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的孩子

虽然父母遗传给了姚明一双巨人般的长腿,但是迈开了双腿上路,最终还是要靠他自己。小姚明身上,有着许多同龄孩子所没有的懂事。

姚明小学三四年级的班主任倪静说:“姚明是个好学生,学习成绩不错,行为习惯也好,不过他当时胆子小,没有太大的自我表现欲望,所以老师没有注意到他。”

姚明到三年级时,已经长到了1.70米。当然,那时姚明的爸爸个子更高,每次放学接姚明,跟别的家长在窗户外探头探脑不一样,2.08米的姚志源的脑袋,是在教室大门上的气窗里露出来的,每逢这个时候,倪静就说:“姚明,你爸爸来了,走吧。”

这时的姚明就会行礼向老师告别,任身后的同学们看着他憨憨的模样发笑。不过倪静记忆最深刻的不是姚明的身高,而是这位学生的“敦厚”,她说:“班里组织去公园春游,那时条件没现在好,车里座位不够,总有人要站着,姚明自己从来不坐,把座位让给个子小的同学。”

姚明所在的高安路第一小学,位于康平路4弄9号,是上海一所著名的学校,在姚明之前,就曾经培养出很多有名的运动员,如排球国手沈富麟。

不过,当年老师们都没想到,姚明会成为一位篮球巨星,倪静说:“他当时学习很认真,不需要老师专门去补课,也很守纪律,不像一些有体育天赋的学生,学习成绩跟不上。”

龚玲珍是姚明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她只有1米50高,第一次见到姚明时大吃一惊:“哎呀,这个一年级小朋友怎么就跟老师一样高啊!”

后来,当姚明出国的时候,专门来与龚玲珍辞行。老太太很艰难地仰着头,差点摔了一跤,才能一睹姚明全貌。

但是在龚玲珍眼中,姚明还是那个坐在最后一排的乖孩子,龚玲珍说:“当年他虽然个子很大,但性格很温顺,从来不凭借身高去欺负小同学,有时候甚至还被别的小学生欺负。那时我就告诉他,如果有人欺负你,你就跑来告诉我。”

小学一二年级时,老师办公室总是姚明“避难”的地方,不过到了三四年级,没人“欺负”姚明了,大家发现,姚明实在是个好孩子,跟同学们相处得很好。他话不是太多,但性格并不孤僻,乐于助人。

龚玲珍老师不当姚明班主任了,他还常常去龚老师班上帮忙打扫卫生,因为龚老师教的一二年级小学生还不会干什么活。

事实上,从小学四年级开始,高安路第一小学所有的高窗户的擦洗工作全由姚明包了,任何一个年级的老师都会来叫:“姚明,帮我们擦一下窗户。”姚明都高兴的去了。

龚玲珍做了36年小学教师,她在传统教育背景下成长,是那种一辈子都忠诚信奉“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人,坚信品质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她一生与小学低年级孩子为伴,清贫,但是始终快乐,有一颗孩童般纯真的心。

龚玲珍一开始就给孩子们灌输一个“爱”字。

“要爱同学,互相友爱,不要打架吵闹。”她在黑板前讲,姚明背着手,坐在最后一排认真听。

启蒙教育,姚明就深深记下了这么一句话:“你被别人欺负,总归有个讲理的地方。”龚玲珍说,姚明从小就养成了宽厚、大度的品德,从不与人斤斤计较。

当年在龚玲珍眼中,拥有与实际年龄不相称身高的姚明,是个很乖很听话的孩子,学习很认真,不过成绩一般是“良”,还够不上“优”。龚老师幽默地总结为:“姚明一边长脑子,一边长个子,怎么长得过来?”

刚进校时,姚明的口齿不太清楚,讲话时低眉顺眼,不看前方,总看着地面,所以龚玲珍上课时总是如此提问:“姚明,你来回答这个问题。”要不就让他朗读课文。一方面,她想多给姚明一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另一方面,姚明坐在最后一排,容易走神。

“我看姚明现在口才很不错,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视对方,很会讲话了。”龚玲珍笑道,她觉得从小对姚明的语言训练还是蛮管用的。

姚明语文比数学要好,一二年级学写字,他是班上最认真的一个,临摹时,一笔一划,字写得不好,马上擦掉重写,一直到符合“田字格”要求为止。

可惜这一习惯他不能长期坚持,所以今天姚明的字写得并不怎么样。数学得满分的时候就很少了,龚玲珍说:“姚明有点小粗心,一般是90分。”

姚明对龚玲珍感情很深,小学毕业后,每年教师节,仍去看望她,即便日后因为外出比赛错过教师节,回来也会补上。

龚玲珍后来调动工作,去了高安路第一小学在宛平路的分部,还到爱菊小学当了一段时间的老师,姚明常常扑空,但从不放弃,辗转打听,也要当面找到龚玲珍,即便只为说短短一句话:“教师节快乐!”

