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学会开车

出国打球之前,姚明不开车。对于他来说,汽车还是一种奢侈品,并非生活的必需品。那时候,他会骑着巨大的自行车在人潮涌动的上海街头穿行,到邮局去领稿费。

那个赛季,他在《体坛周报》上开了个专栏,专栏名叫《姚指冠军》,每个月,体坛会给他寄一次稿费,他就跨上他的二八自行车,从梅陇基地出发,去十分钟车程外的邮局领钱。

不仅是姚明,他的父母也同上海绝大多数普通居民一样,把自行车当作日常代步工具。哪怕姚明已经成为了上海滩的明星,也并没有对他们的生活有太多影响。以至于,在到美国之后,姚志源还会指着汽车钥匙对姚明说:“自行车钥匙在那。”习惯了,容易说走嘴。

不过,很快姚明就喜欢上了握着方向盘的感觉。他说路是城市的脉络,在路上才能真正感受城市的魅力。从上海到休斯敦,汽车对于姚明,是无法回避的话题,因为在那里,姚明和他家人的生活无法离开汽车。

休斯敦太大了,这里是石油产地,这里是广袤的得州。在得州有一个流传很久的笑话:下一个名胜在哪儿?不远,沿着路往前走,就能看到,也就100英里。在休斯敦,就算你想出门买瓶酱油,也得开个十分钟车。没有汽车,是没法在这里生活的。

刚到休斯敦,姚明把家安在了位于休斯敦卫星城的凯蒂,住宅区的名字叫温瑟湖花园,与休斯敦市中心依靠十号公路连接。

火箭队的球馆坐落在市中心,姚明得每天从家开上几十分钟,才能来到球馆。这还是顺利的时候,要是遇到堵车,就让人神经崩溃了,路上有时候甚至要耽搁姚明一个多小时。加上从姚明来到休斯敦起,市政工程就在重新修建拓宽十号公路,每到周末啊,夜晚啊,就会封路修桥,有时打完比赛后,姚明不得不对着全球定位系统拼命研究,找一条回家的路。

当然最开始,姚明不会开车。为他充当司机的是他的翻译潘克伦。刚到美国时,潘克伦每天帮姚明开车,一边开,一边指着路上奔腾的车流,问姚明:“在中国,是这样的吗?”

姚明摇头:“在我们上海,车速跑不了这么快,可我们那的人和车,比这多得多。”

老靠翻译当司机也不是办法,于是到休斯敦没多久,姚明就考下了得州的驾照。刚一拿下,他就开始给潘克伦当司机了。弄个墨镜往脸上一扣,美滋滋地抓着方向盘。

而潘克伦则紧紧地绑好安全带,目不转睛盯着前面的路,坐在新手开的车上,他心里怎么都踏实不了。

他不知道,在中国,像姚明这样的新司机,得在车子屁股上贴个硕大的“实习”俩字。

姚明也像任何一个新手一样,犯过错,剐蹭过车。

当时火箭队的训练场在一个叫西线网球中心的地方。一天训练结束后,姚明心情舒畅,来了兴致。钻进汽车,颤颤悠悠地发动引擎,在停车场里跑了起来。地方不够大,车速不够快,可还是把姚明美得够呛,放下车窗,冲着熟悉的记者们嘿嘿直乐。

看着姚司机硕大的脑袋从窗户里钻出来,大伙儿也乐了,凑过去。一个女记者问姚明:敢不敢拉着我跑一圈啊?

姚明耍帅,指着副驾驶,说:“来吧。”

虽然姿势挺帅,可姚明演砸了,他想倒车,可一踩油门,就听到嘭一声,车子撞到东西了。下车一看,后面一辆车的保险杆已经撞瘪了,这下姚明傻眼了,跟围过来的众媒体记者说:“帮帮忙,大伙儿就别写了。”

姚明够谨慎,可身边的车流受不了了,到休斯敦的前两年,姚明总能听到有人在他车后按喇叭抱怨。有时候,姚明会跟几个朋友约着在中国城吃饭,他总是最后到的那一个。

后来,大伙儿总会拿这件事开玩笑。姚明也会反击:“开那么快干嘛,我多值钱啊,哪能乱来。”

在美国开车,很少有人没吃过罚单。美国的警察也刁,把警车停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举个雷达测速器,仿佛埋伏的狙击手一样,一看你超速,立刻示意停车,不停,上车就按响警笛追,毫不客气。

不过,姚明在美国开了七年车,愣是没吃过罚单。最开始他的车子也被警察拦过,可开车的是潘克伦。

潘克伦平时戴着个近视镜,斯斯文文,没什么脾气,可手只要一摸方向盘,立马变形成金刚,看谁都不顺眼,谁在他前面稍慢一些,超掉,必须的。

于是,他们的车子被警察拦下了,潘克伦落下车窗,姚明坐在副驾驶上,冲着警察叔叔献上一个巨大的笑脸,帮着潘克伦解释:“马上就训练了,怕迟到,真是对不起。”

警察叔叔看到姚明,也捧着大肚子哈哈笑,开恩,一挥手放他们走了……