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宴踏青——上巳节

上巳节是我国汉族古老的一个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自此,农历的三月初三成为上巳日。

这天,人们把荠菜花铺在灶上以及坐、睡之处,认为可除蚂蚁等虫害,把荠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内,认为衣服可以不蛀,妇女把荠菜花戴在头上,认为可以不犯头痛病,晚上睡得特别香甜。

城乡人民还登惠山、鸿山、斗山、西高山踏青等活动来庆祝这一天。

节日起源及隋炀帝水饰流觞

那是在遥远的上古时期,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

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

后来,伏羲和自己的妹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我国的豫东一带一直将伏羲尊称为“人祖爷”,人们还在伏羲建都的淮阳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初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有一首《北京竹枝词》是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盛况的:

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

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

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也就是蟠桃。

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了是一位福寿之神。

农历三月初三,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农历三月初三,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

各地的道教宫观,在三月初三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诵经祈祷。

“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的阐释。说明了人们在三月初三纪念真武大帝的来由和意义。

也有相关记载认为,上巳节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在这项活动中,兰草被用作灵物。

兰草有香气袭人的特点,古人在举行重大祭神仪式前,须先期进行斋戒,其中包括采用当时最好的沐浴方式,即兰汤沐浴,这在楚辞中有生动的描写。

祭神必斋戒,斋戒必沐浴,沐浴用兰汤,于是兰汤、兰草便与神灵有了联系。当兰汤沐浴成为一种辟邪法术时,这种沐浴活动就必须由专职的女巫进行组织和领导。三月上巳到河边洗除邪秽的“祓禊”风俗,从起源上看正与兰汤辟邪术密切相关。

由《诗经·郑风·溱洧》的描写可以看到,春秋时期郑国的祓禊活动最为典型,每到三月上巳日这天,郑国男女倾城而出,来到溱水、洧水之滨,手执兰草洗濯身体,祓除不祥。同一时期,其他区也有河滨祓禊的风俗。

总之,早期的河滨祓禊礼俗与兰汤辟邪术属于同一巫术体系,因其皆以兰草可辟不祥的观念为基础的,区别仅在于兰汤沐浴是个人行为,多在室内,并可随时实施,祓禊则是集体活动,必在河滨,并须定时举行。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巳”属于地支中的干位。过去纪年纪月纪日用六十花甲,即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字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12字轮番搭配,以数学组合方式组成60个组合形式来记日记年。

据《太平广记》记载,每年的三月上巳日,隋炀帝都会会群臣于曲水池滨,饮宴以观水饰。

所谓“水饰”就是指用木头雕刻而成的各种雕像,以历史上著名的河水神异故事为题材。比如神龟负八卦出河以授伏羲,黄龙负图出河以授黄帝,丹甲灵龟衔书出洛水以授苍颉,凤凰负图、赤龙载图出河并授尧、龙马衔甲文出河授舜等。

舜与百工群聚而歌,有人面鱼身且雪白而细之神鱼从水中跃出,捧河图授禹,其后盘旋舞蹈入河。禹治水,应龙以尾画地,凿龙门。禹过江,黄龙负舟,玄夷苍水使者授禹山海经。周始祖姜塬于河滨履大人迹,弃后稷于寒冰之上,群鸟用羽翼护而暖之。

周武王渡河,赤文白鱼跃入王舟。穆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秦始皇入海见海神巨鱼,汉武帝泛楼船于昆明池,屈原自沉汨罗水,孔子春日浴于沂,周处斩蛟,女子秋胡妻赴水,许由洗耳,庄惠观鱼,巨灵开山,长鲸吞舟等,总72势,构成一个连环画系列,是我国古代水文化的精华。

皆刻木为之,或乘舟,或乘山,或乘平川,或乘磐石,或乘宫殿。

其人物长2尺以上,衣装齐整,栩栩如生,而杂以禽兽鱼虫之类,皆可运动自如,逼真自然。

这些水饰布列在曲江池内,随水而周行,中间伴以伎船12艘。伎船长一丈,阔6尺,每条船上都排放有一个雕刻人物组成的乐舞分队:

木人奏音声,击磬、撞钟、弹筝、鼓瑟皆得成曲,及为百戏,跳剑、舞轮、升竿、掷绳皆如生无异。

伎船与水饰皆装扮得富丽堂皇,放在曲池的岸边,可以环池自动依次而行,其本身又变幻多端,奇异出于言表,而这些都是以特殊的水力机械进行推动的。

隋炀帝君臣团坐在曲池周围,除了观赏优美奇妙的水饰和聆听伎航的悦耳音乐外,还有爽口的美酒由机械木人送来,供其口腹之欲,这就从各种感官上让赏玩者达到了生理的享受与心理的满足。

做长8尺的小舸子船七艘,周环其池,向观赏者敬酒。船上有小木人5个,各长2尺,一人立于船头端着酒杯,一人立其旁捧着盛酒之钵,一人在船后撑船掌握方向,两个人在中央摇动双桨。

侍宴宾客落座于曲池回曲之处,行酒小船循岸而行,行速超过水饰,一般是水饰绕池一周,酒船要绕池正好3周,即酒船速度3倍于水饰,敬酒3巡,而且同时停止,不差分毫。

酒船到了座客之处即自行停住,擎酒木人于船头伸手把酒杯敬送给客人,宾客取酒一饮而尽,然后把酒杯交还给木人。

木人接杯后,转身向持酒钵之人要来酒勺,用勺子从钵中打酒重新斟满酒杯,并把勺子交还。其后小船按程序自动地前进,每到坐有宾客之回曲处,皆如前法敬酒、斟酒。这些都是在曲池岸边或水中船上安有机关,才能达到的神奇境界。

这种环绕曲池,边饮自来之酒,边欣赏水中雕刻,享受机械人乐舞的曲水流觞的神奇工程是由黄衮设计和制造出来的。

隋炀帝对此特别感兴趣,欣赏之余仍不忘命学士杜宝撰《水饰图经》,用文字把水饰故事描绘出来,命画工把各种水饰图示出来,以留存于世。

后来,“曲水流觞”就逐渐发展成为上巳节的一种饮酒风俗。

[旁注]

伏羲 生于陇西成纪,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我国医药鼻祖之一。

志怪小说 我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产生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

道教 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固有宗教,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以得道成仙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家庭和睦,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识和信仰心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诗经》我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称为《诗》,共305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的诗歌,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

地支 是指木星轨道被分成的12个部分。木星的公转周期大约为12年,所以,我国古代用木星来纪年,故而而称为“岁星”。后来又将这12个部分命名,这就是“地支”。

许由 是尧舜时代的贤人。帝尧在位的时候,他率领许姓部落活动在颍水流域的登封、许昌、禹州、汝州、长葛、鄢陵一带,这一带后来便成了许国的封地,他从而也成为许姓的始祖。

[阅读链接]

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江西省宜丰县潭山龙岗邹氏发祖公的诞生日,要唱戏3天,以示祭祖。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潭山镇一带都要举行传统“三月三”物资交流大会,当地方言称为牛嘘,每次物资大会都会有商品、土特产、种子、耕牛、花卉、书画、娱乐等七大交易市场。

“三月三”物资交流大会起源于清朝初期潭山镇龙岗村,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当时邹氏村民为了方便十里八乡乡民,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而举行的以土特产、种子、耕牛为主的物资交易。几百年来,参加交流的商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丰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