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烦恼

由于遗传的关系,姚明从小就“高人一筹”。姚明的身高,让许多人羡慕,可是却给姚明带来过许多常人所没有的烦恼。

有人这样描述他,小姚明高得有点出奇,出生几个月后母亲带他到女浴室洗澡竟被“挡”在浴室门口不让进,几个十几岁的小姑娘错把这个大个子婴儿当成同龄人而羞得满脸通红。

十几个月后去医院打针,姚明像所有的孩子一样哇哇大哭,护士责怪说,这么大的孩子还哭,毫不懂事的姚明继续大哭,母亲偷偷地笑了一下什么都没有说。

三四岁的时候,姚明长得更高了,与同龄的孩子在地上打弹弹球,吸引了行人惊异的目光,这么大的孩子还玩这个;五六岁的时候姚明长得已经是个绝对的像个大人,但走路的时候还像这个同年龄的孩子一样时常跌跤,引起人们哈哈大笑。

当然,这些说法带有一些夸大的成份,但不可否认的是,姚明从小在身高上的与众不同,的确影响了他的人生。

特殊的身材,给姚明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上海篮球队教练李秋平说,人家戴红领巾的时候,最多1.6米、1.7米,而姚明当年戴红领巾时,身高已达到1.96米。

近两米的一个大高个,还戴着红领巾,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姚明每到一处都会引发一场不小的“骚乱”,李秋平甚至无奈地对姚明说:“你这样的高个,还是少出去一点,以免影响交通。”

李秋平回忆,姚明第一次被他纳入暑期集训名单时刚13岁,身高还没过门框,第二年进队时,身高就已经超过门框了,一年间就长了10厘米。

“由于身高占优势,队里只有姚明一个人享有特权就是进办公室从不用手敲门,只要透过门框上方的窗户往里看有没有人就行了,”李秋平说。

姚明个头上的突飞猛进,竟然把父母望子成龙的美好心愿也甩在了身后。对母亲来讲,当吃的问题解决之后烦恼就集中在姚明身上不断变小的衣衫,母亲只好给他结毛衣,常常一个月就要结一件。

吃了很多大排,穿了很多毛衣之后,姚明终于用他巨人的身高顶破了笼罩在清贫家庭上的愁苦阴霾,巨星的光芒开始悄悄地照耀父母。

仿佛每一个巨星都会有自己不平凡的童年,因为那个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显露自己的与众不同,只是当时却没有人注意。

当后来人们在资料上查找到姚明的身高记录的时候,翻动的是一串艳羡的惊喜,只是在当时那里却记录着他的父母夜不能寐的叹息。

关于姚明现在的身高,曾经有很多版本,从2.23米到2.28米,各种说法都有。在2001至2002年全国男篮甲A联赛的秩序册上,姚明的身高是2.23米,但这是他1998年时的身高。姚明到底有多高,谁也说不准,连东方男篮俱乐部也是一样。原因很简单:尺子不够长。

一直到2002年5月初,姚明去美国体检,认真的美国人给他量出来了:2.26米。巨人是在这个时候有了一个准确的身高,并且在全世界惊异的目光里踏上了他璀璨的星途。

很小的时候,姚明就意识到自己比同龄人高,不是高一点,而是高30公分。他比其他孩子要早买车票,而且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学校所有的高窗户都归他擦,他也乐此不疲。

王佳音是姚明小时候的朋友,比姚明小1岁,两人可谓“青梅竹马”,比邻而居,一起长大。两三岁时,两人身高差不多,但此后姚明开始“节节高”。王佳音埋怨说:“就见姚明长,不见我们长。”

王佳音的外婆王菊美有一次开玩笑:“王佳音啊,姚明挺不错的,你们两个好吧。”王佳音摇头道:“我才不呢,每天抬头看他,脖子酸得哪受得了!”

4岁,幼儿园,1.2米;7岁,小学一年级,1.5米;9岁,小学三年级,1.7米;13岁,初二,1.97米……

姚明就这么不可抑制地往上长。

姚明去美国篮球联赛后,他在队里的大床留给了身高2.04米的新秀王立刚。在上海运动技术学院东方男篮训练基地305室,这张特制单人床占地甚广,长达2.40米。姚明临走时对王立刚笑着说:“你可要看好我的床,我回来还找你要。”

“刚进队时,我比他高。那时他1米97,我1米98,”东方男篮退役选手、姚明的好友沈巍说,他比姚明大3岁,“现在姚明2米26,我还是1米98。”

有一次沈巍、姚明还有队友刘炜三人上街,去繁华闹市徐家汇溜跶。钻出车门没多久,呼啦一下围上来一大圈人。沈巍暗中一捅刘炜:“快走,我们不认识他。”

“我知道自己比所有人都高,对此我无能无力,”姚明说。小时候,出于与其他孩子不同的“另类”“离群”的恐惧,再到长大后被围观、被猎奇的无奈,姚明并不像别人想像的那样,为自己的身高感到有多么自豪。

大家都叫姚明“小巨人”,其实他一点都不喜欢这个称呼,他说:“平时在上海,无论走到哪儿,就会有人指指点点地说‘姚明,姚明’,那种感觉很不好。”

