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童话

小哈梦游修辞城

吴泉秀

五年级的小哈同学最近迷上了修辞,他对修辞能使文章鲜明生动、锦上添花的本领惊叹不已,以至于睡梦中也会唠叨“比喻”、“夸张”⋯⋯这一晚,他刚睡下,眼前出现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对小哈说:“听说你想学好修辞,我就带你到‘修辞城’去见识见识吧!”小哈高兴极了,跳起来跟着老人开始了神奇的旅行。

一、比喻家族的化妆舞会

小哈和白胡子老人进了“修辞城”,只见广厦林立,街道纵横。忽然不远处的一间大楼里彩灯闪烁,乐声绵绵。小哈好奇地上前一问,才知道比喻家族在这儿开化妆舞会,站在门口接待客人的正是比喻家庭的总管“像”先生。“像”先生见了小哈,热情地说:“欢迎小客人光临!”正在这时,三个句子“董存瑞像巨人一样挺立着”,“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和“他的身体还像过去一样结实”结伴而来。小哈一看,见三位都有明显的比喻词标记,就抢着对“像”先生说:“三位‘比喻’客人来了。”“像”先生仔细一瞧,说:“不一定。我们比喻虽然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组成,但并不是绝对的。判别是不是比喻不看‘比喻词’,关键看‘喻体’。你看这前两位各有喻体,当属比喻;而第三个并无喻体,即使化妆得像个比喻句,我也不能放它进去。”小哈听了很难为情:刚到修辞城就闹笑话。不一会,又来了两个句子“大榕树成了鸟的天堂”和“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小哈正在想它们是不是比喻,“像”先生已将它俩迎进屋内,见小哈有些不解,便说:“这两个虽没有‘像’、‘仿佛’等比喻词,但它们的‘成了’、‘是’其实构成了我们比喻家族的另一种形式,即暗喻。所以它们也是晚会的客。”小哈一听大悟,心里暗叹: “幸好没开口,要不又要出丑了。”

二、拟人乐园的新奇事

告别“像”先生,白胡子老人对小哈说:“我带你看会弹琴的蟋蟀和会脸红的高粱,怎么样?”小哈惊叫道:“蟋蟀会弹琴?这倒要开开眼界。” 他们来到一个公园门口,园门牌上写着“拟人乐园”四个大字。进了公园, 小哈问老人:“你说的会弹琴的蟋蟀在哪呢?”老人一指:“瞧,在那儿。” 小哈跑过去,只见大片成熟饱满的高粱都张着一张张红红的笑脸,地上一只只蟋蟀正坐在石板上弹琴,发出悦耳的叫声。小哈惊奇地问:“这是怎么回事?”白胡子老人笑着说:“这就是拟人的功劳呀!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们像人一样有思想,有感情,会说话,会动作。‘拟人乐园’里的一切事物都已经过拟人化了,所以它们都和人一样会说会动。” 小哈一边走,一边看,果然,“杨梅正在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白桦树在(风中)不住地号叫”,“春天也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 小哈不由得脱口而出:“拟人真有本事啊!”

三、夸张差一点闯大祸

小哈他们出了“拟人乐园”,迎面碰上一个慌张跑来的人,气喘吁吁地说:“不好了,前面要地震了。”小哈很奇怪:好好的,怎么会地震呢?顺着那人指的方向,小哈和白胡子老人跑过去一看,果然那里的地面上下震动, 两旁的大厦摇摇晃晃,一个身材挺高的人正愣在街当中,不知怎么办才好。

小哈一看:这不是大力士“夸张”吗?还是白胡子老人果断,他见情况紧急, 当即上前一把拉住“夸张”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夸张”见了老人仿佛见了救星,忙说:“我刚才路过这儿,遇到这儿的一家商场开张营业, 正噼哩啪啦地放鞭炮,我一时高兴,就脱口而出:‘鞭炮声不绝于耳,响个不停,震得地动山摇。’结果就成现在这样子了。”老人立刻叫“夸张”改说:“鞭炮声不绝于耳,震耳欲聋。”一下子,地不动了,楼也不摇了。“夸张”连忙感谢老人的救命之恩。老人和蔼地对“夸张”说:“你为了表达的需要,描述时故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等扩大或缩小,但这要有分寸,不能任意夸大呀!”“夸张”点点头:“我一定牢记博士的教诲。”小哈听“夸张”叫老人为“博士”,便拉过“夸张”悄悄问:“这老人到底是谁?”“夸张”惊讶地说:“你不知道吗?他就是鼎鼎大名的语言博士啊!”小哈一拍脑门:“嗨,弄了半天,和我一起的原来是语言博士。”

