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少数民族的不同节俗

传说苗族英雄天灵,经过三年的苦练,一箭可射到京城,功夫到家那天,天灵为了养精蓄锐,早早地就睡下了,临睡前,天灵嘱咐母亲在鸡叫头遍的时候叫醒他。

谁知老母半夜后簸米,不经意拍响簸箕,“拍拍”之声引起鸡叫,天灵听见鸡叫后急忙爬上将军山,他两脚各踏一座山峰,弯弓对准京城连射三箭射。

这三箭射中了皇帝的龙椅靠背,皇帝此时登殿正准备就座,但见龙椅上三根刚插入靠背箭矢尚微微弹动,吓出一身冷汗。

皇帝查知刺客是苗疆的天灵,就派刺客刺杀了天灵,天灵因此而被害,据说天灵被害这天是六月初六。

于是,每逢此日,苗胞便云集将军山下,吹唢呐、唱苗歌、跳鼓舞,祭奠先烈,祈祷吉祥,祈祷幸福,祈祷未来和希望。

湖南城步的苗族,在每年的这天都会举办一场盛大的山歌会,名为“六月六山歌节”,这天,苗、汉、侗、瑶等各民族便会相聚在此唱起山歌。

半年是瑶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

传说在很久以前,居住在山里的瑶族成天忙于打猎种地,把祭祀神灵的事给忘了,长年不烧一炷香火。八方神仙享不到祭牲,嗅不到香火,很不甘心,一齐到天上向玉帝告了瑶族一状。

玉帝听说这件事情之后十分生气,就派了疟神和痧神下人间作祟,但只限一年,并且还不能让瑶族绝后。

两个瘟神来到瑶山,疟疾、泥鳅痧、绞肠痧等瘟疫顿时在这里横行起来。瑶族人在这场玉帝派下的作祟活动中吃尽了苦头。

五月的一天,两个瘟神在石榴树下闲聊,被盘家老大听到了,得知两个瘟神要过了年才走。众人十分着急,但很快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就在六月初六土地公公过生日这天,瑶族人像过年一样大操大办,杀鸡杀鸭,宰猪宰羊,贴对子,放响炮,唱瑶歌,走亲戚。

两个瘟神很奇怪,又在石榴树下商量,却被盘家老二听到了,方知瘟神不见吃萝卜,不见下大雪,心中有疑。

于是他们家家都煮了一大锅葫芦,故意到处喊娃子吃“萝卜”,又把石灰撒到田间、房头。这才瞒哄过两个瘟神,提前返回了天宫。人们才得以安康,而且半年的谷子成熟得格外饱满。

于是,六月六过半年的习俗传了下来。每年在六月六过节的这天,瑶族人都要撒石灰、放响炮、贴对子,以企盼人畜无灾,五谷丰登。

“响浪节”是甘肃省甘南藏族区夏河县藏民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六月初四至十七举行。“响浪”是藏语,意思是“在一个地方转,求神保佑”。

节日时,藏族男女老少来到草原上或高山密林中,扎帐篷、宰牛羊、备香茶、设美酒,祝贺节日愉快。骑手们骑着骏马、牦牛参加赛马、赛牦牛、射箭和“大象拔河”等活动。青年男女在钹、锣、唢呐乐曲声中唱着热情奔放的祝酒歌,跳起欢乐的锅庄舞,演出藏戏。

壮族的六月节是从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一开始,六月节又叫过小年,亦有“六郎节”、“七郎节”的不同称谓。相传,壮族首领农智高从敌人重围突破出来后,六月里经过的地方在六月过节,七月里经过的地方在七月过节。

云南文山境内壮族侬支系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节日六月节,是在农历六月初一举行。节日期间,三天不做任何农活,村村寨寨、家家户户宰牛杀鸡、做五色糯米饭,进行祭祀活动,极为热闹、欢快。

届时,一般按族规规定,酒肉饭菜备办就绪之后,先由寨主在村头祭献壮族首领侬智高,尔后各家各户可在门前摆上竹榻祭献、祈祝祷。

这天晚上,还要举行扫除“杨鬼”的活动。以村为单位,杀鸡、猪、鸭、狗和用谷草捆成形形色色的魔鬼,敲锣打鼓,由“仆摩”念咒语进行驱赶。

在一些壮族村寨还举行隆重的体育运动,如抢花炮、赛马等。在这一天,壮族妇女染五色糯米饭,互相比较所染的颜色,看谁的颜色最鲜艳。

第二天以后,还要将自己所染的五色饭背到娘家拜年,其表达的意思和春节差不多。

[旁注]

苗疆 指我国西南部的地方,包括云南、四川、贵州、湖南、重庆、广西等各省市部分。湘西在古代被称作“苗疆”,是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对子 又称对联、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牦牛 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草食性反刍家畜。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主要产于我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适应高寒生态条件,耐粗、耐劳,善走陡坡险路、雪山沼泽,能游渡江河激流,有“高原之舟”之称。

[阅读链接]

在六月六这天,苗族的人们还会举办盛大的赶歌节,赶歌节历史悠久,有种种传说。

一种说法是,当地的苗族人民在封建统治下生活十分困苦,有一年六月初六与前来征粮的官兵进行了坚决斗争,打退了官兵,保住了山寨。以后,每逢这天,他们就聚集在一起,举行歌会,缅怀英烈。

另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忠烈的爱情而兴起的。赛歌是赶歌节的主要内容,而对歌是苗家人表达爱情、选择情侣的主要方式。

节日当天,小伙子们吹奏芦笙、唢呐、笛子等乐器奔向歌场。姑娘们穿着绣满名花、彩蝶,镶着宽大花边的衣服,佩带闪光耀眼的银饰,相伴来到歌场。

以村寨为单位的集体对歌,各自找对手比赛,形式多样,经过反复较量,最后产生“歌王”,歌王受到大家的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