“我知道自己是个身材比所有人都高的篮球运动员,但我不想在球场下和所有人都不同。所以有时我在街上闲逛,有人指我,我就当没看见一样,因为我必须把自己当成一个正常人来生活。如果有人问我有多高,我就告诉他,1米8。”

事实上,姚明很少逛街。

姚明的身高不仅会引来别人的注意和指指点点,偶尔,还有拳头。在小学时有一天,班级里喜欢惹事的孩子打了姚明,他想挑战一下学校里这个最高大的孩子。

姚明和父亲一样好脾气而且很害羞,当那个男孩公开对他进行挑衅的时候,他就站在那里没有回击。那个没有得逞的小子居然跑到姚明的父母那里,倒打一耙说他们的儿子以大欺小,夫妇俩相信了。

“因为姚明太高了,我们认为一定是儿子欺负别的孩子,”姚明的母亲后来回忆说,“他回家后我们狠狠批评了他,并要他向那个孩子道歉。”

当姚明的父母最后发现事情真相时,她说:“每一个认识姚明的人都会告诉我同一件事:‘你的孩子太单纯太老实了。他长大后别人会利用这一点的。’”

不过身高也给童年的姚明带来了别的小孩没有的快乐,他很乐意被当做一个成年人,“我可以骑着父亲的自行车上街而没人来管我。”姚明后来带着显而易见的满足感回忆说。

伴随着身高的还有不断长大的脚,鞋子的问题也逐渐成为姚明成长中的烦恼。十五六岁时的姚明,他打球不是为了拿冠军,更不是为了去美国篮球联赛打球,他玩命地训练,只是为了有一双合脚的鞋子。

姚明在和自己同居一室的青年队好友刘炜诉说自己“远大志向”的时候,经常这样说:“我一定要努力,进了一队,就不愁没鞋子穿了。”

姚明有一双跟身材一样“疯长”的大脚。刚开始穿妈妈方凤娣的鞋子,后来穿爸爸姚志源的;没过多久,他的大脚超过了姚志源,只能上街去买了。姚志源穿46码鞋,市面上能买到的最大的鞋子是48码的。慢慢的,48码也容不下姚明的脚了。

方凤娣只能到北京八一队过去老队友那里要一些鞋,八一队的大个子多,留下了一些鞋子。

在上海,姚明所在青年队每人每年可以领两双回力牌球鞋,当年上海队有个大个子,回力鞋厂也库存着一些大鞋,于是拿给姚明穿。“那时,我们每年穿坏两双鞋后,就得自己买鞋了,”刘炜回忆说。他记得姚明的鞋子缀满了补丁,烂得不成样子,还不舍得丢掉。

上海东方男篮领队俞小苗至今说起姚明的鞋子,还大发感慨地说:“方凤娣为了儿子能有一双合脚的鞋,真是绞尽脑汁。”

1996年,方凤娣托在美国的亲戚章明基买了一双白色耐克牌球鞋,花了92美元;对于收入并不高的姚家来说,这双鞋子无疑是件奢侈品。俞小苗记得方凤娣当年穿的衣服,也是打着补丁的。

幸亏姚明无与伦比的身高,已经引起了上海体委的重视。作为青年队队员的姚明,还只是集训选手身份,尚未获得正式编制。但是,篮球队所在的上海梅陇训练基地,已经开始给予姚明政策倾斜,重点扶持。

当方凤娣后来又给姚明从美国买了一双耐克鞋时,时任基地主任的韩竞英把购鞋费用给姚明报销了。

1996年初成立的上海东方男篮俱乐部队获得了耐克公司的赞助,但只限于一线队伍。俞小苗找到耐克公司的一名员工钱安柯,给姚明“索要”鞋子。

钱安柯翻箱倒柜,总算找到了一双篮色的大鞋子。对姚明而言,这双鞋子并不合脚,穿上去太紧,但姚明还是挺满意,把一双大脚硬撑进这双“公家鞋”后,快乐得不得了。

青年队的日子很艰苦,比赛少,每天就是没完没了的训练。“每天练四次,早操、上午、下午、晚上。反正一天到晚,头发没有干过,”刘炜说。

东方男篮助理教练陆智强是当年上海青年队的教练,他还记得姚明刚进青年队时,虚胖,身上尽是肥肉,没什么力量,不怎么会打球,甚至“连跑都不会跑”。

不过姚明、刘炜等人很懂事,自己要练,而且练的时候很动脑筋。陆智强说:“如果自己不想练,教练再怎么费力都没用。姚明在训练中,从来都不是一个含混的人。”

陆智强说,姚明他们那一批十几个人最后进入一队的,只有姚明、刘炜、贾孝忠和海瑞等几个人,其他都被淘汰了。“能进一队的,都是能吃别人吃不了的苦。”

训练强度越大,鞋子就坏得越快,连姚明都不记得自己穿坏了多少双鞋子。当他最终需要一双53码的特大号鞋子时,已不再为找不到合适的鞋而发愁了,因为此时他已经进了一队。从此,耐克公司开始为他特制球鞋。

成长虽然给姚明带来了烦恼,却成为他珍贵的回忆,为他未来的成功奠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