四、排比的奇怪住宅

一天,小哈跟着语言博士在城内游览,突然见到一幢幢奇怪的大楼。每幢楼少则三间,多则四五间的屋子连接组成,每间屋的外形、色彩、结构也差不多。小哈惊奇地问博士:“这是谁的住宅?”博士笑笑说:“你去问问不就知道了吗?”小哈就去敲最大一幢楼的门。门开了,出来一位衣冠齐整的人,是排比先生。小哈问:“你的住宅怎么这个模样?”排比说:“这是根据我的生活特点设计的。我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大体相等、意思相关的词组成句段排成一串的修辞方法,所以我的住宅也必须一间间连起来才行。”小哈又问:“那为什么有的房子大,有的房子小呢?” 排比解释说:“我们排比家族成员较多,它们的身材不同,住宅也就不同。比如这三间小屋住着‘他俩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大家叫它‘词排’。那幢大一点的楼里住着‘敬爱的周总理啊!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你那矮健的身影,难忘您那光明磊落的胸怀,难忘您那鞠躬尽瘁的一生’。大家叫它‘句排’。而远处那幢巨型建筑内则住着《秋天到》一课,这篇课文每段都用了‘秋天到,秋天⋯⋯长得好’把全文串起来,大家叫它‘段排’。”小哈听后很受启发,连说:“谢谢,谢谢!”

五、拜访问句双侠

小哈一直听说修辞城有两位剑侠,一位叫反问,一位叫设问,因为俩人都长着一只大大的耳朵,所以人称“问句双侠”。这次到了修辞城,小哈非要让语言博士带他去拜访一下不可。语言博士带着小哈好不容易找到双侠的隐居处。等通了姓名,里面出来一前一后两个问句“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和“海底是否没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小哈见两位模样相近,一时不知怎么称呼,就试探着问:“请问两位当中谁是反问大侠,谁是设问大侠?”走在前面的那个上前一步,拔出双剑一抖,道: “请看我的剑。”只见左剑上写着:无疑而问;右剑上写首:只问不答。这时,语言博士轻轻地对小哈说:“这位是反问,它是为加强语气面则用疑问的形式来表示肯定的意思,其实问的答案就在问句之中了。”接着,后面的问句也抽出一长一短两柄剑,长剑上写:无疑而问;短剑上写:自问自答。语言博士又对小哈说:“这便是设问了,它常常为了强调某一个看法,先提一个问题,然后紧跟着自己又把答案说出来,一般由‘问’和‘答’两部分组成。”

听了语言博士的介绍,又看了“问句双侠”的兵器,小哈总算分清了它们的长相。

六、反复和它的孪生兄弟

离开问句双侠,在回来的路上,小哈他们遇上一对孪生兄弟。这哥俩长得可真像,身材相仿,穿戴相似,粗略一看,很难分辨。幸亏有语言博士在, 他一看,原来是“反复”和它的孪生弟弟“重复”,就问“反复”:“你怎么又和你那个坏弟弟一起玩了。”“反复”一看是语言博士,就说:“不瞒博士您,我不是在和‘重复’玩,而是捉它回去请罪的。本家族听说‘重复’ 不学好,与‘啰嗦’两个同流合污,还常借我的名义招摇撞骗。所以才派我捉拿归案。这不,我刚从小马虎的作业本上找到它:‘下课铃一响,安静的校园顿时立即马上沸腾起来。’它在这里连连重复,啰嗦之极。现在,我正要赶回总部去复命呢!”

语言博士一听便说:“那你快赶上路吧!”望着“反复”和“重复”远去的背影。小哈不解地问博士:“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博士解释说:“修辞城有一种修辞叫‘反复’,它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故意把同样的同语或句子加以重复。比如:有经验的老农高兴得眉开眼笑,连声说:‘好雪!好雪!’ 这里面把‘好雪’一词反复说,表达了老农非常喜爱这场雪的感情;而在课文《别了,我爱的中国》中‘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一句在文中前后反复出现三次,则一次比一次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留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情。它和它的弟弟一个能增强感情,一个则使句子得病(啰嗦), 真有天壤之别。小哈,你以后可要小心区别啊!”小哈连连点头。

