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搞“合编”

1948 年 11 月 6 日晚,国民党第三绥靖区的 59 军和 77 军约 2 万余人, 在中共秘密党员、时任第三绥靖区副司令的何基沣、张克侠的率领下,宣布起义,为淮海决战,加速围歼黄伯韬兵团起了重要的作用。起义部队撤出贾汪前线,开到山东兰陵整训。

这天,胶东军区东海分区司令员彭林(彭栋才),突然接到华东野战军首长命令,要他立即赶赴野战军总部,受领一项重要任务。原来,为了尽快将何基沣、张克侠将军带出来的起义部队改造过来,成为真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华东野战军总部决定将这两个军的起义部队编成一个军,派彭林和北海军分区司令员邓龙翔带 300 余名干部前去执行这项艰巨的改造任务。

在华东野战军总部,组织部长胡立教向彭、林二人传达了上级指示和任务,并宣布了彭林任该军政治委员,邓龙翔任政治部主任的命令。之后,胡立教部长征求了他们的意见。

彭林曾多年在国民党军队中做地下策反工作,对国民党军队内部情况了如指掌,并且对改造国民党官兵有一定的经验。他根据以往采用“派人去改造”困难比较大的情况,提出自己的大胆设想,即改用派部队同国民党起义部队合编的方式进行改造。他的理由是:第一,国民党军队内部历来帮派林立,几乎层层拉帮结伙,关系错综复杂。合编的本身就有利于迅速解决起义部队中的原有帮派体系,而仅派少数干部去做工作,则难以在短期内达到目的。第二,国民党军统特务在军队中建有组织,安插了特务。要迅速清除这些特务组织,及时发现和逮捕反革命特务分子,实行合编是个行之有效的措施,光靠少数人做工作则要困难得多。第三,国民党军的官兵长期接受反共仇共的宣传教育,不少人都染有腐败的作风。实行合编,不仅有利于对起义官兵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而且还可通过起义官兵同广大解放军指战员一起学习、生活、操练,使他们在实际接触中受到感化和熏陶,加快树立为人民解放而战斗的思想。第四,采用合编方式,能保持两个军的建制,有利于消除起义军官兵惧怕被吞并的疑惑心理,增强他们对共产党和解放军的信任。

听了彭林的精辟分析,胡立教部长感到他的这项建议符合国民党军队的特点,提得有理,提得及时。于是,立即向野战军首长作了汇报,并谈了自己的意见。野战军首长经过分析研究,同意了彭林提的建议,决定将部分地方主力部队分别与两个军的国民党起义部队进行合编,按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序列,编为华东野战军第 33 军和 34 军。

实践证明,采用合编的办法,大大加快了对国民党起义官兵的改造过程。时隔不久,这两支新编的野战军,就以崭新的面貌加入到了推翻国民党蒋介石反动统治的战斗行列。这一办法,在以后我党改造国民党起义部队的工作中,作为一条经验,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