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佳节中的饮食习俗

传说在很古的时候,阳间和阴间之间的界限并没有像后世一样严格的规定,死人的魂魄可以到阳间玩玩,活人的魂魄也可以到阴间看看,方便得就像走亲戚一样。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阴阳生死之间的界限更加宽松了。三月初三晚上,阴间的街市到处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大街小巷挤满着华丽的鬼魂。随处可见龙灯、狮舞、高跷、花船,其热闹繁荣非人间的春节可比。

因而在这天晚上,人的魂魄经受不了阴间的诱惑,纷纷到鬼市去游玩,他们有的游荡于街头巷尾观灯看戏,有的在酒楼茶肆喝酒听曲,有的趁机去望从未见过面的列祖列宗。

待到雄鸡报晓,鬼市收市时,大多数的游魂心满意足地回到各自的躯体。少数游魂乐而忘返,就留在阴间了。

第二天,阳间一片哭声,人们为那些魂魄不归的亲人请来和尚道士念经画符招魂。亲人撕心裂肺的呼喊及和尚道士的经文符咒能招回一些不贪玩的游魂,一些玩性大的在7天身体腐烂后,就长离人间了。

因此,农历三月初三就成了人间恐怖不安的日子,被人们称为“鬼节”。不管人们如何恐惧,每年三月初三的“鬼节”还是照常光临。

“鬼节”前夕,人们都拥到庙里烧香磕头,祈求神灵菩萨保佑。人间浓烈的香火,直冲到观音菩萨的莲花座前。

观音掐指一算,知道了人间烧香的原委。一天晚上,她托梦给一个老奶奶,说:“我是南海观音菩萨,知道人间有难,特来拯救你们。我赠你仙草一株,用它和面做粑粑吃下,三月初三保管无恙。”

老奶奶一觉醒来,手里果然拿着一株青茸茸的小草,仔细一看,跟地里长的青蒿一样。她把观音菩萨托梦赠草的事告诉乡亲,大家都很欢喜,忙到地里去采摘青蒿,磨面做粑粑吃。

说也奇怪,凡是三月三吃了蒿子粑粑的人都平平安安地过了“鬼节“关。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各地,每年三月三前夕,姑娘妇女就成群结队到山间地里采摘青蒿做粑粑,安徽舒城、霍山民间一直都有三月三吃蒿子粑粑的习俗。

农历三月初三,还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民谚道:

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

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春食荠菜也是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

清朝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道:

三三令节重厨房,口味新调又一桩。

地米菜和鸡蛋煮,十分耐饱十分香。

词中的地米菜即指荠菜。地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它不仅是佳肴一碟,更是灵药一方。“荠菜其根、花、籽均能入药。在中药里,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

中医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荠菜食用方法很多,可拌、可炒、可烩,还可用来做馅或做汤,均色泽诱人、味道鲜美,是一道药食同源的美味佳蔬。

在湖南,用荠菜来煮鸡蛋是最常见的一种吃法。每到三月三这天,荠菜便长茎开花,妇女都会采摘来插在发际。

因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故此,老百姓又根据民间传说,于三月初三这一天,在祭祖的时候,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气,人们会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风球,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民间特有的食疗习俗。据说可以去风湿、清火,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

[旁注]

高跷 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的形式,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由于演员踩跷比一般人高,便于远近观赏。关于高跷的起源,学者们多认为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与沿海渔民的捕鱼生活有关。

符咒 在道家修炼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黄帝时代祝、咒是不分的,黄帝时设的官职祝由,又叫咒由。符咒中的咒语起源于古代巫师祭神时的祝词。最初的咒语就是用语言告诉神明要求惩罚恶人,并向神明发誓。

观音 即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竹枝词 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唐代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竹枝词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由文人搜集整理保存下来的民间歌谣,二是由文人吸收、融会竹枝词歌谣的精华而创作出有浓郁民歌色彩的诗体,三类是借竹枝词格调而写出的七言绝句,这一类文人气较浓,仍冠以“竹枝词”。

[阅读链接]

宋朝以后,农历三月上巳风俗渐渐衰微,但一些习俗仍在流传。

明初时,朱元璋皇帝为示太平盛世、与民同乐,三月三携大臣们一道春游,这天“金陵城扶老携幼,全家出动。牛首山彩幄翠帐,人流如潮”。

后来,我国各地还留有三月三消灾除凶的风俗,如北京一带“三月三,病创者多以长流水洗之”;江苏吴中地区“三月三,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安徽寿春地区“三月初三,士女多携酒饮于水滨,以禊祓不祥。妇女小孩,头插荠菜花,俗谓可免一岁头晕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