七、会使隐身术的借代

一天,小哈在读当天出版的报纸,突然,一行醒目的文字跃入眼帘—— 一群红领巾数年如一日为孤寡老人送温暖。小哈惊叫:“‘红领巾’怎么会为人送温暖?这不是明摆的语病吗?”他立即拿起报纸,把这个大发现告诉语言博士,心里还美滋滋地想:这回语言博士该夸夸我了吧!语言博士听完小哈的诉说,和蔼地说:“肯动脑,善发现,这很好。不过,这句话并无语病。你不是一直在打听修辞城的‘隐身奇人’吗?它就在这句话里。”“什么?‘隐身奇人’在这里?”小哈惊叫。“对!”语言博士又说,“‘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特殊标记。所以人们有时说到少先队员时常用‘红领巾’ 去代替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而将‘少先队员’隐蔽起来。这就是修辞城中‘借代’的职责。其实,‘隐身奇人’真名便叫‘借代’。”小哈接过话头: “照这么说:‘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中用‘十几把刺刀’代替十几个带枪的敌人也是借代啰!”“对!这叫特征代本体。此外,像‘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中的‘五湖四海’代替‘全国各地’,也是借代,这叫部分代替整体。” 语言博士的一番话,又让小哈增长不少见识。

八、模仿大师的精彩表演

修辞城有位模仿大师,模仿什么像什么。小哈来一趟修辞城不容易,所以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见识一下这位大师。

这天,小哈一个人费了好大劲,找到了模仿大师的家。听说贵客来访, 大师也热情相迎。小哈把来意一说,大师忙道:“称我大师不敢当,这只是朋友们送给我的一个雅号,我的真名叫‘摹状’,别名‘摹拟’。说起本领嘛,我只是用一些词语把人和事物所发出的声音、所呈现的颜色和状态描述

出来。”小哈说:“大师您谦虚了,能不能为我表演表演?”“当然可以。” 摹状从袋里取出一叠卡片,念起其中一张,“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 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干,甲虫‘嗡嗡’地飞着。在这里,我摹仿声音。在‘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里,我模仿颜色。而在‘蜜蜂在蜂房上面摆动着脚,跳起 8 字舞’里,我则模仿形态。”小哈听后,不由赞道:“大师的本领真了不起,给你一模仿,要说的事物的确显得具体、细致而生动了。”摹状听了连说:“过奖了。我还能综合模仿,比如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我用‘萧萧’模仿落叶声音, 用‘滚滚’模仿江流汹涌的状态。”

小哈不禁心悦诚服:将摹状运用好,的确可以使文章增色不少啊! 九、对偶的三大绝技

对偶先生身怀三项绝技。这次小哈来到修辞城,终于有幸目睹了对偶的风采。

这天,在修辞城奥林匹克竞技场上,对偶正应邀为大家作公开表演。主持人先向大家介绍:“对偶大侠,外号‘对对子’,是专门把字数相等、结构对称的两个词组或句子组成一组,来表达深刻的含意。有了对偶的帮助, 可使文句看起来整齐醒目,读起来琅琅上口,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对偶大侠,下面让我们以热烈掌声欢迎大侠表演。”在掌声中, 威风凛凛的对偶大侠登台亮相,为观众表演了它的三大绝技——正对、反对和串对。它把绝技的招数施展开来,只见正对——上下两句意思相近,互为补充,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反对——上下两句内容相反,相互对立,如“鸟往高处飞,水向低处流”;串对——上下两句内容相关,前后连贯,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对偶大侠最负盛名的时期当数唐代,如果没有对偶,难以想象举世闻名的唐诗会是什么样子。不过在现在,对偶仍不乏用武之地,人们喜爱的对联, 同样少不了它。对这一点,小哈佩服得五体投地。

十、为“舛互”伸冤

一天,在小哈和语言博士的往所,来了一个衣衫破烂的人,进门就向语言博士喊冤。博士让这人坐下来,慢慢讲事情的经过。只听来人说:“我叫 ‘舛(chuǎn)互’,本是修辞城的居民,因早年外出,最近想回城定居。不料,城里的居民都说我冒充修辞城居民。就这样,我只好流落街头。听说博士您光临本城,故而特来找您,请你一定为我主持公道。”博士听后,对来人说:“别急,你说说看,城里的人为什么说您是冒充的?”来人举例说: “那次,我随课文《草原》一起回来,课文中有一句活:‘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它们说: “既然‘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哪来‘忽飞忽落的小鸟’?这不是明显的自相矛盾吗?当时,我也无法对他们讲清道理,就这样,它们把我当病句赶了出来。”

语言博士听完,对来人说:“看来它们真的冤枉你了。你的确叫‘舛互’,你是修辞城的特殊居民,常常对某一事物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者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肯定是为了强调否定部分;否定为了衬托肯定部分。像《草原》中说‘只看见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就是为了强调初入草原时寂静无声的情景。所以这句话不但不矛盾,而且大有你的功劳。你别担心,我会为你申冤的。”

第二天,《修辞日报》上刊登了语言博士的一篇文章,为“舛互”平反, 使“舛互”成了修辞城中快乐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