龚玲珍每每提起姚明,很是感动,她说:“别的学生找到高安路第一小学,见不到我,一般也就算了。姚明的这份爱心,很难得……”

出国前回母校时,姚明大步直奔自己当年的一年级教室,热门熟路,不过教室门是锁着的,他于是大叫:“我的老师呢?”

别人告诉姚明,老师在三楼等着,于是他又蹬蹬蹬地上到三楼。等在那里的龚玲珍,笑眯眯地收了昔日学生送上的一束鲜花,又给他上了一课,她亲切地叮咛说:“你以后要和外国人比赛,要练得再结实一点,以前我和老伴看你比赛,每当你给别人撞倒,我真的心疼哦。”

其实姚明小时候,并不是十分喜欢篮球运动。姚明、姚明的父母和他当年的老师、教练以及小伙伴都说,其实刚开始他并不喜欢篮球,对当年的他而言,篮球只不过是游戏。

姚明的父亲姚志源说,小时候,姚明跟其他男孩子一样,喜欢枪,后来爱看书,尤其爱看地理方面的书。有一段时间,他还对考古发生了特别的兴趣,再往后,喜欢做航模,“记得他第一次在体工队拿了工资,就去买了航模回来自己做。再后来嘛,就喜欢打游戏机了。”

因为喜欢打游戏机,姚明小时候还犯过一个错误,这让他终生难忘。那时,性格内向的他很少给家里惹事,如没有妈妈允许,是不敢接受别人东西的。但为了打游戏机,姚明偶尔会从妈妈兜里偷几块钱。

随着次数增多,拿的数目也越来越大,最后一次,竟然拿了妈妈100元,这是姚明10岁的事。不过这次,姚明被发现了,但出乎意料的是,妈妈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还给了他一些零花钱。

正是因母亲这种做法,使姚明更深地意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所以,他永远也不会忘记自己的拿钱的经历,也再没有偷拿过一次钱。

姚明的启蒙老师李章民记得,姚明刚练篮球时一点篮球基础都没有,心肺功能也不怎么样,绕着球场跑两圈就已经累得不得了了。姚明刚开始对篮球并不是太感兴趣,只是玩一玩。

但是,李章民特别强调说:姚明很听话,训练非常认真,教练怎么安排,他就怎么做。我让他一个动作练20遍,他就扎扎实实练20遍,不像有的队员那样“偷工减料”。

所以,姚明能够成功的一个关键是,他身体发育各个阶段的‘运动敏感期’没有一个阶段被浪费掉,比如说,七八岁是练反应速度、灵敏度最好的时候,过了这个年龄,再练就晚了。

就像姚明的爸爸,身材条件很好,训练也很刻苦,但是因为练球时间太晚,要想取得更大成绩,就很难了。

对一个少不更事的孩子来说,遇到一个好教练是他的幸运,听从教练的每一句话,则是他自己的性格,也就是他的命运。

由于姚明儿时的生活条件不是很好,姚明一家三口人一直都非常节俭。随着姚明在篮坛的崛起,姚明的父母也成了观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有一次,姚明吞吞吐吐地对父母说:“爸爸、妈妈,您们以后能穿得好点来看球吗?”

姚明的母亲当时听完后,一句话也没说,默默地想了好久。后来姚明的母亲对家里的亲戚说:“我想想也对,毕竟现在我的儿子是个小名人了,关注我们的人太多了,他也希望自己的父母穿得体面一些。”

不过,当时的姚明,也可能感受到了自己的话让父母感到了难堪,姚明当时心里肯定也很不安。

后来,姚明悄悄地给他们写了一封道歉信,信的内容大意是说,我不该用父母的衣着去实现我的虚荣,而是要用自己的荣誉去增添爸爸妈妈的笑容,对不起,你们不用再穿好衣裳了……

这封信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不知道被父母放在哪里了,但是那上面的话语,却记录了姚明从童年走向青年的第一句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