宫苑,避暑山庄以其质量上乘,赢得了“移天缩地”之誉。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除在避暑山庄处理军政事务外,尤其喜欢避暑山庄里的人文景致,到处走走看俺,他还仿其祖父康熙皇帝的做法,为避暑山庄题了以三字为名的“三十六景”:

丽正门、勤政殿、松鹤斋、如意湖、青雀舫、绮望楼、驯鹿坡、水心榭、颐志堂、畅远台、静好堂、冷香亭、采菱渡、观莲所、清晖亭、般若相、沧浪屿、一片云、萍香泮、万树园、试马埭、嘉树轩、乐成阁、宿云檐、澄观斋、翠云岩、罨画窗、凌太虚、千尺雪、宁静斋、玉琴轩、临芳墅、知鱼矾、涌翠岩、素尚斋、永恬居。

乾隆皇帝命名的此“三十六景”与康熙皇帝所题的“三十六景”合称为清代时期的避暑山庄“七十二景”。

[旁注]

天一阁 位于浙江宁波市区,是我国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

宝晋斋 就是米公祠,位于无为县城西北隅,为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知无为军时所建。米芾,人称“米襄阳”。他曾官礼部员外郎,故又称“米南宫”,后来任知军。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时人感其德政,在他离任去世后,于米公军邸的旧址上建米公祠以示纪念。

硬山 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形式。屋面仅有前后两坡,左右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并将檩木梁全部封砌在山墙内的建筑叫硬山建筑。

舍利塔 佛教称高僧火化结晶的骨头为“舍利”,而贮存舍利的塔则称为“舍利塔”,是我国5000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被佛教界人士尊为佛塔。礼拜舍利宝塔是人们表达对诸佛皈依和感恩的方式。

班禅 全称为“班禅额尔德尼”,班禅是梵文“班智达”和藏文“禅波”的简称。西藏人一般相信班禅是“月巴墨佛”即阿弥陀佛的化身。而达赖喇嘛为观音菩萨的化身,蒙古可汗是金刚手菩萨的化身,清朝君主是文殊菩萨化身。

牌坊 又叫“牌楼”,是我国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柱门形构筑物,一般较高大,主要有木、石、木石、砖木和琉璃几种,多设于要道口。也有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还有用来标明地名的。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吻兽 又名鸱尾、鸱吻,一般被认为是龙生九子中的儿子之一,平生好吞,即殿脊的兽头之形。在我国古代建筑中,“五脊六兽”只有官家才能拥有。泥土烧制而成的小兽,被请到皇宫、庙宇和达官贵族的屋顶上。由于它喜欢东张西望,经常被安排在建筑物的屋脊上,做张口吞脊状,并有一剑以固定之。

离宫 是指在国都之外为皇帝修建的永久性居住的宫殿,皇帝一般在固定时间都要去居住。也泛指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离宫为避暑山庄,通常称避暑山庄为承德离宫。

[阅读链接]

须弥福寿之庙龟驮碑的造型,舒展自如,若浮游于汹涌的海涛之上,鱼鳖虾蟹活跃在左右,活泼生动,碑刻记述乾隆皇帝建此庙的目的和意义。因石龟在佛经上被视为吉祥之物,所以它和整个寺庙的福寿主旨十分谐调。

据佛教传说,此石龟名“赑屃”,是东海龙王所生九子的第八子,因而称它为“王八”。它性情憨厚,适负重,加之喜文字,又是吉祥的象征。所以龙王就将驮御制碑的任务交给了它,并派了鱼、鳖、虾、蟹四大名将来守卫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